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说明书:汗血马纵横驰骋三千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52:54

▲土库曼斯坦的汗血马在阿什哈巴德的国营农场上吃草。

 (新华社资料片) 

高秋福

  早在小学上历史课的时候,就听说西域出产“日行千里”的汗血马。岂料,半个多世纪过去,我竟来到汗血马的故乡土库曼斯坦,亲眼看到、亲手抚摸到这一良种宝马。于是,宝马的起源、驯养、传说及其扮演的历史角色,不禁都一股脑儿涌现在眼前。

  “汗血马”是中国古代对西域良马的一种称谓。据史载,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称,那里“多善马,马汗血”。“善马”最善于奔跑,奔跑时脖颈和前胸总是淌汗如血,因称“汗血马”。后来,有人考证“汗血”实为一种寄生虫引发的红疹。不管如何,两千多年来,“汗血马”却一直作为一种美谈在中国广为传诵。可是,在其主要产地土库曼斯坦,这一称谓却鲜为人知,而是称其为“阿哈尔捷金”(Akhal-teke)。土库曼民族史诗称,他们的先祖看到一种“带翅膀的马”,从天上飞落到人间;土库曼民间传说称,某个山谷里有一泓清泉,每当野生的马群到泉边饮水,一匹非同寻常的马就从泉水中奔腾而出。无论来自天上的马,还是来自水中的马,见人就扑通一声卧倒在地,甘愿听从役使。这显然是人们凭借想象编织的“天赐神马”阿哈尔捷金的来历。

  阿哈尔捷金马的真正来历,得从其驯养者的先祖说起。土库曼斯坦面积49万平方公里,80%是沙漠。在最大的卡拉库姆沙漠及其南边的科佩特山之间,有一片叫“阿哈尔”的绿洲。绿洲中世代生息的主要是作为土库曼人一支的捷金部落。这个部落的先人据说是生活在阿尔泰山以东的斯基泰人。很久以前,美洲西北部和亚洲东北部之间的白令海峡被一层坚冰覆盖,美洲的野马于是踏冰西来,被斯基泰人驯养。公元前9世纪,为躲避战乱和干旱的侵袭,斯基泰人携马西迁。其中一支定居在现今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绿洲,其后裔被称为捷金人。捷金人为适应四周的山地和沙漠环境,为应对其他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逐渐将这种来自美洲的马匹培育成一个优良马种。后来,人们将驯养者的居住地同其所属部落的名称合在一起,称呼这种至少有三千年历史的马种为“阿哈尔捷金”。

  我们参观了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郊区的国家养马场。据场长介绍,阿哈尔捷金马是当今世界上血统最纯的马种,其特点是体态优美,奔跑快速,耐力极强。说话间,他从马厩中放出二三十匹马,身高大多一米五六,毛色有淡金、紫红、浅黑、银白。无论何种毛色,整个毛皮都像锦缎一样明亮,其间还闪烁着金属一般的光泽。马头高、眼睛大、耳朵长、脖颈细,鬃毛少而短。场长说,这些体征使马匹具有很强的视、嗅、听能力,有利于在沙漠地区生存。此外,马背扁而平,适于乘骑;四肢修长,蹄小而坚硬,奔跑起来四蹄生风。在不饮水、不进食的情况下,能在沙漠中连续奔驰三天。古代战乱频仍,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此种马就成为一种难得的克敌制胜的“军事利器”。

  现存文献资料证实,阿哈尔捷金马确实自古就甚为兵家器重。远在南欧的马其顿帝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曾通过收购、抢夺等手段获得一些阿哈尔捷金马。亚历山大大帝出征亚洲时,其坐骑布瑟法勒斯就是一匹阿哈尔捷金马。他骑着这匹马,从小亚细亚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26年6月,他率军攻占现今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旁遮普省。在激烈的战斗中,他所珍爱的这一坐骑丧生。他遂下令将在那里修建的一座城市以此马命名为布瑟法拉,即现今杰卢姆市的老城。 

  古罗马人长期征战,也非常看重阿哈尔捷金马作为战马的品格,只可惜难以弄到手。公元前54年,同恺撒和庞培一起幷称罗马政治三巨头的马库·李锡尼·克拉苏出任叙利亚总督。翌年,他率领7个军团4.4万人渡过幼发拉底河,进攻东方的安息帝国。安息帝国控制着伊朗和中亚大部,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两军在卡雷(今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遭遇,安息军先是后撤,然后突然回马,凭借骑乘阿哈尔捷金马的上万名弓箭手,将罗马军队团团包围,猛烈射击。这场史称“卡雷之战”的结果,罗马军队死伤四分之三,克拉苏本人堕马身亡,在历史上留下“安息回马箭”之说。

  阿拉伯人虽然在公元6世纪就培育出自己的马种,但仍非常珍视阿哈尔捷金马。据史载,从8世纪到10世纪,巴格达的哈里发宫苑中豢养着不少阿哈尔捷金马。13世纪和15世纪,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铁骑先后横扫亚欧大陆,其统帅和主要将领乘骑的,据说主要也是阿哈尔捷金马。

