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的组词是什么意思:《堑壕里的机枪》之十八——第八章 刘易斯Mk I型机枪(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18:39
第八章  刘易斯Mk I型机枪

 

一战时期在非洲作战的英军刘易斯机枪组,请注意副射手正准备为机枪安装47发弹鼓。

 

“敌人先是稍许退却,随即和我们展开了顽强的对射。在这一过程中,距离我们50米开外的一挺英军刘易斯机枪打得我们抬不起头来,我方也立即用一挺轻机枪投入对射。足足有半分钟,这两挺凶猛的轻机枪就这样相互喷射着猛烈的火力,它们发射的子弹在对方周围横飞。后来我们的机枪射手、志愿兵莫图洛(Motullo)头部被敌人子弹射穿,脑脊液立刻流出,从脸颊一直淌到颌部,但在我们把他抬到最近的掩体时,他的思维仍然保持清醒。”

——《钢铁的风暴》(The Storm of Steel),1929。第73汉诺威燧发枪团中尉恩斯特·章格尔(Ernst Junger)。

“敌军斗志正盛。双方进行了多次手榴弹的对攻,战斗中我们的一名中士甚至接住了一枚投过来的德国手榴弹,并在手榴弹爆炸之前将其扔了回去——这可不是容易掌握的‘绝活’。我们的一挺刘易斯机枪很快遭到了一个德军机枪火力的射击——德国人把机枪隐蔽在一个弹坑里,不停地向我们射击……后来在我们的攻势下,总计有54名普鲁士士兵从一处这样的弹坑构筑火力点里出来向我们投降。”

——《索姆河战役》,1917,菲利普·吉布斯(Philip Gibbs)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已经有一些自动步枪或轻机枪成功装备部队,但其中只有一种被惨烈恐怖的西线战事证明能够成为士兵们委以性命的武器,这就是英国刘易斯轻机枪。和马克沁机枪一样,刘易斯机枪最初也是美国人的发明。中立时代的美国人最初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总是比较漠然,刘易斯机枪开始在美国同样没有得到重视;但在欧洲,刘易斯机枪却赢得了巨大的热情关注,比利时和英国分别引进生产该枪,分别将其命名为1913式(由比利时列日刘易斯自动武器制造公司生产)和1914式(由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生产)轻机枪,并把它投入到西线战场上。在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和比利时总计制造了上万挺刘易斯机枪,制造一挺刘易斯轻机枪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仅相当于生产一挺维克斯/马克沁机枪的六分之一;刘易斯机枪显然比德国MG08/15和法国绍沙(Chauchat,一译朝查特,这种翻译方法显然是受到了汉语拼音的影响)等同时代的其他轻型机枪都要优越。应该说,刘易斯轻机枪是一种出现在适当时间的适当武器,它对步兵战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完好保存到今天的刘易斯机枪

 

刘易斯机枪的诞生

作为一种特别的武器,刘易斯机枪可以追溯到1910年——其实这种武器的标准名称应该是“轻型自动机关步枪”(Light Automatic Machine Rifle)——就是在这一年,一个叫做萨缪尔·麦克莱恩(Samuel McClean)的美国人和纽约布法罗自动武器公司(Automatic Arms Co. of Buffalo, New York)签署了一项协议,把自己全部机械方面的专利权转让给该公司。在麦克莱恩的诸多发明中,有一种机枪设计方案,但这种机枪使用了太多的小零件,设计十分繁琐(工艺性就更不必说),除了能够引起人们对机械的好奇心,几乎不能作为实战武器。对于这样一种不成熟的机枪方案,美国陆军自然不会买账,他们并没有在测试上费太多时间,就决定拒绝装备这种机枪;这对于布法罗自动武器公司而言绝对不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为了挽救在这些乌七八糟专利上的巨额投资,布法罗自动武器公司开始想方设法寻找出路。幸运的是,公司成功说服了在枪械设计方面颇有天赋的美国陆军中校伊萨克·牛顿·刘易斯(Issac Newton Lewis,请注意此牛顿绝非创立人类经典物理三大定律的英国爵士)同意接受一项艰巨的工作,就是对麦克莱恩的设计进行重新加工,使其能够成为一件真正的实用兵器。

