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前进大街邮编:磁州窑四系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1:03
张晓燕
四系瓶是磁州窑器物中极富特色的一类,造型古朴挺拔,系部变化多端,颇具北方粗犷、豪放之气韵。四系瓶的基本特征为:器物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或褐釉,有的在白釉部分进行绘画或书写,装饰效果突出,别具一格。装饰技法以釉下彩黑绘为主。元代的白地黑花四系瓶就是一种特殊的器物,装饰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有草叶纹、花卉纹、龙凤纹、人物纹等等,还有不少书有文字的四系瓶。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前人认定的“仁和馆”瓷器属于宋代的论点,《中国陶瓷史》否定了这一论点,认为是金代仁和县用具。其实,“仁和馆”四系瓶既非宋又非金,绝大多数是元代彭城窑为不同的酒厂、酒馆、酒楼烧制的酒瓶。
磁州窑四系瓶起源于何处?有关部门对磁州窑观台窑遗址曾进行过数次发掘,在宋元地层均未发现其雏形,但在彭城窑遗址出土的白黑半截釉四系瓶或白褐半截釉四系瓶较为定型,属于成熟期的产品,说明四系瓶在元代时大量生产。元代磁州窑瓷器在造型上形成两种器型,一种是器形大、胎体厚,显示元帝国泱泱大国的气派;另一种小巧玲珑,讲求实用,属于实用便捷型。如黑龙江兰西县金代墓葬出土的四系瓶,圆腹、通体施白釉或具有初创时期特征,应为四系瓶早期作品。从功能上看,瓶口带四系是为了便于提拎、悬挂、移动器物而设计,这大概与宋元时期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的渔猎生活有密切关系。
《中国陶瓷史》中将四系瓶推测为“酒瓶或水瓶”。随着磁州窑遗址四系瓶的大量出土,可从器物上所书文字推测其与酒有关。《大明全典》记载:“宣德问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坊共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个,分派河南布政司,均(钧)、磁二州,酒坛二百三十三只,十瓶坛八千五百二十六个,七瓶坛一万一千六百个,五瓶坛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个,酒瓶二千零六十六个。”磁州窑博物馆就馆藏有一件“仁和馆”款四系瓶,与宋元时期市井生活、酒肆文化密切相关。过去认为“仁和馆”是临安府仁和县馆驿名称,有学者指出带“仁和馆”题字的四系瓶除见于陈继儒的著录外,在很多博物馆都有收藏,在河北乐亭县张五村墓葬中也出土过,所以说“仁和馆”是南宋仁和县馆驿似乎不恰当。磁州酒文化远源流长,其中朱弁《曲洧旧闻》说“仁和楼琼浆>>磁州风法酒”。法酒的意思是按官府规格酿造的酒,这也与“仁和楼”有关系。“仁和”象征仁义、祥和,并不是“仁和县”的专利,它可能是当时人们喜欢使用的一个吉祥用语。

磁州窑在宋金时期繁荣鼎盛,其装饰艺术继往开来,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诗词、书法和绘画。在峰峰矿区收藏有一个书有元散曲小令《山坡里羊》的大四系瓶。经查阅有关资料,这首《山坡里羊》散曲小令为元代散曲家陈草庵所作。该四系瓶褐红胎,橄榄形,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褐釉,肩颈之间有四花叶形系,叶上有筋脉,颈肩结合部绘小草四丛,肩部褐彩绘两细一粗3道圈两组,腹部褐彩行楷书:“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哪)一个不在(去)红尘里闹。路遥遥,水迢迢,利名人都上(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憔悴)了。词寄《山坡里羊》”。字下绘黑圈。下腹急内收,圈足。磁州窑瓷器上的诗文还有一种有趣现象,由于磁州工匠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错别字较多,如果稍不留神,就会曲解词意。
磁州窑的书法装饰艺术异彩纷呈,白地黑花瓷器上的书法装饰中,真、草、隶、篆、行诸体皆可见到,文体上从单字到联句,以及格言、吉语,甚至更多,应有尽有,蔚为大观,有名家名作,也有普通百姓的打油诗。磁州窑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酱褐釉四系瓶上书有一圈文字:“春夏秋冬及四时闲观书画共琴棋”,从字体可见当时书法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甚至普通百姓的文化素质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邯郸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元代双凤纹四系瓶,上半部白釉,下半部黑釉,阔唇口、直颈,四花叶形系,叶上有筋脉,肩部黑彩绘3道圈两组,肩颈结合部绘散草数丛,腹部开光内绘双凤纹,线条流畅、大气,可谓四系瓶之大器也。在磁州窑瓷器上出现凤纹图案,也可能由于当时磁州窑瓷器受到皇宫的青睐,磁州窑匠工就在一些比较大的器物上画龙描凤,这也是元代绘画的一种流行纹饰。
磁州窑四系瓶除以上装饰外,还有其他各种图案,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我们透过磁州窑四系瓶也看到了磁州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陶瓷艺术。四系瓶蕴涵的宋元时期的民风、民俗和社会背景方面的历史信息,还有待我们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