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虫泡酒怎么泡: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45:10

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问题研究综述

2010-11-19  

 
  摘  要:近几年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得到充分的论证,但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关系研究不够。我们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得到更大发展,必须重视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研究,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0)03-0007-05
  
  我们党的领导人曾经说过:“历史里面也有普遍真理。”①“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面最富哲理的教科书”②,不学历史就“理论不起来”。③为了给深化课题的研究提供历史的智慧和启迪,我们遵照上述方法论原则,对近些年来学界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研究做一梳理,综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有专家描述这一历史过程时指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全党和全国工作重点的转变,同时也鲜明地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又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984年12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指出:“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由此我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随着探索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对我国的影响出现,一些专家学者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有专家指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成分占主导地位。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满足人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原则,追求共同富裕。第四,指导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具体说,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④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的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众多的见解,其中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不能相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就是搞私有化,就是搞资本主义。大部分学者不赞同这一观点,他们从多方面论证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兼容。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仍然存在商品生产有五个原因:一是两种所有制(集体所以制和国家所有制)的存在,社会生产力尚未高度发展,产品还不是很丰富,中央组织还无权支配一切产品。⑤二是商品流通、市场经济一般只是不同生产方式共有现象的理论上的抽象,离开一定特殊经济制度,没有独立存在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不同于制度的一种共有现象,它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它在一定的特殊经济制度下是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存在的,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首先为该经济制度的利益关系的实现服务,其次是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使它所依附的经济制度的再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保证统治阶级获得特定的经济利益。⑥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是以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经济制度,而是多种生产方式所共有的现象。既然商品关系可以存在于许多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中,那么它当然也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同生产资料公有制相容。四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能够造就市场经济运行需要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的运用,必须有相适应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必须拥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和经济利益,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对市场信号自主地作出反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寻找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并造就出市场经济运行需要的市场主体,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所有权同经营权适当分开,使国有企业沿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发展,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⑦五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条件。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有区别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所说的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实践证明,单一的所有制实现形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一切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例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司制等等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宏观经济活动中的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都是一种方法,它们不能反映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⑨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手段,它们的职能首先就在于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它们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调节主体和调节方式的不同。计划的主体是政府,政府采取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诸手段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引导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调节的形式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供求竞争、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转等中间环节,调节着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计划和市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调节力量。要保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调节手段,这是任何社会皆然的。迄今为止可供人们选择使用的经济调节手段无非两个,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只要有助于国民经济保持良性循环,哪一种手段都是可以运用的。⑩
  十四大报告指出?押“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有学者认为市场的这个基础性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市场经济中其他调节手段的作用.市场调节作用是基础性的,即基本的、决定性的。二是针对市场经济中宏观层次上的高层次的调节,市场是在微观层次上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直接支配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企业以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面对市场,围绕市场。政府主要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政府这种高层性的调节又必须以基础性调节为基础,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必须以市场为基础。{11}
  关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问题,有学者指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市场调节不能自动地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最佳结合。2.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往往会引起经济振荡和对社会劳动的浪费。3.市场调节要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适状态(暂且假定可以达到这种最适状态,而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对帕累托定律能否实现都是持怀疑态度的?雪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同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要求是相矛盾的。{12}4.因为利益驱动的调节机制促使市场主体总是从利润目标出发,选择那些盈利大、见效快的部门或企业进行投资,难以对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小的非盈利性社会事业和设施进行投资倾斜,如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问题等。5.由于企业行为目标是盈利最大化,各经济主体都为各自的利益而奋斗,并且各自的生产技术条件千差万别,这样,在收入分配上,就难以达到公平,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13}由于市场局限的存在,国家必须确立其相应的职能对市场予以干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当好“调控员”;建立和维护市场规则,关键是约束好国家自身的行为,当好“裁判员”;提供社会服务,当好“服务员”;管理和监督国有资产,当好“管理员”。{14}
