public class extends:结核病的定义与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44:55
[定义与概述]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各种结核中最常见者,占90%。一般是由于吸入传染源咳嗽、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含结核菌的飞沫而感染。感染后不一定发病,少数于抵抗力降低时发病,病理特点是有结核结节,干酪坏死,易形成空洞。发病多为慢性经过,但也有急性发病者。常有咳嗽、咳痰、痰血或咯血等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盗汗、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

40年代我国结核病患病率城市达5%,农村1%;死亡率为200/10万,是各种疾病死亡的第一位。90年代以来患病率降为0.53%,死亡率降为19/10万,顺位降为第6、7位。防治成绩不小,但受人口因素等影响,患病总人数仍近600万,与50年代初比无大变化;传染源仍有150万;死亡每年24万人,是各种传染病死亡总数的2倍。比发达国家疫情高出许多倍,是世界上结核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还存在结核病高耐药率问题,HIV/AIDS开始流行,人口增长、流动和向城镇集中化加强等可能加重结核病疫情。因此,卫生部已把结核病列为95规划重大疾病控制之列并将结核病升格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结核病的易感易发因素]

指对结核病感染、发病、患病的易感或促发因素。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加深对结核病病因、发病和流行的理解。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都有重要意义。

一.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患结核病时其经过一致性比例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者,证明遗传因素对结核病患者有肯定的影响。

二.年龄:我国三次流调结果显示20岁以下患病率随年龄快速增长,以后为平缓增长至70岁达高峰,再后又下降。

三.性别:20岁前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其后男性高于女性,显示年龄性别都对结核病发病、患病有肯定的影响。产后妇女易发结核尤其是血源性结核和结脑,并易受产褥热症状混淆而延误诊断。

四.职业:某些职业与结核病密切相关。如粉尘业矽肺多发而矽肺者易患结核病。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结素阴性者其患病率高于已阳性者10倍。

五.药物与结核病: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常造成隐性结核,如:哮喘长期用激素者、脏器移植长期应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行手术及化疗者即为此类。近年这些情况更有增多。

糖尿病、肝肾疾病、胃大部切除术后、流感、麻疹、百日咳感染后,都易发结核病;恶性肿瘤影响淋巴细胞免疫者,如淋巴瘤、白血病、爱滋病等均易患结核病。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结核患病率回升,其1/3归因于AIDS的流行。

六.营养不良、过度劳累使抵抗力下降也易患结核病。

七.流动人口、难民、移民:因生活不安定、营养差、疲劳、居住拥挤而易于感染、患病。

八.恶劣的社会环境因素:如贫穷、战乱、饥荒、自然灾害等。

 

[临床表现]:

症状: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痰血或咯血。可有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咳痰量不多,有空洞时可较多,有时痰中有干酪样物,约1/3~1/2肺结核有痰血或咯血,多少不一,已稳定、痊愈者可因继发性支扩或钙化等导致咳血。咳嗽,咳痰,痰血或咯血2周以上,是筛选80%结核传染源的重要线索指征。一般肺结核无呼吸困难,大量胸水,自发气胸,或慢纤洞型肺结核及并发肺心,呼衰,心衰者常有呼吸困难。全身症状常有低热,盗汗,纳差,消瘦,乏力,女性月经不调等。

粟粒型及重症亚血播型肺结核病灶范围大的干酪肺炎和大片播散,大量胸水的胸膜炎,可有持续高热或弛张热型。

体征:病灶小或位置深者多无异常体征,范围大者可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浊,呼吸音减弱或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大量胸水可有一侧胸中下部叩诊浊音或实音。锁骨上下及肩胛间区的罗音,尤其是湿罗音往往有助于结核的诊断。上胸内陷,肋间变窄,气管纵隔向患侧移位均有提示诊断的意义。

 

[并发症]

一、自发性气胸与脓气胸:慢纤洞与非慢纤洞的硬结灶常可伴发肺大疱,大疱破裂可引起自发性气胸,如为干酪性空洞破溃常引起脓气胸。

二、肺心病与心肺功能衰竭:严重的支气管肺组织的破坏、肺气肿发展,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室肥大,肺心病以至心肺功能衰竭。是导致肺结核死亡的重要原因。

