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 beste 下载:太极拳练法之说明[附:郑曼青拳论视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1:41
太极
 
太极拳练法之说明
夫初练者,宜端在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专,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通,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反能显力者,此为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销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生,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通,自然而然则致于妙境矣。
太极拳的动作,须慢而匀,以活络筋骨为主,以柔活气血为上,惟其慢始能柔,惟其匀始能活,逢动作即成圆形。在圆之中变化无穷,其奥妙即在虚实变化之中,初学者多夫能知,练之久始能得心应手,妙趣无穷,即可舒展筋骨,又能调和气血,实为身心兼修,提高体质之道也。
第二期在松柔圆活的基础上,动作上要求用意不用力,师曰:“若太极拳虽不用过分之力与气,而练习时全在意志,惟其能用意志,所以能使其力蓄于内,不流露于外,气沉丹田不停滞于胸,故习之既久,营之气力愈大。急要时乃能运用自如,……”。所谓用意不用力,在练习拳架时用心去想各个式干的用法,就象与人交手时,用什么手法打来用什么招法应付,手、限、步、腿都要一致,这个对持的过程即用意。太极拳之用意是由无到有,由微到显得感觉。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时,则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此时还必须懂得人身之三节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人身自头至足为一大节,身体各部分可分为无数的三节,赵堡秘传中的《十法》内有详细介绍:“人之一身而言,手肘为稍节,腰腹显中节,足腿为根节。分而言之,三节之中各有三节,手为稍节之稍节,肘为稍节之中节,肩力稍节之根节;胸为中节之稍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足为报节之稍节,膝为报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书。总不外乎稍起、中随、根追之理。庶不致有长短、典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所要责明也。”赵堡太极拳非常重视对三节的运用,拳谱记载:“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家自跌,故不可忽哉。”所以太极拳在推手中,犹如四大节、八小节活如车轮,在推手中如万向接节,做到去中节时则首尾相应,末梢节时即中、根节相应,此时在技击上能化能发,随心所欲。
第三期,也是比较关键的阶段,要求以肢体运动引动内劲运动,也是产生内到功力的基础,它是在松柔、圆活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气、力、劲浑为一体,在练架过程中要求以柔和之气存乎其内,刚毅之态存乎其中,学者先练其柔,柔软而刚自生,先调其气,气通顺而力自生。先熟其招,招熟而妙自生,柔以克刚,软以化坚,熟中生巧,则气与力结合。气沉丹田,经丹田转化后发出的劲,是长期修炼,愈练愈精而产生内劲,随着内劲的增长,其劲软如棉、滑如鱼。粘如嫖、硬如钢。发手如闪电,气由脊发,此时即能通过四稍引动大小周天循环。
第四期,前者即是由外面的肢体运动引动内劲,其后,待至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必须转化为以内劲引向外体运动,也即是由丹田指挥外面的肢体运动。以自身较大的身法转变为小巧灵活的身法,继而走向有圈为无图,有形为无形,虽然在外形上似乎转化为无形,但是内劲还是走圆的,此时已到了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向更高层次迈进,继之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练习太极拳的人都在努力追求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相信至少能够使人健康,延年益寿。
太极拳博大精深,玄奥奇妙,练拳即便修道。太极拳是以心意合一、心神合一。天人合一,达到这个境界时则可感知生灵之妙悟,天地万物之理,亦即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行功心语
一.太极拳的衣钵之传
太极拳的传授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然后近一百年来以发展成为几种太极拳,成为著名的武术流派代表。有许多门派都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为该门派嫡系传人。殊不知太极拳是一门高深的内功拳艺。子孙不一定能完整地继承衣钵,试观有几家名门流派,祖先曾是登峰造极的太极高手。到他儿子一辈已现逊色,再到孙辈恐怕好手也算不上,有的名人后裔使人非常失望,几乎看不到前辈高手的风采。我想每一个太极拳高人,一定都想把自己追求一辈子,研究一辈子的精粹,传授给自己的儿子,作为衣钵传人。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儿子不一定是能继承父辈高层技艺的人,所以太极拳之失传就失在这里,外人不能完全学到,儿子又拿不走,最后只能失传。明朝万历年间,由王宗岳传赵堡人蒋发,蒋发学拳七年为赵堡太极拳第一代人,回家时王老夫子告诉将发日:“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不传,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以教之。倘得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其传更好。”所以历代赵堡太极拳传人,他们得农钵传承往往在门徒当中挑选,没有一位是传给儿子的,因为农钵之传必须慎重地从尖子当中挑选出来,否则无法全面继承老师的衣钵。