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二线品牌排行榜: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全册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5:50:41

课 题:练习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陈蕾蕾    备课时间:2007/9    浏览人数:6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了解自家附近的地名及其由来。
3、熟记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4、写好钢笔字,注意“木”的字形变化。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会看示意图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图标,弄清方向标,学会估算距离等。
2、投影出示:如果小芳从家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如何走吗?
听教师讲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从学校到小芳家的住址和走法。并选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写写画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
1、先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再说说如何走,互相评议。
2、自由写写画画,设计一张家庭住址“名片”。
3、集体评议。
教师巡回指导
三、说说家乡地名的由来和变迁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背。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第 三课 时
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学生自由发言)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2、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四、表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
(先请平时不太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他们)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8、泉城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姜春琳    备课时间:2007/1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
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答(略)
师:大家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四、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
⒉朗读全文。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九寨沟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姜春琳    备课时间:2007/1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词。
3、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感悟第三自然段课文中语言的美与景色的美。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那么,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学习这一篇课文,必须弄清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并提示:课文是写一个地方。因一般的来说,写一个地方的课文,一开头就要介绍它在哪里。并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九寨沟”名字有特殊的来历,因此作者紧接着作了介绍。解释“九寨”、“沟”。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大家找到了吗?
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
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位置  名字  来历
自然风光 珍禽异兽 人间仙境
4、小结。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四、播放课文录像。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色,并且研读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九寨沟这个名字的来历。
生:我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生: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来到九寨沟就像来到一个童话世界里。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两部分读一读吧。
师:游人一进风景区,就像是到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生齐: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一起去欣赏这一神奇的童语世界。
二、精读感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两方面介绍九寨沟的?
( 生自主阅读,边读边画)
生:我认为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风光。
生:老师,我补充一下,应该是介绍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是呀,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还介绍了什么?
生:还写了九寨沟林深叶茂处有许多动物。
师:书上有一个词告诉我们这些动物都是——(生齐:珍稀动物)
师:课文从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和有许多珍稀动物两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它是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那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吧!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介绍了哪几处景观?用笔标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
师:好多同学都已经画出来了,谁来说说?
生:我找出这几处景观: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生:还有一处他没说出来,就是中间“每当天气晴朗时”这一句,是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
师:你读得真仔细。作者把我们带进九寨沟,迎面而来的这些美景,让我们目不暇接。要想看清九寨沟的真面目,还得再静下心来走进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这些景物的。请同学们再好好用心去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看看你最欣赏哪一处景色?放开声音把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地用心去体会,并在头脑中想象这美丽的画面。
师:在读的过程中,看看你最欣赏哪一处?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放声读一读,闭眼想象画面细细体会。
(学生自读自悟)
师:你最喜欢哪一处?把它读出来让我们大家和你一起欣赏,好吗?
生:我最喜欢描写五彩池的这一句。(很多学生赞同)
师: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师:你为什么最欣赏这一处呢?
生:我觉得这处的景色非常美。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
生:那个地方没有被污染,所以这些景物倒映在湖水中就像一幅幅图画一样,因此很美。
生:这句中有一个词“五彩缤纷”,是说颜色非常多。我刚才闭着眼睛时,仿佛看到了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峰也是白的,森林是绿的,这些色彩是那么灿烂,景色怎么能不美呢?
师:你们真会观察,请看——
画面(1):蓝天、自云倒映存湖水中的美景;画面(2)雪峰倒映在湖水中的美景;画面(3):森林倒映在湖水中的美景。
师:这么多的美景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齐答:五彩缤纷)真是美得让人心醉啊!快读吧,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生读。
生:老师,我还喜欢描写“湖泊”的这一句。这句把湖泊比喻成一颗颗宝石,说明它非常美。
生:还有湖水清澈,湖底的石块色彩很美。
师:对呀,色彩斑斓就是说它的颜色灿烂无比。这么美的湖泊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请你来读读这句。
生:我想把我最喜欢的描写瀑布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把瀑布写得很壮观。
生:我有个问题,“白练腾空”是说水像一条练子一样又向上流去吗? 生:他说得不对。这是讲瀑布向下跌落时的样子的。
师: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还是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瀑布)看,这就是九寨沟的瀑布。你能再说一说吗?
