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莉奈图片番号截图:隋文帝泰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1:34:02

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泰陵

编辑本段泰陵简介

     

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泰陵,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合葬陵墓,又名杨陵,位于杨凌区五泉镇王上村以北100米处。   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的杨坚陵益显古老沧桑。   隋文帝泰陵,始建于隋仁寿四年(西元604),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陵火车站在其东南原下,南与张上村毗邻,隔渭河与南山相望。陵园占地宽敞,规模宏大。从残存的陵园基址勘探得知,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达49万余平方米,四周还保存有阙楼的基址。陵园外有隋文帝庙遗址,是后裔及百姓祭祀的地方。庙宇建筑宏伟瑰丽,其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泰陵经过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园内地面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仅留高27.4米的土夯筑成的覆斗形陵冢一座。陵前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镌刻"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泰陵195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泰陵的研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所以,对泰陵的保护开发是必要的。

陵冢封土

  陵园内墓葬封土尚存,整体呈覆斗形,底部东西横距166米,南北纵距160米,高27.4米   

陵冢封土 远景

。   陵冢高27.4米,呈覆斗形,夯筑而成。底部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顶部平坦,呈长方形,东西长48米,南北宽38米。陵冢底部四周已被挖掉35米,现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陵冢周围原筑有夯土城垣,现已基本毁坏,唯北城尚有残墙,长约130米,最高处1.2米,残存宽5.5米。夯层清晰,夯窝明显。经初步钻探,陵垣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49.29万平方米。垣墙的四角及中部都发现有大量的砖瓦残片,应是当时建有阙楼和城门的残迹遗存。   陵冢封土附近有残存的陵园遗址,残基发现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砖瓦纹饰。

泰陵石碑

     

隋文帝泰陵石碑

陵冢南边有一块清代石碑,碑高约3.5米,宽0.95米,厚0.28米,石质为石灰岩,圆首有座,表面完整光洁,碑正文隶书“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左侧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

隋文帝庙遗迹

  陵东南塬下1.25公里处的高台地上,曾建有文帝祠庙(祭坛),废墟上曾有倒卧螭首圭额一通宋碑文称“隋文帝庙”。该处石碑经风雨剥蚀,字迹难以辨认。   文帝泰陵及其祠庙遗址内,遗物相当丰富。在多次的调查中,采集到许多文物,这些文物大多以建筑材料为主,有铺地砖和砌墙砖两类。   

今人为文帝修建的小庙原景

铺地砖有莲花方砖和菱形纹砖两种。莲花方砖长宽均为32cm,厚5.5cm,砖中央图案为浮雕莲花图案,角隅饰以蔓草,四边低,饰阴刻联珠纹;菱形网格方砖长宽均31cm,厚5.5cm,一侧为网格饰纹,另一侧为素面。另外还出土有条砖,(分粗绳纹和素面两种),素面条砖火候很高,质地坚硬,出土的板瓦和筒瓦均为轮制,厚薄不一,其中保存完好的筒瓦较多,而板瓦则少,文饰外为素面,内为粗布纹居多;其次还出土了大量的瓦当,主要分单瓣莲花瓦当、双瓣莲花瓦当、兽面当、云纹和菩萨瓦当,图案风格生动逼真,工艺考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菩萨瓦当,仅发现一件,已残直径13cm。瓦当面用弦纹和联珠纹组成一个“桃心”形,中心一尊双手合十结跏而座的菩萨,其衣着纹饰现已不清(现存扶风县博物馆)。这种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瓦当,这种直接以菩萨为文饰的瓦当在出土文物中是非常罕见的.另外,还有大量的陶脊饰物和其他建筑材料,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隋代的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陵墓周围环境