比如赵堡大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拍,广收门徒800人,得他一技的只有16人,得到他大概的只有8人,得到全部技艺的只有张宗禹一人。所以太极拳的传授方法,只有在全面培养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接班人,不必局限在自己子孙上,什么事都不能强求,太极拳有普及的一面,大家都能学,都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但也有高层次的一面,一般人很难到达,他必须具有契而不会的精神,百且有一定的悟性,每上一个层次要花很大的功夫。学拳要用脑子,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形同易学易懂,神似奥妙难寻,这就是学练太极拳所要掌握的关键,这种规律和方法都由先辈不断摸索和实践得来的,一层有一层的方法,如果停留在一个层次,没有进一步的修炼方法,那么可能几年、几十年都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无法进步。现在条件好了,可以借用现代的信息载体,如录像、VCD等,老师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和观摩进行领会,这样进步会更快一些。可惜早年的郑悟清、郑伯英老师没有留下任何图像资料,焕春秀老师有部分录像,但没有公开流传。
太极拳另有一分支,由任长春得之于赵堡第七代传人陈清平,任又传于杜元化,社于1935年编写了一本著作《太极拳正宗》。由张三丰祖师著作的“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图”。则是创造太极拳的第一步,即太极拳十三式手法:始有天道起,中包六十四势,每式要练够十三手,即一圆、两仪、四象、八卦是也,宋以天道终。余师云:“苟非其人,道不虚传。”张三丰祖师又撰写了一篇(总歌兼体用连联解)内容深奥、极其精辟,其回: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合欢离,须落错震哭,迎抵推已兑,命名十三式,此是真秘诀,万万勿轻施。功夫共分为七层,连联为八联,每歌自有注解,该拳秘莫秘于此,任派春对此十分重视,尝云:“练太极拳则若不知此种秘诀与各层图解,虽朝夕用功,或整年累月练数十年之久,在彼意谓抵要有功夫,就能造成高手妙手,吾谓徒妄想耳。可为之下一断语,譬如愚人妄想升他路,热汉夜入深山,不惟无益,甚而有损。”(武当)杂志99年第九期戚元明先生大作《张三丰“十三式手法”是太极拳理论精髓)一文,把太极拳的层次分为五手,即一,成手;二、好手;三、高手;四、妙手;五、神手。也就是由初级到达高级的各个境界,颇有参考价值,也是赵堡人修炼太极拳所追求的必然途径。
二.“五手”主要特点
1、成手。拳架标准并做到外三合,谓之“定架子”,推手八法运用自如,谓之成手,如书法之楷书。
2、好手。太极拳练成一圆两仪(上下)四象(进退)之五行阶段。内劲阴阳开始自如转换,节节贯穿,拳架开始练活,故日“活架子”其功夫称‘’好手”。如书法之行书。
3、高手。练至《总歌》中之四至七层功夫,即开合、出人。领落。引抵、八卦之阶段。由熟向懂劲迈进,其拳架极为复杂,此为身领手,舍己从人的阶段,可用丹田发人,“背丝如”时有,为有极之最高层次,其为高手。如书法之行书。
4、妙手。《总歌》第八成功夫,“背丝扣”已练完,达神明阶段,拳架逐渐缩小,放慢,太极图呈现,丹田内气流动全身,并练成“内工合”即舍己从人,“腾挪架”已形成,全身处处有太极,可用内功随意发人,其功夫称为“妙手”。咸丰年间陈清平即是太极妙手之代表人物,任长春、杜元化也是妙手之列。其书法如入草书。
5、神手。太极功夫已达到(总歌)之第九层功夫“虚无”阶段,到达“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神明镜界,是以神走架,发人不露形。这是太极拳功夫之最高境界,称之为“神手”。赵堡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张彦,武功极高,在山东一带独来独往,无敌天下,人称“神手张彦”。其书法比之狂草。
鄙人对《十三式手法起源图》以及〈总歌兼体用连联解〉的认识还是非常粗浅的。有些地方尚处在混饨之中,所以不敢擅自评论,且老师在世时也从本教过,待以后有识之士剖析,解释,再图学习修炼。
太极拳的传授方法是非常慎重的,赵堡与陈家沟相隔三华里,常为一些原则问题颇有争论,赵堡太极拳之真谛更是守口如瓶,绝对保密,即使是亲戚,也不轻露,与陈家沟人在拳艺上只是表面交流,绝对保密。笔者老师侯春秀是赵堡中架的代表人物,一代明师,他与陈家沟新架代表人物陈立清是亲戚关系,时有往来,陈立清称侯老师为姑夫,常向侯老师切磋拳艺,其实也是双方模劲,有些东西是可望而不可及,赵堡人尤其慎重传人,从不轻传,现万金而不售。所以太极拳传授中容易失传的一种弊病。
三、太极拳的内功实践
学练太极拳的人很多,因为它有健康长寿的作用,但是真正达到顶峰造极的人确是凤毛磷角,这是符合学拳的基本规律。要兮太极拳,练就高级的太极内劲,必须掌握练拳的方法,掌握它的主要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层次。
上面介绍了“五手”,实际是太极拳联系到某种程度的水准的表示。如初级阶段“好手”是以手领手,其圆为无极。中级阶段,称“高手”是以身领手,其圆为有极。高级阶段,渭“妙手”“神手”,内经由丹田引发,处处有太极。神手则更无形无象,发人于不知不觉之中,随心所欲。
从初级来看是以手领先,到了中级必须由身法带动内劲,待行动自如,得心应手,而后转化为以丹田引向外体运动,如何进行这一阶段的修炼,笔者在老师的指导下颇有心悟,这也就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的行功丹法,修炼内功的一把钥匙。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太极拳基础,掌握了套路的正确性,又比较圆活、松柔,符合太极拳的要领,也就是“以手颁身”,到了这个层次如何向“高手”进阶,似乎很难了,有的人练了一辈子,几十年,往往也只是停留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无门。这里有一个主要的关键,如何从练手法转化到练身法,也就是以手领身,进阶为以身领手。我参考了许多太极拳书籍,很难从书中得到这一方面的启示,只能从老师身上找钥匙,通过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看老师一招一式是如何启动的,听老师讲内劲是如何形成的,自己仔细琢磨,领悟其中的奥秘,折成件件,穿成串串,形成以身领手的拳法体系,这样才能进入高一层次的大门。