  阿哈尔特马在俄罗斯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从18世纪中期开始,沙俄加紧对中亚地区的侵袭。土库曼人虽处于部族分裂状态,但仍进行顽强抵抗。捷金部族凭借他们的骏马多次阻止沙俄军队的进攻。19世纪80年代,指挥征讨事务的沙俄将军库罗帕特金非常看重阿哈尔捷金马这种“沙漠战车”,掠走后在俄罗斯境内曾建立养马场。据说,正是他将这种马命名为“阿哈尔捷金”,幷遣送多匹给圣彼得堡的御马苑供沙皇玩赏。到苏联时期,土库曼斯坦作为一个加盟共和国也推广农牧业集体化,导致阿哈尔捷金马大量减少。1935年,捷金人挑选15匹快马,从阿什哈巴德直奔莫斯科。4000多公里的路程,仅用84天就跑完,证实这种马具有惊人的速度和耐力。此后,苏联重振土库曼斯坦的养马业。卫国战争爆发后,朱可夫元帅骑着这种马,先是在乌克兰打败德国侵略军,后又胜利完成列宁格勒保卫战,最终参加解放柏林的入城仪式。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提倡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畜牧区出现一个“杀马运动”。结果,大批阿哈尔捷金马被杀掉,将马肉做成香肠投放市场。土库曼人拒绝食用这种香肠,偷偷将马匹放归荒野,保存下这一珍贵的马种。 

  在中国,公元前113年,敦煌有人将一匹汗血马献给汉武帝,武帝大喜。据《史记》记载,武帝曾将来自乌孙的良马命为“天马”,“既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为‘天马’”,并作《天马之歌》称颂。他随后遣使携千金及金马前往大宛国都城贰师城求换。可是,据《汉书》记载,大宛国王不但拒换,还指使下属“杀汉使,取其财物”。武帝大怒,改派兵马征讨。公元前104年,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弟李广利率军数万西征,但大败而归,兵员损失十之八九。两年后,李广利率军十多万再次出征,大宛国内讧求和。汉军选取上等马几十匹和中等马3000多匹带回。一路之上,因饥渴和劳顿,不少马匹死亡,但仍有上千匹带回长安。武帝认为汗血马非常适合军用,就用来装备和改良自己的军马,增强了汉军的实力。从此,汗血马在我国兴盛上千年。到唐朝,西域各国进贡,贡品中必有汗血马。到明朝,帖木儿帝国遣使来北京,一次就进献200匹。 

  阿哈尔捷金马在中亚被视为“最美的动物”,其形象最早出现在土库曼斯坦及其邻近的阿塞拜疆的岩画中。近年的考古发现,其形象也经常出现在这些国家的生活器物中。文字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5世纪有“历史之父”称誉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中。他曾写道,斯基泰人认为,地上奔跑最快的马匹就是天上运行最快的星斗。后来,阿拉伯旅行家白图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都遗留下这种马的文字记载。18世纪土库曼斯坦的伟大诗人马赫图姆库里在其诗作中多次提到这种马。他写道:“客人知盛情,战场识好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多豪爽,两侧的山崖倒飞如箭,似宝石般反光”。  

  我国历来将汗血马视为美好和力量的象征,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诗文和绘画作品。《史记》《汉书》对这种马从西域来华有生动的描述。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雕“马踏飞燕”中,威武剽悍的青铜奔马,集美感、速度、力量于一身,据考证就是根据汗血马的形象制作的。到唐代,画家曹霸、韩幹的画作,诸多雕塑家的立马、奔马、跃马的形象,均不乏汗血马的影子。唐宋诗人描写汗血马的诗句俯拾即是。杜甫写道:“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蒲萄宫。”苏轼写道:“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寄。”明清诗人徐渭、孙枝蔚等也均有汗血马的诗作遗留下来。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家也没有将汗血马遗忘,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张扬的绘画均对汗血马有生动的描绘。

  长期的战乱结束,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使阿哈尔捷金马的历史角色发生变化,其军事的功能逐渐失去,而观赏的功能则日益凸现。优雅的体态,轻快的奔跑,富有弹性的步履,使其成为竞技体育之一的马术比赛的主要角色。1960年,阿哈尔捷金马在罗马奥运会马术比赛中曾获得盛装舞步冠军,此后又多次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比赛中赢得奖牌。1966年,阿哈尔捷金马创造用1分12秒平地奔跑1000米的世界纪录,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体育用马”。其身价因此大增,有一匹能卖到上千万美元者。

  现在世界上有3500多匹阿哈尔捷金马,大部分在土库曼斯坦圈养。土库曼斯坦将其视为国宝,严加保护。1991年独立后,政府调拨大批资金建立养马基地、马匹研究中心和赛马场地。每年4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政府规定为“马日”,举行赛马、选美等活动。阿哈尔捷金马的形象印制在土库曼斯坦的邮票中和钱币上,甚至还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国徽上,居于最突出的中央地位。

  土库曼斯坦还将阿哈尔捷金马视为国礼,馈赠友好国家。2002年和2007年,土库曼斯坦先后两次向中国赠送汗血宝马。这说明两国人民之间传统的友好情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