生:无数道水流从天而下,气势壮观。远看就像白色的带子挂在山间。
生:因为这里的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就像是一级级天然的台阶,所以瀑布顺着地势往下时是层层跌落,非常壮观。(生品读)
师:刚才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饱览了高耸人云的霄峰、五彩缤纷的湖泊、茂密的森林以及高低错落的瀑布,走进这神奇的儿寨沟,就如同走进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进入人间仙境一般。让我们用满心的喜悦再来读一谈吧。
生读。
师:在这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里,不仅可以领略绮丽无比的自然风光,当你步人深林,也许还会亲眼目睹到珍禽异兽呢。自已读读第四自然段,你今天幸运地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我看到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和小熊猫。
师:噢,这么多的珍稀动物,可让我们大饱眼福啦!细瞧,每一种动物都有着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方式。读一读你就明白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读读,想想怎么读才能把这种动物的特点给读出来。
生1:我读描写羚羊的这部分。(生朗读)我主要是突出它善于奔跑的特点。
生2:你的“突然窜出来”读得很好。“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读得很快,我和你读法不一样。
师:那你读读看。(生2读得轻慢)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2:我还想仔细地看清它,可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觉得非常遗憾,所以我是用一种遗憾的心情去读的。
生1:我读得快是因为要强调它一转眼就消失了的特点的。
师:每个人对课文的感受不一样。读出来的语气、语速也就各有差异。不管是快一些的,还是慢一些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去读。因此。朗读课文并不一定要求千篇一律,只要是用心去读就可以了。
进行朗读。
师:这里不仅有着神奇美妙、变幻无穷的原始自然景观,还有着活泼可爱的珍稀动物。难怪作者饱含深情地赞叹道:(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生饱含激情地齐读)
三、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同学们细心品读了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给我们描绘的九寨沟神奇而秀美的自然景色。这里四季美丽如画,一步一景,变幻无穷。所以说,几寨沟真不愧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是一个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0、田园诗情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姜春琳    备课时间:2007/10    浏览人数:7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
2、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
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2、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四、分节指读课文,师生相机正音。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田园诗情”的一句话。
2、交流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句式训练:是……也是……
3、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指导分段)
4、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感情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真正”的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
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划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感情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奶牛的活动:
①用曲线划出描写奶牛活动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③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句子。(奶牛的乐园)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①出示: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②朗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郁金香有什么特点?(多)
③感情朗读
3、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快乐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这是真正的田园风光,所以,荷兰是(引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4、图文对照,试背第二自然段。
5、指名背诵后齐背。
6、小结学法:看图——读文——找句——体会——背诵
(二)小组合作,根据学法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
(三)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2、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如果说第二、三、四自然段仅仅写了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么第五自然段则写出了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1、播放配乐范读录音,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2、交流并板书:
人——默默无言    奶牛——严肃沉默    自然——寂静
3、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人、奶牛、自然之间的融洽)
4、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你也读出了他们之间的融洽?
2、交流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三、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
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四、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1、桂花雨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姜春琳    备课时间:2007/1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
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3、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梳理文脉,学习课文第一段及桂花的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复习:
1) 这就是桂花树,作者喜欢它,不是一般的喜欢,从文中哪个句子看出来?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2) 复习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板书:香)
小结:呼吸着阵阵飘逸的桂花香,作者陶醉了,所以,作者这样写(引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作者最喜欢桂花,仅仅是因为桂花香吗,还有什么?
二、感悟课文
(一)体会“摇花乐”
过渡:摇桂花是作者的一段童年往事,你能感受到她摇桂花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吗?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乐)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她一起去感受摇桂花的快乐。自由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摇花乐,把让你体会到摇花乐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自由默读
2、交流。(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想象情景:作者是怎样缠着母亲,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2)师生表演“缠”。
3)齐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交流体会: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3)小结:这就是儿童的快乐,只有儿童才能了解,这正是父亲诗中写的那句:(引读)儿童解得摇花乐。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 朗读
2)   想象体会:看着这纷纷落下的桂花雨,你们觉得像什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怪不得淋着桂花雨的作者会喊(引读)―――
4)这桂花雨刚才也淋着你了吧,你会怎么喊?能加个提示语,喊一喊吗?
(出示:我就(   )地喊: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过渡:作者在桂花树下感受到了那份摇花的快乐,所以,作者这样写小时候,(引读)――, 其实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的又何止作者一人,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了快乐了呢?(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感悟不同内容)
父亲:
1)引读描写父亲的句子。
2)读父亲的诗
母亲:
1)想象交流:母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们能想象出来吗?你们从哪看出来?