这里讲一个故事,从故事中说明行动的启示。从前有一伙强盗,在江河中抢劫客船财物,并把所有船上的人手脚捆绑后抛向江中,船上很多人会游泳,但均因手脚被困而溺死,唯有一人脱困。这个人手脚被捆,失去游泳的本领,却能免于被溺死,在于他会一种游泳的本领“海豚式”。通常我们习惯于蛙泳、自由泳、蝶泳、仰泳,这些姿势都是以手脚的动作来游动,而海豚式是以身体的扭动来前进的,可以不依靠肢体的动作。虽然游泳和太极拳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这个故事和我们要讲的题目有关,即“以身领手”,也就是以身法来统帅太极拳的套路。
郑曼青拳论
口诀十二则
从来武术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眎人。所谓传子不傅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贤。以致屡屡失其真传。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备不测。诚如是,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扬。岂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师者。未敢说尽其传。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则怀宝迷邦矣。十余年来。每欲笔诸於书。以广流传。此心萌动。而复搁置者。屡矣。亦恐传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与人同。固吾所愿。乃谨录要诀十二则如次。此皆澄师所不轻易传人者。每一语出。辄叮咛曰。余如不言。汝虽学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数千遍。蒙澄师之过爱若此。而不能达其厚望。惭愧无已。尚希世之贤哲英豪。有以参证面广大之。使尽人皆能袪病延年。则民族幸甚。
一、曰松。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使学者易於领悟。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络全开。则躯干所系。皆得从下沉也。按沉与松。原是一回事。沉即不浮。浮是病。体能沉已善矣。尤其加以气沉。气沉,则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虚贸,拳论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右脚与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脚实则右脚左手虚。反是,则亦然。是为分清。总之全身负担。另许放在一只脚上。如两脚分担。便是双重。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方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按转变一语。即是变换虚贸之枢机。不经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但要在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即是顶劲。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按顶头悬者。譬如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於梁上。体亦悬空离地。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虚灵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已。须於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於顶焉。
五、曰磨转心不转。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比诸拳论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二语。尤为显赫。余得此意後。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六、曰似拉锯式之榄雀尾。棚捋挤按之推手也。往复相推。喻之以拉锯者。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畅通无阻。如一面稍欲变化。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如彼使之扎住,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复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有二意。一曰、舍己从人。顺其势。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二日、彼微动。己先动。此即彼欲用推力送来时。则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彼如以拉力拉去时。则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按拉锯之喻。其理可谓透彻之至。此真家传妙诀。余於此恍然大悟。於彼微动。己先动之著手功夫。苟能於此娴熟。则操纵在我不在彼。其余又何论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按太极拳。专尚松灵。最忌板滞。若如肉架子上挂肉。便是死肉。又何有灵气之可言。故痛恶而决绝之。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骂。此亦家传口诀。用意深刻。幸细翫之。
八、曰拨不倒。不倒翁。周身轻灵。其根在脚。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点。拳论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如两脚同时用力。一拨便倒无疑。周身稍有板滞。一拨便倒无疑。要之全身之劲。百分之百。沉於一只足心。其余全身皆松净。得能轻於鸿毛。便拨不倒矣。
