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程素萍重点: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阅读也需要方法和路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9:25:56
“一个人的一生中,肯定存在一本能改变他人生的神奇之书。 ”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去年在内地出版了自己几十年阅读心得的结晶之作《越读者》。这本书2008年在台湾面市后引来好评如潮,引发了台湾社会对于中学教育模式、阅读习惯等问题的讨论。
郝明义从事出版行业20多年,曾任台湾时报出版总经理、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目前是(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长。作为一个出版名家,浸淫阅读几十年的爱书人,他四十多岁才真正想通了阅读这件事。他告诉读者,阅读也需要方法和路径,可以让自己的读书更加有效,更有乐趣,收获更大。
1
终于想通阅读这件事
“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
基本上,郝明义是个整日在书里“打滚”的人。经他之手推出的好书不胜枚举,最为人所知的是蔡志忠的漫画和《向左走·向右走》等几米绘本作品。他也是位颇为勤奋的作者,畅谈职场甘苦的《工作DNA》,细述爱人患病历程的《那一百零八天》,其对杉浦康平、张隆溪等深度访谈的《他们说》是他笔耕不辍的果实。他还是偶尔为之的外版书译者、动漫脚本的编剧……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这样的郝明义却长期怀揣很多阅读的困惑。“我在韩国成长到18岁才到台湾,从小处在华文阅读资源匮乏的环境,每年寒暑假都期待同学的哥哥姐姐们从台湾带书来,我好去借。”他说多读一些中文书是吸引他到台湾读大学的原因之一,“大学时代我饥渴地读了很多书,后来进入出版界,在读者身份之外又多了一重出版者身份,对于书,对于阅读的感受和困惑就更多。我一直在思考,阅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困惑随年龄增加而累积,成为郁结在心底的块垒。44岁那年,他读到美国人艾德勒和范多伦所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有若醍醐灌顶,检视自己以往的阅读经历,调整当下的读书方式。这本书对他如此重要,以至他把该书译成中文让更多中国读者分享。几年后,他在总结个人阅读心得基础上写出《越读者》,一本关于如何读书的书,“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不论错过了多少机会,不论多么晚开始,阅读都在等着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机会。 ”
2
不愿意为别人开书单
“如果别人没有同样的困惑,那他读这本书就不会有什么感觉”
与同代出版人相比,郝明义接触互联网算比较早,介入也比较深,所以他清醒意识到网络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巨大冲击,虽然置身网络时代,他并不为文字的命运担忧,“大家都担心网络普及后文字就不会那么受重视,事实上网络的出现反而令我们对文字的使用和阅读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今天不是远离文字的时代,而是与文字密切结合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更能体现文字的独特魅力”。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太多人并未善待文字,报章杂志、网络页面上错字、漏字横飞,不知所云的“火星文”当道,“本来不需文字表达的内容,我们往往仍用文字,本来需要文字表达的,我们又放弃了文字。固然有图像能把很多内容表达清楚,可也有图像无法表达的,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什么样的图像能表达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 ”
他最不喜欢给别人开书单,“每年都会有很多媒体邀请我开列书单推荐我看好的书,我都会婉拒。对我有价值的书是因为它解决了我的困惑,读书的美妙即在此,如果别人没有同样的困惑,那他读这本书就不会有什么感觉”。可是,《越读者》里不时有本书列在页码边上,封面、版权信息俱全,这不失为另一种“开书单”,对此,他这样解释:“这本书里的书单是我动笔写作时就想好的,我在书里说到我在阅读上的困惑和答案,阅读的经验,文字中常会提到一些书,起码读者要知道我为什么提到这本书,何况书之外我还讲讲故事。 ”只不过,他觉得这些书对读者未必有用,“但他们可以通过这些书去了解《越读者》这本书”。
郝明义平日阅读范畴比较杂,“读什么一阵一阵的,更多是主题阅读。阅读到了最后就都是主题阅读。好奇,是阅读最基本的由头,满足好奇的方法就是主题阅读”。 C12a
摘自《中华读书报》
经典新读重归大众视野
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但它天生的距离感,又让它远不如一些畅销书深入人心。由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策划发起、众多学者专家推举的文化盛事——“经典3.0”,日前推出首批成书。“经典3.0”旨在当下网络时代重读经典,以“书加网加旅行”的立体式接触让读者全新感受阅读的魅力。第一批共9本书,包括《失乐园》、《聊斋志异》、《简爱》、《战争与和平》等。
“经典应该是读完之后让人生不一样的书。”郝明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典阅读不可或缺,但经典也应该脱离“泛黄的线装书”这种刻板的形象,适应现代人的阅读趣味。
从去年7月至今,坐着轮椅的郝明义为他的“经典3.0”系列图书,从香港书展奔走到第20届全国书博会。
这套经典著作的解读名家,有王安忆、陈平原、欧梵等著名作家和学者,解读对象包含《聊斋志异》、《战争与和平》等各类名著。“每个时代的读者都有权享受呈现经典的最新思路。 ”郝明义认为。
和台湾出版人“强势猛攻、军团作战”不同,重庆出版集团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式。该集团工作人员将几本新版《读点经典》放到记者手中,“我们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通过经典的片段将经典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
每本《读点经典》都很薄,每次收录20来篇经典诗文或名著片段,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有点小时候学语文的感觉。 ”四川师范大学的夏同学说,厚厚的大部头,不想去读,“薄薄的一册,很适合现代阅读节奏。 ”
“经典蕴含着浓郁的怀旧风。”四川新华文轩出版集团部门负责人吴鸿,向记者展示了该集团与华夏出版社联手推出的一批国外名著,让人感受到经典名著的时代魅力。
消失近一个世纪的毛边本图书,也重新回到读者视野。“读者阅读时需要自己将书页裁开,页边毛茸粗糙,所以叫‘毛边’。”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对外宣传负责人介绍,《培根随笔》、《美国散文精选》、《英国散文精选》等毛边本书已经推出,“一手持刀、一手拿书,边裁边读,这正符合当下‘乐活’的生活理念。 ”C12b
据《海南日报》《华商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