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维度评测:《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三 ——第九章 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2:34:04

霍奇基斯机枪的操作

机枪的射击似乎都不复杂——霍奇基斯也不例外——至少看上去如此,射手只需完成装弹,把瞄具正确设定成直瞄状态,然后左手抓住机匣尾部的D型握把,右手抓住黄铜小握把,然后便可直接扣下扳机。

霍奇基斯机枪射击时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泰然”——当然也可以说是缺乏活力(这一点和后来的日本九二式重机枪几乎一样),它的射速几乎让人觉得单调。射击时声音很大,火力也很强大,但从外部却很难看出它正在喷射弹雨:和马克沁及维克斯机枪不同,霍奇基斯的拉机柄在射击过程中不会往复运动——而这是大多数人判断机枪是否在射击的一个重要表象。由于拉机柄不前后运动,因此在故障发生时射手只能通过抛壳口观察枪机的位置来判断故障模式,霍奇基斯机枪的操作说明中列举了三种枪机停顿的故障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方法供射手战地判断和排故。

从本书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霍奇基斯在发射时枪口冲击波扬起了许多尘土(如果使用枪口消焰器,冲击波会相对减弱)。枪口冲击效应对射手影响并不算大,但匍匐在他侧面的副射手耳鼓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简单地描述,霍奇基斯开火时,你会看到随着每一次击发,导气系统会像蒸汽机一样喷出一股烟雾,金属弹板慢条斯理且一顿一顿地从受弹口进入,由另一侧出来;而在机匣的右侧,你能看到一个个空弹壳以很大的力道从抛壳口被弹出来。

不难想象,对于这种总重110磅(49.8公斤)的机枪(含三脚架)而言,8毫米步枪弹的后坐效应显得微乎其微;但由于持续的后坐力可能导致三脚架的沉降,因此在打完两个弹板后一半需要注意停顿一下,仔细检查瞄具并调整机枪的俯仰和回旋以确保机枪仍然正确地指向目标;在连续作战中,射手要经常重复这样的修正动作,在协助己方部队进行超越射击时,更是要频繁地修正瞄准。

当年的档案资料显示,霍奇基斯机枪几乎可以用200发/分的射速永不休止地射击下去。1918年1月美国军械部印发的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的操作手册中这样写道:“……枪管会升温到大约摄氏400度,呈暗红色;此时枪管的散热发热进入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只在长时间连续射击后出现。除了极端情况下,连续射击时每发射700~1000发子弹就应更换枪管,如果在枪管上淋水,霍奇基斯就可以连续工作更长时间而不会损坏枪管。”

霍奇基斯射手会领到一副厚厚的带链形铠甲掌心的皮制或石棉手套,这样在拆卸滚烫的枪管时能够保护射手不被烫伤;同时配发的还有用于拆卸枪管和导气系统的大型扳手。

如果需要,可以退掉子弹并把拉机柄拉到后方。把枪管锁定机构扳到后方解除锁定,把那把大号拆卸扳手放在导气筒支撑座上,让扳手握把位于机匣左侧,用力向下压扳手并转动它,直到枪管限位销碰到机匣为止。由于有间断螺纹,枪管现在就能从机匣安装口内取出。

把新枪管放入机匣安装口,向右旋转直到限位销碰到机匣顶部;务必注意把枪管锁定机构向下转动到锁定位置。

霍奇基斯机枪的弹膛长度不容易调整。每挺霍奇基斯的枪管和枪机都是在投入作战之前才由军械士组装和校准的;在弹膛长度因磨损而变大时他也会更换后坐挡块来加以调整——这也是“保持机匣内充满润滑油”的一个重要原因——减少弹膛的磨损。

 

 霍奇基斯机枪几乎不需要任何特制工具就能在野外状态下完成分解。首先,把拉机柄拉到最后,释放受弹器内的弹板,然后把弹板拉出并检查弹膛确认其中无弹;拉住拉机柄,扣下扳机,让枪机缓慢回到前端。完成准备步骤后,可以转动定位销使其和切割出的固定锁口对正,压下机匣后端提把下方内侧的复进簧突出钮,释放并抽出定位销。

