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被子豆腐块作文:【礼】----中华民族的【母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4:00:50

【礼】----中华民族的【母德】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其脉络体系大致如此:在儒学之前是尧舜“禅让”、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以礼乐治天下的“周礼”等原始礼仪,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在“四维”之后,儒家伦理开始形成,孔子提出了知、仁、勇“三达德”,并提出了礼、孝、悌、忠等一系列德目,构建了一部堪称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孟子则提出仁、义、礼、智“四德”, 并将其扩充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汉代董仲舒把 “仁、义、礼、智、信”推为“五常”,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为三纲,“三纲五常”将儒家伦理推向了新高度。到了宋代,开始形成了“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新“八德”。直至当前,我们推行的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个字”的公民道德规范,以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的发展历程,大致分四个阶段:以孟子“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以宋代“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以孙中山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这“三个为本”经历了三千年。而今,中国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历史的巧妙轮回,亦是“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哲学原理的生动写实。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因而我们以礼仪之邦傲立民族之林。好礼、有礼是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周礼”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八百余年,成功地把氏族社会的原理转换为文明社会的伦理政治秩序。管仲“四维”以礼为首。孔子一生从礼、崇礼,在其有生之年,为之奋斗不已的,也是“礼”,他提出了“内仁外礼”说,提倡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将“礼”融入“仁”中,使人的情感成为“循礼”的内在动因。这一理论影响十分深远,延绵数千年。

 

 

 

 

 

 

  

  

 

 

道德!每个人都知道,但提到道德的真正含义和理解,各有不同,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道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这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德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您就能得道。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守           

 

 

 

1、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指的是五种人伦关系,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2、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知道日常的东西。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

 


     

信,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老师的教会是要吃亏的。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当然不会骗人。

 

3、四维,即礼、义、廉、耻。

 

      ——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 ;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 ;廉——坦荡无私,清正廉洁 ;耻——对坏事的羞耻心。

4、八德,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 悌 之 至  通 于 神 明

光 于 四 海  无 所 不 通

 

 

     孝,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就是手足以奉养扶持。所谓“百善孝为先”。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之第一重大义务也。为人不可无孝,无孝如树无根,如水无源。父母养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举一动难言尽述,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辛苦不辞冒险不退,始终不倦劳而不怨,爱子一生至死不变。为人子者须当知恩报本,欲子孝顺,须先孝双亲,如不孝父母亲,别人一定会逆离你,今日为人子媳妇,后日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后日受子女媳妇不孝,恶性循环,理之所当然也。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盖因习见其行为,自然尽学其举动也。

 

 

 

 

        

        

 

 

 

  悌,悌字先点为兄,后点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亲的同胞兄弟也,兄弟原来同 气连枝,姊妹相亲兄弟和气,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兄宽弟忍不失手足之情,家兴族盛是不亏悌道也。

 

  忠,所谓忠者,真心诚意做事合法合理,竭尽心力至公无私,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所报无谎,所言无虚, 做事不怕人见,不怕人耻笑,不作亏心事光明正大,可以对天地对神祗,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兄弟妻子,对自己良心无亏者就是忠也。 


   

信,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诚实也,信乃人道上之准绳至宝,人之事业成功失败皆以信字为基础,君子修道一言为定。若与人相约之事,买卖或工作只顾自己利益而失约,或讲话虚而不实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顾行,行顾言,心口和一,以信笃行。

 

 


          

 

 

      礼,礼者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也,人在万物之上不可无礼,否则将与禽兽何异﹖也是得不到别人的尊敬,礼能表现人之身分及人格,态度谦虚仪容端庄,行为有规 律,对尊长有礼貌,待下辈慈悲博爱,你若以礼待人,他人必定以礼答之。所以修道 必注重礼节,自重自爱自己﹑敬重别人爱人,如此品格高尚不亏礼之道也。

 

  义,义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虽天下财物为人人所喜爱, 但需要用正义而取,若用不义横财逆取,损人利己,最后必定会照祸灭亡。老祖宗教导我们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是若没有这个福德你要去享受,最后必定会招来疾病与灾难。所以正义君子,不但不贪不义之财,以疏财仗义,救济诸善等,神钦人仰,光前裕后,留美名万古矣。

 

  廉,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无私欲无邪念,不作亏心等恶事也。待人接物诚诚实实,办公做事有始有终,临财不苟,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贵在身清,内心清廉,家虽贫亦不愿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为之廉也。

 





         

       

 

 

  耻,耻者为人之本性,本性纯善而无恶,所谓人之良心,但是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人有了羞恶之心才能知耻,知耻之人做事光明正大,不知耻者心身不端正,穿露体装,奇形怪装,男不男女不女,男女不避嫌而发生许多丑愧,败坏门风之事,则为不知耻而造成也。

 

 

 

 

 

 

积 善 之 家  必 有 余 庆

积 恶 之 家  必 有 余 殃

 

 

      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表明,以孟子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千年之后,宋代以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又过近千年,清末民初,孙中山以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三个为本分别成为不同时期道德教化的着重点,反映了不同时代对道德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是历史的产物,又推动历史的不断进步。

 

   

 

 

配图:极品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