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梭手表prc200:解析安徽省2011年高考说明的变化与备考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20:50

《语文》

  名句名篇略有调整,作文例题新增“漫画体”

   2011年我省高考说明的语文部分较去年稳中微变,试卷结构和分值保持稳定。。突出大纲“以能力立意”,考查学习能力的层级不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考查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不变;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保持不变;但名句名篇的默写范围有变;试题形式稳中有变。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考试说明》附录二“古代诗文篇目”部分有不小的变化。删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中的《爱莲说》、《使至塞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山西村》等四篇;代之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即《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阁夜》(杜甫)和《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四首诗词,均加了星号;删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的《赤壁赋》《蜀道难》《登高》一文两诗中的星号,而代之以《阿房宫赋》《离骚》《锦瑟》新加了星号;其他则保持不变。

  一些传统题型在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得到沿用。“题型示例”部分中不少考点的说明换下了老题,补充了2010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卷中的一些精题。就阅读材料来说,文体更为多样化,选材范围更加广泛。作文换了七个例题,作文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既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也有话题型材料作文,还增加了漫画作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有较为开放的视野,加强各类作文形式指导。

    备考要领

     1.吃透“附录一”的精神,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试题的形式和实质、命题的目标以及实际的效果具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2.认真研读《高考说明》的其他内容,准确理解并领会其中的精神。对“古代诗词鉴赏”和“文学作品阅读”涉及的概念术语、答题技巧要在紧跟《高考说明》的基础上反复揣摩和演练,常抓不懈。

     3.“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字、词、句等方面,是最繁琐也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对待方能有备无患。

     4.强化作文规范和创新意识,特别对于审题立意要加强训练。

《数学》

  概率中个别考点被删除,试题难度起点降低

 变化分析

  今年我省《考试说明》对数学作了微小变化,删除个别难点,如去年的“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明确了试题三种题型,题型示例减少两题,部分样题更换,更换试题明显更灵活,数学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及五大数学能力要求体现更到位。这可能预示着今年我省高考数学试题更灵活。

  文科数学的一处变化是:都在题型示例前加了如下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特编制下列题型示例(题型示例由近年高考试题组成供参考,所列样题力求体现试题的各种题型及难度,它与考试时试题的题序安排、考察内容、难度没有对应关系)”。笔者以为,该处变化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因为《考试说明》的制订者和命题者是不同的两组人。

最重要的一点变化是:考点要求的变化。两科考试说明都删去概率中的其一考点,文科删去“几何概型”;理科删去“超几何分布”。

  备考要领

     1.明确考点,突出重点,重点内容可能集中在函数、导数、三角函数、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

     2.要注意回归课本,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3.注重交汇,变换视角。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正在不断丰富,函数、导数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已成了新的知识网络交汇点,因而成了高考命题的新热点。

  4.一周一套自编模拟卷,应全是考试说明中的重点,热点,即所谓的高考高频点;一周一套高考真题,建议重点做2006年和2007年的。

  5.老师按《考试说明》的考点编撰试题,发散精讲,讲思维方法,讲解题方法,讲题型归纳,讲变式迁移,高频考点讲透。

  6.对照《考试说明》,老师可按样题编选试题,目的是发散样题,把握高考。

《英语》

  偏难怪题不会出现,更注重语篇创设

  变化分析

  今年《英语科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试性质、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均与去年保持一致。研读《考试说明》,我们不难看出,今年我省自主命题的英语试卷仍将维持前两年的试卷风格,即在考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样题来看,在求稳的基础上,会更加关注语篇的选择、书面表达话题的选取或体裁要求,可能会对一些题目在设问角度及所提供的备选项的设置、对思维或灵活运用的要求可能会做一些创新。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更加注重语篇的创设,即使是单项选择题考查语法,也将以对语境的正确理解为出发点。

    2.篇章的题材和体裁将更加丰富,会涉及不同的话题和文体。

    3.预计2011年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量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

  命题将依然围绕“三语”,即:语境、语篇、语感,充分体现时代性、教育性、交际性和实用性。在试卷的题型、题量、区分度等方面、以及题目的立意、情景的创设、考点的设置、试题的选材等都会保持稳定,严格依据《考试说明》,不会出现偏题、难题、怪题。因此,认真品味和分析前两年我省英语试卷,必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吃透《考试说明》的精髓,准确把握今年的高考命题方向,从而科学制订应考复习方案。

    备考要领

    1.对《考试说明》规定的3000个词汇要牢固掌握,不仅要知其意或拼其形,还要分清其词性、掌握其习惯用法及固定搭配。

    2.语篇的意识始终是第一位的。单项选择题,也要注意上下文的句意;完形填空是区分度高的题型,要训练对语篇的驾驭能力;阅读理解不仅要读懂所选材料,而且要理解语篇中与背景、文化相关的知识,猜词,推断作者的意图,归纳标题等,应注意体会和总结不同语篇的理解方法,多加练习。

 3.注意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复习,对照《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高考词汇及语法项目,逐个、逐项排查、夯实,尤其要关注语法知识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

