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英文简写: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薄熙来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1:22:26

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薄书记的报告  

   

易 淼(整理)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和薄书记的主题报告公布后,受到了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近日,由赵磊教授发起,一些关心和支持重庆模式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笔谈,大家各抒己见,对《决定》和薄书记的主题报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参加笔谈的专家学者有:赵磊、朱明熙、苏伟、柳成湘、严海波、刘海波、白钢、余斌、卢映西、刘明国、李宪源、易淼,等。现将笔谈汇集如下,供参考。  

   

重庆模式的成败,事关中共前途,事关中国命运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导)  

 薄熙来同志说:“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大家会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打好这个攻坚战!”  

薄书记为什么会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看得这么重,而且强调“一定要下决心打好这个攻坚战”呢?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如果重庆模式失败了,中共的前途以及中国的命运将会如何?  

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如果重庆模式失败了,中共只会有一种结果:下课。右派说:“下课好啊!早就该搞多党制了”。左派有人也会跟着起哄:“多党制也不失为次优选择,即使保不住执政党的地位,至少可以制约权力腐败。”  

如果共产党下课了,多党制上岗了,是不是就能把腐败ko掉了呢?我不知道,但我敢肯定的是:有两个历史事件一定会在中国重演:  

一个是民族分裂。大家想想,即便在共产党执政的一统天下,各种“独立势力”都已经按捺不住了;如果搞多党制,那些互相攻讦拆台的党派,哪个能镇住这些“独立势力”?多党制能镇住吗?开国际玩笑,为了一个议员席位,他们正打得不可开交呢。那些油头粉面、脑满肥肠的“精英”能镇住吗?别指望他们了,这些带路党不跟着起哄、火上浇油、趁机把中国给凌迟了,就算给他们祖坟烧高香了。且不说什么“藏独”、“疆独”、“蒙独”,恐怕沿海一带的暴发户也会扎堆凑热闹,别有用心地搞什么“自治”的。  

另一个是民族战争。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在民族文化差异比较大,人口众多,以及幅员辽阔的背景下,一旦中共下课,多党制上岗,以经济和文化因素为导火线的民族战争将不可避免。民族战争是民族分裂的孪生兄弟,分裂一旦出现,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既然多党制阻止不了民族分裂,那么,高喊“民主”的宪政先生们,你们就等着战争来当裁判吧。  

我描绘的这个前景言过其实了吗?读读中国历史,看看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这样一大一小的多民族国家的解体过程,答案不言自明。这个结局谁最高兴?首先是美国和日本,其次是买办和民族分裂势力,以及乱世中的少数野心家。谁最痛苦?当然是广大中国人民。  

有人说得好:现在的中国是“改良和革命赛跑”。如果重庆模式这种“改良”都不能为主流所接受的话,那么,重庆模式失败后的“革命”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不论左派或右派怎么定义这个“革命”,我认为,这个“革命”首先都将是中国的分裂和战乱。虽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个代价却是极其高昂和沉重的。  

果如此,中国又要陷入一段相当长的黑暗和沉沦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  

朱明熙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导)  

最近薄熙来在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上的讲话,讲得何其好啊!好就好在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说出了广大老百姓的担心与忧虑,说出了广大老百姓的心愿与希望,说出了真正的共产党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践行共产党的宗旨,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与愿望。有人可能会说,你一个人怎么能够妄称代表广大老百姓和真正的共产党人呢,是不是有些妄自尊大胡言乱语呢?我说,我一个人当然不能代表,但是只要看一看薄熙来的这个讲话后面的网上留言和前几天另一位地方大员的“分蛋糕不是重点,做蛋糕才是重点”的讲话后面的网上留言,谁更能代表民意,不是高下立判,泾渭分明吗。  

只要稍稍回顾一下,为什么30多年前全国人民会那样张开双臂拥护改革开放,并且义无反顾地跟着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不就是希望通过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尽快实现民富国强和共同富裕吗?为什么今天人们的改革共识会断裂,老百姓怕谈改革,不就是因为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经济发展了,GDP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但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却急剧扩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少数官僚、买办、资本精英腰缠万贯,纸醉金迷,横行霸道,而广大老百姓却仍然被“住房、上学、就业、医疗、养老、通胀、……”N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官场腐败,道德沦丧,信用缺失,民怨沸腾,危机重重,乱象四起,甚至连老天爷都经常来添乱。  