  陵园南边是一片猕猴桃园,北边是大棚蔬菜基地,东边是农田,西边是大棚蔬菜基地。   天气晴朗时,登临陵墓顶端,南边的秦岭、龙海铁路线、渭惠渠尽收眼底、农田、村落尽收眼底……   陵冢上原本有专为保护陵体栽植的树木,但因近来来疏于管理,已逐渐减少……   陵墓附近有今人为文帝修建的小庙,但是现在已经破旧不堪,只能用一缕感伤来告慰文帝曾经的辉煌……

泰陵传说

     

隋文帝泰陵

传说泰陵原本可不是这班低矮。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晚年仍不忘操劳国事,出巡疆域。在出巡回归大兴都的路上,病逝了,拉棺木的车队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咯咯吱吱,车辕折坏在了现在这个地方。时值炎暑骄阳如炽,只好就地埋葬。如蚁的百姓披麻戴孝,一片素白。用鞋兜,衣襟包,手掌掬。每人三趟,黄土便堆成了巨山似的陵墓方圆几十里。现在低矮的样子是周围农民开辟田地,取土不止而消减所致。   还有奇的是每到子夜时分,夜色深沉,人声阗寂。从陵墓里便跑出来七匹金马驹,他们在陵顶追逐戏耍,清脆悠扬的铃铛声在静寂旷远的月夜里被夜风传送得很远,很远。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们睡在梦中尚能听到悦耳的脆响。涉世不深的小马驹们哪里想得到自己遭到了黑心人的谋算呢。终于在一个无月的漆黑夜,盗贼捉走了六匹。还有一匹仍天天晚上出来寻找同伴,发出孤单凄厉的嘶鸣。最后连唯一的这一匹神驹也被盗走了,不信,泰陵顶现在还留着一处凹坑,那就是盗墓贼盗马时留下来的。神驹没有了,泰陵便失去了神奇,成了一座平凡普通的大土疙瘩。   隋文帝泰陵位于杨后村附近,村中一座庙里转转,见一石碑,是村民近几年所立看碑身铭文:   杨后村史略 据史料记载,公元六零四年七月,隋宫廷之变,杨广继位后矫诏赐已废太子杨勇死,葬文帝于泰陵(亦杨陵),划地三千余亩以资祭祀,勇之后代迁此守陵,称为文帝后裔延续至今,字音叫转通称杨家后头。   新中国成立前,后迁入张李吴三姓与村人和睦相处,共建文明小康之村为使历史不被湮没特立此碑。   最近几年,许多旧时代的传统被发掘出来,村庙、族谱得到重新修立,历史艰难而又顽强的在传承,正如时间诉说的故事一样……

编辑本段陵墓主人

隋文帝简介

     

隋文帝杨坚

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公元541年~公元604年),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是西魏大将军杨忠之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公元581年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建都长安,年号开皇。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为中国的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陵寝制度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隋朝疆域东、南皆至海,西至青海,北至五原。   文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他推行均田制,创立了科举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帝勤于政务,体恤民间疾苦,在专制帝王中颇不多见。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文帝因重新统一中国,并营建大运河,列居第82位。   和他巨大的历史影响力相比,他的最后归宿地还是有些冷落。仁寿四年隋文帝病逝,同年十月与皇后独孤氏合葬于泰陵,同坟异穴。

文献皇后简介

  文献皇后独孤氏,名伽罗(公元543~602年),隋朝云中(今内蒙古)人,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文献皇后。   文献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文帝上朝时,她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止。候其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宫,同吃同乐同寝,相顾欢欣。平日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达古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于是做了很多有益之事。   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当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宫中称为二圣。   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泰陵。