  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问题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市场的调节生来具有局限性,需要国家机器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两者的关系是:市场调节是起基础性作用的部分,宏观调控是起全局性作用的部分。这些论述的正确性已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中被逐步证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炼为十六个字,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
  学者们指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如下的配套改革:
  第一,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要做到:1.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2.要改变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的方式。3.要确立政企分开后国家投资企业的企业制度。4.建立和完善政企分开的投融资体制。{15}
  第二,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设想:将国有企业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竞争性国有企业;一类是垄断性国有企业。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可参照集体企业的框架构造产权关系,即成为分级所有制。由此可以分成省、市、县各级政府所属的企业。产权不再统一为国家所有制,而是省级所有制、市级所有制和县级所有制。这些企业同国家的关系就同集体企业同国家关系一样。它们的经营运作以赢利为惟一目的,所有者的权益也归属各级政府。企业公有制的性质并未改变,改变的只是公有化的程度。对于垄断性国有企业,首先考虑的不是最大化的市场利益,而是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它们的行为不是顺市场而行,经常是逆市场而行。国家对这类企业是直接管理。{16}
  第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有学者指出现代公司制度即股份制,是一种产权关系明确而又适合中国经济特点的企业制度。实行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化,用现代公司制度改造现有企业,是既坚持公有制,又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最佳选择。{17}股份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同时又是在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与经营的组织形式。股份企业具有社会企业、劳动社会化和财产公有形式的特点。它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方式。它的性质由控股的经济的性质所决定,如果是以私有制经济控股,它的性质就是资本主义的,如果是以公有制经济控股的,它的性质就是社会主义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消灭后,只要有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股份制度完全可以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发挥作用{18}。有学者认为与其他企业形式相比较,股份制具有如下优势:1.股份制能够明确产权,以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2.股份制能够使政企分开,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行政垄断的资产占有格局,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3.股份制可以利用股东的监督和股票价格的涨落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约束企业的行为,硬化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以形成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从而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产权制度即:“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有效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前提,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基础。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在该制度下产权所有者可以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组合、调节和保护。
  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学者认为:首先,要适当缩小国有企业的范围,解决目前国有企业数量过多,管不了也管不好,效益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次,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产权改革办法:一种是对为数众多的国有小型企业和大部分非关键性的中型企业,主要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即在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不逃废银行债权、妥善处理好员工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将国有产权逐步退出;另一种是对继续保持国有或国有产权为主的大型企业和部分重要的中型企业,主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规范的公司制、股份制企业。其规范与否,关键是必须做到以下“四化”:第一,资产真实化,即必须经过全面准确的评估,真正弄清企业有多少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弄清国有的到底是多少;第二,产权人格化,即国有产权究竟由什么单位和个人去代表、去负责,并明确这些单位和个人,对国有资产权益保值增值负应有责任;第三,股东多元化,即解决好原来国有企业一股独大,主要由内部人控制,形不成股东互相制衡、群策群力、正确决策的局面;第四,管理科学化,即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完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其运行制度,形成所有权、决策权、监管权、经营权之间既能相互合作协调,又能相互制衡监督的制度。{20}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1.让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主要的基础和竞争主体。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取消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无异于主张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经济。{21}2.产权变革等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变革固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但决不等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部。产权改革至少不可能是企业组织转变的起点,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才是国有企业组织转变的真正起点。{22}3.“甩包袱”式的减轻企业负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排斥企业内部一些福利设施的存在,反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的认识和经营方式,取决于企业的财力是否能够承受。4.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脱离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等于实现了政企分开。在实际中,由于改革者重宏观、轻微观,以致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正常现象”: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套用行政级别,人治现象日趋严重。{23}
  对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内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的部分阶段性成果也曾指导实践并取得初步的成效,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还存在许多方面的缺失,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问题还将继续。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四大指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到新水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市场经济在我国迅猛发展,不仅使我们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具有正负效应。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使权位观念向能力观念转变,个人依附观念向个人独立自主观念转变,自给自足观念向开拓创新观念转变,等级特权观念向平等民主观念转变,守旧保守观念向革新进取观念转变,平均观念向竞争观念转变,人情观念向规范观念转变,小农观念向交往观念转变,应付观念向责任观念转变,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表现在:1.个人利己主义的盛行。2.拜金主义的泛起。3.个人的片面发展,等等。{24}
  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学者提出: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如果把中心当唯一,经济过热,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就会落空,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持续发展。3.加大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4.在文化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弘扬主旋律的作用。5.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工作文化工作中的思想倾向问题。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让正面的、积极的、先进的、美好的东西占领我们的一切宣传、舆论阵地。但是,对错误的东西要进行有理有据、恰如其分的批判。6.坚持把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放在头等重要地位。7.最为重要的是把共产党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共产党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党风建设、党的队伍建设、党员的科学文化和法制观念建设等等。{25}8.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研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上如何具体体现“四有”要求,特别要在全社会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责任的教育和培训。9.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吸收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发挥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