麦克莱恩原来的设计中,机枪通过一个导气活塞作用于枪机上的一个螺度槽,以驱动枪机回转完成闭锁和开锁动作。在对这一设计进行考察后,天才的工程师兼发明家刘易斯非常明智地保留了这一基本动作系统,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了钟表式卷簧、盘式弹夹和气冷枪管片式冷却套。到1911年,改进后的新机枪样枪已经可以在弗吉尼亚迈尔堡(Fort Myer)为政要和美军总参谋部进行演示了。新机枪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浓厚兴趣,美军军械和工事委员会决定在1912年夏对该枪进行正式测试。

接下来这位富有远见的工程师所作的一件事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1912年6月7日,一挺刘易斯机枪样枪被装上了麦林中尉驾驶的一架莱特B型双翼机的脚踏横杆上,机枪后方坐着时任美军马里兰考利奇帕克机场指挥官查尔斯·德福雷斯特·钱德勒上校,飞机起飞后,钱德勒扣下了刘易斯机枪的扳机——这一小小的动作让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飞行中射击机枪的人。落地之后,钱德勒手握机枪坐在飞机上摆拍的那张照片几乎登上了全世界各大报纸和杂志的显要位置,人们把这看作是发明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查尔斯·钱德勒上校(Charles D. Chandler)正坐在莱特B型推进式双翼机上操纵一挺刘易斯机枪样枪。在这张当年摆拍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飞行员罗伊·柯尔克兰中尉(Roy Kirkland);但实际上在这张照片拍摄之前,钱德勒和真正的飞行员麦林(Milling)中尉于1912年6月7日完成了历史上的一次创举——首次从飞行中的飞机上射击一挺机枪。

 

但空中机枪这个颇具开创意义的概念很快就被美军高层兜头泼了一瓢冷水,美军认为飞机在军事上只适合作为侦察用途,永远不可能成为空中射击平台——当时那些采用木材、帆布制成的飞机怎么也难以和战争机器联系起来。就在钱德勒历史性的飞行之后不久,军械委员会就对刘易斯机枪进行了测试,但给出的结果也没有多少积极成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测试条件过于严苛,同时刘易斯样枪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测试结束后,美国陆军未置可否——既没接受也没拒绝。后来戴维斯·特鲁比(David Truby)在其著名的《刘易斯机枪》(The Lewis Gun)一书中说,当时沮丧的刘易斯中校气愤地说军械部是“一帮无知的庸碌之辈”。他决定放弃再同官僚们狭隘的偏见作任何徒劳的努力,干脆递交了退役申请,并于1913年1月启程前往比利时,在他随身携带的木箱中,装有4挺0.30英寸口径刘易斯机枪——这是当初为美军测试专门制造的。

 

一战爆发前,美军军械部门正在对刘易斯机枪进行耐久性测试,图中射手已经打开了射击表尺,枪身下方放着多个弹鼓。这挺刘易斯机枪使用的枪架比较特别,除了脚架,还有一个后方支撑架。请注意远处还有一挺用于进行对比测试的霍奇基斯便携式机枪,也称本内特·莫西1909式机枪。

 

刘易斯中校在欧洲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在观看了一系列演示活动后,比利时决定采用刘易斯机枪,其口径将改为英制0.303英寸,由位于列日的新成立的刘易斯自动武器公司(Armes Automatiques Lewis)负责制造。不久之后,著名的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irmingham Small Arms,缩写为BSA)也获得了许可制造授权;到1914年6月,比利时和英国两家工厂已经在大批量生产刘易斯机枪。截至1916年,比利时、英国和美国萨维奇武器公司(Savage Arms Company)总计生产了超过50000挺刘易斯机枪。

战火中历练

战场上刘易斯机枪的表现立即超越了本内特-莫西机枪,后者是当时唯一一种广泛使用的轻型自动武器。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较为成功的轻机枪,刘易斯机枪很快得到了广泛使用,成为诸多战争科学技术变革的载体。