九、曰能发劲。劲与力不同。劲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刚的死的无弹性便是力。何谓发劲。放箭似的。按放箭。是靠弓弦上弹力。弓与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劲力不同。能发不能发。可以见矣。此犹不过论发劲之性质耳。於作用上犹未能详尽。余又将澄师平日。时时讲解发劲要法。兹附录之曰:要得机得势。日。要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谓健侯老先生。喜诵此二语。然得机得势。最难领略。余以拉锯式之作用中。确是有机有势。存乎其间。因彼之欲进欲退。我先知之。是为得机。彼既进既退。受制於我。是为得势。举此一端。可以知之。脚腿腰能完整一气。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一则。身不散乱。方可命中。发劲之妙用。尽於此矣。学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要平正均匀。按平正均匀四字。最为平淡。却极难能。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撑八面。均匀方能贯串。而无断续处也。此即拳论所谓。立如平准。及运劲如抽丝等语。非从此四宇下手不为功。
十一、曰须认真。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若不认真。便都成了假的。吾今举以告汝。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来。都是错认。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来。此是真的。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此是真的。按须认真三字。从来读破太极拳论。未得悟澈。一经澄师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经口授指点。不易了解者。皆此类也。此真家传秘诀。学者其由此体验之。便可得其尺寸。则不复失中定矣。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两拨千斤。四两何能拨千斤。人皆未之信。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只要用四两劲牵动千斤。而後拨之。此牵与拨。是两事。非真以四两拨千斤也。按此节。牵拨二字。分开解释。便能见其妙用。牵之之法。譬如牛重干斤。穿鼻之绳。不过四两。以四两之绳。牵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驰不可得也。盖牵者。牵其鼻准。若牵其角。其腿。不行也。是牵以其道。以其处也。然则牛可以四两之绳牵之。如千斤之石马。亦能以四两之朽索牵之乎。不能也。此活与死作用不同。人有灵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时。其来有方向。臂如对直而来,则我以四两之劲。牵其手之末。顺其势而料出之。此之谓牵。因牵动之後。彼之力已落空。则此时以劲拨之。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然牵之之劲。柢要四两足矣。拨之之劲。酌用在我耳。然牵之之劲。不可过重。重则彼知之。可以变化脱逃也。或则藉牵动之劲。换其所向。得以袭击之也。否则彼知我牵之。便畜其力而不前。畜其力。其势已退挫。可即因其退挫。便舍牵之之劲。而反为发放。则彼未有不应手而倒。此反拨也。以上种种。皆澄师口授指点之传於曼青者。不敢自秘。愿广其流傅。幸世之同仁共勉旃。
去三病
修新法之作。专为限於工作时间。及妇女忙於家政。与远道不得许可从学者。予以便利。较函授尤为简单。然此著重传授功架之缜密方法已耳。偏於体一方面居多。太极拳原为有斯有用。若必欲求其深造。届时可参阅拙著太极拳体用一书(英文本)。以及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文本)。自可了。惟自修之始。首要务去三病。以不佞四十年之经验所得。能去三病者。笃意遵行。未有不如愿以偿。天资若稍钝者。亦不过费人一己十之功而已。然其病人尽知之。法亦浅近。类多因循自误。不肯果决行之。憋少时亦坐此病。是以言之较切耳。兹约述如下。
第一为无恒之病。仲尼所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巫之为医。非正术也。无恒尚且不可。况由哲学而科学之太极拳乎。太极拳以柔克刚。与专气致柔之旨。则本乎易与黄老之哲理。至於牵动四两拨千斤之作用。施诸事实。此乃科学之千斤顶。俗名之曰压不煞之力学作用。是已成哲学与科之之结晶体。余尤以为中西文化之通。得利赖为桥梁也。岂独体用之裨益已耳。若无恒而学此拳。不仅为多此一举。亦徒有宝山空入之叹。岂不惜哉。憋每恨少日无恒。屡以体弱而习国术。稍得裨益而便辍。旋至三十九年以前。病痨瘵莫能兴。得复习此拳而痊。遂决心不使再辍。当时即将全套拳架。以极快之练法。仅费六七分钟练毕。且早晚只练一套。以期不辍而已。然余当时实亦忙碌。除教课与校务外。连自修也日无暇晷。由是以往。不久却更有进矣。早上起床。非先练拳。则不事盥洗及朝餐。每晚睡时。不先练拳。则不得上床。如是者久之。养成习惯。遂不复辍。其意以为人生以乐为助人。不惜一切之牺牲。今则谋自身之健康。得以袪病。仅早晚费数分钟而无恒。则又何足言推己以及人也。是以自悔其蠢。乃决意痛改其非。
第二为贪多之病。俗谓贪多嚼不烂。老氏谓少则得。多则惑。信矣。憋少有忘年友鲁坚号塍北。余姚人。游雁荡将归。过我曰。昔之君子临别赠言。我亦欲有一言相赠。君家郑虔三绝。君善继之。必传无。君病贪多博学。恐致无大成。听我言。只攻诗书画可矣。余从之。此老余益友也。余有所成就。皆此老之所赐。不能忘也。易之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习太极拳不能异乎是。今得传授一式或二式者。必须潜心娴习。而默记之。方能有得。不然未有不惑也。民国廿七年春。余主湖南省国术馆时。国术为该省全民众之运动。不论男女老幼。皆得学习。余欲普扁推行太极拳。故於每两个月内。即调训全省各县国术馆长及教官四十人。余亲授之太极拳。以时间不敷。故决计删削。以成简易拳套。太极拳原仅有十三式。以沿传既久。式增繁。练习费时。不易普及。余乃删减为三十七式。已较原有之十三式。增多廿四式。此亦因时制宜。忽以余著之简易太极拳以为简也。胜利还者後。持此稿之沪,商诸陈师兄微明。亟称之曰。适与予同意。斿为序以表欣赏。微明君子儒也。决不阿其好以成其恶。间亦有无知者。疑余此举为非。殊不知为绝学阐扬之苦心耳。亦只可置弗论也。
