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特产有哪些:《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14:59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个民族的人民在生死存亡时刻,骨子里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性。他们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为了求生存,求安稳,换一个明君,做一个顺民。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次起义,希望你们能够受到启发。
  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请同学们互相合作探讨: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生:记得司马迁曾经说过: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
  生:司马迁也是如此,他因为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史记》。
  生:这部作品被鲁迅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速度课文第一部分,然后相互合作,探究下列问题:⑴、陈涉是什么出身?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生:他是“佣耕”之民。
  师:既然出身“佣耕”,为何却入世家?
  生:因为反秦大业“由涉首事”,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生:“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生:“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生:“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
  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师:请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后思考: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生: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
  生: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
  生: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师:请全班同学朗读“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后探究: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生:“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师:指定朗读“乃占卜……皆指目陈胜”,然后回答:陈胜二人又想出了什么计策?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生:目的是为了“威众”,给自己蒙上一层“授命于天”的神秘色彩。
  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陈涉的“鸿鹄之志”?
  生:大楚兴,陈胜王;
  生: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生: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生:陈胜乃立为王,乃以吴叔为假王。
  师:陈涉为了发动起义,做了哪些工作?
  生:正确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为起义提出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生:通过“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手段,取得“受命于天”的身份掩护;
  生:有勇有谋地除掉带队军官,为顺利起义除去大患;
  生:用准确的分析、豪迈的语言,鼓动九百戍卒义无反顾地参加起义,并筑坛为盟,誓死推翻暴秦。
  师:我们刚才分析了课文的前两部分,下面请同学们相互合作,自学课文第三部分——起义成功,然后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写作的。(学生小组合作,相互探讨。)
  生:这部分作者写了陈涉如何发动起义;
  生:同时又写了他们胜利进军;
  生: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师:同学们刚才分析的很好,本文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写法,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结合。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
  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是,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业,以诸郡县杀秦朝酷交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师:接下来同学们快速阅读课后第三题,然后我找同学简单翻译这一段。
  师:这是《陈涉世家》的结尾部分,请同学说一说这一段的用意?
  生:课文部分作者高度赞扬了陈涉,但是从这一段感觉不是。
  生:作者很全面的评价了陈涉,在赞扬他的时候也没有掩盖他的错误和局限性。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就是司马迁的伟大之处,既不以成败论英雄,也能够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那我们怀念伟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记住他的作品,今天的作业就是背诵这篇课文。
  六、教学评析
  这是一节体现新的课改理念的文言文分析课。上课伊始,教师就以激昂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用司马迁为何写《史记》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司马迁所说的话的诠释,可见学生课下积累的功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探究,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是问题的发现者,因为他们对课文的兴趣,使他们真实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教者不仅仅局限在课本,而是通过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这节课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失为一节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优秀课。
   8《陈涉世家》教案、说课、实录、反思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评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陈涉世家》全文的字面意思,同学们在疏通过程中渐渐学会了“独立行走”。这节课希望同学们再试着跑跑跳跳,不断挑战自己。好,现在请哪位同学来简要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生1:这篇文章写了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过程。
  生2:这篇文章写了陈胜所领导的一次起义。
  师:谁能把两位同学的发言结合起来,更好的概括文意?
  生3: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陈胜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过程。
  (点评:引导学生对课堂活动信息进行整理,得到新的更完整的答案)
  师:刚才这位同学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如何?
  (生齐说:好)
  师:好在何处?
  生5:既全面又准确。
  师:嗯,同学们不但概括的好,评得也准。
  师:像这样极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如果让你讲给别人听,想想哪些环节必须交代清楚?
  (点评:把整体感知的要求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问题,同时考查学生的对信息的筛选能力)
  (学生思考)
  生8: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嗯,有道理,你能简要的讲讲吗?
  生8: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经过是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结果是“乃立为王”。
  师:同学们关于这次起义的重要环节交代得够清楚了吗?
  (点评:追问,启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将读书与思考引向纵深)
  生10:不够,起义之前的舆论准备也该说清楚。
  师:如何准备的呢?
  生1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陈胜王’”。
  师:嗯,你补充得真是恰到好处。哪位同学能够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
  (点评:及时点评,评后再问,不仅使课堂流程顺畅,更是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生12: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师:如此一来,起义的情况是否都交代完备了?
  (点评:继续追问,务必让答案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真正意义的尊重学生)
  生13:没有,我觉得“为坛而盟”之前的“愤恚尉”也该讲讲,因为这说明了陈胜很有计谋。
  师:呵,你可真能抓住要害啊。还有要交代的吗?
  生14:起义的时间,地点也应该向别人讲清楚的。
  师:很好。现在,大家来说说,要把一件事讲清楚说准确要注意些什么啊?
