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其解的拼音是什么:[写作经验] 言情·推理·武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1:42:55
网络上大量充斥着这三种题材的小说,所以阅读了不少,在我心目中名列"最爱"的一、二、三名。忽然想比较一下它们异同,纯粹是笑闹的戏文,大家莫要当真。 比较1:主题
  言情--爱情
  推理--智慧
  武侠--道义     三个多么值得珍惜的名词。可是这里有个疑问:反映了如此有教益课题的小说,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看了半天,没看出有什么意义的社会型小说反而大受提倡。这是为什么?只能解释为它们拥有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深奥了。 比较2:三大主题在文章中的比重
[爱情]
    爱情,永恒的主题。
  毫无疑问,爱情在言情小说里,地位是超然的,正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力量之强大,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经常有这样的设定:女主角的父亲,陷害男主角全家灭门;或者男主角隶属某暗杀组织,残杀了女主角家108口。这类在武侠小说中绝对会引发江湖仇杀,在推理小说中足以引起蓄意谋杀的情节,放在言情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却能在一番坎坷后摒弃前嫌,拥抱在一起,可见爱情之伟大。确实,爱情是万能的,爱情可以战胜一切。
  而在推理小说中,爱情什么也战胜不了,尤其不能战胜谋杀。很多时候,它甚至成了谋杀的理由。从这点看,言情和推理对爱情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
  言情中的爱情,让人从地狱回到天堂。男主角在遇见女主角之前,可能心机深沉,不择手段,待人冷酷,不擅表达,花心地让人担心他的身体健康。得到爱情后,则会变得阳光,懂得体谅他人,并可以把这种心疼顺利地让身边的人知道,对感情也专一起来,每天只会对着家里的小天使(女主角)傻笑。
  推理中的爱情,是让预备凶手由人变成魔鬼。过程完全相反。他们都很早就得到了爱情,如果让这一男一女平安地活着,他们都是绝对的好人,王子和公主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哪知天公不作美(通常如此安排!天公作美要等到案子结束后,成全那一对年轻的恋人时--或者说刚刚摆脱嫌疑的嫌疑人?),有那么一天,其中一个被人残害致死,另一个在斑斑血泪中仰天长啸:"我要报仇!"于是隐藏起原本善良的心,开始处心积虑、苦心孤诣,把仇人一个个置于死地,然后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冷笑。直到被大侦探拖出来,暴晒在阳光下(《阳光下的罪恶》?)。虽然是悲剧,可是并不少见,《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中就有一把一把这个类型的可怜人。(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值得叹息的是:计划固然完美,可惜不会挑时间,频频往枪口上撞,侦探不来他还不动手呢。)
  至于武侠小说中的爱情--就趁此机会唱一段女权宣言,歌颂一下女性的伟大。
  武侠中最爱写的,莫过于"正邪誓不两立"。所以,如果男女主角分属不同阵营,那可就有麻烦了。
  男邪女正的故事,情况好些。因为我们的女主角往往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地飞蛾扑火,很快从道貌岸然的人群中脱离,跟男主角浪迹天涯去也。结局也许是男主角最终被感化,两个人过起"只羡鸳鸯不羡仙"的隐居生活。当然,也可能是江湖上从此多了对令人闻风丧胆的雌雄双煞。
