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照片:上海散步 (组图) 九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3:14:55

2008年03月20日


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

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作为君悦品牌家族中的一员,显赫地座落于外滩北端黄浦江西面堤岸,可尽享无与伦比的浦江两岸美景。最理想的房间设计角度,使所有房客都能俯瞰外滩的历史风貌,或者是浦东沿岸的摩登高楼大厦群。走在时代尖端的酒店,设计别具一格、富有活力、充满朝气、富有现代感。茂悦江景客房:2128元


上海市花——白玉兰
白玉兰,俗称‘应春花”、“望春花”,是上海市的市花。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增君。


水、岸、灯和高楼,这四大元素组合成了外滩神话的主体。它的地标过去是海关大楼,以后被“东方明珠”电视塔夺走,现在是金茂大厦,而最终则将属于“国际金融中心”。地标的这种不断东移显示了上海权力中心的戏剧性东进。浦东的新外滩成了资本国家主义威权的最新前线,而外滩西岸则成为殖民地情欲的优雅沙龙。


上海中山东路改造工事

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改造过程中,上百株粗大的法国梧桐被全部移走,14万块彩色地砖覆盖了观景台,仅剩下少数稀疏的小型植株和浅平的草皮。水泥的霸权变得惊心动魄起来。此后,观景台下部补种了一批树木,但马路对面的“左岸”地带,也就是殖民地建筑带的人行道,却保持了长久的光裸。直到2004年才种植了一些幼嫩的树苗。它们的低矮和细弱,与拥有百年历史的高大建筑构成了可笑的对比。

滥用混凝土是第三世界的疾病特征,其中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最大误解。外滩和淮海路一样经历了这种反生态灾难。拔光所有行道树后的淮海路,在整个炎热的夏季里失去了顾客,地方当局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补种树木以招回游人。外滩改造工程重蹈覆辙,在中山东路西侧拔光了所有树木,再次延续了这种可笑的水泥美学。


外滩的从新改造


延安高速的高架被撤除

河岸的苦闷固化在光裸而坚硬的水泥里,犹如一场生态的噩梦。只有外省和来自乡村的游客在这里喜悦地流连,被从观景台到摩天大楼的混凝土工事所感动。浮华的泛光灯加强了水泥美学的这种属性。


外滩气象信号塔

1993年10月,外滩综合改造时,为保护这座曾为上海的气象预报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建筑,施工单位采用整体位移的方法,将其向原址东北方向移出了20余米。高架的撤除,他好象又成了这里的主人。


1879年,上海遭强台风袭击,在黄浦江上航行的船只受到很大的损失,因此 ,外国在沪洋行和轮船公司都急需有气象预报。1883年5月27日,法租界公董局会议决定,由海关出资,建立外滩气象信号台,地址选在外滩“洋泾浜”和黄浦江交汇处,即今延安东路外滩。当时的信号台建得比较简陋,是一个木结构的气象信号台。主要建筑为一个木杆,顶端安装风向仪和风速仪。风速仪下面有一只大球,用作报时。每天中午11点3刻球上升半杆,11点55分升至顶点,12点下降到原来位置。杆上有数根绳索,用以扯报风旗。
1907年3月9日,在原信号台旁重建了一座“阿托奴博”式的圆柱形建筑,成为永久性的气象信号塔。这座信号塔总高约50米,其中塔身高36.8米,塔台上竖有装着风向仪和供悬挂各种信号旗的桅杆。塔座下面为地下室,内部的古典式铁制旋转扶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气象信号塔是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该信号塔由西班牙建筑师阿托奴博设计。由他设计的这类建筑,现在存世的仅两座,另一座在挪威。


阿塔努酒吧1907(灯塔洒巴)


1楼是陈列馆,有些老的上海外滩照片和一些古董;2楼是室内消费场所;3楼是露天位,踏着蜿蜒盘曲的木阶而上,“美丽无限”的外滩风景尽在眼底,坐下喝喝饮料聊聊天吹吹风,“很是舒服”。至于4楼就是灯塔了,最低消费1500元。


外滩和平女神像((时间按上海大厦有无而推论)

这座纪念碑就是堪称“上海第一碑”的外滩“欧战纪念碑”(又称 “和平女神像”)。1924年2月,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时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外国侨民回国参战的死难者而建。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外滩上竖起一座和平女神像。神像面朝西,由上海的英美法侨民团体建立。和曼哈顿港的自由女神不同,从海上到达的人们看到的是女神的背影。1941年日本占领军将其拆毁,熔铸成炮弹。


乘轮渡去浦东


富城路


富城路上看未完成的环球金融中心…瓶起子大厦


汤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