长此下去,老百姓怎能不怀疑邓小平曾经预言的“改革走到邪路上去了”的失败结局正在成为现实?怎能不怀疑中国正在成为毛主席所曾经预言的“最坏的资本主义”?老百姓又怎么会衷心拥护共产党和改革开放?正如薄熙来所说,“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万众关注、众目睽睽。可以说,上有中央明令,下有百姓渴望;前有领袖的预言,后有两极分化的风险;而我们既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又有不进则退、不治则乱的压力。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现在重庆形势不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  

正是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重大关口,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薄熙来和他的同志们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按照中央的精神,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义无反顾地亮出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旗,并且在重庆脚踏实地地走“民生”路、念“共富”经,大张旗鼓地搞“五个重庆”、“十大民生”、“打黑除恶”、“唱读讲传”、“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三项治理”等。这次重庆市委全会又果敢作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基尼系数缩小到0.35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措施。  

当然,薄熙来也清醒地看到,“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题目。现在,把经济规模做大的榜样很多,但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它不仅需要调整分配关系,也需要同时调整生产关系;不仅需要改革经济基础,也需要改革上层建筑;不仅要求干部能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也要求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性……。可以说,前进的道路充满了无数的荆棘、困难和矛盾。但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措施给力,群众拥护,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结出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之果!  

   

 “做蛋糕”和“分蛋糕”是辩证关系

苏 伟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  

邓小平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至理名言。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键词是“经济”。什么是“经济”?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早就讲清楚了:经济,就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而西方经济学在其众多的说法中,首先认为经济是指财富(参见“百度百科”“经济”词条)。  

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不断地扩大社会再生产——保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大环节的不断扩大的良性循环。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本身就既包括了“做大蛋糕”的内容,也包括了“要分好蛋糕”的内容,二者是统一的。按这种理解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会强调一边“做大蛋糕”,一边“分好蛋糕”。而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最“经济”的方式,来增加财富,就是“做大蛋糕”。所谓最“经济”的方式,即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的方式。按这种方式“做大蛋糕”,必然是排斥“分好蛋糕”的——成本最小,就要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支出、劳动者福利先行,压到最低限度嘛。  

我们要记住,邓小平在强调了“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之后,接着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在这里,“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不也明摆着是统一的吗?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什么没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胡锦涛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为什么强调,要理解和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义语)”的“本质要求”?就是因为有的地方没有从本质上,而是从表面上去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其等同于“以生产为中心”,等同于“以增加财富(GDP)为中心”,从而不择手段、甚至丧尽天良地去“做大蛋糕”。正因为消除了不少对“一个中心”表面的、片面的理解,所以,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一个系统要求。  

如果只讲“一个中心”不讲“两个基本点”,连改革开放这个动力都找不到,就只能“等、靠、要”地发展。如果只讲“一个中心”及“两个基本点”中的改革开放,就可能只顾招商引资,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后把改革开放引上邪路,不择手段地“发展”。只有既搞好招商引资,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唱红打黑是其重要体现),才能真正科学发展“模式”。  

   

绝不允许前苏联悲剧在中国重演  

柳成湘  

(西南大学教育工作者)  

航空母舰最近很热,这使我想起零八年到深圳,参观停泊在哪里的“海上巨无霸”——集航母、巡洋舰于一身的前苏联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在航母巨大的弹药库大厅里,一边,是具备高新技术的武器装填系统览示;一边,是东南亚风情少女的艳舞表演。谁都知道,航空母舰是大国的像征,可是我儿时的偶像——保尔家乡的航空母舰,如今竟轮落到这般境地,悲痛!  