第三为求速成之病。所谓欲速则不达。诚知言矣。务期水到渠成。非可强求。古人对於文艺。尝谓要沈浸穠郁。含英咀华。又所谓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余谓习太极拳。亦必如此。且此拳术不仅体用兼赅。心手并顾而已。然必须悟彻哲学之原理。获得科之实用。则裨益无穷矣。总此三。得能无法解除。便可顺利迈进。了无阻滞矣。
谈心得 - 郑曼青
十数年前。有从游者问余曰。先生身兼五艺之长。生平究以教何艺为乐意。曰。以教太极人为最乐。闻之者甚以为疑。曰。似近粗豪马。曰。是非尔所知也。此为人生哲学之结晶者。以其精微而论。较习一切文艺之难。且有过之。决非一般武事可比。曰。愿闻其详。曰。余弱任诗书画三课教授。以教书法为乐。以其含有强身运动之益。强壮将届之年。流离入蜀。以医餬其口。不意医运大行。人皆誉之曰济世活人。然余则以寝食无时。苦不堪言。且日与愁眉苦脸相对。肩人以生死之话。待有笑容焉。则余已不得而见也。惟教太极拳。不独可以袪病延年。心神愉快而已。少长咸集。善与人同。效老莱子之儿嬉。耄年不倦。胜华元化之禽戏。专气致柔。真可谓康乐无疆。若问余四十年之心得。却只有十二字。曰。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曰。请言其效用。曰在人体则气乃率血而行。故气旺则血旺。天富有大气。多取之不以为贪也。力在人体有大用。地贵有载力。倘能接其毫厘。则为用亦无穷矣。致柔则老氏所谓。能若婴儿。则寿亦可以无疆矣。惟此三语。在人身亦为三才。得天之气。则位於上之颠顶泥丸宫一内。可以增长其灵气。下则为地。接地之力。则足底心之涌泉要穴。可以增长其根力。中为腹部之丹田要穴。在腰线间。得能专气致柔。则腰若活泼泼地。则肾气自足。寿能增加也。然习之之法。亦甚简易。一、随时得有空暇。便觉以泥丸宫顶天。吞天之气。沉於丹田。二、得有行动。或端坐。或暇立时。在注意所及时。便欲将足心贴地。进而则欲足陷入地。久之则欲以我之足力。与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则我之足已有根矣。三、丹田。古人所谓行坐处卧。不离这个。是要以心与气。相守於丹田。如鸡之孵卵然。此所谓知止。止於至善之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又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则皆不离乎丹田也。然此区区之心得。倘能笃而行之。决非等闲之运动可此。袪病延年。犹易事耳。
練武的精神與太極拳丹田勁
太極拳歷代名師輩出,獨領風騷於當世,這是我們這些後學者所嚮往的。然而今日風行時世界的太極拳,習者雖眾,卻讓人有流於健身操的感覺。我想這是當今學習有成者的謙虛內斂,不與人爭的處世態度所使然。另一個原因是很少練習者能以練武的精神去練太極拳,而是以健身為主。由於缺乏一種積極求進的心態,固有成就者也是寥寥可數。
太極拳非比外家拳,短期內就可看出成果。太極拳又涉及丹田勁的培練,必須得到正確的功法,才有可能練成高強的武功。這可能是許多人投入數十年的歲月,浸淫於太極拳而仍無所得的原因。
欲求健康長壽,那麼以健身操的心情去練太極拳,絕對能達成你的期望。若求自衛、技擊,那麼你一定要有練武者刻苦、鑽研、求實戰體驗的積極心態。任何能流傳於世的拳種,都是經得起實戰考驗的。現在有公開的比賽規則,選手們在裁判員公平的裁決下,作激烈的自由搏擊拼鬥。將「武」的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由歷代太極名師的戰功彪炳之中可見太極拳的高手一定也能在现代的武壇以實戰稱雄。
談到正確的功法,許多人認為太極拳的理論太繁太深,若要搞懂是很難的,學拳時顧左難顧右,真不知如何練下去。其實練太極拳的拳理是人類的智慧結晶。只是你必須練到了那一個層次,才能體會那一個層次的道理。所以初學者必須循序漸進,焦躁不得。尤其是丹田勁的練法,更要悉心遵從師父的指導。從前有不傳外姓之說,是因內家拳有其獨特的內勁練法,那非外行人可以窺視的。今人已無此見,但以其功法寶貴,故習者應虔誠敬謹。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必能獲得師父的真傳。
談到「丹田勁」,從字義上來看,田地裡出丹,猶如「麥田」田地裡出麥。故太極拳實乃內功之一種。如何練呢﹖先是以意念帶動丹田催動全身的細胞,練一段時期後則是全身的細胞催丹田。結果愈練愈密合,變成丹田與全身的動作一致,同時開合,同時到。至於發勁就像照相機的閃光燈般,一閃即逝。發勁前全身是鬆的,發勁後全身也是鬆的。只是發勁的那一剎那,丹田與全身每一個細胞像炸彈般的向四面八方鑽纏疾射。當然這與呼吸是要結合的。一般而言,發勁是呼氣,蓄勁是吸氣。在吸氣時,氣聚於肺(包括由鼻吸入之氣及內部的提氣)。呼氣時,分內外兩部。外部由鼻或口呼出,內部則迫至丹田,而傳於全身。
筆者所知有限,僅以些許淺見,作初學者之參考,還望各界先進不吝指正。
练拳的感受
以我个人的感受,觉得随便什么运动以及娱乐活动,都比不上太极拳,我早年的身体坏的很,坏到不能再谈了;医药都没有办法把病治好。结果练练太极拳,没有吃药,也没有打针,就这样一天一天自然好。我患的是肺痨,在从前是一种很厉害,很可怕的病,我自己也觉得不行了,已到了西药中药都没有办法的时候,练练太极拳就得救了。太极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比方说,我们知道肺痨有咳嗽、吐血、发热、肺部痛等症候;当肺部痛时,可能肺部空洞很多,有人认为到这种地步的病人,一两天就会死了;可是我在六个月中,咳嗽就一天一天的见好;吐血也渐渐的没有了。肺痨的咳嗽并不很厉害,只是一天到晚不断的咳就是了。发热并不太高,半年後发热也渐渐退了。居然在两年以後,身体完全好了,真想不到。可见太极拳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功效,不是其他随便什么方法所可比拟的。
後来兄弟觉得太极拳很有益处,於是也教教同学,发现学生练太极拳对胃病,甚至五脏的病都好。要是练太极拳能够继续不断的话,癌症是不会生的,我也从来没看见过学生患过癌症;不过,如果练拳马马虎虎,没有兴趣,或者没有恒心,那就不敢说了。
气沉丹田可治脏腑疾病
目前美国认为最重要的是心脏病,十年前兄弟在美国见到的报道是两分钟可以死一个人,癌症四分钟死一个人,像这样心脏病死的人虽然也很急,以我中医的观点来讲,这种还能用心电图检查的慢性患者,并不是心脏病。因为心脏病一发病在两个钟点内绝对无法救治,若是检查诊断拖了多少年还没好的,这应该叫做心包络病,并不是心脏病,这句话各位听起来,一定以为很奇怪。实际上中国对这包络病可以治疗,心脏病则不能救治。但这种包络的病到最後,要比心脏病急得多,几秒钟就可死人,可是仍然可以救治,因为人体五脏最急的是肝,这条路是由肝木生心火过来,所以特别急。练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心能沉下,便绝对没有这种病,因为心包络会比别人强一点,外感风寒不至於侵袭到心包络,以至慢慢的影响到心脏,这种病我所见的,我所治的很多,而且在中国医学上讲得比较详细。那么练太极拳的功效,对最厉害的癌症、心包络、心脏病等等,都不成问题,尤其胃病更容易治好,肾脏病也很容易恢复健康,总之,对於人确有好处。