2)出示原作的句子,自由读并交流体会。(出示:母亲每天都要在―――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全村人: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从课文的描述中,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桂花丰收了,大家都忙碌开了,这就是(出示引读:竞收桂子庆丰年)的欢乐场面。
4)齐读诗句。
小结:桂花不仅给“我”,给我们全家、还给全村人带来了浓浓的乐趣,所以作者这样写小时候,――
(二)感悟思乡情
过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都是作者最喜欢的,但仅此而已?还有特殊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吧,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 引读:许多年后,作者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常常说:――。(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3)母亲为什么这么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创设情境,引读母亲的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缕缕花香,传悠悠摇花乐,淡淡笔触,抒浓浓思乡情(板书:情),难怪母亲常常会说:――,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引读)――。
5)(出示第六自然段)引读: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
总结:桂花是作者的童年,作者难忘童年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忆,桂花雨中,有浓浓的乡情,所以,作者这样写:小时候,――;让我们再一次读出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
三、拓展阅读
过渡:乡情难忘,童年难忘,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的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作者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1.从这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 写感言:从作者身上,从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的感想收获。
结束语:感谢桂花,更感谢琦君,是她让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田,是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回家后,你可以看老师为你推荐的书。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当然,你也可以选做其他的作业。
四、布置作业(自由选做)
1.推荐阅读:琦君《桂花雨》,鲁迅《朝花夕拾》,林海音《城南旧事》。
2.写一写自己的童年故事。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习作3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姜春琳    备课时间:2007/1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能够按照书信的格式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确定写给谁,介绍家乡的什么方面。
2、祝贺语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4、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5、动笔写,教师巡视。
五、教师总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三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陈蕾蕾    备课时间:2007/1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 学生自由读题目,明确要求
(2) 师生讨论题目要求
2.   学做读书记号
(1) 学生自学表格中的内容
(2) 同桌交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相应的记号.
(3) 练习写写这些记号.
(4) 预习<<说勤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好记号.
3.   学习读书名言
(1) 指名朗读,正音
(2) 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 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练习背诵名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3)集体背诵。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
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4、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2 开天辟地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徐燕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4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附:板书设计:
12开天辟地
大鸡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
躺巨人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2、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3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徐燕    备课时间:3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罚的英雄形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后写。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畏强暴、勇敢盗火的英雄壮举。
2、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添字漏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指导读好本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
太阳神阿波罗、主神宙斯、奥林匹斯圣山、高加索山、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意。
小心翼翼、悬崖峭壁、壮举、大发雷霆、触犯、烟火袅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
投影片出示长句:
(1)当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2)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峭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
三、根据提示练习分段。
1、提示: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2、练习分段。
3、每一组读一段课文。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讨论,引导体会“没有——只好——”中包含的无可奈何。
3、理解省略号的意思,练习用“没有——只好——”接下去说省略的内容。
(先让学生想想哪些地方需要火,再练说。)
(没有火来取暖,只好忍受冰天雪地的寒冷;没有火来炼制工具,只好用简陋的石制工具;没有火来驱赶野兽,只好面对猛兽的侵袭……)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生字教学
1、学生看生字表,以自己的方式记忆“盗、偷、迈、触”这四个字。
2、钢笔描红这四个字。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希腊神话故事。
3、练习用“没有——只好——”写话。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完成)要求:A:选用文中两句话,自己想一句。
B:选用文中一句话,自己想两句。
C:不用文中句子,完全自己想。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读了课文后,你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二、精读课文2——6节。
1、自由读课文2——6节,思考:找出表现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句子。
2、学生讨论,相机指导朗读这些句子。
(朗读时抓住“决心”、“悄悄地”、“小心翼翼”、“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忍受”、“甘愿”等词,体现出他的勇敢。)
板书: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
3、你觉得宙斯是个怎样的神?(指名读第五节)
4、讨论板书:宙斯心狠手辣
5、品读句子,读出宙斯的心狠手辣。
6、出示句子,辨析感悟:
(1)、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2)、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A:指名读句子。
B:提问:“决心”和“决定”的意思相同吗?你能联系课文说说不同之处吗?
