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看盘博客:图说经方——补阳还五汤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01:40

图说经方——补阳还五汤证

长衫农夫    发表于2010年06月25日 11:35 阅读(13) 评论(1) 分类: 方剂 举报

 補陽還五湯證

 

    補陽還五湯方:黃芪四兩,當歸二錢,赤芍一錢半,地龍一錢,川芎一錢,紅花一錢,桃仁一錢。水煎服

    現代常用方:黃芪120g,當歸尾6g,赤芍5g,地龍 一錢3g,川芎3g,紅花3g,桃仁3g。

    本方是清代名醫王清任針對中風、半身不遂而制的方劑。王氏指出:“人之半身不遂,由元氣虧損。夫人之元氣,分佈周身,若虧損過半,經絡自然空虛,……故半身不遂”。後世將此說法歸結為“氣虛血瘀”。

    臨床用好補陽還五湯的關鍵是對氣虛血瘀證的把握。這裡所指的氣虛證,主要是指黃芪證,因為本方中黃芪的用量高達四兩(120g),黃芪證的自汗而浮腫或麻木不仁而虛浮是必見的。淤血症則主要表現在舌質上,舌質多暗紫,或有瘀點瘀斑。

    方證特點:

    1、半身不遂,肢體麻痹不仁,或身體痛;

    2、浮腫,下肢為甚,自汗,惡風;

    3、舌質多淡胖,呈暗紫色,或有瘀點瘀斑,脈沉緩,細澀。

                 

   

    本方證雖然以半身不遂為主要適應證,但臨床應用不必拘泥於此。凡見“氣虛血瘀證”的中風後遺症、缺血性腦血管疾患、腦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神經炎、坐骨神經痛、頭痛、血栓閉塞性血管炎、無脈症及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慢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狼瘡等均可使用本方。

    本方是黃芪類方中的活血化瘀劑,與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湯一樣,皆屬於淤血症,但區別比較明顯。桂枝茯苓丸證是桂枝證加淤血症,故見下腹痛、拒按、頭痛、面紅、婦人月經不調等證,舌質雖然暗紫,但多堅老。血府逐瘀湯證是柴胡證加淤血症,故見胸脅苦滿、上腹部脹痛等證,舌質多堅老。而本方證的黃芪證比較突出,症狀多為肢體運動或知覺的異常,同時伴有自汗、浮腫等,舌質多暗淡而胖。

    本方證與黃芪桂枝五物湯證都是屬於氣虛血瘀證,但本方證的淤血程度比黃芪桂枝五物湯證嚴重。反映在由四肢麻木而為半身不遂,舌象由暗而為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