编辑本段陵内随葬

  一代励精图治的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的灵柩,实现了最后的归葬。      

隋朝佛教色彩

泰陵一如秦汉封土为陵的建制,然而,也许是隋文帝遗有前嘱,这座开国君王的陵墓,远远不如秦汉皇陵的规模。而据西汉墓葬制度规定,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每年从全国税收中抽取三分之一营造皇帝陵墓,即寿陵。帝王陵园占地七顷,陵穴占地一顷,陵高十二丈,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尺。有四个墓道,都能通过六匹马驾的车子。四门埋设暗剑、伏弩机关以防盗墓。死者身穿金缕玉衣、口含玉蝉……   那么,隋文帝的陵墓中是否也如汉时墓葬制度规定的,皇帝陵墓必有大批金银珠宝、稀奇古玩呢?   经过遍阅典籍以及遍访泰陵周围民间乡里,发现典籍没有记载有关泰陵随葬的例证,而现这里乡里百姓俱传说泰陵无宝可盗,言说历代军阀、土匪,均至此徘徊,未有收获。尤其民国时军阀樊老二、张白英等盗掘法门寺地宫珍宝未成,转而来到泰陵掘洞以盗,在终无所得之后,只好悻悻离去。   文帝的“薄葬”遗嘱,给了多少盗掘辈以失望和徒劳的嗟叹。   而当岁月的年轮刻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项举世瞩目的考古发现,再次证明了隋文帝杨坚力倡“薄葬”的伟大开创。这便是位于陕西关中的周至县仙游寺法王塔地宫的开启。   1998年10月17日中午,中国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法王塔地宫开启全过程,使好奇自负的现代人对隋朝的帝王陵寝、寺塔庙宇的建构供奉,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舍利塔,为隋仁寿元年隋文帝杨坚诏令建造的。时文帝令全国31州建塔供奉舍利,周至法王塔正是其中之一。   陕西仙游寺法王塔地宫的开启,撩开了寻觅已久的面纱,幽闭千余年的石函、石碑伴随着诸多神秘面世。   仙游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的周至县,法王塔地宫的发现实为偶然。当时在法王塔拆迁中清理塔基,并未发现有地宫,但继续往下清理才发现迹象。循迹下挖,终于发现塔基下1.65米处的地宫门洞。   地宫顶部周围露出排列神秘的五块卵石, 1米多宽、2米多高、1.5米长的通道上原来堵满的卵石已被搬出,卵石中夹杂着古代的残石构件和地下宫殿石门的残件。   地宫内出土了高0.7米,宽0.4米的宫门两旁的线刻人物画像,线条流畅,雕刻精美传神。地下宫殿往里,宫中放有石函一具,约60厘米见方,高40厘米,外部雕有精美花纹,盖上放着一只造型优美的陶熏炉。石函左侧放着一块约50厘米见方、厚约10厘米的青石碑,碑两面刻有铭文,一面是隋《舍利塔下铭》,约100多字,另一面为唐《仙游寺舍利塔下铭》,约200多字。据文物专家介绍,按记载分析,法王塔和法王塔地宫大约在隋仁寿元年(601年)建造,距今已经1300多年。   隋文帝给后人留下了葬奉简朴的榜样,却没有给后人留下可以奠定考古地位的机会!   正如佛语有云:一切的因便有自身的果。真正的答案,恐怕只有隋文帝杨坚知晓。因为他信佛而下令全国31州建塔供奉舍利是真,也因为他提倡俭葬习俗是真,才有今日的没有让千万人看到大批珍宝自塔下滚滚而来的壮观场面。其实,敬佛崇佛、奉佛事佛的高境界是捧一颗真心就是了,捧金捧银地大肆铺张,不是正处于广积国财、励精图治阶段的隋文帝杨坚的作为。

编辑本段文帝行宫

     

隋文帝泰陵

仁寿宫是隋唐帝王的休闲、避暑的胜地,位于歧州郊外(今陕西省麟游县境内),在泰陵的北边。仁寿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三年后完工。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扩建,改名为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官寺。史载,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也都特别喜欢这里,经常过来休闲。   现存宫城东西长1010米,南北宽300米,城墙长448米,残高3至4米。有夯筑宫殿台基、阙门基址、石柱础、石砌水井、石砌水渠及唐“九成宫醴泉铭碑”和“万年铭碑”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89年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经时五年,到1994年才算正式结束。此项考古成果,被作为1994年重要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报道过。