 4.后期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材料,要符合高考特点,从设题类型、设题的技巧以及相应的做题方法等方面加以训练,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5.任务型读写不仅要求考生有较好的语篇理解能力,更需要考生具备较扎实的句法和词法知识。同时,应加强思维方式及解题技巧方面的科学训练。

 6.训练书面表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基本句型的准确应用,在有效训练语言表达的灵活变通的前提下,确保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关注书面表达训练题的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半开放性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书面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多背诵些不同类型的范文不失为一条捷径。

 7.注重对训练题、特别是错选题进行分析,多体悟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出规律性的经验。在分析错选原因的同时,正确的答题思路及依据更值得关注。

 8.专题训练与套题训练应交叉进行,既注重把握不同题型的规律性特点,更应注重把握解题的速度和节奏,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以最佳的应试状态迎接高考。

《历史》

 选修一上略有微调,超半题型示例更换

 变化分析

 1.考试内容的变化:与去年相比较,必修的考试内容和选修2的考试内容没有变化,只是在选修一上略有微调,删除了“日本明治维新”,增加了“欧洲的宗教改革”。

 2.题型示例的变化:与去年相比较,今年我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在题型示例上变化较大,对去年的题型示例进行了50%以上的更换。

   备考要领

    1.夯实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立足主干知识,建立本学科知识体系。如果一轮复习按照教科书顺序,那么第二轮复习建议按通史的备考模块较为科学。

    2.关注“二模”。“二模”试卷中应体现《考试说明》的变化,特别是增加的内容如“欧洲的宗教改革”。

    3.从题型示例的变化看,应关注“史学方法”类试题,加强对史学理论知识掌握,加强对图表类进行完整、准确地解读能力,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解读。

    4.从题型示例的变化看,应培养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加强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今年周年大事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 周年,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等,特别注意对长效热点关注,复习时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

    6.关注“社会史”,同时注意本省史情,注意乡土文化。

 7.与去年相比较,依然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方面对考生进行有效地考查。

 8.更加注重对图表材料的设置与考查。在18道选择题题型示例中,例1、2、6、11、12、18都属于图表材料型试题。

《政治》

  两个模块有变化,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变化分析

  今年政治科在“考试范围”方面作了较大调整。变化主要集中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中,减少了三个考点,即删去了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六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和第八课“纳税人”、“负税人”这三个考点;调整了三个考点:即将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的“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调整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课中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调整为“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课的“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调整为“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等。

    具体的例题改变了一部分,但题型没有较大的调整,内容上依然关注民生问题、发展问题等热点问题。

    备考要领

1.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考生务必要夯实教材的主干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学科内综合,构建好学科知识体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库”,以不变应万变。

2.积极关注社会热点。考生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时政信息,关注国内外大事,特别是关心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以及在“两会”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课本知识点的结合。关注新教材(2010年第四版)的变化,如必修2《政治生活》“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一目就有较大变动,考生要与时俱进,了解新表述,掌握新提法

    3.通过典型试题训练,重视提高审题能力。

    4.提高答题的规范性。首先要注意尽可能运用学科术语表述,呈现教材的基本观点;其次要结合材料阐述,将材料和教材基本观点紧密结合起来;再次答案安排要做到重点突出,段落分明,逻辑结构明显。

《地理》

  “地域文化影响”被删除,考试范围变化大

  变化分析

  今年的《考试说明》坚持新课标下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原则,加强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社会意识及科学素养的导向,更加强调了对学生学习的潜质,在强调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基础之上,考查学生从地理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意转变以知识为本的理念,强化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考点调整具体如下:

  一、自然地理(地理必修1)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删除。

  2.“地壳的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变化”位置后移。将“地壳物质循环”调整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强调“循环运动过程”;将“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调整为“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的天气系统的特点”位置前移。

4.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调整为“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更强调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对资源利用的程度有所不同。删除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人文地理(地理必修2)

  1. 删除了“人口与城市”中“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位置后移。

3.“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位置前移。

4.将“农业”和“工业”的所有考查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对调;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更强调每个人的行为。

三、区域地理(地理必修3)

将“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调整为“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合理开发区域资源的重要性。删除了“数字地球”内容。

  四、世界地理

  “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的主要特征”调整为“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及其主要特征”;新增“对地区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贸易等情况”。

  五、中国地理

  新增“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内容。今年《考试说明》的变化,一方面强调了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表述更精练、准确、科学。

     六、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删除了“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影响”。

    备考要领

    1.强化区域地理复习,要能把所学的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落实在区域中。

    2.详细复习安徽省地理,建议安排一周时间复习安徽省的地形、气候、资源、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情况、城市分布、产业转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3.关注国际国内地理大事,拓宽视野,学以致用。如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研发、中国高铁建设等。

    4.熟练掌握五大自然地理规律,准确运用四大人文区位理论。

    5.重视在世界、中国、安徽乡土地理中都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6.重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如地形、气候、河流等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7.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试技巧,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