“航母出海,红旗落地”!前苏联亡党、亡国、民族分裂的历史悲剧会在中国重演吗?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一直都没有找到明确答案。今天,苏东悲剧是否会重演的问题有答案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别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的内容告诉我们:共产党绝不允许前苏联悲剧在中国重演!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博采众长,学习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往欧美、日韩派了很多考察团,虚心学习,受益不少。现在中国发展壮大,得益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但所有这些经验拢一块儿,独缺“共同富裕”这一条。可以肯定:“只有共产党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正像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宣言的: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有同志说:写在共产党人旗帜上的是“消灭私有制”,而不是“共同富裕”。问题是,马克思讲消灭私有制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马克思当时不可能想到能与资本家们讨论“共同富裕”。其实,“共同富裕”与消灭私有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富裕”的实现为消灭私有制创造了条件;消灭私有制的自觉意识,又为实现“共同富裕”扫清了精神障碍。  

还有同志讲:重庆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因为生产资料没有完全公有。我认为,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确,没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但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要求。  

我们应当深刻理解重庆市委在决定中提出来的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财富不仅有生产资料,还应当包含生产成果。没有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为大多数人共同享有,就不能避免两极分化;不能避免两极分化,就必将造成人民群众的分裂、冲突,而人民群众的分裂、冲突必然“伤害生产力、伤害感情”。  

因此我们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庆模式,就是奔向社会主义而去的实践过程!“促进共同富裕,发展国有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共同富裕”决定了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国有经济决定了“共同富裕”的促进速度和范围。二者比翼齐飞,才能将人类带向光明!  

生活在八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三干万人民的重庆实践,是值得我们信赖的;经历了三年风风雨雨的薄熙来同志与广大干部群众总结的重庆经验,也是值得我们信赖的。重庆实践、重庆经验、乃至重庆模式,都是值得我们为之共同奋斗的!“如果把这篇文章做好了,我们中国人就是在创造历史,就会对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重庆共同富裕的探索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严海波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  

今年的 6月23日 、24日,重庆召开了高规格的“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会上探讨了共同富裕之路的理论本质、重大意义和实施路径等问题。这个研讨会是一个理论准备,一个月之后的市委全会通过《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亮出了共同富裕的旗帜,推出12项具体措施,令人非常振奋。我下面谈三个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重庆理论和实践将带来全国范围内社会主义的跨越式前进。重庆的这个决定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上都表现出了大跨度的突破,并且这种突破是建立在对形势和任务的清醒认识上的。必须承认,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贫富差距已经出现不可遏制的趋势,各地群体性事件多少与之有关,这是一个基本判断。重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开辟了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道路,也为全国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动力。中国共产党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危急关头,总有巨大的自我更新力量修正航道。重庆的做法,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分,是一个声言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政党的正确选择。红色重庆焕发的活力,已经、也必将更大规模地走向全中国。  

第二个感受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从中央到地方,现实中的许多问题都与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相连。共同富裕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价值目标,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那么共同富裕靠什么来实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明白贫富分化制度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一个私有制占优势地位的国家,必然对私有制的存在涂脂抹粉,必然对剥削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然对大资产所有者及其资本利益保护有加,必然对普通劳动者的利益视而不见。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不仅仅是调整分配政策,而且要调整生产关系、尤其要完善其核心内容所有制关系,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障下的共同富裕。有些人总喜欢谈二次分配、谈社会保障、谈慈善、谈“橄榄形社会”、谈中产阶级,却对一次分配、对所有制问题、对工农阶级的利益讳莫如深,这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忘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历史使命。   

第三个感受是,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这句话很正确。若想党的事业出现新局面,必须党的建设本身有新局面。薄熙来同志曾经讲过党员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问题,或许党内外的许多人都会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这个有着八千万党员的政党,有多少人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有多少人有着社会主义信念,有多少人具备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基本素养?因此,无论是实现共同富裕,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迫切需要按照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进行耐心细致、坚强有力的整党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折不扣地进行党的组织建设。重庆探索走向全中国需要的是意志和决心!  

