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大讲堂:你相信预感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0:27:04

你相信预感吗?


朱书逸 刘新文

 

        两个有关预感的著名事件    先介绍两个有关预感的著名事件:   美国总统林肯曾预感到自己的死,这件事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   林肯在1865年4月4日遭到暗杀。但在死前两三天,他就曾在自己最亲近人的集会上,讲了一个噩梦:   “这一带十分寂静,我在梦中听到了许多人的啜泣声,哭得太悲伤啦。我想,究竟怎么回事呢?于是,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走过一个房间又一个房间,最后走进一个房间里。   “这个房间里摆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有一具尸体,周围聚集了一群人,围在那里哭泣。   “‘白宫里谁死啦?’我问一名士兵。士兵回答说:‘总统被暗杀啦。’”   听了这段讲述,在场的人都表现出一种无法形容的不安。他们面面相觑,默默无言。   在两三天后,这一预感真的变成了现实。林肯在一家剧场遭枪杀,不治身亡。   美国还有另一件事广泛流传着,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罗兹·德荪的小姐,她因梦中的预感而得救。   罗兹·德荪小姐的家住在圣路易。有一次她去芝加哥途中访问一位住在距芝加哥30公里左右的农村朋友。她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在那幽静的环境里,罗兹小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这是一个月色皎洁的美丽夜晚,卧室外的挂钟,闷声闷气地“乓—”、“乓—”打过了12点。这时,从外面的砂石路上传来“趴咔”、“趴咔”的马蹄声音。   “深更半夜里,有什么客人来呢?”   罗兹这样想着,站了起来。她从窗帘之间的缝隙向外望去。   朋友的父亲是这一带的大地主,他的宅院很阔气。罗兹从自己住的房间看得很清楚,从他家的房门到大门口,铺的全是砂石路。   走在砂石路上的,是一台灵车。车上面没有棺材,却挤满一车人。   马车走到罗兹向外窥测的那个窗下,赶车人用劲一挺腰,转向这个方向走来。   这是一个外貌多么可怕的男人啊!罗兹感到毛骨悚然,缩首畏惧起来。只听那个男人喊道:“还能坐一位呀!”   他的声音听得何等清晰!罗兹慌忙拉上窗帘,跑到自己床上,用毛毯把头蒙起来……   次日早晨,罗兹虽然明白自己昨夜的“所见所闻”其实不过是一个梦,但仍感心有余悸,匆匆告别再三挽留她的朋友,离开这个房间走了。   罗兹到了芝加哥,去一家大商场买东西。这是一家大商号,安装有上下楼用的电梯。当时,这在一般商店里还是很少有的设备。   来到商店最顶层楼的罗兹,正赶上向下层去的电梯要开,她很想坐电梯下去。由于电梯挤满了人,所以她有些犹豫,电梯服务员看出她的心意,就对她说:“还能坐一位呀!”   “啊!”这与昨夜那位男人的话怎么一模一样?罗兹犹疑起来了。   “算啦,我走下去吧。”   这样说着,她向楼梯的台阶口走去。这时,忽听咣当一声巨响,电梯在人们的凄惨叫声中像流星陨落一样,坠到底层的地面上。电梯坠毁,乘客全部遇难。 而罗兹则由于昨夜梦中那奇怪的预兆,幸免于难了。 颇为灵验的预感    其实,只要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预感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可能曾跟我们谈过他们的预感,而我们自也可能曾出现这样或那样令自己也解释不清却又颇为灵验的预感。在社交生活中,你可能通过某些人的表情或某种事的端倪而预感到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结果。   当你的亲人或密友的安危、前途、命运处于某种关口,你也常会出现“什么事可能会发生”的预感。如你梦见你自己某位亲友生病或发生不幸,而你的那位亲友恰在你做梦时真得生病或遭遇意外,这种几乎近于怪诞的预感,想必不少人都有过切身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预感能力是一种天生和自发的能力,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只是在一些人身上可能很不发达,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特别发达。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也经常对人强调自己的预感能力,以下是这位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与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新闻记者门多萨的谈话记录:   门:常听人说,你能预感到未来。对此,你如何解释?   马:我认为,这是由于潜意识搜集情报和踪迹的结果。
  门:我至今还记得1958年元旦在加拉加斯的那一天。那天,你感到似乎马上要发生什么严重的事情。后来,果然发生了,几乎就冲着我们的鼻子尖,对总统府进行轰炸。可当时除了你之外,谁也没有预料到。直到今天,我还很纳闷:你怎么会有这种预感呢?为什么你会有呢?    马:肯定是因为我在下榻的房间醒来时听到了军用飞机的声响。于是,在我的潜意识里,就产生了正在发生特殊事情的感觉;因为当时我刚从欧洲回来,而在那儿,军用飞机只是在战争时期才在城市上空盘旋的。   门:请问,你的这种预感是不是非常明显地表现的呢?   马:不,不明显,而是模模糊糊地,喔,对了,仿佛怀着一种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有着某种牵连的害怕的心情似的。你注意听我讲这么一件事:有一天,我在巴塞罗那系鞋带,我突然预感到我在墨西哥的寓所发生了什么事。当然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但是肯定有什么事来着。不过,我总有点儿害怕,因为那天我儿子罗德显戈正巧开车到阿尔普尔科去。于是我就让梅塞德斯(马尔克斯的妻子——引注)给家里打电话。果然,发生了一件事。原来,就在我系鞋带的那会儿,在我们家干活的那位姑娘生孩子,生了一个小男孩。我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因为幸好我预感跟罗德显戈没什么瓜葛。   门:我认为,你的预感能力还真帮了你不少大忙,你生平的许多重大决定都是依靠它们作出的。 马:不是许多重大的决定,而是所有的决定。 神异的迷雾    尽管预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人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都曾经观察或体验过它的闪现,但即使是曾强烈体味过某种预感的人本身也并不都知道它来自何处,是怎样发生的。   对于这种出乎意料,难以置信的奇妙现象,由于长期得不到令人满意的、合理的解释,处在神异的迷雾笼罩下,成为人类自身难以解开的谜。