三、结核性支扩及咯血:60-90%的肺结核患者可因纤维化而伴有病变部位轻重不等的支气管扩张,扭曲,狭窄等,可继发感染而咯血,或与活动牵拉损伤有关。结核本身常无活动性。如为慢纤洞型空洞壁血管瘤破裂可产生致命性大咯血,甚至咳血窒息,是结核病重要的死因之一。

四、继发肺外结核:机体抵抗力低时肺病灶中结核菌可经淋巴、血行播散至全身;常并发的肺外结核有脑膜、泌尿生殖道、骨关节结核,以及腹盆腔结核,淋巴结核。

 

[肺结核的并存病]

某些疾病或状态为结核病的发病、患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这类病常伴随结核病而存在,称为并存病。近年来艾滋病、糖尿病、哮喘等都有增多趋势与结核病的伴发率都有增高,应加强对这类疾病的防治。

艾滋病:HIV感染降低了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使人体对结核菌易感染易发病,并易传播和死亡,当前非洲艾滋病者中伴发结核者高达1/3,发病是HIV阴性者的3-6倍。

糖尿病:其代谢异常导致抵抗力下降,以及代谢产物有利于结核菌生长是易感染易发生结核病的基础。我国糖尿病并发结核病者达19.3%-24.1%,是普通人群的4-8倍,且有增高趋势。80年代我国结核病并发糖尿病者占1.4%,与普通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1.2%相近。但十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二者的并发率甚至已增加一倍以上。

哮喘:有人发现肺结核者较健康人组并发哮喘者高5倍。其原因可能为:(1)结核菌直接损害支气管,且其代谢产物又可使支气管反应性增高;(2)结核可继发病毒感染诱发哮喘;(3)抗结核药导致过敏反应,有报导发生率约1.5%。

矽肺:由于矽尘损害吞噬细胞功能,并影响外周细胞,干扰淋巴因子生成,故影响免疫功能而易发结核。结核者因呼吸道对粉尘清除功能降低也易并发矽肺。二者并发率颇高。一、二期矽肺并发结核者占20-40%,三期者可达70-95%。

[预防]

任何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都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三个环节进行。肺结核病也不例外。但肺结核化疗与化疗管理DOTS的显著效果,转变了人们的观念。WHO提出控制结核病的两大战略为控制传染源和实施DOTS。显然把肺结核预防的重点放在了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结核病。

当今控制传染源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推广近代短程化疗实行DOTS;在达到高治愈率条件下努力作到充分发现传染源,以实现高发现率同时高治愈率双重目标。我国近4-5年来实施的两大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90%的高治愈率就是落实控制传染源战略的十分有效的措施,可以认为这就是预结核病最有力的措施,和我国控制结核病的基本道路。

关于卡介苗接种保护易感者,现认为对于儿童可以增加对结核菌的免疫力。能减轻感染,减少发病,减少重症,减少死亡。儿童粟粒结核及结脑明显减少,其所导致的死亡也明显减少。但BCG不能防止再感染结核菌,也不能防止成年时的发病。儿童结核多为非传染性的,故其虽降低了儿童结核的发病却不能减少传染源。故对结核病流行的控制作用有限。7岁、12岁BCG复种至今未能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对成人结核发病和结核病流行控制的有效性,因此1997年开始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再作BCG复种。这也正是WHO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中不再包括BCG接种的基本依据。

传染性患者的痰液消毒,用具消毒,居室空气紫外线照谢消毒,以及室内通风换气,劝阻随地吐痰和教育病人,咳嗽、喷嚏用手帕捂口鼻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对减少结核病传播有一定意义,但其意义远不如尽早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源重大,及时有效的化疗可使痰中结核菌两周内减少95%,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传染。

国外如美国对结素阳转者普遍给予化学预防。对减少发病有显著效果,可达80%。但我国结核感染达人群1/3,成人约60%,如普遍实行困难很大,因此一般主张儿童结素强阳性或新阳转者或与传源接触密切的新生儿,可使用化学预防、也有人对接触传染源机会较多的新到医院工作的护士结素阳转者使用化学预防。一般方法是异菸肼0.3/d使用6-12个月,近有使用H+R3个月或4个月的,也有人正在探索长效制剂利福喷丁化学预防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