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期货行情图:《导报》风波——旧稿新说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08:09:31
<导报》风波

——旧稿新说之二

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怪异。当今世界各国的执政者,大多标榜民主自由,对于限制公民自由权利的措施,总是慎之又慎,唯恐被人抓住把柄。可是,在这里却有人板着面孔训人:我本来就没有给过你自由,你凭什么在我面前抱怨?

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上海滩,我的一篇旧稿写的就是它。

当时上海有家颇有影响的报纸,名叫《世界经济导报》。这是一份四开16版的周报,为上海社会科学院19806月创办,由时任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钦本立任总编,期发三十多万份。钦本立(1918-1991)是早年入党的资深报人,曾任上海《文汇报》党委书记。这家报纸创办以来一直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经常发表探讨改革的深度报道和专题评述,为国内外舆论界所瞩目。记得1988年美国传播学者韦弗来华访问时同我谈及对中国报纸的印象,认为它是中国最好的报纸之一。

1989415,我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领导人胡耀邦不幸逝世。四天后,《导报》和《新观察》杂志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悼念耀邦的座谈会,会后《导报》用了五个版面刊登了座谈会的报道和重要发言。这件事激怒了政坛的保守派,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摸准了北京的气候,通过市委宣传部长陈*至*立,责令该报整顿、总编辑钦本立停职反省,随后又下令这家报纸停刊。这件事很快引起了舆论界的质疑和抗议。

本来,中共组织要停止某家报刊出版,易如反掌。因为中国新闻界从来都受党委宣传部门管辖,尤其在五七年反右以后,所有党与非党的新闻媒体的宣传方针、报道内容、人事任免、甚至重要的版面安排、标题拟定、文字表述,事无巨细都得听命于宣传部,否则就有违背“宣传纪律”之虞。但是八十年代起,情况已有变化,民办报纸逐步兴起,报刊的独立自主权备受关注,进一步的新闻改革正在酝酿之中。此时此刻,这家一直有着民间身份的、在国内外广有影响的报纸,遭到党委的查办,这是广大新闻人和知识分子难以接受的。毕竟,这家报纸并没有违法,而且,当时已经恢复了各级新闻出版署、局、处,报刊出版明显是归政府管的事嘛!

可是上海市委却不理会这点,他们反复声称,《世界经济导报》从来就不是民办报纸。他们的逻辑是:《导报》不是民办报纸——既然不是民办报纸,那就是党办报纸——既然是党办报纸,我市委就有权处置它!活脱脱就是这样的意思:它本来就是我手中的鸟儿,宰割由我,你们还嚷嚷什么?

有感于此,笔者写了那篇题为《民报,还是官报、党报》的文稿,当时无处可发而束之高阁。如今翻腾出来,旧事重提,不免凄然:二十年过去,这个垄断了人世间一切真理的“真理裁判所”,依然是十三亿人口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主宰,十三亿芸芸众生能知晓什么、不能知晓什么、该怎么思想、不该怎么思想,全都要取决于这个最高主宰。尽管人们年复一年地援引宪法和法律、援引这个党一再承诺的“依法治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活动”等种种说词,来质疑这种最高主宰的合法性,甚至发出了“讨伐某某部”的激愤之词,可是人家依然故我,毫不理会,你又能奈之何?

20096月)

 

附: 民报?还是官报、党报?

《世界经济导报》总编辑钦本立访美时曾经郑重地告诉美国新闻界,《导报》是一份民办报纸。此后不到三个月,中共上海市委便撤销了他的总编辑职务,并且声言《导报》根本不是民办报纸。中国人如此迅疾而响亮地自打嘴巴,不仅使外国新闻界大惑不解,而且也使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龙的传人”愕然。

上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在说明它不是民办报纸时,所持的理由主要是:该报创办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提出申请,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的,“因此,它从创刊起从来不是民间报纸”(见中国青年报198955)。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报纸的主办单位,一是报纸的批准单位。我们不妨逐层分析一下。

首先,这位负责人说报纸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申请创办的。创办以后上海社科院出了多少人、给了多少钱、对报纸的业务顾问了多少,他没有细说。就算《导报》是它完全包下来、完全管起来的一个单位吧,这是否意味着这家报纸就是官报或党报了呢?众所周知,官报是代表一级政府的,党报是代表党的一级组织的。上海社科院是政府领导下的一个科研事业单位,它既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更不是党的地方组织。如果说凡是某事业单位申办的报纸就是官报或党报,那么中科院的《数学通报》、中国建筑学会的《建筑学报》等等都是政府的官报或者中国共产党的党报了。请问这是事实吗?