          1982年7月下旬,某山区村寨,一连几个晚上,人们都听到了娃娃鱼的哭声。    村寨坐落在一道狭长的山谷里。一条易涨易复的山溪,贴着山崖,在峥嵘交错的乱石上流过,发出淙淙的响声。久雨不晴,夜色如磐,娃娃鱼哀哀的哭声,如小儿夜啼。在骤然涨大了腰身的山溪的喧嚣声里,听去分外骇人。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娃娃鱼叫主“灾”!   动物,特别是低等动物的灾变感,远较人类灵敏而迅速,这是动物的本能之一。在严格奉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圈中,至今活跃着的好些动物,大多具有特异功能或超常能力,如鹰的视力是人的视力的30倍。蝙蝠的翅膀能释放超声波,其体内有一个超声波感受器。身长仅35厘米的北极燕鸡营巢北极,每年6月产孵育雏,而到8月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等到来年3月,再向北极迁飞,每年要飞上35000公里,历时7个月。本来生活在太平洋北部白令海峡中的大马哈鱼,每年秋季却要到我国松花江、黑龙江产孵繁殖。鸽子具有一种特异的地磁导航能力,它们在飞越雷达基地上空时,会本能地改变航向或飞行高度。非洲密林中有一种爬虫,它身上的肤色,随着时间的变化,每隔一小时变换一次瘢色,成为标准的“虫钟”。母熊一到冬天,就吃下一种坚硬的植物穿过胃直达大肠,在大肠的底端形成一个塞子以阻止肠子的正常功能。然后,它的肠子停止消化,肾脏停止活动,呼吸减慢,心脏搏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进入了蜇伏期。然而,蛰伏期的母熊对危险的感受能力超常,数公里外的狗叫能使它骤然惊醒。一旦睁开眼睛,它大肠底塞子便会自行脱落,并变得凶猛异常,会向所有遇到的动物发起猛攻而变成“食肉”动物。就连蚂蚁,一旦受到攻击,它也会向空中喷射出一小片可保持几秒钟的云状物,里面含有极其复杂的化学成分,放射出某种气味,向其它蚂蚁报警。   应该说,某些动物对悄悄临近它的威胁或者危险,通过“超感”而产生的惊慌、恐惧和不安——人类认为的“反常现象”,对人来说,也许正是一种“不吉之兆”!困难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无法交流。其次,对于某种动物能够构成威胁或者危险的事物,未必对人也构成威胁和危险,甚至毫无危险。 1982年7月,娃娃鱼在那个古老山寨所预兆的灾祸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山谷的尽头,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那座山峰的腰肋,忽然喷出一股巨大的地下水。石破天惊般几乎毁了整个村庄!据目击者说:直射而出的那股地下水,将山脚下一幢四个立扇的木楼蓦然推出一百米开外,打碎冲散了。一条正在哀鸣的大水牛,腾空越过树梢,落在一块稻田附近,发出浊闷的一声,立刻被滔滔浊浪卷走…… 英国预感中心与梦中的沉船    超心理学学者对预感的定义是:一个人通过梦、幻觉、直觉等方式对未来事件的信息的预先感知。未来发生的事件可能比此人产生预感的时间要迟至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年。按照超心理学家G·W·兰伯特的观点,构成完美预感的案例应符合以下五项标准:   <1>.预感应在与它有关的事件发生之前被告知一位可靠的证人;   <2>.在预感与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应是不长的;   <3>.事件应是预感者预感时在其生活环境中不大可能发生的情况;   <4>.预感到的应是真正注定要实现的,而不只是象征性预示出的事件;   <5>.预感到的细节应与事件的细节相吻合。   J·G·普拉特认为,准确预感过一个或更多个未来事件的人就像左利手一样普遍。另一位预感问题的权威路易莎·莱因曾写道:“如果预感能力得以发展并受到指导……如果不完全的印象特别是那些预先暗示着灾难的印象得到阐述,理智的预防行动就能够给人类带来无以计数的好处。”   为了更好地研究预感,这两位科学家决定建立一个预感中心,以搜集和核对有关灾难的预感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筹备,英国预感中心于1967年1月宣告成立。在成立的第一年,中心就收到3500份预感报告,其中许多涉及到各式各样的运输、死亡、暗杀和政治事件的灾难。   以下的这个经典案例就是他们所搜集的:   在伦敦实业家集会的俱乐部里,乔里·奥昆纳的周围聚集了一群实业家。突然,其中一个人喊叫起来:   “喂,什么?要放弃泰坦尼克号船票吗?那可太不该啦。啊,我要得到让出来的票,可太好。”   “奥昆纳先生,为什么放弃泰坦尼克号的首航票呢?这种票可难买啦,谁都想要,放弃这种幸运的机会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吗?”另一个实业家也在追问。   “不,不因为别的事,就是做了一个不吉利的梦啊。”   奥昆纳先生吞吞吐吐,欲语难言。   “什么梦呀?”   “实际上我平时不大做梦,只是在三天前,做了一个讨厌的梦。梦中看到泰坦尼克号翻船啦,许多船员和乘客都在船四周的海里游泳求生。”   奥昆纳勉强说了真话。
  “哈哈……奥昆纳先生是实业界有名的豁达人哪,你怎么也懦弱起来啦。难道为一场梦就不去参加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   朋友们都笑了。听了这些议论,奥昆纳先生也感到自己有些贸然行事,放弃船票的理由并不充分。可是他却也没有再次申请买船票。
  