  (点评:阶段小结,让学生自己概括方法,“放”的自如,“收”的到位)
  (学生讨论,交流)
  生16:我认为,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理读——理清叙事脉络。
  1.再读课文,试将文中的故事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出来。
  明确:“少时佣耕”→“胸怀大志”→“谪戍渔阳”→“遇雨失期”→“陈吴谋划”→“行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激怒将尉”→“并杀二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所向披靡”→“队伍壮大”→“陈县称王”→“应者如云”。
  师:是啊,只有这样才能切中肯綮,让人一听明了。
  师:说到人物,很明显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生齐声回答“陈胜”)
  (师板书:陈胜)
  师: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叙述或描写陈胜的句子。
  (学生看书,思考)
  师:好,我请同学们把自己所划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书中有关叙述描写陈胜的语句。)
  师: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这些语句,说说陈胜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小组交流,老师参与其中几个小组的讨论)
  (点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既需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更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为接下来的交流中的“导演”工作作准备)
  生17:我们的看法是──陈胜是个有志气的人。从“怅恨久之”“太息”“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可以得出。
  (师板书:有志)
  生18:我们的看法是──陈胜是个有谋略的会思考的人。从“丹书鱼腹、篝火狐鸣、愤恚尉”及对国情的分析可以得出。“借尸还魂”之计:“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
  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这是“借尸还魂”之计,借用公子扶苏的贤德和身份及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储君的地位,还借用项燕身为楚国大将,在楚军中威望。用以“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响应”。这计为这次起义奠
  定了民心基础,提高人气指数。从中也可以读出陈胜是关心天下形势的,善于分析天下形势的。
  “装神弄鬼”之计:“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这乃“装神弄鬼”之计,鬼神是无形的,可封建社会的人们却是相信鬼神的。陈涉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进行操作。“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产生的效果是“固以怪之矣”。继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
  楚兴,陈胜王’。”产生的效果“卒皆夜惊恐。”经过这番操作,“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胜已经成为承载着天意的“王者”,从普通者跃升成为众人中的核心人物。
  “借刀杀人”之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这计乃“借刀杀人”。用激将法“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尉”果真中计,“尉果笞广。尉剑挺”。那么,“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屋抽梯”之计:“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
  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段话让士卒的心理置于“绝境”。“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既然已经置于“绝境”,众士卒都有“绝地求生”的心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说得在理,也很鼓舞人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观念对于当时来说,真是石破天惊的啊!
  在我看来,陈胜是有远大抱负的;足智多谋的;精通谋略的农民起义家。
  (师板书:有谋)
  生19:我们的看法是──陈胜是个有威望的农民领袖。从“徒属皆曰‘敬受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师板书:有威)
  师: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必须有一字当头方能以服众人啊。
  (点评:学生思考未及老师设计要求,老师轻轻一点,化险为夷)
  (生齐答:“勇”)
  (师板书:有勇)
  师:那么那些地方可见他的勇呢?
  (点评:重回文本,加深认识)
  生20:“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
  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生21:在起义军的战斗过程中他身先士卒。由三老、豪杰的话可知。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师:同学们分析的角度不同,表达不一,但是,所选的句子大多是对陈胜的——
  (生齐声:语言描写)
  师:对啊,这也是本文最主要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点评:及时讲析,引导学生知晓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将文中两处较集中的有关陈胜的语言描写齐读。
  (生齐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对读书的情况进行点评。
  生22:我觉得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不够
  慷慨激昂。
  师:请你来示范一下。请同学们再来齐读。
  点评:学生的点评还可以更多一些,这个读的环节做透了,也是能够加深对人物形
  象的理解的)
  师:嗯,读得很有气势。完全可以给本文的插图做配音了。大家看插图,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23:站在高坡上的陈胜振臂高呼,四围的徒属们义愤填膺地举着简易的武器与他相应。
  师:讲得好啊,如果你是徒属中的一员你会说什么样的话来应陈胜呢?
  (点评:设置情境,在学生理解课文精髓的基础上,加强“说”的训练,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生23:打倒秦二世。(生笑)
  生24:我们要活命,我们要反抗。
  生25:陈胜我们听你的,跟定你了。(生笑)
  生26:陈胜我们听你指挥,为马首是瞻。
  师:哦,这位徒属还挺有文学素养。(生笑)
  师:看来,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确是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啊,这句话中包
  含着可贵的反抗精神,表达了对平等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
  (点评:适当运用讲授法,既是对主题的总结,更是对学生思维的提升)
  师:想想史学家司马迁对陈涉持何种态度啊?
  生24:我认为是赞赏的。陈胜是农民出身,司马迁却将他列入了“世家”可见对他
  在历史上所做贡献的肯定。
  生25:也有惋惜。本文练习中的第三条,又向我们介绍了陈胜最终的结局,他的农
  民政权只持续了六个月。
  师:是何因,你能说说吗?
  生25:起义初期他很注重人和,也很有人气。但取得初步胜利后他渐渐失去了人心。
  师:正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啊,最终
  陈胜竟被──
  (点评:生七嘴八舌地说:一个部下所杀。)
  师:“以铜为鉴,可知容貌;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陈胜的成与败给你以怎样的思考呢?
  (点评:学习历史,知古是为了鉴今,至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可谓水到渠成)
  生26:读史要客观的来评价人物,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生27:陈胜他在困境中战胜了敌人,却在胜利时遗失了自己。
  生28:当你成功的时候切不可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生29:陈胜的失败也许与他的农民意识有关,他缺乏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一个大写的人。
  师:呵,同学们的感悟可真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啊。刘老师也想把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谁能够在凯旋时战胜自己,谁就能赢得下一场胜利。
  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祝愿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从已有的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