 

向后拉动提把,带动机匣上盖及复进簧一同抽出。

 

把小握把和扳机护圈向后拉,从机匣下方抽出;然后把扳机组件向前推,从扳机护圈上取下。

 

把拉机柄轻轻后拉,然后把机匣右侧的受弹器固定卡销向后滑动,取下受弹器。

 

抓紧受弹器,将其从机匣左侧取出。

 

利用拉机柄把枪机和活塞作动杆向后拉,将它们从机匣后端取出。这张照片显示了机匣、活塞、枪机和枪机座几个部件之间相互关系。

 

从上到下依次为击针、枪机和枪机座。枪机座上侧面切出凸轮面在每次发射时会驱动受弹器动作,让供弹拨轮产生转动,带动金属弹板向右精确运动。

 

野外分解状态下的霍奇基斯机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机匣和枪管组件、枪机和击针、导气活塞/枪机座、机匣盖及安装在上面的复进簧、受弹器、小握把和扳机组件、固定夹、拉机柄、金属弹板。在一般情况下,霍奇基斯拆解到这个地步便足以应付例行保养和清洁工作。

 

使用者的声音

霍奇基斯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高效气冷的重机枪,其枪身和三脚架的结合可谓稳若泰山,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射击精度。在凡尔登战役中,军士长乔杰斯·拉方德及其战友们的感受可以作为对霍奇基斯最为恰当的结语,“该枪设计简洁,制造精良,能够稳定地连续射击,继续射击,却不会消耗宝贵的冷却淡水。” 

虽然没有采用快速更换系统,但和套着笨重冷却水筒的水冷式机枪相比,为霍奇基斯更换一根磨损或是过热的枪管还是非常便捷。这张照片就为我们展示了操作者正用扳手把枪管和导气管一起旋转四分之一周,准备把它们拆下来。由于法国弹头采用铜锌合金制造,对枪管内壁造成的磨损腐蚀都较小,因此霍奇基斯的枪管寿命也就特别长,居然达到了15000发!

 

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法制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其保存状态相当完好,十分难得。

 

霍奇基斯1914式机枪技术数据

名称:霍奇基斯1914式机枪(Mitrailleuse Hotchkiss Modele 1914)

使用弹药:8毫米里贝尔1886D(am)步枪弹

配用弹种:普通弹、曳光弹

自动原理:导气式,开膛待击

冷却方式:气冷

火力选择:无,只能全自动射击

供弹方式:24/30发金属弹板;250发半活动金属弹链

枪长:51.5英寸(1307毫米)

枪体重量:未装弹情况下为53磅11盎司(24.35公斤)

枪架重量:1916式霍奇基斯三脚架重54磅(24.49公斤)

枪管长度:30.5英寸(774毫米);带4条左旋膛线

瞄具:柱式前准星,U型槽后照门/标尺

射速:400~600发/分

枪口初速:2375英尺/秒(723米/秒)

最大有效射程:1800米(直接射击);4000米(间接射击)

 

链接

皮托机枪和圣埃特内机枪

Puteaux and St. Etienne Machine Guns

自1900年起,法国军官始终在尝试对霍奇基斯机枪的继续改进。1905年,法国皮托(Puteaux)的国家兵工厂生产出一种应用霍奇基斯自动系统的改进型机枪,该枪的额定射速为每分钟500发,但采用了一种射速调节装置,最低射速可以调整到每分8发,最高射速每分650发。皮托机枪采用一系列黄铜圆形散热片,从枪管后部一直延伸到枪口部位。1906年,皮托机枪被用于装备法国殖民部队,但是其普及率远不及标准的霍奇基斯——虽然皮托机枪的性能比霍奇基斯有所改善。不久皮托机枪就被转入预备役部队和用于堡垒防御。由于法国堡垒中使用了不少皮托机枪,有些人也把它称作“堡垒型机枪”。