  以上学者的研究基本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冲击,已经认识到抵御这些负面影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强调了加强理论工作、提高全民道德的重要性。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多种社会思潮涌动,多元价值观并存,各种矛盾交织凸现,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挑战,一些原本清楚的价值观受到质疑。在这种背景下更应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权利经济,需要法治——法律规范来调整,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限制权力经济,发展权利经济,变“审批经济”为“自主经济”,变人治为法治。
  有学者指出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制度,就要加快立法进程,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健全市场主体方面的立法。2.健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方面的立法。3.健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立法。4.健全市场宏观调控方面的立法。5.健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26}
  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时,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为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要协调发展。{27}
  市场经济能够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在于: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根本手段的本质特征,内在地要求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调控体系,创造有利于市场规律充分实现的、高度民主化的政治调控体系。以提高政治上层建筑民主化素质为直接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以经济市场化为直接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延伸和必要保证。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平等交换原则和社会利益增长的价值期待,内在地要求改革政治权力运行机制,抑制和消除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在与腐败现象斗争的长期实践中,人们愈益认识到:经济增长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解决政治上层建筑方面与经济发展逆方向运行的消极因素,只有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适时推进和深化政治改革,提高政治上层建筑为公共经济增长服务的素质,才能有效地抑制腐败现象,保证社会协调、和谐、全面的发展。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化品格和现代发展趋向,内在地要求改造小生产社会心理,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对小生产社会心理的改造,按照现代社会化发展规律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这是市场经济过程中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架构的一项重要内容。{28}
  总结:近几年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果,学者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问题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得到更加充分的论证;但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押在论文方面,论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发展合理性的较多,提出二者结合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成果较少;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市场经济的多,但对如何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实质性成果不多;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对基本概念和部分基本理论争论的较多,离最终作出的权威性结论还有较大的距离;在论著方面,有关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内容的多,但专著论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关问题的较少。特别是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关系研究不够。总之,近几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为我们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许多新的素材,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层出不穷。可以肯定的是,要使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研究,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注释:
  ①③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17页。
  ② 胡锦涛:在莫斯科会见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代表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9日。
  ④ 黄楠森:《再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⑤ 淑芳、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商品经济理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8期。
  ⑥ 胡钧:《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矛盾及其结合方式》,《学术月刊》,1996年第2期。
  ⑦ 梅荣政:《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点认识》,《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10期。
  ⑧ 高尚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⑨ 吴微:《对计划与市场的再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⑩ 谢鲁江:《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科学社会主义》,1992年第3期。
  {11}{13} 吴振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科学社会主义》,1994年第1期。
  {12} 吴树青、胡乃武:《关于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14} 张岩森:《论市场经济的国家干预作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15} 陈清泰:《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求是》,2000年第3期。
  {16} 林自新、安增军:《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2005年第2期。
  {17} 曹凤岐:《再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
  {18} 曹凤岐:《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19} 林毅夫、沈明高:《论股份制与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经济研究》,1992年第9期。
  {20} 杨启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深化产权改革》,《中国金融》,2007年第1期。
  {21} 林炎志:《“退出竞争”等于退出市场经济》,《科学社会主义》,1998年第6期。
  {22} 路风:《国有企业转变的三个命题》,《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23} 周永亮:《当前企业改革中的六大观念误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6年第3期。
  {24} 韩庆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25} 赵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迫切问题(上、下)》,《理论前沿》,1996年第8期。
  {26} 王家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健全法治》,《求是》,1994年第5期。
  {27} 张凤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28} 包心鉴:《论现代市场经济的民主架构下》,《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第3期。
  
  (梅荣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向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湖北武汉  430072)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形式表现为 关于我过审判制度与调解制度的问题 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下的金融制度 生活与英语相结合的问题 市场经济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从我国( )基本制度建立(1956)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 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实意义 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意义. 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主义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分配论的重大突破. 人大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是? 共有产权与社会主义共有制度的区别 如何理解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越来越接近的现象 如何理解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越来越接近的现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间的区别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间的区别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间的区别 关于中国教育制度问题 关于制度的问题 解决供需问题应怎样与结构调整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