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获取期货数据:穿过千年的尘埃之二十六:文姜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02:35

穿过千年的尘埃之二十六:文姜篇

齐文姜: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齐僖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姜姓,祖上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食脑一族,张子房一般的传奇人物,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行为艺术家,吕尚。

    吕尚又名姜子牙,在很多人心目中,姜子牙一直处于半人半仙的这么一个角色,这全赖神话故事的发扬与传播。但事实与神话往往有所出入,一如《封神演义》的描述那样,历史上的姜子牙确实是辅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的第一功臣,不过,他在辅佐武王的时候,并非靠的是仙班群英,而是仰丈自己足智多谋的军事韬略。在武王伐纣的战争取得绝对性的胜利以后,作为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子牙也没有象《封神演义》里所描述的那样成道成仙飘然而去,而是被周武王留了下来,封为齐国的国君。因此,也可以说,姜子牙乃是齐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齐文化的先驱。按照先秦时期的封爵等级:公、侯、伯、子、男五等,齐国属于候爵。从此姜姓子孙在自己的封国,经过世世代代的勤奋打拼,到了齐僖公这一代,齐国俨然成了天下诸候之中的超级大国。

    相传,历史上的齐僖公生有三男两女,长子诸儿,亦即齐襄公,后被连称和管至父篡位谋杀;次子小白,齐桓公是也;另外还有公子纠,与小白争位时死于鲁国;长女宣姜,以及最小的女儿文姜。(公子彭生有所争议。)

    齐僖公是齐国进入春秋时代的第一个国君,他本人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颇有一番作为。按照优生学的原则,作为齐僖公家的晚生代,生在同一屋檐下,流着相同的血液,似乎与生俱来便注定了飞一般的不同凡响,果然,齐僖公的儿子小白,那可是名满天下的春秋五霸之首,而僖公的小女文姜则更是春秋四大美人之一,其绝代芳华的美艳,连《诗经。郑风》里都有传唱----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这首诗甚至都不是齐国自己个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传唱,这是邻国郑国的民歌,这首歌是当时郑国的老百姓为齐国国君之女,郑国未来的国君夫人文姜小姐量身打造的赞美之歌。由这首歌不难想象,郑国的老百姓们,是多么渴望这位有着花容月貌又才华出众品性端庄的齐国女子,能够象后来的文成公主一样,尽快嫁到郑国来,从此给这个贫弱的小国人民,带来吉祥和美的庇佑。只可惜民歌《诗经。郑风》唱得再深情,唱得再动人,也只是郑国老百姓一厢情愿的心声,老百姓的心声并不能代表王室,尤其是公子姬忽本人的心意。

    齐僖公共有两个女儿,长女宣姜几乎是被邻国那位淫纵不检的老色鬼国卫宣公欺骗而去(宣姜的故事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99bdc0100hdh0.html),女儿嫁过去以后,就成了卫国人,为了不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安定团结,作为高瞻远瞩的一国之君,僖公最终不得不妥协的承认了那个并不比自己年小的老色鬼做女婿。可宣姜的不幸,世人皆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何况小女生得如此清雅脱俗,品貌端正。因此,在小女儿的婚事上,齐僖公很是动了一翻慈父柔肠,他想,这一回,说什么也要为小女儿找到一位真正的如意郎君

  还在文姜小的时候,因其才智机敏,文采出众,她的名字便一直伴随着各国使节的马车传遍了诸候各国,稍长,前来求婚的使者,象苍蝇一般,已开始成络绎不绝之势。但是,齐僖公深知,女儿文姜早已经有了真正属意的人,那个人便是郑国的公子忽。

