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树配土:探访靖国神社 走进一段无法泯没的历史(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53:19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社格是别 格官币社,本殿构造为神明造,例祭为每年的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20日。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侵略中国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性质上类似华人社会的忠烈祠。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几乎所有国人都这个代表民族仇恨的名字镌刻在了心里,而靖国神社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讲,却仅仅止于此,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符号。这个符号没有颜色,不需形状,更不必图片与文字来说明。而当我决定以一个中国游人的身份前往靖国神社时,我的内心始终保持着紧张与些许不安。走入这个隐于闹市中的神社,巨大的铜铁鸟居一下让我想到那个弥漫着战争烟火的年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强权。而再往里走,两边晚樱绚丽缤纷,古老的石灯笼在郁郁树木的掩映下更显宁静。日本人笃信的本土宗教——神道教,认为杰出的万物皆可成神灵。在靖国神社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战死的军人及家属,日本人将他们当成勇士忠义之神加以膜拜。所以,即使神社历史不过百年多,却一度成为整个日本国神道教的象征。按理说,靖国神社应该与明治神宫一样,由天皇掌握,但实际上,它的诞生便是日本军方强权专制的结果。它的实控权一直在日本军方手中,直到二战后日本政教分离改革,才将神社定为一个宗教场所。靖国神社大门铜铁鸟居——第一门:于1921年完成的铜铁制门,1943年解体后被用于战争物资。解体之后该门改为木制,现在的第一门是在1974年重建的。田中支队忠魂碑:1934年2月26日田中支队的生存者山崎千代五郎建立(在1918年田中支队(步兵第72联队)100名被俄罗斯革命军战殁)的。在占领期间,它从靖国神社附属地撤离, 1968年2月27日重建,1996年9月3日重新搬到现在的地方。神社前晚樱缤纷大村益次郎铜像:
是1893年建立的东京最早的西方式铜像。大村益次郎(1824~1869)是幕府末期维新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引进西方兵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日本陆军之父’)他积极参加靖国神社前身东京招魂社的建立,在决定场地之后被守旧派暗杀。石灯笼在1935年富国征兵保险相互公社(现为富国生命)捧纳。祭坛部分雕刻着战斗场面(九段下站方向,右侧有海军关系,左侧有陆军关系)。在占领期间,根据警视厅和东京都的指示,战斗场面的雕刻部分被混凝土填充,1957年重新复原。普通人下车马处在青铜鸟居处——二道门神门:
1934年第一征兵保险株式会社(战后的东方生命)捧纳,是神社的正门。所谓征兵保险是指投保人在征兵检查及格参军时,获得合同的保险金。满洲事件发生以后,随着参军人的增加,富国征兵保险和第一征兵保险两家公司的收益大幅度增加(吉田裕)。金色菊花代表天皇唐铜灯笼能乐堂(戏台)神社附近小商店神社供灯处皇族下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