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梅菜扣肉哪里好:阿加曲班治疗直接PCI术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好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59:48
阿加曲班治疗直接PCI术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2010年04月21日11:30  来源:好医生网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作者:程姝娟

  患者男性,64岁,主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入院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于次全闭塞并有大量血栓的LAD近段及80%狭窄的LAD远段各置入1个支架,贴壁良好,TIMI血流3级。LCX近段75%狭窄未干预。术中应用普通肝素10000u,术后IABP支持1天,静点替罗非班共计15h(300ug/h,体重75  kg),皮下注射依诺肝素7天(0.6mg,q12h)。入院后第8天拟处理LCX病变而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AD支架完全闭塞,可见大量血栓。行PTCA及PCI术过程中反复血栓形成,经多次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500ug后,血栓消失。术后加强抗血小板治疗,口服氯吡格雷150mg  QD,阿司匹林300mg  QD,西洛他唑50mg  Bid,持续静点替罗非班300ug/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0.3mg  q12h。次日常规血细胞计数显示血小板3.0G/L(入院时150G/L)。RBC和WBC正常,无便血,尿血,无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双下肢散在皮下出血点。

  讨论 

  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绝对值<15G/L或<10G/L或较基线值下降>50%,与住院期间的出血风险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以血小板计数<15G/L为诊断标准,在当前进行标准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达13%。 

  PCI围手术期多种原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首先应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分析常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堆积,导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能正确识别血小板造成计数偏低。应用其他抗凝剂如枸橼酸钠或手工计数可确诊。 

  临床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即原有分型的HIT  II型。PCI术后HIT的发生率约为0.8~3%,应用普通肝素的发生率较高,但低分子肝素引起者临床亦屡有报道,常发生于肝素应用后5-10天。HIT发生机制为机体产生抗血小板因子4(PF4)与肝素复合物的抗体,导致血小板过度激活,因此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血小板计数常为中度减少(>10G/L),出血较为少见,主要风险是广泛而严重甚至致命的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动静脉系统。HIT诊断主要依靠用药史、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以及血清抗PF4-肝素复合物抗体阳性。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GIT)。目前FDA批准应用的3种静脉制剂阿昔单抗、依替巴肽和替罗非班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0.5%~5%。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机体产生针对GPIIb/IIIa拮抗剂及与血小板复合物的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临床特点是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和出血倾向较高。常于首次用药后数小时发生,需进行排除诊断确诊。 

  其他原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常发生于置入后5~7天,与球囊搏动破坏血小板有关。其他药物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可引起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依折麦布等也偶有报道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不同病因所致血小板减少,治疗原则不同。临床高度疑诊HIT者,应立即停用肝素类抗凝药物,血小板严重减少及出血风险高者应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治疗目标在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不主张输血小板,因可使病情加重。推荐应用非肝素类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包括达那肝素(1B)、来匹卢定(1C)、阿加曲班(1C类)、磺达肝癸钠(2C)和比伐卢定(2C)。GIT者应立即停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重度血小板减少及有出血并发症者应停止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输血小板。 

  本例患者在短暂应用普通肝素且连续应用低分子肝素8天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排除了假性血小板减少),同时发生支架内亚急性、急性血栓形成,依据2008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指南,即使缺乏抗PF4-肝素复合物抗体的支持证据,临床仍高度提示HIT。应停用所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应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阿加曲班是国内仅有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起效迅速,与肝素抗体无交叉反应,出血风险较其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低,推荐剂量为2.0μg/kg/min,心力衰竭患者推荐剂量为0.5~1.2μg/kg/min。考虑不同种群间的差异,本例患者应用剂量为1.2~1.4μg/kg/min,在aPTT监测下调整剂量,使其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血小板在治疗4天后即恢复正常,未发生出血,无进一步血栓形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本例患者血小板极重度减少临床较为罕见,一旦发生临床后果较为严重,提示加强围手术期监测至关重要,应隔日监测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