  其实,对于一个女人来讲,她的眼里只有那个人,她的心里只有那个人,她的世界里只有那个人。所以,爱人去杀人,她会帮忙收拾尸体;爱人去放火,她自然火上浇油。这并不难理解,是不是?(也可用来解释推理小说中的合谋杀人)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女主角有过强的是非观。但是,即使无法跟随在男主角身边,也会在远方,终身不嫁地默默思念他一辈子。
  另一种情况,如果男主角是名门正派,女主角是邪魔外道,那读者只有作好神经痛的思想准备了。因为男主角必然是个孤儿,从小被师父收养。师门除了对他恩重如山外,还是江湖上有名的正义象征,且势力庞大,人口众多,男主角的师叔师伯师兄师弟加在一起大概有几百口子。这么多人众口一词反对起男主角的恋情来,声势浩大可想而知。而男主角往往没胆量跳出来高呼"恋爱自由",所以,不管他在和平时期对意中人表现得如何一往情深,到了关键时刻,依然会动摇,而最终倾向自幼受的教育。在几次摇摆后,虽然屡次遭背叛的女主角始终忠贞不渝,男主角却终于开口。假设女主角名字叫"某",男主角会深情地呼唤:
  "某妹(或某儿,或小某),你是我的生平至爱……"
  别管他用词多么有文采,但提取段落大意,却是失恋者耳熟能详的四个字:"我们分手"。
  这时,女主角凝望远去的背影到肝肠寸断,那绝情的人也不会回头了。
痛苦分手后,男主角是否会为前任恋人朝思暮想兼守身如玉呢?当然不可能。他会很快娶个名门正派的大家闺秀。这并不困难,英雄总有很多红颜知己,萝卜青菜随他挑选了。
二十年后,变成中年老帅哥的男主角享受着安静的生活和众人的仰慕,他的儿子也差不多成年,可以接任当主角,在生身父亲被杀后足以负担起报仇的重任时,便会传来一个消息。
近年来,江湖秘密崛起一代女魔头,闺名叫"某"。
话说当年,她不能接受残酷的事实,在伤心之余发奋图强,从哪里寻来本邪功秘籍练得筋脉错乱,面目全非。如果把该小说拍成电影,你会发现她奇装异服,面色青红,眼线墨黑,发型古怪到需要一筒发胶来固定。她会占山为王,建立据点,经营黑社会。收一群女弟子,专门从事恐怖活动,几天之内平灭大小门派数十个,引起武林大恐慌。心理也很变态,极不人道地硬性规定门下弟子必须坚持独身主义。但是,也许她因迁怒而仇视全天下男性,但再见到那个真正的负心人时,却只是"相顾无言",她一个人"唯有泪千行"。
即使真的动手,也不会玩真的。在最后一手杀招时,总是手下留情,宁可真气反噬,也不愿打在对方身上。
  像大多数时候一样,女人属于爱情,爱情却不属于女人。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智慧]
  智慧,恐怕是所有题材的小说中必不可少的。
  言情吧,女主角要如何分辨男主角和男配角呢?难道不需要一点点智慧?或者,如何知道命定之人对自己是否真心?确定之后,难道不需要逼他吐露心意?很多智慧在里面嘛。武侠中更是不乏主人公武功二把刀,却能击败一流高手的例子(例如《楚留香系列》)。所谓"斗智不斗力",靠的正是智慧。
  智慧应用广泛,性质上却有差别。武侠中体现的是人的智慧,言情中强调的是男(女)人的智慧,而只有推理小说,才是真正令人心动的纯粹的智慧。君不见那一间间密室,一条条不在场证明,一批批(必须考虑群体的可能)聪明的凶手,一个个更加睿智的侦探……可以说,推理小说绝对是所有小说中脑力含量最高的一个。 需要质疑一下武侠中的智慧:
  武侠是怎么分类的,我不清楚。但在我看来,一种是写实派,一种是抽象派。
  所谓写实派,就是武功招数比较平易近人,看着原著可以模仿出打斗动作,如果要完全按照书表演,两个武术学校的学生就能办到。本派特点是主人公通常很有个性,生命力顽强,无论受了多少伤,包扎得媲美木乃伊了还能继续活蹦乱跳。
  至于抽象派,就是高手与低手间没有明显差别,一招决生死,一剑定输赢。即使再厉害的格斗家,如果临场发挥不良,心理没调试好,一样可能给人一剑封喉。武功招数通常过于华丽,如果搬上银屏,只有依靠特技效果。而主人公很有气度(不得已的!没有震慑力早已在数次纷争中遭人砍死),但相对脆弱,一定挨不了一剑。
  前者我还比较推崇,就不说什么了;可是这个后者,由于作者怕格斗的结果让读者费解,所以用许多理论去解释。而这些理论,实在可信度不高,原因是作者经常出尔反尔,怎么说怎么有理。
  比如某次格斗,男主角一剑挥出,胜!于是作者开始形容他的出剑速度,"这么的快,让人来不及反应,来不及躲闪","只有快了,才能弥补自己的劣势。极快时,已经无所谓高下,只有谁更快而已"。总之,男主角的剑,就一个字:快!