太极拳的最大功用是「松」
今天我以为太极拳这样优良的运动,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在全世界也是第一;任何拳术,任何运动,都不能比。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道理存在。
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乾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师澄甫先生所讲的。他不大会讲话。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就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我现在更深入的讲一句,你们就会很容易的悟到怎么叫松。比方说:我们现到一个佛殿去,前殿有一个弥勒佛,很大一个肚子,笑笑的,他是拿一个布袋,人家讲上头题著:「坐也布袋,走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人不但自己是个布袋,甚至於一切----儿女妻子、功名利禄----无一不是布袋,尤其自己这个布袋最难得放下。所以讲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一下子顿地可以成佛」等等,就是讲不容易放下。练太极拳是难,就是难在自己有意识挡住,我不能进步,是自我意识挡住了自己,没有办法打通,这一点实在是太极拳最难的关头。
人类唯一自强之道
不过太极拳对我们身体的保健功能,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比拟,随便什么拳术,随便什么运动都不能比。西方现在的运动,我看起来都是摧残,都是互相摧残,或者自己斲伤自己身体,对於人的健康,并无任何补助。只有练太极拳才是人类唯一的自强之道,确是比医药都好的一种办法。任何疾一到要靠医药就不行了。我从那么坏的身体起,这五十年来没有病过,在座诸位除非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跟我差不多以外,别人还不行呢!起码牙齿、耳朵、眼睛都比不上我,为什么呢?那就是太极拳的益处。太极拳为什么有这么多益处呢?各位想一想,人身是由「气」和「血」所组成,养气则气旺,就能生血,经脉也能够畅通,这就没有病了。一切健康人的五脏一直连到头部、眼睛、耳朵、牙齿,如果气血经常灌注到各个部门去协调,那会生病,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好处,所以我在此地讲这个题目,就是希望大家不但要自己的健康好了,还要慢慢的推达及别人的健康;不但是我们自己中国人,还要推及世界各国的人。孔子所以讲「有教无类」,所有人类的健康,我们都是一样的关心。有这么好的健身法子,我们应该把它推广开去。
培养有恒的七分钟
现在,我们再讲拳该怎样的练法。依兄弟经验,那根本的问题就是你们觉得时间不够,我是早上练七分钟,晚上七分钟,似乎我是很忙的样子,不然怎么没时间呢?其实不是没时间,也不是很忙,而是对有恒的观念太差了。比如说,从前把身体练好,就把拳丢下去,这是我历年来的经验,只要一天你放弃,你慢慢就放掉了。练拳一定要有恒,所以我的早晚只练七分钟,就是要把恒心拿出来,先使有恒了讲,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我用七分钟练一套拳,一百多动一套拳只用七分钟要练得很快。为的是有恒最重要。养成有恒;我有一个方法,一早起来,没有洗脸,没有吃饭,离开床就得要动,千万把这件事要控制好。如果今天很忙要出去,我早点起来,非要把这件事解决了不可。如事情的确很急,必须提早出来,而且已经起迟了,那我饭可以不吃,拳一定要先练,洗脸摸一摸就行,不必那么久,时间就不会浪费了。到了晚上看见床,就想起我非要练完拳才能睡觉,拳没有练,我绝不上床。以这个有恒的法子对付自己。人是要管的,自己管自己要严格,严格要有方法,就慢慢上来了。
要少不要多
其次是不要贪多,贪多就不能深入。你要少少的,不要以为今天只练一个动作,甚至两个动作,一样要练七分钟;七分钟已经够了,不必多,「少则得,多则惑」,因为少而不多,你就可以深入,不必在形式上,在动作上荒废了许多精神同时间。要学这一点东西,就要往前往深推进去。比方说我们写字,写字只八笔,八笔就是点、横、直、勾、策、掠、啄、磔,要天天写这八笔,虽然天天写几十字或几百个字,不一定三十年五十年得好。也许那一个字写一辈子都没有写好,为什么呢?因为开头这一点就没写好,这一横就横不平;这一直就没有直正;这样子永远在一个环外盘旋,不能进来,非要这一点完全点好不可。要是这一点一百天没有点好,就点一年,就点三年,这样你以为长吗?便宜极了,各位想不到,我六岁学字,学到六十岁才觉得有一点学懂了。天天在琢磨,但是算起来只这八笔,要多少年写一笔!所以「少则得、多则惑」,老子说这句话实有哲理,是对的。你要真正了解它,这一笔老点老点,有什么意思呢?它会使你深刻研究,深刻体会,往里面深刻达到一个境界。不是普通泛泛就可以把这个地方讲明白,所以有恒了以後,不要贪多,就会有很大的成就。
高深的哲理融合了物理
实在讲起来,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你们大家打太极拳打了几十年没有用。但我这个身体,风一吹来,就几乎被吹出去了的人,练两年拳以後,很厉害的好手竟在我手上没有打赢过。五十多年来,我也在世界上跑过一圈,遇见过不少高大的西洋人,没有在我手上打赢过,我的一个学生有七尺一寸高,重四百三十多磅,竟然在我手上像小孩子弄球一样。我有多大力量呢?没有别的,就是我刚刚讲的—松。所以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这个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极了。我有个叫龚作汉的学生,这里还有很多人认识,这孩子是有天份,练到五、六个月,就已悟到松了,连拳势也没有练好,就懂得如何松法,你说太极拳难吗?就是绝对要把松字弄清楚。无论如何,要放松。要松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伤,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所以练太极拳还是「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练拳好像陆地游泳
