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祥花园租房:文星网摘 - 新年决心——再谈职场“情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3:31:16

新年决心——再谈职场“情商”

                ·吴 嘉·

  去年辞旧迎新的时候,我写了一篇与饮食锻炼有关的文章,供关心健康长寿的读者在考虑新年决心时作参考。事后有朋友跟我说,“你的健康理念实在太难实施,我坚持没多久就放弃了。”今年不谈身体,来点精神的。再捡“情商”话题,启发之一是最近读了一些关于“海归”的报导。

  统计表明,事业的成功仅有百分之二十归功于智商,而百分之八十来自情商。近来时有媒体跟踪报导“海归”在国内发展的故事,海归作为目前国内人才市场中的重要一族,备受瞩目。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纷纷落马。他们当中不乏顶尖的人才,掌握了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和标准,英语也说的过去。但是他们在出国前缺少“情商”方面的训练,到了海外也没多少职场打拼的机会,更缺少管理经验。他们认为只要有一身技术,闷头苦干,有工作绩效,一切就会水到渠成。他们远离是非之地,明哲保身,心想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呀!结果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已壮志未酬身先死,“鸿鹄”们因此变得英雄气短,“乘桴浮于海”了。国内本来对海外留学生就了解甚少,从不成功的海归身上,更以为滞留在海外的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蠢驴呢!

  职场不是一块净土,国内尤甚,因为职位要挂靠职称,而职称又与地位紧紧相连,把国内职场比作战场并不为过。职场虽不是刀光剑影、杀气腾腾,但它却充满险恶,甚至“杀人”不见血。它表面看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波谲云诡。一句话、一个眼神便可以让事态变得扑朔迷离。一不小心,你可能会遍体鳞伤,因为办公室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公正与不公正、合理与不合理。多少顶尖的人才因为情商不高,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在复杂的职场竞争中,屡屡受挫,撞得灰头土脸,最后不得不败下阵来。相比之下,国外的“办公室政治”没那么残酷,良性循环的居多。

  玩转办公室政治需要极高的EQ。其实说到底,EQ就是与人相处的艺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明道不白的艺术。职场不同社交场所,在社交场合,人们萍水相逢,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后便各奔东西。办公室里人与人的关系微妙得多,若遇到善于钻营的人,关系更难处理,工作环境也可能因为钻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权谋之术而变得恶劣不堪。谁愿意卷入办公室的尔虞我诈呢?问题是,工作不同于婚姻,由不得自己选择谁跟你共事。大多数人相中自己那份职位,是冲著工作本身去的,这就注定了你必须跟原本不相干甚至不喜欢的人绑在同一条船上的事实。既然你选择做上班族,就无法再置身事外,你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做人做事原则,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下面的几点忠告是我多年的职场观察所得,倘若哪条对你有用,不妨列在你的新年决心里。

                      低姿态做人

  办公室里年轻的艾丽斯常委屈地向我抱怨:“某某人没把我当回事”,“某某人端架子,看不起人”。我觉得,首先艾丽斯自己的位置可能就没有摆正。因为她在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对别人的反应就容易产生敏感。人对她太恭敬了,她未必瞧得起人家,太冷淡了,她又觉得自尊心受伤害。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把自己放得太高看得太重。当艾丽斯第再次跟我谈到同样的话题时,我对她笑笑说;“做平常人,持平常心,你就不会因别人的赞美而趾高气扬,也不会因为同事没对你开笑脸而心情沮丧。”古人说: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就是这个道理。

  “证明你自己”是个危险的陷阱。说白了,人们掉进这个陷阱里去,就因为“惟我独尊”的优越感使然。为了让别人羡慕,你张扬自己的成就。你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换来的只是同事们对你的回避甚至厌恶,你挨了重重一击,咎由自取,值吗?待人谦卑、恭敬,韬光养晦,不失为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孟子云:“敬人者人恒敬之”,被誉为儒家典范的曾国藩提倡“敬以持身,恕以待人”,他的独到的修身处世原则为后人景仰。

  日前读“左联”后期作家叶紫的散文,从内心里钦佩他的城府。叶紫得肺病死时才二十七岁,这位早逝的才子如流星一闪即逝,留下的文字却闪烁著只有经历过漫长人生的老者才会有的智慧。年纪轻轻,就知道夹著尾巴做人,他在日记里写道:“不求人知,不要向不了解你的人去表白自己的学问,能力…了解你的人,当然更不用表白了!”