   

农村发展的关键词是组织起来,而不是财产性收入  

刘海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  

重庆市委的这个《决定》,整个非常好,在现在中国条件下有着开创性和示范性意义。我读过以后,认为有两个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首先,“激活城乡资源要素,创造条件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我认为,增加财产性收入不应该提倡。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财产必须和劳动结合才有意义,大力提高居民的劳动性收入和尽可能降低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乃是等价命题。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出现多数居民靠财产性收入生活的情况。当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土地食利时,社会矛盾将无法化解,经济发展将陷入锁死的困局中,我国目前正走向这个趋势。  

都是不劳而获,但财产性收入和身份性收入是不同的。社会分红乃是基于公民身份的身份性收入,此时只获得这种收入的人比劳动者贫穷。战后西方各国的实践,就是较大提高了居民的劳动性收入和公民的身份性收入(社会福利)。新加坡的公租房是该国公民的身份性收入。公民还有各种小团体成员身份,农民是村社成员,基于村社成员身份而获得的收入在村社内部所有成员应该是均等的。至于市郊农民出租土地房产的高收入,需要严格限制而不是鼓励。  

其次,“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00个,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我认为,农村经济发展融资有多种办法,但不能打地权抵押的主意,这意味着农地资本化,农地地权事实上可以买卖。这时区分所有权与使用权或承包权没有什么意义,只要是长期的如三十年、七十年地权的抵押融资,就会形成地权的集中,土地的投机,农民就容易丧失地权,农地地租在村社成员内部的均享机制就会被破坏。  

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是组织建设,需要大力气建设村社与综合农协,而不是股份合作社。农户合作协会搞合作金融,合作银行有信息优势,以台账管理方法就可以放贷,只允许青苗抵押,以土地上一年或几年的收获物为抵押。土地抵押贷款造成的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合理的台账管理其放贷风险倒是个别性的。  

中国需要的是城市土地去资本化,通过房地产保有税、交易利得税,以及国有及公共服务单位拥有房地产而为其资深成员提供居住权(配偶去世则收回)提倡,使得城市土地尽管可以抵押,但抵押的价值甚低。土地资本化本来就不可取,所以不是“农地资本化”而是“城市土地去资本化”才是正路。  

   

从文明论的高度看共同富裕问题  

白 钢  

(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  

薄熙来同志作的《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讲话,对共同富裕之于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意义,做了极深入全面的概括。特别是将共同富裕问题提高到文明论的高度,指出这是共产党人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主体性与文明主体性的体现,值得高度重视。  

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作为迄今为止一切建立在剥削制度与剥削关系基础上的的文明形式的最高体现,其实质即以资本的逻辑统摄一切社会资源,以资本的自我复制-繁殖作为社会的最高价值,依照资本的诉求进行各种制度设计与利益安排。与之相应,原子式的个体假设与个人主义,即将原子般分散独立存在的个体生存状态视作人类社会恒常的自然状态,以个体作为社会构成之绝对基础和政治生活之出发点,必然在这一文明体系中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社会主义文明作为对于资本主义道路的全面扬弃与超越,必须以政治逻辑统摄-驾驭资本逻辑,让人从被资本所占有、使用、支配的物的异化地位中摆脱出来,将人作为人来对待和尊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意义上的人,不是抽象的概念或孤立的个体,而始终是活生生的在生产——生活的实践彼此关联、构成共同体的人民。“以人为本”意味着社会所有制以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形式为基础,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为人民服务”成为最崇高的社会价值,而这一切必然都指向并时刻体现着“共同富裕”的精神。  

与社会主义的核心所有制及“以人民为本”的理念相应,在其社会建设中,超越个人的共同体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共同体的归属、认同和奉献构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这种以“共同富裕”作为内在诉求的集体主义精神,既是中国文明中“身-家-国”一体的传统之延续,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将人等同于自利的动物、将人的本质理解为独立的原子式个体之个人主义倾向的扬弃,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新的人本质的体现。只有建立在这样的集体认同与实践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社会呈现和谐共荣的状态,从而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走自己的路,有老百姓喝彩就行  

卢映西  

(南京财经学院副教授)  

“重庆模式”实质上是一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尝试,既与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有根本区别,又不同于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就如薄熙来书记说的,“这是新时期的重大探索和改革”。必须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持续成功的先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题目”。但是,只要返回基本常识,置身于充满荒诞的现实中,我们就能看到“如果贫富分化,富人有钱没处花,百姓急用却没钱花,这样矛盾的消费状态,经济必大受影响”,“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就会感到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已经刻不容缓了!  