英国人把刘易斯机枪以单联或双联方式装在飞机机翼上方,作为侦察机的标准武器;在双座战斗/侦察机上,刘易斯机枪通常被作为观察员武器设置在后座的活动枪架上。英国的第一种夜间战斗机上装备的刘易斯机枪配用黄磷燃烧弹,可以轻易摧毁常常飞临英国城市上空进行轰炸的德国“齐柏林”(Zeppelin)硬式充氢飞艇。英国皇家海军也对刘易斯十分青睐,他们把刘易斯机枪搬上军舰,作为甲板防卫和防空武器使用。英国陆军把刘易斯装上了装甲车辆、坦克和军用摩托车;英军还为刘易斯机枪配发了专用的高射单柱适配器,利用这一装置可以把刘易斯机枪安装在立柱或树桩上成为高射机枪。事实上,为了应对战场上突发的战术环境变化,英国士兵们总是最先想到刘易斯机枪。

 

在经过针对性改进后,刘易斯机枪还曾经广泛用作航空机枪;但该枪不适合借助协调机构穿过螺旋桨旋转平面进行射击,因此多被安装在机翼上方或者驾驶舱后方。图为一战中皇家澳大利亚空军使用的布里斯托尔双翼机,该机后座的活动枪架上装有两挺刘易斯气冷式航空机枪,机枪配用两个97发大容量弹鼓。由于是在空中高速飞行(至少相对于当时的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可谓是“高速”)的飞机上使用,机枪冷却问题自然弱化,原有的枪管散热片和气冷筒都显得多余,因此都被取消。

 

保存在加拿大一战博物馆中的刘易斯航空机枪,它使用的是47发弹鼓。

 

尽管刘易斯机枪“客串”了多种角色,但这种机枪在一战中英军夺取最终胜利的问题上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它为英国步兵排提供了属于自己的快速支援自动火力,这使得围绕步兵排可以发展出更新颖更富于变化的“小规模战术”。1915年刘易斯机枪最初装备部队时,每个营只装备3挺;到1916年中期索姆河战役时,每个英军步兵排都装备有一挺刘易斯机枪(合每营16挺),每个刘易斯机枪组由一名下级士官和8名士兵组成,总共可携带44个弹鼓——超过2000发子弹。1917年刘易斯机枪装备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918年每营额定装备数量已经达到36挺——合每个步兵连两挺,另外营部还有4挺刘易斯作为高射机枪使用。

正如在关于MG08/15和维克斯机枪的介绍中所说的那样,步兵排能够携带自己的轻型自动武器投入任何可能遇到的战术环境,这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使步兵战术向前发展。1916年,英军机枪组和步枪-掷弹组之间形成了新的协作关系,他们交替掩护前进;而1918年一系列作战中刘易斯机枪已经大量应用,几乎成为了步兵最重要的机动火力。

刘易斯机枪得到了士兵们的一致赞扬,它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出众,当时的报纸等媒体常常毫不吝惜地把溢美之词用在它的身上。英国著名记者西德尼·布鲁克斯(Sidney Brooks)曾在1917年2月14日出版的《费城公共纪录报》(Philadelphia Public Ledger)上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当前的战争是一场机枪的大战。我记得(首相)劳埃德·乔治(Lloyd George)曾经说过战场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伤亡都是机枪造成的;最开始时我们的军队里每一千名士兵中只有两挺机枪,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三十二挺。第二,在协约国军队中使用的所有机枪中,刘易斯机枪是最受欢迎也是最为有效的轻机枪。第三……在英、法、意、俄等国的军队中,如今实际装备的机枪数量已经接近40000挺。第四,我们几乎所有的作战飞机都安装了刘易斯机枪,在我们击毁的7艘德国‘齐柏林’飞艇中,有6艘都是刘易斯干掉的。第五,刘易斯机枪的声名鹊起要部分归功于该枪的机动性、较轻的重量,归功于其广泛的适用性及其结构的简单;在战场上服役整整两年之后,刘易斯机枪已经无可辩驳地赢得了崇高的声望。”

 

一战西线战场上正在执行对空警戒任务的英军刘易斯机枪,请注意射手利用了一段被炸断的树桩作为临时立柱枪架。

 

一战中受伤迫降的英军BE2d轻型轰炸机,1916年12月。该机后座左侧安装了一挺配用47发弹鼓的刘易斯航空机枪,因为射手在局促的空间内用左手拉动拉机柄更为方便,因此机枪的拉机柄被移到了枪身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