    泰坦尼克号在当时的英国是最大、最豪华的高级客船,总吨数是43600吨。它建有双层船底,船身分为16个密封舱室,被认为是不沉的客轮。    要求参加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乘客很多,只能选一些望门名士及其家属参加,因此首航乘客是一种荣誉,甚至也将成为给子孙讲述的话题。奥昆纳先生参加首航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接洽商务前去纽约。因此他对这场噩梦很是忌讳,所以便下决心放弃首航机会,而改乘下班航船。这件事发生在泰坦尼克号出航的一周之前。   1912年4月10日中午,泰坦尼克号从南安普敦港出发驶往纽约城,开始了它的处女航。航船宛如海上宫殿一样富丽堂皇。乘船的绅士和贵妇们,从甲板上得意洋洋地向岸上招手告别。送行的人们心怀羡慕地打着招呼。一时之间,港口空前繁华热闹。   可是这些人中谁又能料到即将来临的不测风云呢?五天后——4月15日,这条船在大西洋的纽芬兰岛海面遇到大雾,迷失了方向,最后与冰山相撞沉没到海底去了。船上的2219名搭乘者有1513人葬身大海,乘小船得以幸存者,仅706名。   这是一起震惊世界的最大海难事故。 

  奥昆纳先生的梦变成了现实。他本人也赖此幸免罹难。(摘自《人的预感》,学苑出版社1998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