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球迷喜欢足球的原因: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14:06
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http://www.anqing.gov.cn 发布时间:2007-01-24 10:19:44 [字号:大 中 小] 阅读次数:1971

 [摘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县域经济是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标志着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准确把握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明确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将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新型县域经济  发展战略  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新系统地概括:“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这表明新世纪新阶段的县域经济是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转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标志着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作出以下思考。

一、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与传统县域经济相比已出现新的时代特征:

第一、新型县域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的区域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趋势加剧,新时期县域经济更加开放,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画地为牢”、相互封闭、各自为战的行政区经济,形成以区域相互开放、市场一体、产业相联、分工合作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新型县域经济发展要求跳出县域行政边界,从区域发展空间上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一是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产业基础等,找准县域在区域内的定位、在全国的定位;二是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主动参与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产业协作,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获取、组织和配置资源。

    第二、新型县域经济是一种民主化的区域经济。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大力建设,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功能的强化、行政行为的规范,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资源的吸引、聚集、整合与配置能力。新型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尽快改变过去一些地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行政干预多的现象,切实转变行政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公众的创业创新能力,放手发展个私经济,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三、新型县域经济是一种特色化的区域经济。各县域的历史人文、产业基础、自然禀赋不同,决定了县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新型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在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上,坚持特色优先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利用特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经济。产业集群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美国380个地方产业群的产值达到全国总产值的60%,印度约有350个中小企业集群出口产品占全国60%,浙江县域经济就是成功的“特色产业集群经济” 典型。

第四、新型县域经济是一种生态化的区域经济。很长时期以来,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制度、文化、工业化阶段、区域经济竟争等因素制约,许多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沿袭着“自然资源是竟争力”的老路子,往往以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时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暴露出高能耗、低产出、低层次竟争、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严重问题。为解决发展不协调问题,各地发展县域经济更加注重生态化,着力点开始向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和谐发展转变。新型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县域经济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以提高各类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能力来提高县域经济的竟争力。东部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唯一依托,开放的市场观念、全新的体制机制、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等软资源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多地少、自然资源贫乏的浙江省率先在体制机制上大力创新,创造了白手起家、无中生有的奇迹,发展了300多个无自然资源依托的块状特色产业集群。

二、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把握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对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1、实施开放活县的战略思路,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一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当前,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安全和投资成本,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和高效率,投资选择已由注重优惠政策向注重投资环境转变,投资环境成为吸引资金的关键因素,成为生产要素流向的基础条件。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优化发展环境,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二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抓手。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优势,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发挥政府、企业和民间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产业资本的流动规律,扩大开放领域,选准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引进境外资金、项目、技术、管理和人才,以大招商促进大投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提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和竞争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已呈现加速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内地要立足自然生态、农业、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抓住机遇,以更加开放的环境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资本转移、积极向东发展和占领东部市场。

2、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思路,着力发展项目经济。这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一要把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要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和配套经济,真正让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使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二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的重点。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难发展。因此,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建设牵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在项目经济的发展上,要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区域间产业资本流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吸引境外产业资本,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项目的规划、立项和建设,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3、实施特色立县的战略思路,强力发展特色经济。这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从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凡是经济实力强的县,产业特色都很鲜明,从这种意义上讲县域经济首先是一种特色经济。立足区域实际,利用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要突出抓好“三农”这个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

4、实施民营兴县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全民经济。这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一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成分,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放宽市场准入,扩大融资渠道,完善服务机制,改进监管方式,积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领域。二要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要大力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切实制定和完善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发展环境,建立创业服务体系,充分激发民众自主创业活力,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

 5、实施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全力发展城镇经济。这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走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要坚持走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和重点镇为纽带、新农村为依托的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要突出发展重点,不断提升县城综合功能,坚持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鼓励支持引导各类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向县城集中,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一要坚持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规划城镇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工业型、农产品加工贸易型、生态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二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三要以业兴镇,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各类农产品市场向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载体,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

总之,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工作实践中,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又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