其次,说到报纸的批准手续。谁都知道在国务院新闻出版署恢复以前,大陆所有报刊的出版发行都必须经过所在地党委宣传部审核批准。这种党政不分的做法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旧习,但是批准机关的性质和报纸的性质毕竟是两回事。世界上许多国家私人办报都要向政府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但是谁也不把这些私人报纸算作是政府官报。请问上海地区众多的专业报、对象报、企业报,甚至少年学生自办的《小主人报》,是否都要算作官报或党报了?

上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不仅否认《世界经济导报》的民间性质,而且根本否认我国有民间报纸的存在,说什么“在我国,从来没有承认过这类报纸”。但是,某些人“从来没有承认过”是一回事,客观上有没有却是另外一回事。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出版的《新闻学刊》1988年第四期上刊登的国家新闻出版署两位同志的文章,就全面介绍并论述了国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报刊的出现和管理”问题。据他们介绍,“具有上述特征的报刊每省均有三、五家不等,照此计算全国约有90150家之众。典型的有山东的《信息快报》、北京的《中国农村经营报》、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内蒙古的《资料卡片》半月刊、海南的《海南开发报》和《海南经济报》等等。这类报刊已形成区别于全民所有制形式的机关报刊的新型报刊系列,成为一支重要的传播媒介。”由此看来,尽管这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报刊为了登记的需要往往找一个挂靠单位,但是它们并非全民所有制的机关报刊、也即并非官报或党报,这一客观事实已为新闻出版署所认可、已为全国新闻界有目共睹,作为主管意识形态的上海市委宣传部何以视而不见到如此地步?

退一万步说,即使把上海社科院看作一个政府部门、即使《世界经济导报》是一份政府部门的机关报,那是否意味着中共上海市委对它的总编要撤就撤、要免就免了呢?如果这样,上海几百个正局级单位行政长官的任免事宜全由中共市委包下算了,还要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干什么呢?这倒是对民间流传的一条顺口溜的极好注脚。这条顺口溜说道:“党委挥挥手,政府动动手,人大举举手,政协拍拍手。”看来,现在又有新发展,党委岂止指挥而已,而且越俎代庖亲自动手,连走过场的形式都不要了。

(1989年春)

注:据知情者回忆,《导报》事件发生之前几个月,钦本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导报》是怎样的一张报纸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我认为,《导报》是民办的。第一,《导报》不是由哪一级政府或党的部门创办的,而是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这样的学术团体和机构创办的。第二,在经济上它自筹资金,独力核算,自负盈亏。第三,《导报》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编负责制,理事会由一些知名学者组成,如钱俊瑞,宦乡,汪道涵等,还有一批高级顾问,如陈翰笙,薛暮桥,许涤新,于光远,马洪,徐雪寒,孙怀仁,褚葆一等。钦本立一直担任总编辑。有关办报方针等重大问题,均由理事会讨论决定。因此可以说,《导报》是一家非官方报纸。”

  非官方的民办报纸,所遇到的困难自然要比官方报纸多得多。当时,最突出的困难是与报纸性命相关的信息渠道不能畅通,尤其是不能及时看到执政党和政府当局按照森严的等级制度所发的文件。有鉴于此,《导报》社长钱俊瑞委托原上海市长、《导报》名誉理事长汪道涵帮助,给了《导报》一个名义上的正局级编制,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并列为四报二台的正局级单位。但《导报》的主编钦本立却不是按组织规定由市委任命的,《导报》经济亦依然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导报》此举唯一得到的好处是从此可以及时地看到一些体现高层精神的文件和参加一些比较高级的社会活动。(摘自沈尧:“钦本立和《世界经济导报》”,载牛博网 http://www.bullo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