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好吃的菜大全图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2:24:17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N]. 大众日报,2011-10-28(05).


        道路问题事关文化事业兴衰成败
  道路问题是关系文化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政治基础,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而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人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取得决定性进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显示出异军突起的良好态势,谱写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新篇章。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文化的方向决定着国家的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体现着政党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方向,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纵观人类发展史,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就拥有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思想文化。当代中国,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和主流,社会主义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其最大特质是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之中,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回顾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大力发展继承民族文化精华、符合民族特质和时代特点的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思想活动日趋活跃,新的观念、新的意识不断生成,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一元统领多元、以主旋律引领多样化的要求更为迫切。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先进性和生命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科学发展是文化改革发展的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进发,国有文化单位与非公有制文化单位共同参与,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互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文化产品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前所未有。“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内国际大局大势的准确把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变,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没有变,国际环境总体于我有利的大趋势没有变。当今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使人民享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现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地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发展强国,使我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保证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看到我国文化建设速度快、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在文化布局、文化结构、文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问题的一面,这在本质上是发展还不科学的表现。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文化建设要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解决文化建设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文化权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发展的各种重大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优势企业、新兴业态、自主品牌倾斜,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布局和结构,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谁”“依靠谁”是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只有坚持大众立场、树立大众视野、立足大众需求,才能使文化之树常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让人民在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

  宗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充分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仅要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而且要保障好人民的文化权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根本目的,着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着力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获得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要让人民享受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已经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相对落后的文化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问的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必须将其作为主题主线,贯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近年来的文化产业平均增速达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部分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潮,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但是,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强,“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长期而复杂,有效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引领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发挥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坚持“二为”方向和坚持“双百”方针的关系、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教育人民和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好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到文化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始终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文化改革发展获得更广泛更可靠更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工作思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条方针,强调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要求。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改革与文化创新
  改革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当前,重点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一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合格市场主体。二是实行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三是完善市场体系。改革不合理的文化资源和产品分配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四是改善宏观管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五是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目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确定的方向目标,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力求取得新突破。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制胜之道。重视文化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这方面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但必须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有些方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是不可逾越的,现在则需要大胆突破。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都需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只有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才能持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文化发展水平上胜人一筹。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充分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会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综观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文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又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科学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规律。要通过深刻认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来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阐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大力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文化。要倍加珍惜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使之深深融人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集新的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造道路的意义 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军队建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 如何理解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泽东,终于邓小平”?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什么重要思想为知道?为什么? 中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道路? 什么是职业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的指导思想.中心环节是什么?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形态和目的。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及其功能、作用 怎么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从当代中国国情出发,说明我们为什么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却性 如何衡量文化发展 顺德早茶文化发展 语言文化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现有发展道路是?例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各自不同的观点,国家投入情况和和聚集区等等. 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关于<汽车促进道路发展,还是道路促进汽车发展>我方是道路促进汽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