  他知道谈论自己往往会显得自以为是,在名不符实中失去自己。记住,少谈自己,尤其在失意的同事面前不谈你的得意 ,低姿态可以有效化解同事间的嫉妒。当然,低姿态做人并不等于没有自信,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更不是以陪笑脸、作践自己的人格为代价的,而是以一种公正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能力。在中国,俯首帖耳或许会受领导器重,而在美国的职场这一套是行不通的。自谦与自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放下身架,把笑容挂在脸上,路会越走越宽。身架只会把你吊在半空中,上不去又下不来。

                      把荣誉让给别人

  荣誉是个好东西,因为有了它,就有了名利。于是人们潜意识里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东西,我们的内心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承认、羡慕,尽管我们嘴上可能不会说,可心里可能不自觉地会想:“看我多了不起,多特别。”同事安德鲁就是这样,三十来岁的安德鲁聪明能干,唯一的不足就是喜欢标榜自己。有时他不惜打断别人的故事或心不在焉地等待插话的时机,然后接过话碴儿,把注意力往到自己身上引。他不知道,当他急迫地将谈话拉到自己身上时,他已经毫无挽回地将对方的谈兴降了最低点。这些年,我眼见著安德鲁亲手在他和同事之间制造了隔阂,增加了距离,他自己还蒙在鼓里。

  我常在心里想,安德鲁显然不谙中国自古提倡的“淡泊名利”的道理。中国历史上将名利拒之门外的例子很多,后汉末年,大将郭威率部率部平定叛乱,得胜还朝,回到开封去见汉隐帝。皇上要给他重奖,郭威却死不肯独受重赏,推功与其他官员:“皆诸大臣居中者之功也”。后来汉隐帝几次要加封郭威为地方藩镇,都被他诚恳地谢绝:“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

  曾国藩说得好:“功名富贵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受用”。把荣誉留给他人,多赞美别人,不花分毫,又可使人快乐,何乐而不为?宠辱不惊,虚怀若谷,“大丈夫能屈能伸”,未尝不是一种解嘲的办法。

                      不在背后议论人

  背著人说三道四是一种极不礼貌、缺乏修养的行为。每当有人在我面前无端数落别人的时候,我心里难免敲小鼓:“他(她)能这样说别人,也会在别人面前议论我。”背后议论人的人无异于向人宣布:“我是一个没教养、不可信的小人”。在我看来,“长舌妇”跟卑鄙小人是可以画等号的。

  这一点,我的一位同事杰瑞米做得特别好。他懂得如何欣赏别人,从不吝啬给予同事、朋友诚恳的赞美。他在别人背后总尽量说好话,有同事好奇地问杰瑞米,实在找不到什么好话说时怎么办,“简单得很,”杰瑞米说,“没必要昧著良心说假话,保持沉默就是了,非要你开口,只好点头微笑,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可不是,指指戳戳,飞短流长,杀伤力太大。更何况隔墙有耳,议论别人往往会陷入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浪费你的精力不说,你还多了一个盘弄是非的恶名。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间万物,人最复杂,办公室存在矛盾是必然的,没矛盾反倒奇怪了。碰到有旁人攻击别的同事时,若是你的EQ高,就应该替他解围,化解矛盾。当然,与人为善与和稀泥是两码事,有人以为“礼之用,和为贵”就等于一味地讨好别人,哼哼哈哈。他们会为了远离是非,两边不得罪,明明对每个人每件事洞若观火,却采取骑墙态度,不愿意主持公正。这种“和事佬”在美国被称作“果冻鱼”(jelly fish),又滑又溜。其实这样做,是损害自己清正的形像,反而让人瞧不起。

  我觉得,如果需要你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表态的话,原则不能丢。“以人为本”并非以牺牲原则作为代价,错矣!这样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为将来的工作埋下了隐患,于己于人都不利。 当然,有些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非原则性的矛盾,倘若你能“多栽花,少种刺”,包容他人,多反省解剖自己,往往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为小事抬杠

  我想,人缘关系好的人与蠢人(jerk)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后者永远要证明自己正确,哪怕争论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话题。“你说的不对,这份报告是去年年底出炉的,不是今年初,你为什么说是去年呢?”听到安德鲁这般认真地跟人争辩已经不止一次了。圆滑的同事会为之莞尔,“你对,你对!”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认为,不论你用什么方式告诉别人他错了,一个眼神、一种声调、一个手势,你以为他会同意你?不会!因为你打击了他的判断力和自尊心,也就损害了他的智慧和荣耀。绝不会使他改变主意,哪怕你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改变不了他的哪怕是错误的认识,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你坚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诫”,当你快人快语,内心还沉浸在为人师表的兴奋的时候,人家已对你已心存芥蒂,避之惟恐不及。

  所以你是吃力不讨好,费力又费心。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由他自以为是好了。如果不这样,你可能争得面红耳赤,夜里觉都睡不眠。所以碰到这样的情况,你首先应问自己:“我是想要正确的答案呢? 还是想要高兴快乐?”