练太极拳或其他任何拳术,不能说说讲讲,就算是高了、妙了,一定要拿事实证明,要懂学理,要应用出来,不能违背自然原理,这样才能得到太极拳的好处。我今天讲得很详细,你们可能仍觉得这一点东西,真不容易得到。比如说,学佛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话是这么讲,做起来真难。除了要少要恒的原则外,我现在再讲一个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各位可以自己试验的,那就是拳势的动作情形,在我们的意念中,不在打拳,我们要比喻在水里摸鱼,也像是在陆地游泳,把空气当作水用,意到气到,时间久了,便会水到渠成。你们说太极拳那里有劲,那里能打人。抱这种观念的人很多。比方说,台风来了,什么东西都被拿起来,火车那么重也能飞起来,可见这个风的力量真是大得不得了。同样水的力量也大极了,围墙是很坚固的,水深不过是半腰,只要经过它荡两荡,墙也就倒了。
气的伟大功能在渐进
人体气的力量,就等於水和风的力量,所以拿水来比喻我们气的作用。很多练过太极拳的人,常常把练气的方法搞错,练气不可著相,气一练错,不但没有好处,害处很多。我现在讲这个气,只要你慢慢的积上去。不可求多,气是积力,好像一张纸一张纸叠在桌上,并不觉得,每天堆一张纸头在桌上,摸也摸不著,积上十年,你看看这叠纸有多高,一年就可观了,它是慢慢积上去的。如果你一定要多给几张,今天给你十张二十张,给完了就没有纸了,贪多就是这个样子的结果。如果少,你会永远有恒的这样堆上去。太极拳的气是积力,要你慢慢的堆上去。丹田不是积气的吗?(丹田是在肚脐下一寸三分),但千万不要太著意气沉丹田。有这个念头就坏了,立刻会出毛病。你要一起意念,它就立刻起一个反动的「意识」。况且气的力量大极了,你要陷在里头,它会生种种的毛病,那怎么办?所以讲气沉丹田不要十分注意,不要觉得使气吸到丹田,只要从思想上精神上注意到这个气在肚脐上就好了。气之所至,意之所至也。意到了,气就到,这个气的伟大,无可比拟。至於作深呼吸运动,气吸足了,肚皮很紧张,胸部闭起来,气涌到下面,上头就浮起来,那是不行的,那立刻就成了一种反动力,要随时用心得来的才是真气,要常常注意丹田,慢慢的上去,所收的成效就会很大。这个问题在美国常常有人问到,多数都已经错了,各位如对养生关心,就要注意这个丹田。所谓气宜鼓烫,这样是以我的气操纵外界的自然之气,譬如我现在用手这样一动,这个气被挤到那边也已经动了,你们看不见就是了。我这么一动,全部都动了,这叫鼓荡。自己本身没有气,怎么能把外面的气吸收进来呢?怎么能把这个气接牢呢?要自己常常注意这鼓逿的气与你的呼吸和身体是息息相相关的,於是乎你就会受到这个天地之气的好处。我们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么动啊!动啊!是气动,就是不休息不停止的跟著气走,你要是这样的运动不息,不住的气在流转,那你就得到好处,身体绝对不生疾病。
拳宜精简不宜贪多
还有各位也知道,这套拳是三十多年前我把它缩短的。从前这套拳是翻来覆去,有四翻五翻之多,譬如说单鞭,有四、五次这么转过来转过去,全套拳架有一百二十多势。当时我在南当全省国术馆馆长,要想推广太极拳这个国术馆与别的不同,它在湖南七十六县,那一县都有。共有教官四五百人,我要把这几百人在两个月时间内都训练起来,有什么办法?只好把拳势删繁就简,雷同的不要,意思相同的也不要,拳的形势从头到尾一点也没有改动,这样子费了许多时间,我就把它删减成了三十七个姿势,再翻来翻去也差不多有六七十个动作,已经比从前少了一半,於是就这么把它传开来。
太极拳只有十三式,十三式就是八卦的四正四隅配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就是以易经五行八卦的方法配上去,这样合隆是十三式长拳,你说这十三式就算长吗?圆的就长,庄子所讲的,鱼在池塘里走,鱼行千里,还是在池塘中间,这个圆的还有穷吗?所谓长拳就是圆的,打完了再来,打一百年也没有打完,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就是不断的永远不见,这个谓之长。有许多人对这个有疑问。以为我这样做法,是把太极拳改了,不对。我这样做法,是无可奈何,是时间和各种环境的关系所促成的。实在讲起是这个拳架太长,翻来覆去不必要。十三式只十三个动作,现在三十几个动作已经不得了了。我希望不要多,只要有几个动作,自己常动,有恒就行了。太极拳分阴阳两面。太极拳绝不能离开阴阳。一切的作用都是在阴阳里头变化,阴阳里头发生,再好的功夫,再好的办法,除了阴阳的妙用之外,其余的都没有用。
立人之道
今天乱七八糟的讲我过来的经验。无是要把练太极拳的道理给各位谈谈。最後我要谈点立人之道,我近来常常和各位谈起张三丰先生,我早年看过他的全集—全集里讲他中年的时候,随便到哪里看到人,不讲拳也不讲运动,是劝人家读四书,张三丰先生专门劝人家读四书,他是道家,他也不叫人读道书。他意思就是四书有做人的道理,立脚很稳固,人能够自己站得住。孔子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要立得起来,人如果立不起来,就发生问题,就不晓得成什么东西了。四书所讲的意思和易理,甚至再高深求得仁义,这都是人人应该有的。我觉得最近我们国家同人民对於外来的新的东西喜欢得太多,总希望人家的东西都要得到。最好原子弹就拿在我手上,这有什么用呢?就是大家都能到月球去,对实际的人生也还没有多大用处呢?总之要把自己做人的道理先站住,这才是人,我希望各位同仁朋友不向外而向内,把自己的东西不要丢掉,自己的东西自己也要看一看,这是兄弟的希望。
太 极 拳 哲 理
郑曼青先生 主讲
李野文 笔记
各位同道,先生主各位同学:今天本人承蒙韩理事长之邀,到这里来讲“太极拳之哲理”并能于久别后在这里与各位见面,本人感到非常高兴与荣幸,兄弟离开台湾六年多来在美国向侨胞及美国人士讲授太极拳,主要是宣扬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今天我们在台湾来讲太极拳比在美国人士面前讲太极拳较有意义,也较容易,因为在美国讲太极拳最大的困难就是翻译;我们讲太极拳最重要的是讲“气”,但西方人士对于“气”字则非常之隔膜,所以一个“气”字在美国始终没有翻译好。太极拳是宋朝末年张三丰先生所发明的,其原理则是根据老子的理论,老子这部书是在五经之后,四书之前所著成的,至于孔子则没有著书,他是“述而不作”的,所以老子这部书在中国哲理上来说,是很早的一部书,但其原则为何?就是“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所谓“气”即是专心致志于丹田,然后返老还童之谓,亦即是我们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老子从前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是极有道理的,我们知道风与水是最柔的东西,它是慢慢的积起来的,积到很多的时侯就没有东西可以抵御了。所以我们扩大而言之,天地也不过是积气而已。因此我们在空气中练太极拳,亦正如在水中游泳一,而对于空气就像对水一般,有一种阻力的感觉,从而慢慢的练,要练到最柔的境地。