C: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决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痛苦,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有克服困难和面对天神宙斯严厉惩罚的勇气。
“决定”,对于统管诸神的宙斯而言,惩罚普罗米修斯当然只要作个“决定”就行了。)
D:再读句子,感悟词义。
7、齐读第3——6节,读出两位人物的个性特点。
三、展开想象,练习写话。
1、教师引导:人类没有火的时候是怎样的——引读第一节。有了火以后,人类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引读第四节。
2、第一和第四节,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指导,练习说一段话。
(教师下水文:普罗米修斯把火带到了人间,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杀猪宰羊,将一头头猪羊串在木棍上放在火堆上烤;妇女们从山中取来了一捆捆树枝,不断往火堆上添柴;小孩们拿着火把,你追我赶,不时凑到火旁闻闻那一股股诱人的香味。大家围着火堆唱啊、跳啊。而那些凶残的野兽看见熊熊大火则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逃跑了。)
四、读课文第7、8节。
1. 自由读第7、8节,不懂的地方打问号。
2. 学生讨论,解疑。(提供希腊神话中有关赫剌克勒斯的材料。)
3. 你认为赫剌克勒斯是个怎样的人?
(讨论板书:赫剌克勒斯伸张正义)
4.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抓住“不远万里”等词。)
五、生字教学。
1、学生自己看生字表,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认字,教师指导“啄“字的写法。
2、用钢笔描红。
六、作业。
1、练习写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抄写生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复述课文。
1、创设情景:出示投影片,片上一小弟弟指着火问哥哥:哥哥,火是从哪里来的?哥哥皱着眉头,一手摸着后脑勺。
2、教师提问:你能帮帮大哥哥的忙吗?
3、学生根据问题看课文,练习复述。
4、同桌一人扮弟弟,一人扮哥哥,练习复述。
5、指名上台练习,其他同学作评委。(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三、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神话故事。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偷()惩()啄()罚()
愉()征()豚()训()
2、将这则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19 普罗米修斯盗火
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
宙斯心狠手辣
赫剌克勒斯伸张正义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4、一路花香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徐燕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世上每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苏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归纳:这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想一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指导正音。
3、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你觉得自己读得最棒或最不行的是哪个自然段?请练读。
4、指名分段读,进行正音和长句的指导。
5、默读课文,刚才的疑问解决了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教学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
完好无损日复一日不禁骄傲
裂缝渗漏惭愧道歉
挑水工撒下花种花瓶欣赏
2、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不同颜色的词语,其它同学观察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这些生字每一种颜色分别写了完好的水罐、破损的水罐、挑水工)
3、那你能用这些词语来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自己先练说一下。
指名学生说
评:你讲故事可真是绘声绘色呀!可以评故事大王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书上是怎么说这两只水罐的呢?请打开书本,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抓住“总能”、“满满的”、“只剩下”、“半罐水”指导朗读。
谁来把他们的不同表现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真不错,听出来了,(引)一只水罐——,另一只水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引——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它们俩为自己的表现起了不同的心理变化。
1、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它会对破损的水罐说些什么呢?这水罐可真是(骄傲自大)啊!
2、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能换个词语吗?
评:词汇量真丰富,看来,你平时很注意积累哦!自己看不起自己,老师送它一个词语:(妄自菲薄)。
3、它为什么感到惭愧呢?
4、挑水工又是怎样回答它的呢?这就是他们的对话过程。(出示)
5、要是给他们前面加上语气词的话,可以是什么,同桌合作。(出示填空)请在书上填一填。交流,评价:他们分别用了——,表示了他们说话的神态和心理,好!有不一样的吗?
6、老师也给加上了语气词,出示:惭愧、疑惑、诚恳、笑吟吟
老师读旁白,女生做水罐,男生做挑水工。
过渡: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怎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注意写破水罐心情的词语,读完之后把它们画下来。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2、是什么使它有了“一丝快乐”?
“美好的景象”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你能用你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评价:你描绘得真美呀!老师听了都已经是心花怒放了,水罐才“一丝快乐“,说明了什么?
3、是呀!你看,当它看到自己又漏掉了一半水的时候,——“仍然感到伤心”,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
4、挑水工是怎么对它说的?谁来读?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5、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对这只破水罐说什么?
6、课件出示:
(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做一个有用的人)
7、破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以后,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交流后,请学生看插图。体会到后来破水罐明白了道理以后的高兴心情。
四、迁移练习
1、这可真要感谢挑水工了,我们也来学学他,找找课文这三个人物的优点。
(完好水罐: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家; 破损水罐:浇灌一路鲜花;挑水工:善于发现并利用两只水罐的优点)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请你快用你雪亮的小眼睛来发现同学们的优点吧!