现在,无论中外,有常识的人都会感到现实的荒诞,例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去年曾大发感慨:“人类眼看就要在同饥饿的斗争中失败了。世界上目前有超过10亿人缺乏足够的食物,以应每日营养之基本所需,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情形还在日益恶化。首先,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暴行。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都把人送上月球再接回来了,却还没有能力让地球上所有人都吃饱肚子,这怎么可以?”接着,他呼吁各国政府“拿出令人信服的诚意,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让世界免于饥饿。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就请想一想,后人将如何评说。”  

最缺乏常识的,是那些迷信西方经济学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最近这次至今未曾真正结束的世界性金融和经济危机,让西方经济学家出尽了洋相,也让世人看清了他们肚子里的那点学问,原来是一碰到现实问题就只能徒唤奈何的样子货。最近我到南京市图书馆作了一个讲座,痛陈现实的荒诞,狠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荒谬,指出迄今为止对市场经济理解最深刻的经济学家仍是马克思,所以我们只有在马克思已经达到的高度上继续探索,才能真正找到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钥匙。当时会场气氛十分热烈,说明西化精英在老百姓当中早已信誉扫地。所以,要把“重庆模式”进行到底,首先必须彻底排除西化精英的干扰。走自己的路,有老百姓喝彩就行,让精英们吠去吧!  

   

共同富裕是时代的最强音  

余 斌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如果改革开放三十年还能算有巨大成绩的话,那就是它已经完成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有那些认为,现在还不到走共同富裕道路时候的人,其实都是在贬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贬低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  

重庆市委和薄书记率先提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就是实事求是地、充分地、也是在行动上第一个,肯定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大成就和肯定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的做法,是合乎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做法,吹响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号角,是时代的最强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刘明国  

(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  

薄熙来同志的讲话,旗帜鲜明地再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基本观点,这很值得我们思考。我在这里就薄熙来同志讲话中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观点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社会主义的构想,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社会、政治问题的历史背景下,由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门提出来的、顺应社会大众诉求和历史潮流的、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制度。后来由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为基础、国民财富的生产、分配与消费实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表面上,工人(或者无产者)与资本家(或有产者)是平等的、相互之间的交换也是自由的和互惠互利的,但是实质上,工人(或无产者)由于其供给劳动力和基本消费需求都缺乏弹性(不工作就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不购买基本消费品生命健康就要受到威胁)、以及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极低,就决定了他们在自由的市场交换中与资本家不平等的谈判地位——只能被迫接受仅能补偿其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成本的工资性收入(而不可能获得利润性收入)、只能被迫接受榨干其口袋里的最后一文钱的消费品价格(而不会有可以转换为资本的剩余)。久而久之,无产者愈来愈穷,而有产者越来越富,两极分化形成,社会陷入僵化、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最近欧盟在债务危机面前的手足无措、美国饮鸩止渴式的依赖于不断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最好的证明)。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指出:资本主义的每一次再生产都生产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不仅因为资本主义必然会走向僵化与停滞,还因为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本质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平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诉求,而收入平等是其他平等的物质基础。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且只有高举“共同富裕”的大旗、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才能有效抵制和防范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才能让中国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青春活力的国家。  

   

重庆模式的本质和策略  

李宪源  

(旅加拿大华人学者)  

中国“先富阶级”迄今为止对“重庆模式”的所言所行,特别是对薄熙来报告阐述的共富理念和立党宗旨,如果不是采取敌视憎恨乃至疯狂抵制破坏的态度,而是给予必要理解、同情和呼应,那么毫无疑问,以薄熙来为代表的、对文革急风暴雨式群众运动心有余悸却又不失安邦定国之志的中共“红二代”们,确有可能会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又不同于“文革错误道路”的新路子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路径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前景,或许会因此增添前所未有的崭新篇章!  