    公子忽是郑国的太子。郑国姓姬,跟周天子一个姓,所以公子忽又称姬忽。但郑国属于伯爵,比齐国小一个等级,郑国本是周宣王时期方才受封的诸侯国,到了郑庄公主政之期,郑国的实力有所扩张,然而相比齐国这样的丰绕大国,郑国仍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姬忽是庄公寤生的长子,姬忽幼时立为太子,虽是太子,下面还有几位弟弟,世人都晓,这农民家的儿子多了好打庄稼,这国主家里儿子多了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所幸姬忽早年随父征战,屡建奇功,还不到弱冠之年,姬忽已然是郑国的第一将军,国中的第一猛将。所以,短时期内,庄公在,太子的地位貌似安稳。

    齐国与郑国素有交情,僖公对于邻国的家事一向扪清,何况姬忽又是女儿心头所爱。于是,适逢这一年,齐僖公与郑庄公石门相会,二君相见,歃血订盟,约为兄弟,有事相偕。会后,齐僖公佯装闲话家常,主动提出,如若庄公之子公子忽尚未婚配的话,倒是愿意把自己秀外慧中的小女儿文姜许配于他。。。庄公当然明白,僖公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关乎两国的政治外交,但以自己这样的小国攀其大国,自然好处不在话下。

    回到郑国以后,庄公便把齐国的联姻提议与众臣工们讨论,虽众说纷纭,但叫好者众,尤其是大夫祭仲暗地里更是喜不自胜。原来,老谋深算的祭仲一直心下彷徨,他知道庄公另外几个儿子,个个都并非省油的灯,王位继承,难免纷争,祭仲本是公子姬忽的谋士,祭仲当然希望看到公子姬忽能够拥有齐国这样强大的政治靠山,那么,姬忽未来的王位方才能够坐得长久,姬忽能长久,他也就能长久。所以,当即,祭仲便匆匆忙忙的跑去告知姬忽,天降这等美事,尔当如何如何。。。孰料公子忽听到了这个消息,非但没有欢喜,反而不以为然,竟直接跑到父亲跟前,义正词严的拒绝了这门婚事,公子忽的理由是:“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语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匹配的配偶,可是齐我两国势力悬殊,齐国乃超级大国,我们不过是发展中的小国家,我们应有自知之明,不该高攀这门婚事。一生强悍并且政绩显赫的春秋小霸郑庄公,听了这样一席话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十分欣慰,想不到自己竟养出了这么有志气的儿子,这样也好,自立自强,依靠外戚仰人鼻息,终非大丈夫所为。庄公尊重了儿子的选择,并替儿子回绝了这门亲事。

    没过多久,北戎部落派大军袭扰齐国。齐国有难,频频告危。郑庄公接到消息,连忙召集儿子公子忽,庄公对公子忽说:“齐国和郑国始终是盟国,我们有事的时候,齐国总来帮忙,现在兄弟国家有难了,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出兵解困才是?”公子忽听了父亲的话之后,深明大义,于是自告奋勇的带了军队,连夜驰援齐国。由于公子忽本身作战经验丰富,又足智多谋,在公子忽的帮助下,齐郑盟军很快将北戎的兵马扫荡矣尽,北戎这样次大规模的侵扰终于一败涂地,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零散部队,也干脆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这边厢,终于脱离险情的齐僖公,简直高兴坏了。忙谢姬忽:“若非世子如此英雄,戎兵安得便退?今日社稷安靖,皆世子之所赐也!”这样的话能够出自堂堂国君之口,可见僖公的兴奋。如果以前齐僖公还是靠道听途说知晓姬忽的名气的话,那么这一次总算是眼见为实了,看来,这小子果然是名不虚传,这么宏大的一次战争,他都能够指挥若定,足见其军事才华何等的深厚。试问,天下长者,有谁不会青睐这样的少年小将军呢?喜出望外的齐国公除了备下大量的金银珠宝以表谢意之外,同时又一次备下豪礼,前往郑国代女提亲。