3、让我们再读课题,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他的心中……
板书:                   14一路花香
完好水罐   骄傲自大
破损水罐   妄自菲薄
挑水工发现并利用优点(红笔)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习作4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徐燕    备课时间:2007-9-26 13:54:59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懂得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过程:
一、知道象声词及作用
1、出示例文,自由读。
厨房交响曲
你也许听过贝多芬弹奏的钢琴曲,听过中央乐团演奏的世界各国的交响名曲。可你曾注意过你家厨房里发出的各种奇妙的声音呢?我告诉你,只要你细细地去品味,那可也是一首极其美妙的交响曲啊!
当外婆买菜回来走进厨房,美妙的交响曲就奏响了。她首先打开了水龙头,随着水龙头 “哗哗”地流出一股清水,她忙着洗涤着各种蔬菜和鱼肉。外婆把洗好的蔬菜和鱼肉放在案板上开始“工作”,不时发出“嗒嗒嗒”、 “咔嚓、咔嚓”的切菜和剁鱼肉的时快时慢的声音。
一切下锅前的准备工作做完以后,外婆拧开了煤气灶的开关。只听“嗒嗒嗒”几下,电子点火器点燃了煤气灶,接着又“啪”的一声,一簇蓝色的火苗从煤气灶口窜了出来。“轰轰”油烟机也开始工作了。不一会儿,油旺了,外婆马上把刚洗好的菠菜倒进锅里,锅内随即发出“ 口兹——”的一声,接着又发出勺子、锅子碰撞的“当当当”声。转眼间,锅里菠菜熟了,绿油油的,真馋人。“吱悠”外婆手脚麻利地拿出碟子,“嚓嚓嚓”一盘香喷喷的菜新鲜出炉了。嗞这时,另一灶台上的水烧开了,水壶发出了“呜——”的鸣叫声,提醒外婆:水开了,快去灌开水!外婆 “啪”地一声关掉煤气灶,立即灌起了开水。“咕噜咕噜”、 “嗒嗒嗒”、“哒哒哒”、“咔嚓、咔嚓”、“呜——”……此起彼伏,不时互相交杂,时短、时长、时低、时高。这从厨房间发出的各种声音,难道不是一首美妙而动听的交响曲吗?
2、讨论:读了上文,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 回想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也能像例子这样表达出来吗?
1、看书上四幅图,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2、展开想象,描绘画面,用上象声词,写在草稿本上,
3、小组讨论交流,比赛哪组想得最多,最合理。
4、将用的准确、恰当的象声词板书到黑板上。
三、 指导写作:
1、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事?看到过什么场景?
2、学生思考,交流。
3、动笔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象声词。
4、指名读,主要由学生评点,老师适当指导。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4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徐燕    备课时间:3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短文,知道处处留心与学语文的关系。
2、读读背背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经过的成语。
3、学写钢笔字,注意“口”字的变化。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学生毛笔字,重点指导单人旁、双人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读短文,知道处处留心与学语文的关系;读背背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经过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处处留心”
1、默读短文。
2、他们在预习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有什么新的发现?
3、指名说说,教师随机指导。
(“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的酒坛之类的东西,用以代指酒。所以,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因此,“醒”原指醉酒珀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义。)
4、引导学生说说,你在预习课文中的生字时,是不是也产生过类似的疑惑?
