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李如圭的为官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1:48:22
李如圭的为官之道        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明朝澧州人李如圭却出污泥而不染,一人做官,满门行善,这段佳话流传至今。
     明朝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李如圭出生地澧州嘉山南三十里桃林东里樟树岗下(今李家铺乡土桥树)。他家座北朝南,以致数百年后,遗址还存故墙数堵。李如圭早年饱读诗书,弘治(戊午)十一年(1498)他满19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俗称孝廉),己未年(1499)殿试考取进士。李如圭鲜贵后为方便迎送宾客,迁居州城沧堰北,即今澧县城关中学校址。
     李如圭,字国宝,20岁时考取进士后到江西省安福县任知县,后调江西建昌县任知县。他每到一地,敢于改革弊政,除剪邪恶,盗贼望风敛迹。明正德正间(1506-1521年),福建沿海地区海盗活动猖獗,贪官污吏狼狈为奸,庇护纵容,渔民深受其害。朝廷命令李圭如巡行福建,他锄强扶弱,除暴安良,贪官酢吏收敛恶行,海盗闻风逃遁。朝廷选贤任能,任命他为广西兵备道按察使。广西苗民瑶民因不满朝廷的歧视,曾经多次暴动,一般官员视其为“獠瑶”。而李如圭却平等看待苗瑶群众,并与苗瑶族首领义结金兰,实施安抚政策,苗瑶民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真正化干戈为玉帛。李如圭因此被晋升为监察(佥都)御史,官至正七品,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嘉靖辛卯(1531年)秋,陕西延绥地区因自然灾害闹饥荒,民众贫苦难当。朝臣夏文愍向朝廷举荐李如圭巡抚陕西。当时他正在居家养病,受命于危难,立即赶赴灾区,勘灾赈饥,安抚百姓,上疏赈灾救灾政策十多条,一一受到皇帝恩准,进而逐一实施,救数十万灾民于水火。
     嘉靖丙申(1536年)春,李如圭受命总理(明朝因事而设的官职),指挥疏浚河道,先后在河湖之间建闸数座,蓄排两便,江河畅通,方便粮运,活跃商旅,促进了生产发展。不久,他又晋升为户部侍郎,总督仓场兼西苑农事。嘉靖十八(1539)年,皇帝仁宗到显陵拜谒,见他同靖远伯王谨居守显陵有功,颁诏提拔李如圭为工部尚书,官至正二品。后改任户部尚书。嘉靖十九年六月,李如圭以因为吏部给事中周怡上疏揭发他有问题为由,回到故乡澧州,等待审查结论,时年61岁。清道光年间,其后裔李瑶还保存有当初皇帝给他封官的诏书诰轴。瑶章死后,诰轴流落到老龙岗族人手中。
     李如圭平生主张学以致用,常将自题的“宏济艰难”四个大字悬挂在书房里,用来表彰先贤,激励后辈。他一生为人正直公允,平易近人,对待家人无轻蔑傲慢的面容,接待邻里不显贵资深而高傲自大。他仕宦生涯数十年,家里的田产收入仅供自给。祖先所留遗产,他都全部让给诸弟。他虽然任官时间长、供爵高,而真正富有的财产是他所喜爱的书籍。
     李如圭赋闲在家,除进谒藩府华阳王朱承爝(袭封第六代王)而外,常常观光孟姜祠、彭思王庙、武当行宫(即上观宫)和安乡谯楼等名胜古迹,撰写了许多文采飞扬的诗文,诸如《记》、《传》、《五古》、《七津》等,尽抒胸臆,阐发自己志趣。他在“颂彭山思王”诗中赞扬李元则“德在民心崇祀远,功施社稷荷封荣”,他佩服思王高风亮节,说不尽自己的崇拜和感慨。在游览华阳王朱默庵领建的武当行宫——上观宫之后,他在“武当行宫记”中写道:“顷余家居十载,故时或一造行宫”,“顾神栖其间,独无所事哉?其必运聪明于冥漠之表,阐威灵于监察之下,善者福之,淫者祸之,御灾捍患以佑一方。”他说自己归乡居家很快就有十年了,到死的时候也想造一行宫,自己的灵魂就栖息在这里,继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显现威灵,监视人间,对于好人我就帮他,让他得到幸福;对于干坏事的人我就阻止他,让他受到惩罚。抵御天灾人祸,保佑一方平安。乐善好施,造福于民,始终如一,至死不变的信念跃然纸上。
     李如圭以身作则、勤政为民还影响到他的亲属作为。据《直隶澧州志•贤媛》记载,夫人梁氏,梁铨女。她善良,有贤德。李如圭任工部和户部尚书时,皇后懿旨,召梁氏入宫,梁穿着布衣叩见皇后,皇后问她为什么穿得那么差?梁氏回答说:“澧州地脊民贫,俗尚俭约。”皇后听了感动,降旨赐梁氏绣凳一座,金桌一面,金壶一盏,黄金五千(两)白金(银子)一万(两),玉带一条,珠(宝)一颗。并下命令封赠她为“梁氏夫人”,免除澧州丝绢(税)三十年。这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一位官宦人家的妻室,居然也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情操,她的言行举止,代表子澧州的民风习俗,反映了民间疾苦,给一方百姓带来了减免税捐、休养生息的机会。李如圭的儿子李辅阳,享受到皇帝给他的读书权利,性情廉静。李如圭的父亲在儿子当权时闭门谢客,不受时俗缠绕,人称有苏伯遗风。真是一人做官,满门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