    凯旋归来的姬忽刚一回到国中,才卸下盔甲,齐国提亲的使者就已经到了。这一次前来说和的,不仅有齐国的国卿,更有受贿的郑国大夫高渠弥。有钱能使鬼推磨,高渠弥本身就是个十足的小人,见钱眼开,见齐国愿意拿出白壁二双,黄金百镒为献。高渠弥果然乐不可支的来到世子姬忽身边,高对忽说:“若谐婚好,异日得此大国相助,亦是美事。”听了这样的话,姬忽又一次厉色回绝,姬忽这一次的理由是:“从前我没帮齐国做什么事情,尚且不敢冒然允婚,现在我有恩于齐国,如果这个时候,我把齐候的女儿娶走,不知情的老百姓,一定以为是我恃功要挟人家呢,这样不好,不行,这门婚事,我还是不能答应。”

    通常情况下,好端端的一个女子,如果没有身体或品行上的缺陷,被人屡次拒婚,即便是放在当今社会,这也绝对是一件令人丢脸的事情,何况那是古代,何况还是品貌一流,仰之弥高,趋之若骛的万人迷齐文姜!公子忽一次又一次拒绝万人迷的这件事,再经当时的三流小报记者们一加工,很快就变成了本年度最大的丑闻,不胫而走,传遍了诸候列国。被人无端泼墨的文姜小姐实在是情何以堪,却也毫无办法,唯有终日怀着无比羞愧的心情躲了起来,以泪洗面,闭门不出。

   因为失落,因为绝望,就在文姜落落寡欢的日子里,有一个人走进了她的心灵世界,这个人不是别人,是与她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哥哥诸儿。从此以后,这一对愤世嫉俗的亲兄妹,竟然在中国上古的历史,演绎出了一段极其荒淫不堪的乱伦故事,这段故事,即使几千年以后,想起来,仍然令人无比羞耻的反感。。。

   回头再看看姬忽,这位武功发达,却毫无政治远见的公子哥儿,他的人生非常悲惨。拒婚之后,姬忽娶了一位比他们国家更小的陈国的妫姓女子为妻,庄公辞世,姬忽即位,是为郑昭公,而祭仲从此成为了郑国的国务卿。果然没过多久,国内政权在外国势力的干预下,几经辗转,到最终,公子忽就死在了前面这位姓高的仁兄手上。从此,命都了了,一了百了,留下一句“齐大非偶”的成语,象一道深深的烙印,从远古唱到今天。

    这段历史着实令人喟叹,可能因为我也身为女人。我一直认为,文姜之所以走入万劫不复之地,与公子忽一二再的拒婚实在不无关系。仔细分析拒婚时期的公子忽,其内心实际上也并非真的不喜文姜,如果感情上不喜倒也另当别论,可他甚至想都没想过这女子或者是仰慕自己的呢,娶进家来或者其品貌周正,也恰恰是能够令自己喜欢的呢?可他一点机会不给,就开始往人身上贴标签,嫌富和嫌贫都是一个性质的懦夫行为。因此,结合一些历史细节,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时候,姬忽不过是一位单纯质朴的愤青而已,一位军事才华了得的莽夫。

   自卑又敏感,他不能接受比他更有势力的女子,说明他的内心并不如他表现的那样强大,他的心根本不够宽广,毫无疑问,在春秋时期,那样竞争激烈的环境,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生存。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儿当是懂得审时度势以能屈能伸为基础的,比如他的父亲,老谋深算郑庄公,再比如管仲为相,勾践复国,无一不是懂得因时制宜相机行事方才成就大事的个中高手。。。而公子忽一而再的拒婚,与其说是骨气,不如说是迂腐,出发点反而证明了他内心的软弱,其遵循的所谓气节也不过是古代豪客侠士的酸文缛节罢了,倘若公子忽不是曾经错过了文姜这门婚事,想必后来的他,也不至于那么悲惨的下场吧?

    当然,说起怜悯姬忽,不如说我更怜悯文姜。一度甚至在想,相对于公子忽的悲惨结局,同样心高气傲的文姜小姐,如果不是经历过这样一段挫伤,她的人生,还会是《左传》记载之中那样不堪一诉的模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