编辑本段泰陵的保护、开发

对泰陵的保护

  目前,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在筹资建设泰陵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所立石碑

对隋文帝泰陵周边进行保护、开发。   泰陵是隋王朝的创立者—文帝杨坚及其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墓,是现存隋代历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以泰陵为依托,建设一座反映隋代历史文化,集文物展示、民俗风情、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帝陵遗址旅游公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泰陵公园拟建泰陵博物馆、综合展示厅、隋文化研究中心、隋代风俗区、综合管理区和综合服务区6大主体景点,占地700亩,建设期2年。   杨陵简介:杨陵因隋文帝的陵墓而得名,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89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线及西(安)宝(鸡)高速、中线公路从区内穿过,旅游聚焦隋文帝墓 “泰陵”,位于今陕西省杨陵区以西约十里的三畤原上,因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陵寝在此而得名。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和周边环境的交相辉映为泰陵的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未来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 历史方面隋文帝的历史功绩及隋文化对当今的影响   隋文帝在位期间(581~604年),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推行均田制度,扩大垦田面积,免除盐酒商税,搜查隐漏农户,重新编查户籍,以削弱豪强势力,使封建国家管辖的人丁数字大增,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在政治上,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简化地方行政机构。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废除九品官人法,加强中央集权。在文化上,发展了绘画、舞蹈、音乐、雕塑、陶瓷等,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以后各朝及现在的文化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当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得益于隋文帝的才能智慧和治国方略,由此可见,隋文帝功不可没,我们应该给予隋文化足够的重视。   2.杨凌的现状分析:现代农科城、绿色硅谷   交通十分便利。杨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1997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正式成立,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杨凌示范区已成为陕西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和西部大开发的亮点,已被国家批准成为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区之一,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和全国六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之一。   杨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以中国的农科城著称于世,有中国的“绿色硅谷”之称。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总人口14万,总面积94km,新建区规划面积22.12km。这里农林水牧科技实力雄厚,聚集着70多个学科的5000多名科教人才。建国以来,累计取得科研成果500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2500多亿元,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小麦育种、旱作节水农业、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森林培育、园林绿化、果树园艺、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及综合利用等研究居全国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隋文帝泰陵

旅游资源:杨凌周边旅游资源星罗棋布。东临西安咸阳旅游圈,西依佛教圣地法门寺,南靠太白山、楼观台,北有乾陵。区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胚胎克隆羊基地,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羊“阳阳”及其家族诞生于此,克隆技术揭开了生命起源的神奇奥秘;农业博览园内拥有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收藏国内外各类昆虫标本100万号,是人们学习了解纷繁多变昆虫世界的最好去处;水上运动中心游乐项目丰富多彩,快艇、越野卡丁车、跑马、射箭、沙滩、浴场、情侣自行车吸引着热爱自然的人们;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基地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化温室大棚,为现代高科技农业作了生动而形象的定义,展示了现代农业文明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在完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公用设施的同时,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力度,按照打造杨凌农业科技旅游优势品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积极发展农业特色旅游产业,并形成了农业科技(普)、会展商务、休闲度假和民俗风情四大特色旅游产品系列。目前,杨凌已成为一个天蓝、地绿、水碧、花红、草木葱茏、空气清新,且具有田园风光的旅游新城。区内现有旅游景点9家星级旅游饭店6家旅游公司1家,国内旅行社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800多人。   同时,依托旅游环境、区位、资源、人才的聚集优势,作为国家旅游局命名的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杨凌已逐渐成为西部地区假日特色旅游的新亮点。相信,随着农业博览园、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拓展营地等一大批特色旅游精品项目的开放,杨凌作为来陕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将会更具无限魅力。加入“杨凌农科城之旅”,做客杨凌,走进科学,去体验现代农业文明;回归自然,来享受都市田园风光。   交通状况:杨凌本地道路宽阔平坦,路旁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并且还在不断完善阶段。对外联系也很方便,新建设的火车站已经投入了使用,汽车也很便捷,管理有序,收费合理。区内公交方便快捷。   3.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完善发展规划 实施政策倾斜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设立示范区的目的 如突出“农”、“高”、“产”、“示”四大功能 以农业科学研究、教学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产业经济为支柱以示范推广为目标,杨凌至2010 年将建成为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城,全区总人口将达到10万。但杨凌示范区在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园区的布局规划时,要进一步慎重考虑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条件,追求人工建设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保持城乡一体化的、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田园都市格局,由田园和人工绿地及水面、湿地构成示范区的“绿色窗口” 并从政策和资金支撑上实施倾斜,保障旅游业的建设发展在规划中以贯彻和体现。   4.人们追求的需要:   旅游活动是人类的生活需求之一,是较高品位和格调的消费方式,是精神追求和文化享乐的新型载体。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外出旅游在现代人们生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就愈发突出,旅游是较发达社会评估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经过20年来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国家的大力支持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所在地,农业科研教学单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成果丰硕。2005年实现区内生产总值1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6元。杨凌本身在旅游业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同时,到历史文物景点旅游,可以感染历史气息,可以体验到一朝名君隋文帝的智慧与辉煌。

