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韩国 gdp:论中国竹文化在生态文化中的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1:38

论中国竹文化在生态文化中的地位

作者: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 张培新  来源:中国林业生态文化网  添加日期:2009-11-29  【字号:    【复制】 【打印】  阅读:343次  双击滚动屏幕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广阔而又深远的影响。据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证实,我们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正是在竹生态环境下产生和演进的,竹子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生产、文学、艺术、风俗以及日常生活等,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毫不逊于石器、金属。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已进入了生态社会,而在中国,竹文化正是生态文化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竹文化在生态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竹文化的渊源
  在我国古代已经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也就是说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在浙江钱山漾遗址(距今5300-4200年)有竹箩、篮、簸箕、箪等出土文物,证明竹已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有5000年左右历史;中国人用竹筷、食竹笋已有2500多年历史;2200年前兴建的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我国商代竹子的用途已经多种多样,其中以竹简和竹笔较为著名。早在9世纪,我国开始用竹造纸并伴有竹制造纸工具的出现。这一切都说明了竹子在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二、中国竹文化的形成基础
  那么如此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与我国竹资源丰富,竹子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有关。可以说竹文化的形成是人民的愿望也是历史的必然。
  1、竹资源得天独厚。据2001年产竹省(区、市)统计,我国现有竹林面积551万公顷,其中毛竹350多万公顷,占60%以上。竹子主要分布于北纬30度以南的17个省(区、市),其中福建、江西、浙江、湖南4省的竹林面积约占全国的50%以上。据2001年全国竹业经济现状调查,全国竹材产量17.94亿根,竹笋480万吨,竹业年产值可达370亿元。由我国生产的竹编、竹乐器、竹雕、手工艺品、日用品和竹建筑等享誉世界,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约6亿美元。这些都为竹文化产生的提供了物质基础。
  2、竹文化与人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竹区农民的生存、发展、繁衍都依靠着当地的自然条件,靠山吃山,靠竹吃竹,竹子也就名正言顺地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老百姓的衣食父母,联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娱等诸多方面。但是传统的“吃”是盲目的、掠夺性的,竹区人民了解到这一点,所以在从山上索取的同时也会回报大山,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竹资源的丰富,竹制品企业蓬勃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间接地为林农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成为竹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 
  3、竹子精神。竹子不仅创造了人类伟大的物质文明,在精神形态上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竹林面积大,分布广,竹区人民生产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竹子,可以说竹子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并为之广为传诵。历代文人墨客都十分偏爱于竹,爱竹、咏竹、诵竹的诗文佳作屡见不鲜,形成了中国具有独特风格的竹文学,创作出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异彩缤纷。这又为竹文化的产生提供了人文基础。
  三、竹文化的开发利用现状
  中国对竹子的培育和利用已有五千多年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竹子的优良特性和开发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且已被逐步推上生态环境建设和山区经济建设的历史舞台。发展竹资源、开发竹产业能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推进产业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以竹文化促进现代林业建设。
  竹林兼有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防护效能,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森林资源。竹业是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竹类资源丰富,实施竹业工程,弘扬竹文化,对增加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增加出口创汇,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以竹文化促进竹产业开发。生态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引领人和社会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竹文化在这其中正是起到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1)竹产品开发。丰富独特的竹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审美意识和伦理道德,人们追求高雅舒适、装饰质朴,追求自然、野趣和大自然天堂般的境界。将实用、艺术和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开发引进系列产品。2004年全国竹产业产值约45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8亿美元。以安吉为例,现已开发形成竹凉席、竹胶板、竹装饰板、竹工艺品、竹保健品、竹文体用品、等七大系列700多个品种,同时出现的竹工机械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各类竹制品和竹工机械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旅游经济开发。竹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属性和丰富的赋存使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旅游开发价值很高。近年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竹子公园、竹子博物馆。典型的竹子公园有北京紫竹院公园、南京菊花台公园、成都望江楼公园及广州晓港公园等;像绵亘不断、纵横百里的浙江“安吉大竹海”和四川的“蜀南竹海”。特别是在安吉,竹乡风貌、竹寨风光、民俗风情、地域文化、民居建筑、现代园林、旅游节庆等,由“竹符号”所构成的旅游氛围更是极其丰富多彩。以安吉竹博园、中国大竹海、天下银坑等景区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且旅游商品所具备的纪念性、观赏性、实用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购物需求,并具有宣传招徕、市场开拓的功能。
  此外,通过开发旅游建立起来的农家乐,依托竹子为背景,不断壮大起来,作为竹文化的又一个品牌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喜爱。
  3、以竹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竹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竹文化也时常通过科普教育、舆论媒体等介质传播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我们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特别是在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上,当以“竹”为师,以竹子精神为起点,要不断深入地进行剖析,最终达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四、竹文化的保护保存及建议
  在中国悠久的生态文化中,竹文化的重要地位已毋庸质疑了,其广泛的内涵包含了自古至今的方方面面,确实应当注意加强保护和保存,不应被忘记。它对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研究竹文化的内涵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加强竹文化研究保护,采用动静结合。保护竹文化不仅是要在静态上对其加以记录收集和保存,如要大力兴建竹子公园、竹子博物馆外,还要在动态上创造性的保护,使之在民间长远的保留下来,使其适应当代生活、生产的需要,如竹子撑筏文化,虽然在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中慢慢地消失了其原本运输竹材的重要地位,但它作为竹区的一项旅游项目已深受当代越来越多城市人的欢迎。
  2、开展竹文化活动,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保护竹文化是全社会的责任,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发展林业、提高生态水平的战略方针、百年大计。我们的政府应更多的开展一系列竹文化活动,像竹历史展览、竹工艺大赛、竹技术交流等,让人们在这种弥漫着传统竹文化氛围的大环境中,不断激发对竹文化的认同感,树立群众保护竹文化从我做起的思想。
  3、继续加强发掘和引种,保存珍稀竹种。即加强竹类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加速竹类资源特别是高效、优质的竹林基地的培育力度和竹林集约经营力度及大力开展珍稀竹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引种保存珍稀竹种。一方面达到了保护保存珍稀竹种,一方面也起到提高经济收益的作用。
  4、建议以竹文化来促进廉正建设。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以竹的特性用于拟人,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虚”、“节贞”,将之比作贤人君子。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假竹抒怀,诗尾情字作结,蕴藉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心连民间、情系百姓的一片深情。我国是产竹大国,孕育了悠久的竹文化,经济腾飞的今天,人们更应该深刻懂得竹子高风亮节、不畏强暴的崇高品质,更要以竹子高贵的品质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最终达到生态文化社会的最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