  然而下一次,男主角又一剑挥出,可惜这次手腕抽筋,动作奇慢,谁知歪打正着,又胜!于是作者变成了太极拳经的信徒,开始鼓吹以慢打快,以柔可刚的道理。"这么的慢,让人来得及反应,却来不及躲闪","只有慢了,才能压制对方的攻势。极慢时,已经无所谓高下,因为你立于不败之地"。 男主角的剑,又变成了反义词:慢!
  虽然不理解,但我还是爱看,于是为其找借口,诠释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是,类似的其他说法,我就百思不解了。
  例如--
  男主角往那里一站,"全身都是破绽,所以没有破绽"。这是什么境界?"无用之用"还是破罐破摔?或者,其实对手是被男主角的气势吓到胡思乱想?
  "天下最复杂的招式也就是最简单的招式。最不可琢磨的变化,便是没有变化"。怎么感觉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对立统一问题?
  "其实,防御最坚固的地方,正是最脆弱的地方。如果把最坚固的地方都打破了,那其他地方又算什么呢?"等等,如果从"最强其实不强"这个观点往下推,至少该是"最弱的也不那么弱吧"?怎么会……难道是"没有最弱,只有更弱"?"奈何哉,其相弱也"?
  话都是你在说,我凭什么相信呀?
  还是看推理小说去吧,那个浅显易懂。至于武侠,以后只看气氛不钻牛角尖。(不是我挑剔。一个已经习惯于推理小说思考方式的人,确实很难信服这样的解释。比如某推理小说,警察一头雾水地找到侦探,问:"凶手明明可以很便利地给自己伪造不在场证明,他为什么不这么做?"而侦探需要推理的是凶手绝对不可以那么做的理由。如果侦探拍案而起:"最好的不在场证明,就是没有不在场证明"……谁写的,谁一死以谢天下!) [道义]
  道义,很不爱说它。(那就说短点。)
  武侠小说,很大程度上崇尚血气之勇,当然那种推心置腹至死方休的真挚友情很值得羡慕,而且主人公们很喜欢舍己救人,尤其是在武侠小说的凶险背景下,真的是一命换一命,甚至是白白搭上一条命,实在难能可贵。
  可是在"正义战胜邪恶"的方面,却没有推理小说追求得那么彻底,只是……
  由于推理小说重视智慧,所以文中人物,根本是论才排辈。一个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侦探,为什么?因为他最有头脑。而第二个被记住的人呢?不用说,当然是凶手,他仅次而已,"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一个推理故事,读过许久之后,最后还没忘记的两个人,恐怕就是他们了。至于那些平淡无奇的嫌疑人,恐怕最先被抛弃。再有则是混读者对他们熟悉感,比如那些勤勤恳恳的警察与助手们。
  正因如此,有时候会善恶不分。当主角不够吸引你时,很多人会移情别恋,爱上二号人物,就连作者也钟爱他们到使之一次次逃逸,就是不被抓到。
  至于言情小说,很少涉及这个深度。但是女主角大多设定成上车给小孩子让座,主动扶老年人过马路的超善良形象,在道德问题上不太会跑偏。可是,为什么女主角都是养在无菌环境下一十八年,连手都没让人碰过,而男主角花到快AIDS呢?这实在是言情的负面影响了。 比较3:魔咒
  就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那声"芝麻开门"一样,这三种类别当然也有些一些具有特殊魅力的语句。
[言情]
  还用我说吗?没看过言情的人一定都知道,就是"我爱你"三个字嘛。
  此三字一出,天下大同!男女主人公再也闹不出什么故事了。它们通常会出现在一本小说的结尾,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没有这三个字,这本小说就不会结尾,你还要坚持看着他们继续猜忌和误会。所以说,读者有时候远比书中人物更期待那一句告白,说完了完了,磨蹭什么呢?甚至焦躁到想把这一对拉出来严刑逼供--你倒是说不说?
[武侠]
  比起缠绵的言情,明快的武侠自然更简单,一个字:杀!