反之,薄熙来报告中那套跟“文革做法”显然相去甚远的表述,他那种力求“不偏不倚、贫富共赢”的指导思想,以及他那套难免会导致“先富”向“后富”作出必要利益让步的重新“划分蛋糕”方案,如果被栽上“重走文革极左老路”罪名而惨遭挫败,那就只能证明:在阶级矛盾与冲突已经相当厉害的中国,摒弃毛主席群众运动路线和阶级斗争方式,试图以“重庆模式”切实有效扭转“贫富两极分化”的“特色”之路,其实并不存在。  

任何了解熟悉“维新改良”与“革命造反”彼消此长内在转换关系的有识之士,都不难明白以上这样的结论,对不堪承受“住房、教育、医疗和腐败”这“四座大山”之重的中国劳动大众,以及对一手制造这些“大山”的倒行逆施者们,将各自意味怎样的结果。一心欲置“重庆模式”于死地的“先富”们,难道真想重复中国数千年治乱兴替历史中尸骨成山、血流成河的恐怖片断?我愿以最大的善意好心,去揣测中国“先富精英”们在记忆力和判断力方面,不致毫无一点长进吧?  

或许因为薄熙来抱有类似善意揣测和好心期待,或许因为他一再声明“唱红打黑”跟文革没有任何关联,再加上重庆推进“共同富裕”的做法明显缺少“毛式革命”的迹象,某些左翼人士责难攻讦“重庆模式”的劲头,跟右翼的讨伐围攻相比,似乎毫不逊色。这些人非常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词句,去对照抽查每一个令人生疑的现实情况。但对于怎么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去现实中创造必要历史条件,以及在何种历史条件下才能有效地推动革命,却从来提不出、或不屑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来。  

中国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势力,不仅已经形成了组织严备的完整阶级,掌握了空前强大的政治经济资源,而且通过投靠国际资本势力,建立了里应外合的行动机制。而中国渴望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广大工农群众和进步知识分子,基本处于一盘散沙状态。面对中外资本主义势力比毛时代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现状,薄熙来或从心底里认识到: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化制度和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题目”,现实条件允许他去实行那种“触动”么?很显然,在党内左右力量对比和社会呼声尚不至于促使中共形成“消灭私有制”的政治动议之前,薄熙来要把“体制外”左派“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作为“体制内”的公开号召和行动纲领,就意味着放弃其执政地位和“体制内”政治权力,成为别无良策却又好高骛远的激进“口头革命派”行列中的最新加入者。  

这样的选择,谁高兴呢?极其害怕薄熙来借“共同富裕”为名、行恢复社会主义之实的中国精英走资联盟,一定会非常地满意和高兴。  

“共同富裕”是解决利益失衡的必由之路  

易 淼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以薄熙来同志为代表的重庆市委提出关于共同富裕的《决定》,难能可贵。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利益失衡——经济利益失衡、政治利益失衡以及文化利益失衡。这是长期注重“做大蛋糕”而忽视“分配蛋糕”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还一味去“做大蛋糕”,只会使得利益失衡更为严重,其后果甚至会使得阶层之间的矛盾向阶级矛盾演变。于是不断壮大的既得利益有可能威胁到共同利益的实现,并成为二者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到了主导支配作用,那就非常可怕了。这个时候也就会出现薄熙来同志所说的“再想改,也改不动了”的被动局面。  

如何来解决利益失衡问题呢?西方国家的措施就是形式民主,即所谓的“宪政”,而这不过是只美丽的花瓶。一旦资本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威胁,这只花瓶就要移开,资本的蛮横和残忍就会展露。如果仅仅从上层建筑方面着手,利益失衡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令人欣慰的是,重庆提出了“促进共同富裕”!这就是在经济关系的层面来解决利益问题。老百姓只有分到了蛋糕,才会有物质上的满足,才会承受得起精神上的消费,底气才会足,才会有话语权、幸福感和自由度。  

在这一点上,薄熙来同志看的深,看的透,他说“西方以‘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口号为荣,但就是从不提及‘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这是一语道破了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的虚伪。薄熙来同志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用“存在决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给予了“共同富裕”坚实的理论依据,那就是“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论,所以,“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付出了绝大数劳动的“工农大众却没份儿”。此外,薄熙来同志说,“分配问题上倾向于人民大众,这是共产党的本分”,因此从人民立场出发,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而且,“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气魄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又离不开共产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 2011年8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