1907年,法国圣艾特内兵工厂(St Etienne Arsenal)的军官们也制造过一种旨在改进霍奇基斯的机枪,这种机枪被称作圣艾特内M1907式机枪。圣艾特内M1907是PuteauxM1905和霍奇基斯M1900之间的折中,该枪最大的特点在于,虽然它仍然使用导气式自动原理,但活塞的运动方式却被逆转过来。

在霍奇基斯M1900上,火药气体会通过导气出口推动活塞向后运动,从而带动机件完成自动动作。而在圣艾特内机枪上,火药气体却是驱动活塞向前运动,实现枪机的解锁。活塞通过一个装有弹簧的连杆附着在齿轮架上,齿轮架会驱动一个固定在作动杆上的正齿轮,当这个作动杆处于前方水平位置并和枪机上的凸轮槽相互作用时,枪机就会闭锁。在射击时,火药气体推动活塞向前运动,压缩弹簧,使正齿轮顺时针转动,作动杆也随着正齿轮转动半圈,使枪机向后运动,作动杆则停在后部水平位置。随后作动簧会驱动活塞向后运动,于是整个过程便反向进行,枪机将再次击发下一发子弹。

从外观上看,圣艾特内机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那硕大的黄铜铸造的枪管散热套,此外还能看到位于枪管下方导气活塞后部的作动簧,这是因为如果作动簧被包覆起来,枪管产生的高热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法国博物馆收藏的皮托机枪原物,该枪由于生产数量较少,保存到今天极为不易。皮托机枪外观上类似于霍奇基斯M1900,其主要特征是较为精细的薄片状铜制散热器。

 

上两图为圣埃特内1907式机枪原品,该枪比较显著的识别特征是其铜制枪管散热套。

 

链接

本内特-莫西M1909机枪

Benet Mercie Machine Gun

在通用机枪的概念方面,法国人实际上算是较早的实践者。法国政府兵工厂的武器工程师们一直希望能够设计一种兼有机枪的速射火力和良好的便携性的自动武器,也就是轻便型机枪。这种努力后来导致了两种武器的出现——他们的作战表现至今仍有争议。1909年,霍奇基斯公司开发出一种便携式改进型机枪,这种1909式霍奇基斯机枪和1900及1907式霍奇基斯机枪不同,在枪机闭锁机构上进行了改变,供弹机构仍然为金属弹板,但是改为从右侧插入(和过去的霍奇基斯机枪相反),而且输弹时还要把弹板倒置,让子弹在下,弹板在上。和霍奇基斯M1900相比,这种便携式机枪的结构更加简单,全抢只有25个零件。

1909式霍奇基斯机枪的设计者是劳伦斯·本内特(Laurence Benet)和他的助手亨利·莫西(Henri Mercie),他们的这件作品在欧洲大陆被称作是霍奇基斯M1909式便携式机枪,而在英国和美国,则被称作“本内特-莫西自动步枪”。法国和美国陆军在1910年相继采购和装备了该枪,法军装备的本内特-莫西机枪发射8毫米里贝尔制式步枪弹,而美军的则使用.30-06型步枪弹。

本内特-莫西机枪的闭锁通过一个叫做作动卡笋的圆柱形部件来完成。这个部件的顶部开有一个较长的纵槽,以便让该部件能够避开进入的子弹。作动卡笋的左后部有一个半圆形的凹陷部位,可以让弹板的前部通过。作动卡笋后端带有倒角,上面还有一个卡笋可以和导气活塞发生作用。卡笋的作用就是在发射前保持弹膛闭锁,而在膛内火药气体降低到安全水平后开锁。

