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秀兰禧悦都停工:外媒:欧洲终于看清了中国的真面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48:23
外媒:欧洲终于看清了中国的真面目    2011/10/28 

    参考消息   

    欧洲最近的烦心事不只一件,却都从各个角度体现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发展:希腊民众抗议政府财政紧缩政策引发暴力冲突;葡萄牙紧接着爆发了全国大罢工;欧盟对各国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一事也引发广泛争议。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又推迟了原定于10月25日在天津举办的中欧峰会。《卡内基中国透视》走访了欧洲与中国的多家研究机构,结合所见所闻,对与中欧关系总体走势相关的几个常见观点进行分析、点评。 

    观点一:欧洲终于看清了中国。 

    欧洲对中国的认知确实经历了从充满幻想到走向现实的“祛魅”过程。在战略上,仅六、七年前,欧洲还有很大一波势力能够看到与中国联袂抗衡美国的潜力;在经济上,中国在欧洲曾普遍被看作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极佳贸易伙伴。然而,近两年间,欧洲对中国的看法似乎发生了转变。民意调查中欧洲人对中国的好感每况愈下;布鲁塞尔的政治家们对中国的批评不绝于耳;甚至欧洲企业也开始对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不满。 

    一方面,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洲对其如何看待中国的反思。从20世纪90年代末直到2006年,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后两年,在欧盟大多数人的眼中,中国是具有高度可塑性的西方及西方所代表的现有世界秩序的最优秀的学生。但近两年欧盟的政策评估却醒悟地看到,中国不仅会越来越强大,而且也可能越来越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标准、原则与价值观。在这种新的认识基础上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就成为这一反思过程的主要问题。这一强烈的意识觉 醒被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一语道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不会达到欧盟的人权和法治标准。要寻求未来的融合最好着眼共同利益…… 我们需要调整对彼此的期望。” 

    另一方面,这种态度上的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竞争力和相形之下欧洲被内部问题缠身所造成的自信心大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十年,欧洲对中国 在改善透明度、保护知识产权、消除各种形式的行业补贴和贸易壁垒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越来越失去耐心。欧盟内部问题的激化只会加剧这种态度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清”似乎也是双向的。中国对欧洲,无论在战略上还是经济上,同样曾经充满了各种憧憬。但这些憧憬也被现实中的武器禁运、达赖喇嘛访问、技术转让等问题逐渐冲淡了。在幻想破灭以后,如何调整对彼此的期望值,并在务实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是下一步中欧开展关系的重点。 

    观点二:欧盟有统一的对华政策。 

    事实是欧盟没有一个统一的对华政策。欧盟的对华政策存在三个断层——欧盟各机构之间、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以及欧盟与其成员国之间。欧洲许多机构——尤其是欧盟——都对中国做过大量的政策研究,但这些研究尚未被整合起来。即使欧盟有一个统一的对华政策,欧盟成员国也不一定认同这一政策,更何况甚至在欧盟成员国之间也尚未达成统一。 

    这对中国既有利又不利。有利在于,中国可以像美国和俄罗斯一样,使断层为己所用,分而治之,以寻求其在欧洲的利益最大化。不利在于,欧盟各成员国可以互相指摘以逃逸责任,常常让中国陷入无的放矢的窘境。 

    最终,欧洲人需要意识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的优势,不仅对中国,而且在其他一系列的国际问题上。但这又回到了欧盟自身的问题上。 

    观点三:随着内部问题到了快要火烧眉毛的程度,欧盟国家的注意力将向内转;中欧关系可能将被淡化。 

    不一定。首先,除少数国家以外,欧洲国家的内部问题并没有把它们阻挡在利比亚的战火之外。除了向外转移内部紧张的因素以外,欧洲国家愿意为利比亚局势剑拔 弩张也是由于利比亚对欧洲国家的战略重要性。中国对欧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中欧关系不太可能因欧洲的内部问题受到淡化。此外,尽管也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欧洲还是颇有一些人相信中国可以成为帮助欧洲走出困境的积极力量。不少人认为德国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依赖的就是与中国的贸易。因此,中国或许同样 可以在帮助欧洲走出困境中发挥显要的支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来自国内的挑战同样也不少。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其各自内部的问题将会转移双方发展关系的注意力,而在于两方如何对中欧关系寄予切实的期望,最大化中欧合作以为双方面对各自的内部挑战建立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