编辑本段未来的开发计划

泰陵山建设

     

泰陵封土

泰陵四周是松柏,这些松柏茂密枝盛,百鸟栖息其中。夏日的傍晚,这里必定是一道优美而宁静的风景。所以,必须保护好这些树木。同时,在泰陵顶植上松柏,使全山都覆盖上树木。这样泰陵即为山又为陵。有人在观赏古陵的同时又可以领略山的风味。更进一步,泰陵可创造环境价值。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泰陵的路需重新修建,使其四通八达,有可能到达任何处。例如,四周山脊上的石阶,以及山腰对通的路。这互相交织的小路构成游客欣赏泰陵的交通。   地下博物馆    在泰陵内部建起一座独有的地下博物馆。地下博物馆以泰陵的墓室为基础,展出隋朝文物以及隋文帝的事迹图片。地下博物馆充满古代的神秘,又用现代手段将其保护起来,辅之以图片与文物。它是泰陵建设的一大主题。是吸引游人的一大景点。   在泰陵的南面开出一个山洞通往内部墓室,洞口高三米,用隋风建筑做起一道门。往里进的山壁上雕出隋式浮雕,与内部风格相映衬。   墓室分为三个主题。首先是隋文帝生前事迹篇,如隋文帝历史功绩。游客们通过这部分了解了隋文帝陵墓主人。这部分主要用系列图片展出,并且介绍这座陵墓的结构,使人们了解古代帝王的墓室如何建造的。   第二部分是隋文物与此陵墓的陪葬品。这些悠久的物品勾起游人的兴趣,它的神秘必能使游人们流连忘返。   第三部分是墓棺,墓棺更使人接近隋文帝了,墓棺采用现代技术使其免受损环,人们可以瞻仰他的尊容。为更好地展现古人的风貌,在木棺旁做一件木乃伊。墓棺与木乃伊的组合把游人的神秘感提到了极致。   地下博物馆与泰陵山相统一,构成了泰陵的神秘与魅力。