  这两者大多时候是相互对立的。你想要正确,就必须大费口舌、消耗脑细胞。你伶牙利齿,得理不饶人,求全责备。就算你把别人说服了,人家心里不见得服你。即便人们心里同意了你的观点,因为丢了面子,开始疏远你,甚至对你设防。也许你好不容易管住了自己的舌头,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掩口轻笑,一个看似普通的一个动作,在别人看来也许包含了讥嘲和不屑。

  叶紫在他的日记中写到:“不教训人,人家不向你请教时,万不可以寻著人家去教训!这不但要上当,而且人家也决不能接受。相反地,人家一来‘求’教,便应该将自己说知道的,毫无隐瞒地全部告诉人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里谈到他如何克服好辩的坏习惯。富兰克林年轻时与世无涉,待人傲慢,终于被一位长者当头奚落了一顿。此后他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给自己立下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不说“当然”、“无疑”等, 而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来替代,或者“目前在我看来是如此”。他在自传里给他儿子写道:“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不同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 “… 我一开始这样做时,确实感觉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逐渐就愈来愈容易,后来便习惯成自然了。”

                      宽以待人

  对于每一事物,办公室的同仁因为经验、心境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言论和观点。既使是错误的,你也不必用过激的言语或动作指出他们的错误。你坚持指出了也行,只要你愿意承担你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尴尬这样的结局就好。别指望人家会感谢你,更何况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突然变得轻松。这样做并非圆滑,而是不给自己找气生,要学会从别人的立场上分析事情。你自己错了的时候,应主动认错,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提高自己的信誉。

  工作中接触的人林林总总,能海纳百川,靠的是一颗宽容的心。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本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倘能用其所长,而容其所短,凡事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遇事让三分,隐忍以待,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就会轻松许多。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指的就是收服人心的重要。记住,以责人之心责己,以谅己之心谅人。

                      做好事不必张扬

  做好事的范围很广,大到在同事需要帮助时倾出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小到买咖啡时顺问一声身旁的同事要不要代买一杯。做好事也可以体现在对他人真诚的关心上。做好事的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事后就忘,不求回报;另一种多少带有功利心,即使不求马上回报,至少希望对方知道。艾丽斯很少主动帮人忙,然而,她帮人做了事,就无法保持甘沉默,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她会想法子让全办公室的人都知道。同事们不太喜欢艾丽斯的原因,我想跟她这一习惯有关,人们觉得她给别人做事是附带条件的,说不准哪天她会在开口求人帮更大的忙。

  不管是哪一种人,做好事总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如果你能尽快忘记自己做的善事,你就不会因为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没伸出援手而失望、愤怒或者内心受伤害。你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内心就会得到平衡,你也不会觉得世道对你不公。

  何况世上没有多少傻瓜,明眼人知道,做善事不张扬,连“积德”的想法都不要存,带来的快乐是巨大的。否则无论你做了多少好事,一旦你给自己评功摆好,你做的一切善事便会被你自己的话化为乌有。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我在一篇相关的文章里提到,职场上倾听别人带来的好处是神奇的。很多时候你什么也不用说,只是认真倾听,偶尔追问两句,以提起别人的谈兴,对方便会打开话匣,滔滔不绝,事后还感激你甘做倾诉对象,更愿意同你交往。同事间的气氛随之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同事杰瑞米在倾听方面做得游刃有余,由它做润滑剂,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与倾听别人同样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打断别人的话。因为当你打断别人或截住别人的话题时,你不仅要沿著你自己的思路走,还要强迫别人打断自己原来的思路听你说话。这么一颠倒,耗费了每个人的精力,对方和你都会变得紧张急躁起来。所以,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你要咬住自己的舌头,一定要耐心等待。待让人把话讲完之后,你做一番总结,表示你刚才确实在认真聆听,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做带来的效果会出奇的好,你会发现你与同事的关系不仅拉近了许多,也轻松许多。

  有一条要注意,做个好听众固然重要,保护别人的隐私更重要,你若将听到的东西四处散布,并妄加评判,就从此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结语

  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一而足,上面几“板斧”看似简单,全是些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要做到并不容易。做人的道理在中国历史上被孔子、孟子们说透了,无须我来做古人的鹦鹉。我之所以重复这些道理,无非想时刻提醒自己,以求更好地自我修炼、自我完善。办公室是无声的战场,你常在河边走,很难不湿鞋,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生活在这个群体中,就应该掌握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技巧,才不至盲然无绪。你想躲,人家只会感觉你孤僻怪异。没错, 业绩和实力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没本事,一切都是空谈。但是,在拥有同样技术本领的情况下,能否更上一层楼,就看你的情商高低了。如果我们不甘做孤家寡人,就得关注自己的情商积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怎样把握尺度,您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