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耿.坦格利安五世:《尚书》十读之二《皋陶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45:30
《尚书》十读之二《皋陶谟》 文/石心 一个盛世会有许多经验留下,一代明主会有很大的人格魅力散发。《皋陶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讨论这样两个问题的记载。   开篇就是“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译文:忠实的继承和实行先王的德政,就会谋划周详,作出英名德决策,辅佐的大臣们也会团结一致)。不知道是不是说的就是他们那个时代,但肯定的有那个时代的影子在里面。   接下来大禹就问如何能做到这些?   皋陶说“慎厥身,修思永。(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还要和睦家族、尊卑有序,想办法让臣子们尽力的辅佐自己,要由近及远,从自己做起。   皋陶还提出帝王的两个“基本原则”,“在知人,在安民。”   大禹说这很对,但是做到很难。“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能惠”,就不用担心小人的蒙蔽,就不会犯错误,不用担心臣子们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行为。   皋陶说,有办法识别人的。人有九种美德体现。   大禹问是什么?   皋陶说:“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如果平时表现出这些行为美德,那么他肯定是个优秀人才。   皋陶还告诫说:“无教逸欲”,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变得贪婪。那是很危险的。   我觉得那个时候对帝王、对官员的修养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人才重视,必然也就要求的高一些。“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无教逸欲”,既毁了人,又坏了事。有伤德化,有损大业。   重视民众的力量,在皋陶时期已经注意到了。“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天理民命是一致的,老天的好恶都是依照民众的意图而来的,并且会按照民众的意志去行事。   赘述这么一沓,其实就是要表明大禹有帝王之像而已。   当然,只是这样说说还不行,还必须得到帝王的首肯。虞舜和大禹的对话,表明了大禹是个忠实的臣子。干工作出色,“(舜)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而且大禹还勇于提意见,为大局着想,“予违,汝弼(我不对的地方,你纠正),汝无面从,退有后言(表面服从,背后说风凉话,瞎议论)。”大禹在履行臣子的职责方面实在是兢兢业业的,很模范,所以也就理所当然的进入了王位“接班人”的行列。   大禹评价大舜,肯定了他的作为,“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帮黎献,共为帝臣,惟帝时举(意思是你善于选拔人才来用)。”而且“敷纳以言,(广泛征求或听取意见)明庶以功(准确考察其功绩),车服以庸(厚重的奖励他们)。谁敢不让(谦让),敢不敬应(不服从你的命令)!”   大禹在外治水多年,功劳显著。而且自己在外治水过程中也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具备了“接班”的足够资本。   舜说大家都要牢记和恪守自己的职责。这是成就盛世的基础。反之,则什么也办不成。今天我们要借鉴点什么的话,那就是要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让我们的领导干部们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