  如果说言情的魔咒表示完结,那武侠就代表一个阶段性胜利,让主角说出这个字的人是死定了,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以后说这个字的机会还很多。
  当然,没有人喜欢看到"杀人狂纪实"类的武侠小说,所以主人公经常会把这个字发展一下,扩充含义,从优美的嘴唇中吐出,反而显得非常有气魄。
  在这个问题上,武侠与推理又成了对立。
  武侠研究杀人的艺术,而推理研究反杀人的艺术。当然,杀人艺术也是旁枝,分配给凶手负责。
  "死亡"在武侠小说中,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美的现象。死后的尸体有时比活着时更美丽(赖活着不如好死?),而一个人很可能微笑死去,那正是他的愿望,死得其所。不像推理小说--死个人嘛,有什么大惊小怪!
  人命在推理中是最珍贵的(看侦探们多么辛苦地致力于让人偿命),而在武侠中最不值钱。"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所有知名的主人公们,哪个不是踩着配角们血淋淋的尸体爬上来的?所以,武侠中的人物最有个性的,因为他们的风采由生命堆积而成,而其他小说不能承受如此高的人口报废率,尤其是推理小说。
[推理]
  我们的侦探们,是如此的性格各异,很难总结出一句通用语,只能说,有些话听来不一样,涵义却是相同的。
  比如"凶手就是你",又或者"谜题全部解开了","叫大家去大厅集合,我有话要说"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推理魔咒放在文中,从整体来看,可能代表着矛盾的最终激化(要揭密了),很快会爆发(侦探与凶手的口舌之争),然后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凶手伏法了,准备看下一篇)。但对于读者来说,只有一个单纯的意义:作者罗里巴嗦废话了这么多,终于写到我想看的了! 比较4:最……
[言情]--形象最美,智商最低
  言情小说的平均容貌水平,绝对高于其他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至少有一人美到不可多得的地步。通常是男主人公,看着描写他外形的那一段,一般看到第二行就不禁微笑,真正的魅力无法挡!
  推理小说毋庸置疑的精彩,但是,读者永远不可能聪明过书中侦探。所以,如果说读推理是在受打击,那读言情便是在找平衡。从读者信心的角度讲,实在非常有益。尤其是欢喜冤家型的一对,可能在第九章还叫嚣:"我和他不共戴天!",而第十章却是法定的坦白时间,这时书中人才终于克服心理障碍,正视自己的心。而读者就沾沾自喜:早在第二章就看出你们会终成眷属嘛。绝对比虚构人物聪明,还是那么漂亮的虚构人物,对虚荣心也是一大满足。 [推理]--头脑最好,平等最差
  第一点无须解释,那么第二点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套用G·K·切斯特顿的句式--爱情需要两个人,而推理只需要一个人。
  也就是说,推理小说的主人公绝对比言情小说甚至所有小说的主人公都要地位高,出风头,光彩照人,因为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他抗衡(没办法,故事就是这么写的)。他永远是最好的那一个(其他人都是故意写笨了来显示他聪明的)。他的光芒足以笼罩全书,有他坐镇,天下便无难事。
  当然,也有些人物不可小觑,比如极有魅力的怪盗、艺术型杀人魔、年轻傲慢的英俊刑警……但是,从作者的观点,角色的设定不可紊乱,主角的地位不可动摇。所以,正派的敌人,平时不相上下,在关键时刻总要略逊一筹(明智Vs金田一,柯南Vs服部);反派的角色,永远保持实力相当(侦探可以破案,罪犯可以逃脱)。
  再说,就算读者不买帐,坚决喜欢旁门人物,可是再喜欢,能把他喜欢成主角吗?高远遥一代替金田一,《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改名为《杀人大百科》?或者让怪盗绅士来?《盗窃手法108》? [武侠]--体力最好,个性最酷
   都说过,不说了! 比较5:三个种类之三大不可思议
[言情]--"她是女主人公?为什么?"
  既然男主角通常阅人无数,那么他是怎么发现女主角的不同的?而读者似乎也没看出有多不一样。虽然他对她很好,可是他对以前的情人是怎么样呢?难道就严厉地不见一点温柔?既然比较有新鲜感的时候,都曾经迷恋过,那么女主人公为什么就不是他的下一任情人,而是明媒正娶的妻子呢? [推理]--"侦探找凶杀,还是凶杀找侦探"?