周边果林的开发

  1.果林简介:   泰陵周边果树林立,有猕猴桃,有柿子,不仅可以供游人欣赏,而且可以供游人食用,带给游人视觉和味觉的美感。   猕猴桃古称滕梨、羊桃。李时珍称“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称”。猕猴桃果食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适时采收下的鲜果,在常温下可放一个月都不坏;在低温条件下甚至可保鲜五六个月以上。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糖水罐头、果干、果脯等,这些产品或黄、或褐、或橙,色泽诱人,风味可口,营养价值不亚于鲜果,因此成为航海、航空、高原和高温工作人员的保健食品。猕猴桃汁更成为国家运动员首选的保健饮料,又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的滋补果品。   猕猴桃除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维生素C含量,据分析,每百克果肉含维生素C 100~420毫克,在水果中居于前列。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研究表明,猕猴桃鲜果及果汁制品,可防止致癌物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形成,还可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水平,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麻风病有明显疗效。   2.实施方法:   建设一猕猴桃园,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猕猴桃成熟之际来旅游的人们,在缴费以后,可以到园中随意摘取猕猴桃,可以当时享用也可以经购买后带走。制定合理享用的限度和购买的价格,提供相关的服务,例如,提供篮子,提供挑选猕猴桃的基本知识。这样,不仅可以给游人带来乐趣、增长知识,还可以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减少了村民出去销售猕猴桃的环节。   3.提供自己栽树、种草:   到此处旅游的人们如果有特别的雅兴,可以在这里购买树苗或花苗,亲自动手挖坑、放苗、施土、浇水等,种下一棵树或花草,留做纪念,若日后重游此地,必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隋风建筑

  建筑风格也是吸引游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作为杨坚陵墓的泰陵,如果能建造一些隋风建筑,也许会给游客带来更深刻的视觉感受。根据泰陵现有的格局,参考隋朝建筑特点,我们应多建造一些以木构建筑为主的中国古典建筑,街道以“井”字形布局,注意绿化和整体布局,给人一种回到历史、站在历史面前的感觉。

相配套人员的培训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乡村旅游产品真正被认可仅是近年的事,就旅游部门来讲也知之甚少,经验不足。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要把纯农业转为农旅结合,把一产转为与三产融合,把靠体力转为靠智力经营,困难较多。因此,政府应采取有力举措,帮助农民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手艺,把培训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教之有道,才能人才济济,农民培训不能采取大呼隆和从书本到讲课的办法,要探索、总结能让农民易于看懂、弄懂,能操作的直观、直干的培训方式。培训的内容应广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营理念、安全、卫生、文明举止等等,使他们得到全面有效的培养,适应农业旅游的需要。并可以就近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旅游专业资源,使他们就泰陵旅游做一些专题研究,提高可行性。

开发的预期效果

  第一,游人心境感受: 站在泰陵前,目光越过渭河,可以看到巍峨的终南山。静观泰陵,你可以发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它显得益发古老而沧桑。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陵墓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经被挖去了很多,想来可能是历代盗墓者所为。陵园的建筑早已经毁废,现在地面的遗存物也已经难以找到了。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建有高耸的阕楼。即使如此,依然可以感受到隋文帝的历史功绩,依然能体会到纯正的隋文化的气息。   

隋文帝泰陵

崇尚自然已成为当今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也正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观光旅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除了欣赏、观察大自然以外,还应当增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了解,从而达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效果,以及陶冶情操、扩充知识,增强全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也会达到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效果。   第二,回味历史:就是在这些残砖碎瓦中,历史学家发现了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文饰和形制。比较多的是莲花状的方砖。方砖中央是浮雕的莲花图案,角边饰以蔓草,四周刻着连珠纹,非常美观大方。特别的,这里还发现了一枚残破的、以菩萨形象为文饰的瓦当。它的正面用弦纹和连珠纹组成一个心形,中心端坐着一尊双手合十、结迦跌坐的菩萨。据说这种直接以菩萨为文饰的瓦当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   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泰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 对杨凌的影响: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和一年一届的“杨凌农高会”的定期召开,杨凌对外效应和知名度越来越大。以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科技为代表的杨凌旅游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延伸出越来越长的旅游产业链。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杨凌城郊型经济二、三产业发展迅猛,拓宽了示范区人就业渠道,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发生喜人变化。统计表明:从事二、三产业农村人口1. 89 万人,占到示范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 5%。泰陵的开发及旅游人数的增加,必然会促进杨凌经济的新发展,扩大杨凌的知名度,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