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第三方分享sdk:黄庭坚书法 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23:45

黄庭坚书法 下  

2009-11-03 02:54:02|  分类: 名家书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纸本 30.3X78.5l厘米 33.5X65.3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卷为《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分别书约于黄庭坚四十至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前后至六十岁之间。《王长者墓志铭稿》释文: 
王长者墓志铭 长者海昏王氏讳潨,字永裕。祖伦,父智,世力田,丧祭常望乡党。长者天资善治生,操奇赢,长雄其乡,遂以富饶。筑馆聚书,居游士化,子弟皆为儒生。则以其业分任诸子,独徜徉于方外。道人云居了元、东林、常揔,皆摄杖屦往游其藩。元祐丙寅正月辛卯终焉,享年六十有二.前此三年自筑丘于青山之西原,松桧成列矣。去十月过存里中亲好,相劳苦劝戒,若将远别。爰及辛卯,中外之吊哭者,皆曰君盖闻道者耶!先配陈氏,继室两谢氏,七男子,楙、崇信、森、棣、权、彬、植,崇信前死。三女子,二婿曰董毂、高友谅,其季未媒也。楙等遂以其十月某甲子,奉窀穸如初志。楙娶李氏女,于庭坚母夫人为族兄弟,故楙因乞铭,太夫人曰:汝以外家故,不可辞铭。遂铭之。铭曰:以义力其穷,以智谢其丰,以理考其终,以文款其封。 《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释文: 
宋故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 维史氏远有世序,自唐尚书吏部侍郎□□僖宗入蜀,生德言为山南东道观察支使。因不能归,占籍于眉山。生光廷,孟氏时,试大理评事,知应灵县。应灵生著明,嘉州军事推官。嘉州生溥,见蜀之乱,遂不出仕,号江阳隐君。江阳生回,能诗,自号知非子。知非生宗简,名能,知人善料事,自号天和子。天和实生诗老。诗老讳扶,字翊正,少则笃学能诗,绍知非之业。以贫干试于眉州,又干试于开封府,皆见绌.乃游泸州,杜门读书。士大夫之子弟多委束修于门,遂老于泸州。妻子或谒不足,君熙然曰:“会当有足时。”自守挺然,不妄取与,有挟势利而求交者,虽邻不觌也。其见刺史、县令,鞠躬如也,未尝有私谒。既晚,莫不及仕进。闲居无一日废书,尤刻意于诗。登临尊酒,率常吐佳句。压其坐人,故士君子推与之曰:诗老云。夫人杨氏,生二子锐、镇。一女,嫁进士王庸。继室杜氏,生四子铸、钢、镐、铨。君卒以绍圣三年四月某甲子,享年若干.葬以元符二年正月癸亥,其兆在泸川之上,白芳之原。白天和而上皆葬眉山,而葬川泸自君始.镇有文行,泸川学者多宗之,竭力大事,而来请铭。遂铭之。铭曰:人皆汲汲,仰掇俯拾,商禄计级,胁肩求人。君独徐徐,书耕笔锄,我躬则臞,我心则腴。缊袍后秃,藜藿不肉,哦诗满屋,金革匏竹。泸川洋洋,枞栝其冈,勒铭诏藏,尚其嗣之昌。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 行书 ,纸本。 纵29.3cm,横3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惟清道人本贵部人,其操行智识,今江西丛林中未见其匹亚。昨以天觉坚欲以观音召之,难为不知者道,因劝渠自往见天觉,果已得免,天觉留渠府中过夏。想秋初即归过邑,可邀与款曲,其人甚可爱敬也。或问清欲于旧山高居筑庵独住,不知果然否?得渠书颇说后来草堂少淹留也。庭坚叩头。
  鉴藏印有“缉熙殿宝”、项元汴诸印、“仪周珍藏”等22方,半印5方。
  《惟清道人帖》中作者记录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质及其与张商英(天觉)的交往。黄庭坚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在江西分宁,从帖文分析,此帖当书于其年夏日,时年51岁。帖中所提之惟清道人在《嘉泰录》卷六中有所记载,俗姓陈,南州武宁(在江西)人,为江西隆兴府黄龙寺禅师,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
  此帖行书行间宽绰而字间紧密,所以笔画多取横势,结体欹侧,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态,充分体现了黄庭坚小行书的特点,为其代表作品。
  此帖为清宫旧藏,收在《法书大观册》内。乾隆帝题赞“凌冬老干偃蹇岩壑”(《三希堂法帖》卷十三可见),后此赞墨迹及清内府藏印被挖去。
  著录于《妮古录》卷四、《平生壮观》卷二、《墨缘汇观》法书卷上。 
 
 


《苦笋赋》 纸本 31.7 × 5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凡11行,181字,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曾经吴桢、安岐、陈定等人收藏.《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仁聚堂法帖》、《墨缘堂藏真帖》、《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曾说:“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駟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如。”山谷书法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受到极高的评价,為北宋四大家之一。此帖笔势遒劲,中宫敛结,长笔外拓,英俊洒脱,显示出山谷纵逸豪放的雅韵,并充分发挥倾侧的动向美感。选自《宋四家墨宝》册。   释文: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词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愜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玫之与梦汞,又安得与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当与之下。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裯。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荆州帖》 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教审帖》(下为局部) 纸本 27.1 × 4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亦称《与立之承奉书》行草 纸本 27.1 × 43.1cm。凡9行,81字。书于元祐三年(1088年)左右。钤有“缉熙殿宝”、“友古轩”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停云馆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释文:
庭堅頓首,辱
教審
侍奉萬福爲慰。承
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
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
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 但可書大
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
適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 
立之承奉足下。  
 
 
行书小子相帖 纸本 纵31.3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帖行书七行,计一百零四字。未见作者款识。从内容看,可知书与其子名相者,所谓寓教于书。从通篇书写风格看,其用笔结体与元祐间所书已有不同,而与其晚年益见萧散的笔意相近。
 
 
 

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卷 纸本,行楷书,纵35.5cm,横13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诗送四十九侄。又妷财相见,何堪举别觞。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翁翁尤念汝,早去到亲旁。 
  帖后无名款。鉴藏印有“白石山房”、“宋荦审定”、“宣统御览之宝”。 
  此帖原为《宋元宝翰》册之一,后改装成卷。此诗在《山谷外集》中没有记载,四十九侄亦无考。该帖字大如拳,结体多取柳公权法,字大方可尽其笔势。撇捺特长,笔画多取横势,字势舒展俊朗,跌宕起伏,变化出新,极具挺拔之态。 
  黄庭坚的书法正如其诗法。张耒评其诗句:“不践前人旧行迹,独经斯世擅风流。”用此句评论黄庭坚的书法是很恰当的。 
  著录于《装余偶记》卷五、《石渠宝笈初编》卷一。 
(资料转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撰稿人:张彬) ……………………………………………………
附录:后花园之美《诗送四十九姪帖》
(转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局网站
以文惹祸
黄庭坚,字鲁直,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时考中了“进士”。由墨迹揣摸黄诗人,一定满肚子的俏皮话,因为鄙视俗事,大概也有不少的不中听的言辞,大概也是因此,二次因文字被贬,最终死在异乡的土地。
冶别人的长处于一炉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不仅诗文出色,与古代的文人相像,甚精书法,而且行草书皆有造诣。因为古代是以毛笔写字的,诗人好写诗赠人,书赠时,字要是不好,恐怕太不雅观,因此古代文人,大多以精通书法为美。黄庭坚学习书法的早期以周越为师,后来学习颜真卿 怀素等,因人的才气 智慧而不独学习,最终融别人的长处为己用自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