  以前福尔摩斯和波洛等老前辈的时代,还是开个侦探事务所,等着不幸的人自动把案件和钞票一同送上门。而现在,大有案件自己长了腿,把侦探追得到处乱跑的趋势。世界之大,居然没有一方净土,可以让我们可怜的侦探一日不见谋杀? [武侠]--"不是吧?悬崖能判断善恶?"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大奸大恶之徒掉下了悬崖,那么可以去庆祝了,因为在这本书里他不会再露面。可是同样的事发生在主人公身上,从来都是摔不死的。就算有草堆接着吧,就算有树枝挂着吧,就算有深潭缓冲吧,但是,凭空掉在尖锐的石地上,蛮不讲理就是不死的,也不是没有。
  等待他们的,从来不是死亡不说,还通常是绝世兵器、武林秘籍、前辈高人及其宠物。所以,这简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脱胎换骨的好机会。要不是掉下去前,情景那么的凄美壮烈,我都要误会他是因为贪图即将得到的好处,抱着功利性跳下去的。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定要做好人。因为"人好,运气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且不管有没有天意在里面,总之,对英雄人物来说,跳崖永远比蹦极安全…… 比较6:人物形象塑造的共性
  主人公就是造来让人喜欢的,可是,要如何让他站在舞台上灯光下接受万人敬仰呢?
  像很多电影电视里演到的那样,不管学名该叫"烘托"还是"反衬",说白了,就是要创造条件给主人公一个耍帅的机会,过程中通常会牺牲掉那些就是为此目的安排的人物来当炮灰。情节设计为某不长眼的跳出来斗胆挑衅主人公的权威,下场可以预见的凄惨。
[言情]
  有幸多次担任这个角色的,是色狼。
  偏僻的小巷里。
  女主角缩在墙角发抖,惊恐大叫:
  "你不要过来!"
  面前委琐的男子一脸淫笑,淌着口水,伸着狼爪:
  "嘿嘿嘿……小美人,咱们@#$%^&*……"(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这一段隐。)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迎着夕阳(或晨曦)走来一个人(有点纳闷,在那种非早既晚的时间,女主角跑出去干什么?)。要说这个人,不但英俊潇洒,风【蟹】流倜傥,论身家,是某财团大老板;论身手,正好是跆拳道黑带九段。
  略过暴力血腥镜头。
  墙边躺着鼻青脸肿的色狼,胜利者平静地伸出手,她在凝视他的同时,把手递到他手里。这时,男主角不但迷住了女主角,还征服了众读者。 [武侠]
  事故高发天--大雪纷飞。
  事故多发地--路边茶棚。
  一群三教九流的人物在此喝茶兼歇脚。
  这时,从雪雾中走来一位少年。不用说,是我们的主角。他可能衣衫褴褛,给他个碗直接能坐在路边要饭,可是他的气度,不知道怎么的,就是那么不一样,让众人的目光都投射在他身上。当然,其中有仰慕(在场女性)和憎恶(在场男性)两种类型。
  前者想:哪里来的如意郎君?
  后者想:哎呀!拽呀!
  终于有一个家伙,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服,站了出来。这个人的形象要与男主角正好相反,就是着装还算入目,而人本身实在惨不忍睹。他的兵器,一定不能是剑。因为剑得到众多武侠大师的疯狂青睐,几乎是主角专用。而这样的人,更适合九环刀、狼牙棒、紫金锤等让人一看就想起史前生物的笨重兵器。
  他会抚着络腮胡,腆着将军肚:
  "小子,哪条道儿上的?报上个万儿来!去向绿林朋友们打听打听,谁不知道大爷我就是号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上穷碧落下黄泉的……"
  一般情况下,不等这句话说完,他就已经下黄泉了。如果主角等他废完话再动手,只能表示作者当时心情不错,愿意恩赐这可怜的殉难者一个名字。
  一个人由生到死,经历不到一秒钟,而字数上也没有超过100。例如作者这么写:
  少年出手了。
  没有人看见他出手。
  也许只有一流高手才能看见。
  可惜这里没有一流高手。
  再说,高手也是人。
  真有人的眼睛能那般快法?
