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stl大学:中国“原子弹”爆炸的艰辛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0:39:00

中国“原子弹”爆炸的艰辛之路!

刘  钧

   因一段历史需要编写,笔者拜见了一位年过“耄耋”的老人,为保密和尊重起见称他为王老。因此,也讲述了一段中国“核武器”发展的艰辛之路,这是保密多年,不显为人知的故事;如今慢慢剥茧出来。

  王老是“抗日战争”、“解放华北”、“解放中原”、“睢杞战役”、“淮海战役”纪念章获得者,五十年代铁路保卫工作中获得公安部一等功臣勋章。50年代未,因国家“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启动,中央直接点将,他被调入核工业部504厂专门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依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国一定要发展原子弹,外国有的我们坚决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搞出来。当时,中国就是凭着毛主席的魄力制造核武器,504厂就是我国第一家生产浓缩铀的气体扩散厂,属于国家的最高机密。我国第一颗试爆成功的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秦山核电站所使用的核原料都是该厂生产的。504厂地处西北戈壁滩,坐落在狭长山谷,黄河蜿蜒而过,山谷被黄河分为南北两地,既安全隐藏,又交通便捷。

  王老调进504厂正处于初期阶段,他参与苏联核专家、保卫、保密专员谈判;参与制定各项严格的保卫保密措施。当然,最艰巨的是与苏联专家谈判,非常关键也颇费周折。1959年苏联代表比瑟列夫率领的苏联专家与我方进行保密工作的谈判。中方参与谈判的有公安部、504厂、保密处等代表,保卫代表就是王老本人。谈判中,苏联专家对保卫保密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与要求,包括厂区的围墙、电网、护网、巡逻道路、布设岗哨都必须按照苏方的要求配置,否则苏联拒绝发运设备,不安装主机;同时,资料不准带出保密室。苏联专家声称,苏联国内的核工厂远在深山,办事处却在莫斯科,生产与办公都是远距离隔离,所需物质都通过直升飞机空运解决。

  为了早日实现生产,据王老讲述,我方使用了各种手段,要求苏联专家按两国签订的协议执行。谈判过程中,双方语言激烈,气氛紧张,苏联专家经谈满头大汗,汗水经常用脸盆来装。后来,中方找准了苏方专家的生活习惯,服务工作尽量让苏方专家满意,苏联专家对中国“茅台”情有独钟,当时“茅台”五元钱一瓶,尽量满足他们的酒兴。通过短时间的接触,中方又作细致耐心的解释,慢慢消除了苏联专家的疑虑,终于使比瑟列夫按中方要求向莫斯科打了电话,向中国发运了提炼浓缩铀的设备。此后,王老专门负责保卫工作,包括人员出入,生产安全、设备、原材料、成品的运输等,组织干警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值得庆幸的是,幸好苏方提供了制造浓缩铀的设备,要不,中国发展核武器还真坎坷。苏联撤走专家后,504厂党委率领全厂干部职工,自行研究试验,攻下了一个个的难关。

  1961年,美国扬言要将中国的核工厂消灭在“摇篮之中”,声称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摧毁我核工厂设施。台湾先后12次派出U2型间谍飞机飞临504厂上空进行拍照侦察。为了保障核工厂免遭不测,中央对504厂的安全防范更加重视,从战略上考虑,先后部署了空军、高炮、导弹、地面警察部队。聂荣臻元帅指示特种防空部队进入工厂,张爱萍副总参谋长亲自到504厂检查高炮布防情况,并派出总参的伪装营来504厂实施伪装,用伪装涂料和伪装网在厂区周围设置了假目标以迷惑敌人。兰州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为504厂加派一个独立警卫营,布防三层警戒线。外层由东、西卡口、北山、大桥各派警戒岗哨成工业禁区。中层由围墙、电网、护网,六个专设岗楼哨所以及哨兵巡逻形成保卫网。内层在各主要车间,共设36处岗哨日夜守卫。甘肃省公安厅在厂区外围也设立了公安分局,及时了解敌情和社情,有效地保证了504厂的安全。

  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三年的努力,504厂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浓缩铀,毛主席对上报的报告也高兴作了批示:“已阅,很好”;相关部门召开了庆祝会。可是,浓缩铀放射性强,没有专用的运输工具,运输成了很关键的工作。为了万无一失,经厂常委研究决定,由当时的四位主要处长亲自运送,即保卫处、保安处、成品处、安全防护处,王老是保卫处负责人,当然首当其冲。

  1964114日上午11时,众目睽睽之下,王老及另外三名共和国的英雄,抬着装载浓缩铀容器,小心翼翼地抬进了解放牌的车箱,四人抬着容器分别座在两边的板凳上,卡车开到燃料库后再又抬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进入地下室,直到厚厚的电动门开启,把容器放在仓库内的容器架上,他们才缓缓地松了口气。回首今天,王老回忆说:“短暂的过程,惊心动魄,至今历历在目”。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因此,王老在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功勋卓越,铭记史册!



关键字 中国 原子弹 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