讲到气,丹田就是气海,海的容量是其大无比的,我们要以心运气,气沉丹田,然后知道气之所至,气之所行,气之所积。丹田之气满了以后到尾闾,再上行走到脊骨,然后走到泥丸,也就是气通三关,以后,就往下行走,到五腑六脏,而使全身得到了无穷的补养,所以气在我们身体中是这样遇而复始的运行。我们人体里有三层的膜,肌肉的外面一层,筋的外面一层,骨的外面一层,此膜正如车胎里的内胎一样的,我们练太极拳的人,如功夫练得好,体内的膜就会增强,所以就不怕打,又我们要以心运气,使气走三关,我们早晚行、处、坐、卧,都是注意丹田,要以意行气,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志是气的元帅,元帅到那里兵也到那里。又,气是和电一样的,一热则钢铁木头也能传透过去,所以我们天天练太极拳气就能壮,体内的膜就会增厚。气能通三关,则一切病都没有了。有人问到太极拳有没有用?我对太极拳不过学到了一点点,但据我的经验来说,太极拳是有用的,我从小体弱多病,四十年前就应该死去的,但后来练习太极拳,身体就好转了,到现在行年七十岁了,我的眼睛,牙齿都还和年青人一样,这就是练太极拳的好处。
关于练太极拳的体用问题,我也顺便在此来谈一谈,太极拳的体用,是应该注意的,体为本,用为末,没有体就没有用,换句话说,就是有体才有用,体最主要的是要血脉流通,周身血脉流通以后,人还会有什么病呢?现在癌症那么多,但我教拳数十年,我的学生没有一个生癌的,生癌的人主要的是郁闷室滞所致,但是太极拳使人周身百脉流畅,气血调和,所以是可以防止癌症发生的。谈到我们人生,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病从口入,一是祸从口出。人们是生病十之八、九,是由于吃东西不慎而发生的,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再谈到人体内的肾与胃,人的先天是肾,练气就是练肾,练丹田。人的后天是胃,惟胃强才能吸取充分的营养,但很多人则在摧残胃,人们以为身体虚弱了,就一定要进补,于是不断的补充营养,但毛病就出在这里,过度的营养是最害人的东西,大病往往从此而起,因为吃得太多了,消化不了,胃就闷胀起来,周身的气血也就不流畅了,在这种情形之下,那有不生病之理?因此我们如要防止生病,则首先要使气血通畅,要气血通畅,则练太极拳是最佳的途径。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要练太极拳呢?练少林拳不好吗?但我觉得练少林拳对身体虽然也有好处,但是和太极拳不同,因为少林拳的运气是偏于刚的,是往任脉走的,反之太极拳运气是致于柔的,是往督脉走的,由督脉气行骨中,即道家所谓通三关。同时少林拳是力由骨发,太极拳是劲由筋发。
太极拳所谓体,所讲的就是“气”与“血”的连贯流通,盖人身体内最主要的是气与血而已,血本身不能走,要*气率血而行,故一个人气旺则血旺。现在常有人对太极拳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练太极拳全身不用力,动作那么慢,能用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太极拳也不是很难学的,我常常这样讲,一讲就几个钟头,人家还是不信,甚至于练了几十年太极拳的人也不信,他们以为我练拳一定有秘诀的,我到美国教拳,有一个学生叫路易义的,还有一个学生叫史密斯的,也都说我练拳一定有秘诀,不然何以只有一个郑曼青呢?现在让我把秘诀两个字打开来;我跟澄甫老师练拳,杨老师身材很高,体重有三百多磅,他年青的时侯,祖父父亲都是无敌于天下的,他自己有一次到山东一个道台家里教拳,他吃得好,玩得好,他是杨家最有为最年青力壮的人。但后来回到北京后有人造了一个谣言,说澄甫先生在八大胡同当了保镖,他的父亲听了很生气,于是把他叫回到家里来,关在后院一个小房里,里面只有一张床,一根杆子,在这种情形之下,澄甫先生因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只得天天练太极拳了,如是苦练了四年。诸位想想澄甫先生当时身体和功夫既是相当了得,还要苦练四年,太极拳有什么秘诀吗?假如太极拳有什么秘诀,或吃几颗丸药可以马上使功夫臻于上乘,那么我就必定先把丸药给我儿女吃了,那样就会有功夫了,何必再去苦练呢?我着了一本“郑子太极拳十三篇”,这是根据澄甫老师口述要点以及我数十年的经验与心得而写的,但断断续续的写;就写了二十年,在台湾才印出来。后来一般反映,十三篇的文字与理论过于深奥,同时又为便于外籍人士研习与译成外文起见,就另以浅显的文字写了六篇翻译成英文,这一工作用了九年时间方行完成,所以归根究底一句话,练太极拳并没有什么秘诀的要是有秘诀的话,其秘诀就在太极拳论里面,因为其中没有一句话是假的,决没有一句话是骗人的,只要大家照拳论里面所说的原理去下功夫,是绝对可以学得好的,我是懒人,功夫也不好,各位条件都比我好,我想大家应该是能够练好的。
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松,但很多人就松不下,一接手不知不觉之间就不晓得松,这样,一扭,一顶就完了,也就把门关闭了,不能进步了,须知练习太极拳是要学吃亏的,不要学占便宜,你要是想占一分便宜,大吃亏就在后头,这是我学太极拳几十年的经验,其实不光是学太极拳如此,为人处世亦莫不如此,所以如能学到太极理,则在社会上处世并不难。老子曾说过:善者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大凡肯吃亏的人,最后总是不会吃亏的。
有一件事情顺便在此谈谈,三十二年在重庆有一次和友人邓君同应英国驻我国大使馆之邀请表演太极拳,正巧英军访华团人员亦在座,表演完毕后,邓君见英军都是身强力壮的少壮军人,就说各位愿不愿意和郑先生试试,他们都要试,结果都败了。后来又有美国驻渝陆军,因为听到这件事,也邀请去表演,并且在百余人中挑选了十五个拳击好手,和我比试,结果连败了六个人,其余的人都不敢再比了。由此可见,他们的拳虽然很猛,速度也很快,但跌出去也很重,所以一言以蔽之,太极拳虽不是主张打人的,但是,无疑问的是一种最好的自卫技术。
今天因为时间很短无从详谈,只是一点点小意思贡献给诸位参考,但都是由衷之言,还请指教,完了。
郑曼青太极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