本内特-莫西机枪的闭锁装置位于机匣前部,就在弹膛后部,由枪管的一个突起部分固定。活塞作动器顶部带有一个较大的槽,可以推动作动卡笋后端面的突起部分运动。有趣的是,通过调整一个固定螺母,本内特-莫西机枪的枪管可以略微前移,借此能够实现对弹膛长度的调整。

射击本内特-莫西1909式机枪前,射手必须先小心地把30发弹板插入机匣右侧上方的受弹口,然后向后拉动拉机柄,带动导气活塞和枪机组件向后运动,直到被阻铁卡住。此时射手可以把拉机柄前推复位。现在一切就绪,射手可以选择以全自动(火力选择开关标识为A)或半自动(标识为R)方式发射。

扣下扳机后,阻铁释放枪机,枪机在复进簧作用下向前运动,枪机端面会推动弹板上的第一发子弹脱离,将其送入弹膛,同时抽壳钩也会抓住弹壳的底缘窝。前行的枪机会作用作动卡笋,击针和作动卡笋上的大型卡笋随即接触到机匣上的坡道,这会促使枪机略微旋转,摆脱回转卡槽。枪机在已入膛的子弹后牢固闭锁后,击针便自由前行撞击底火实现击发。

子弹击发后弹头在火药气体作用下沿枪管向前运动,越过导气口后,一部分火药气体便由此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上部的凸轮面会推动作动卡笋上的卡笋,促使作动卡笋发生旋转,从而完成枪机的解锁。击针会在绕纵轴转动的同时向后运动,当其上的卡笋接触到枪机上的回转开槽时停止下来,带动枪机一起向后。

枪机后行时,抽壳器上的抽壳钩会抓住空弹壳的底缘窝,将其拉出枪膛并向后运动,直到被抛壳器将其从机匣左侧的抛壳口抛出。当导气活塞向后运动超过一半行程时,活塞右侧的凸轮面会接触供弹器上方的作动笋,让后者产生自右向左的旋转运动,拨弹臂会嵌入金属弹板的中央孔中,推动下一发子弹对正枪膛。在枪机后行到位后,驱动簧会推动枪机开始向前运动,于是下一次击发随即开始。

在1917年以前,本内特-莫西M1909式机枪一直作为美军制式便携式机枪,此间该枪参加了一些有些的作战行动:如1913年在维拉克鲁斯的登陆行动和1916年的美墨边境冲突等。在美墨边境冲突中,本内特-莫西M1909在美军中的名声一落千丈:在墨西哥派齐奥·维拉对新墨西哥哥伦布的夜袭行动中,该枪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美军机枪分队士兵反映,本内特-莫西M1909这种机枪在天黑后根本无法使用,因为其供弹机构比较复杂,难以在黑暗中操作。当时全美国的报纸都对此冷嘲热讽,把本内特-莫西M1909机枪称作是“昼间机枪”,并且建议修改战争法则,“禁止交战双方进行夜战,以便于我们的机枪能够参战。”

不久之后,美军从墨西哥游击队手中缴获了一些美国生产的勃朗宁-柯尔特M1895式和霍奇基斯M1897式机枪,这些机枪在墨西哥人手中发挥了不错的效果,这更然美国上下对本内特-莫西M1909忿忿不平。

本内特-莫西M1909的实际表现让美国认识到,当时还没有哪一种自动步枪能够完全取代机枪(重机枪)的位置。在和平时期,本内特-莫西M1909式机枪因其较轻的重量确实赢得了官兵的喜爱,但在战争环境下它的确无法满足需要,而那些更为沉重且使用弹带供弹的机枪却能够做到。


      
      
      
      
       本内特-莫西M1909整体及局部特写

 

本内特-莫西M1909内部结构示意图

 

一战前美军装备的摩托车载本内特-莫西M1909机枪。照片中为印第安牌摩托车——当时美国著名摩托车厂商,从机枪的搭载方式看,上面的本内特-莫西很难在行进过程中射击,在到达指定地域后,射手们可能会从固定地点进行射击,或是干脆把机枪搬下来参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