5、学生交流、讨论,指名说一说遇到过了类似的字。
二、读读背背
1、指名学生讲一讲《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
2、老师这里有八个成语,精炼地概括了这个故事。(出示成语)
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3、学生自由读。
4、简要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记诵这些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钢笔字,注意“口”字的变化。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好钢笔字
1、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三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关键组件的书写要求。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小结:三个字虽然结构不同,但都含有“口”字,三个字由于“口”的位置不同,所以大小也不同。
3、提醒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吊”是上窄下宽,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强调竖中线问题;“啄”左窄右宽,弯钩在竖中线上起笔,回到竖中线时出钩;“若”是上窄下宽,提醒写好拦腰横。
4、学生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以漫画为话题,谈话揭题
2、审题。指名读,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编故事,讲故事。
(1) 进一步仔细观察漫画,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展开合理想象。
(2) 同桌互相交流所编的故事。
(3) 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评价,提高交际效率。
4、漫画交流会。
教师出示“漫画交流会”,请学生上台将以前准备好的漫画在小组内展示,谈谈自己看漫画后的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
学生毛笔字,重点指导单人旁、双人旁。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回顾基本笔画“撇”和“竖”的书写要领。老师相机演示。
2、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3、指导书写单人旁和双人旁。
(1) 教师范写,学生用心观察,尤其是双人旁的两个撇画。
撇:逆锋向右,转锋向右下稍顿蓄势,用力直向左下撇出,形短而势曲。
竖:直接落笔,笔锋向下力行,顿笔向左上收笔,微呈露珠状。
(2) 学生执笔练写,练习运笔方法,教师随机指导。
4、指导书写书上的两个字。
(1) 指导观察分析字体结构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 教师范写,讲清书写要点:左右之间不要拥挤,也不要彼此分得太开,左部写得窄点,右部写得宽些。
(3) 学生练习,仿写时要提醒学生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随机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师生评议,表扬好的,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训练。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5、《说勤奋》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徐燕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4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区分“勤奋”与“勤劳”等近义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勤奋”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说。
2、再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4、默读课文,找出不太理解的词语,与同位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指导理解如下词语:
滚瓜烂熟: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勤能补拙: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
2、认真观察字形,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记?
3、你会怎样记住这些字?
4、有针对性强调“稍”、“梁”、“末”、“渡”等字的写法。
5、学生动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二、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一)、出示句子: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理解第一句:生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②、理解第二句。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生齐读以上两句话。
(二)、学习事例
①、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
②、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
③、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出示句子: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一生勤奋)
教师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警枕”等词,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④、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生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起早贪黑”一词,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⑤、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
出示词语:
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
问: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三、延伸与拓展
1、出示句子: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2、比较这两句话,看能比出什么来?
3、请看几句名人名言。
出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生自由读,说说自己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4、小结:但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徐燕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简介相关内容:《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理解课题)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要来看看,谁预习的收获最大!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想一想,李时珍的哪些行动让你感动?指名简要说说。
三、理解词语:
1、你在读书时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重点理解:出示词语:
A-察访行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请你读一读(学生个别读)
预习时,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理解的方法。
从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李时珍的辛苦)
B-破败断垣残壁
这两个词语在课文哪一小节?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朗读第四小节,谈体会)反复读,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条件差和不怕苦。
C-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鸡肠草鹅肠草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草药有什么作用?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交流出示:呃逆     涎滑        无涎    读一读词语,并结合句子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要接触一些重要,你能说出几味来吗?(学生自由交流)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还可以去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药的功效,编写《本草纲目》,27年间,日日夜夜奔波着!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认真观察课后生字表,看看哪些字比较难记?该怎么样来记住这些生字?
2、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动笔描红。
五、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搜集几种中草药的名称与用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李时珍一起去看看他住的是一座怎样的古寺,他在那样的古寺里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二、品读课文2至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描写古寺的词或句子,并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2、生交流,并相应板书:破败
品读句子: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同学们,你们见过断垣残壁吗,怎样的?(倒了一半还剩了一点的墙壁)
你们见过长满青苔的断垣残壁吗?只有哪里才会长青苔?(阴暗潮湿的地方)现在连墙壁上都长满了青苔,可见这古寺——
(2)指读这句话,注意加点的词(到处,长满了,厚厚)
相机点评:①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②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③断垣残壁,多么危险!
(3)假如你来到这样的古寺,你愿意住下来吗?
是呀,李时珍怎么会住在这么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里的,就不能去别的地方吗?
3、再次快速浏览第2、3小节,想一想李时珍是因为什么而住在古寺了的?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相应板书:一心赶路,齐读,我们还可以将一心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2)小结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吧(生齐读第4小节)
6、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他一点都没有犹豫,谁再来读一读。
三、品读课文第5至12小节
这一晚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2自然段,看谁看得仔细找得多,并与同桌交流一下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学生交流,师相应板书:生火  烧水    啃干粮       记载草药
3、生活是这样艰苦,李时珍有没有觉得苦,从哪里看出来的?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学生想象说话)
(2)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3)指读并相应点评: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5、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
(1)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2)他又是怎样来分辨“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
(3)李时珍不仅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四、总结全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