  这么短短几行,血花便盛开在洁白的雪地上,分外鲜艳。而主人公没有去看,只是端起茶杯浅啜一口,手不见丝毫颤抖。
  我在被迷惑的同时也不禁扼腕:如果我们推理小说中的凶手,能习得这位仁兄镇定气质之万一,何至于被侦探指着鼻子数落到瞠目结舌?而武侠小说中死了那么多人,居然没人敢管,大概正因为如此。 忽然想起:
  每次江湖上一要出什么事,必然会有几个黑衣的彪形大汉出场,可是小说中真正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形容俊秀,风度翩翩,没有一个长成魁梧的样子。所以,彪形大汉的作用,只是武林的形象代言人,象征而已。 [推理]
  推理小说中,这类的人物更是多到不胜枚举。
  智斗的失败者--凶手,算是其中之一。虽然容忍他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很得意,但是到了最终推理段落,就有秋后算帐的意味了。他经常大喊大叫,上蹿下跳,头顶冒汗,眼睛突出,把前面营造的良好形象破坏殆尽。而结局有两种:
  一种形式比较古老,负隅顽抗,坚决否认,甚至武力攻击,而被侦探铁腕压服。于是侦探很帅。
  另一种是最近比较流行的,跪在死敌脚前痛陈革命家史,而被侦探人性感化。于是,侦探还是很帅。
  除了凶手们,能干这个用的还有助手们。这个助手是广义的,包括纯助手和警察。
  创造来给主人公作踮脚石的人物,在言情和武侠中,经常罔顾他们的感受,不会去描写他们被殴打或残杀时的思想活动。而推理小说正好相反,就是要抓住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通过他们与侦探比较时的自卑自责自惭形秽,来抬高主人公的形象。他们会进行让人笑掉大牙的推理,其荒谬程度与其被设定的智商成反比。侦探们则会气定神闲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趁着他们无法原谅自己的愚蠢时,再嘴角衔着微笑来上一句:"亲爱的老朋友,你真单纯得令人心疼!"大多数配角在这时,会真的爆发心绞痛。所以说,我们的侦探,绝对是嘴巴最毒的形象,实在有"谈笑间,强橹灰飞烟灭"的气魄。
  而且,在言情和武侠中,这类的人物是一次性的,在被主人公修理过后,也就不再出场(也许是没有命出场)。如果诞生在推理小说中,就辛苦了,需要屡教不改地出来献丑,不屈不挠地接受主角的凌虐,与其他题材小说中的同类相比,是斩首与凌迟的关系。到底哪个比较惨?个人认为,长痛不如短痛…… 顺便说一下不同性别的作者对男性侦探形象塑造的差异:
  写文章嘛,通常会带出作者自己的向往,体现作者自己的意愿。所以,看一个侦探是什么样子,就能判断作者是男是女。
  男性作者笔下的侦探,大多非常平凡,也许其貌不扬,甚至有生理缺陷,事业(除了侦探事业)不算成功,家徒四壁的穷小子。总之是社会普遍衡量标准的反义词。但是他和别人不一样,尤其在看到尸体时,会特别的不一样。文中相貌普通的女子,眼光也和外形一样"恐龙",俗眼不识宝。而有一天,一位貌美如花,气质上好的绝代佳人慧眼识英雄,看到了他内在的优点,无视世俗观念,主动靠了过来。看着那一个个除了推理能力外傻呵呵的侦探屡屡被倒贴,让人感叹美女过剩。
  而打开女作者的文章,恐怕就是俊男泛滥了。因为她们通常按照择偶标准来写这个人。就算男作者没有把主人公写得很丑,也不会像女作者那样,从左到右,从头到脚,自远及近,由微返广,全方位立体化地描写侦探如何帅得天地变色,日月无光。男作者唯一可以接受的,是描写主人公的眼睛,一双很特殊的眼睛,全身上下,这里的特点最鲜明。所以,仔细琢磨起侦探的长相,恐怕是"凌空瞪"。而女作者只要不嫌麻烦,一根根形容主角的头发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