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的拼音:中国非法集资第一大案背后:个别官员曾帮助主犯 “出点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3:17:57

中国非法集资第一大案背后:个别官员曾帮助主犯 “出点子”(0/4057)

本主题由 御笔绿 于 2011-10-13 09:06 移动

忧君忧民

用户组: 预备队

积分: 553

威望: 193

金钱: 70 金币

1#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既缺乏官方的详细披露,又缺乏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虽然兴邦案主犯吴尚澧执行死刑判决已进入倒计时,但有关此案背后的是是非非社会上依旧传得沸沸扬扬,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然是个谜。
    “十一”长假,回亳州省亲,这离9月13号终审维持对吴尚澧的死刑判决刚过去半个多月。出于职业的敏感,笔者顺访了当地部分干部群众,想听一听他们对判处吴尚澧死刑的看法,出乎意料的是各方反应竟是那么得淡定,如此大案在当地好像已发生过很久。
    “都枪毙过了吧?俺这边好多做生意的都说他早就该死,这些年没少骗外面的钱!”
    “虽然判死刑了,但听讲还能活。”
    “就是一个替死鬼!他必须得死,不死不管(行)!一审宣判的时候就说‘上面’早就定过了!”
    “快了吧?俺这边都淡得很,现在几乎没人再提这些事了。”
    ……
    在和大家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一个“秘密”:为保住吴尚澧的命,当地政府个别官员曾经帮助吴尚澧及其家属出了个“点子”——让集资户们不说自己是被骗的,而都说成是出于自愿的。大多集资户果然轻信了这一“美丽的谎言”,纷纷联名按手印向有关方面上书……
    你一言他一语,听得心里酸酸的,不由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一为吴尚澧及其家属不懂政治、不知深浅,最终因偏听偏信,一叶障目,白白送上一条性命,最后连死都不知自己是怎么死的而感叹。记得一审开庭时,在庭审现场,吴尚澧藐视法庭,不仅否认有罪,还以投资填补国内科技空白为由,自认是有功企业家,其他高管与吴尚澧如出一辙,答非所问,好象经过会议讨论一样统一口径,引发旁听席一阵阵哄堂大笑的场景;二为数万集资户们的愚昧而叹息。因不明真相,分不清是非,人云亦云,错过了聘请知名律师介入维权的最佳时机。现在还依然能看到个别集资户在相关网站论坛所发的 “自愿集资,兴邦无罪”的帖子。
    想到这些,笔者决定到吴尚澧家看一看,并寄希望能与他的家属见上一面,尽管还没想好见了面该从何说起……
    经多方打听,找到了吴尚澧家属现住的某小区。小区内住的人很多且杂,连门口保安都是一问三不知。为把影响降到最低,笔者先是用其家属的名字问路,但小区里的人几乎都不认识,连物业办也没听说过。迫不得已只好改用吴尚澧的大名,果然是家喻户晓。虽说群众反应都很淡定,但面对我这个外地口音,多少还是有点戒备,只指引了吴尚澧的老岳(父)家,而并没有告知小区内还另藏吴尚澧的一套别墅。
    吴的老岳家住在小区广场北15号楼一楼,铁栅门上了锁,透过后面的窗户往里看,桌子上一层灰,喊了几句也不见人答应。向旁边邻居打听,听说吴的岳父患有脑血栓,城里面也有房子,为了治疗方便,不经常在这住。问起吴的家属,都说前一天傍晚还看见她来过。正准备失望而归,见对面草坪上坐着一位老人正在向这边望着,便上前打听,老人说吴尚澧家就在广场对面。顺着老人的指引,很快找到了吴尚澧家,一栋三层联体小别墅,很是气派。一楼正门半掩着,看不清屋里的人,见二楼、三楼阳台上晾满了孩子的衣服,猜测家属十有八九在家。考虑身份特殊,担心两手空空被拒之门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也是出于其码的礼节,拐回头到小区门口超市给孩子买了点礼品。可当再回来时,发现原本虚掩的大门已紧闭,前后楼喊了几声,也没有人答应,而这中间不过只间隔了十来分钟时间。或许恰巧这个时候出门了,也或许有人已通风报信,把我们当成了上门讨债的集资户。之前,在物业办门口就巧遇到一个反过来主动盘问我身份的陌生男子,听我介绍后,他说吴的家属现在心情非常沮丧,谁都不想见,让我留下手机号,说会代向她转达,一听就知非常熟悉。
    摸到了家,没能见到人,多少有点遗憾。离开时,再次对这套别墅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广场前后这两套房虽然分属一期、二期,但都是在15号楼。院子里几盆盆景甚是大气,把整个小院装点得十分富态。唯一一盆仙人掌,瘦瘦的,色泽枯黄,毫无半点生机……

    (原《安徽经济报》记者、驻亳州记者站站长:李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