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怎么申请评标专家:“买官被骗”事件中的两个“不正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52:36
  “买官被骗”事件中的两个“不正常”作者:李星文来源:北青网 来源日期:2011-10-27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湖南醴陵市法院日前公布一起买官诈骗案:该市某局党委书记8万元买官被骗,诈骗者徐某获刑3年半。经多方印证获知,“买官”者为醴陵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叶长华。然而案发至今,叶仍在原岗位上任职,似乎未受“买官”事件的影响。

  此案的涉案金额不算高,但其中折射的基层官场生态令人忧心。细察叶书记的受骗过程,耐人寻味处甚多。首先是叶本人有强烈的升迁愿望,却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达成目的。进而是办公室主任对领导意图心领神会,开始暗中筹措此事。然后是办公室主任的连襟浮出水面,号称有一位手眼通天的邻居,也就是那个骗子。一件很要紧同时也见不得人的任务,却交由这么一个关系松散、链条绵长、做法业余的“团队”来完成,这本就不合正常逻辑。而骗子的手法也不高明,他用来证明自己后台过硬的凭据,只是一份真假难辨的所谓“市领导签名的招标文件”,可是叶书记和他的高参们真的就信了。

  匪夷所思的事一再发生,是因为书记和主任的智商不高吗?恐怕不能这么认为。能做到局领导的位置上,足以说明他曾是官场竞逐中的强者。同样,那位身为局长心腹的办公室主任肯定也不傻。他们之所以在不加甄别的情况下向骗子托付机密之事,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耳濡目染了太多类同之事,早已视花钱买官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而生出了“别人能这么上去,我为什么不能”的念头,也就无暇对中间人的“资质”稍作考察,也就对明显的陷阱视而不见。说起来,那种对他们形成了强烈心理暗示的东西最可怕,那种让人不知不觉地走向歧路的染缸文化最可恶。

  此案中另一个不正常是:以帮人买官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被判了刑,而那位曾经对骗子满怀热望的意图行贿者,却在东窗事发后安然无恙,官照当、班照上。领导干部的考察任用,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和程序。对于那些欲通过不正当手段绕开考核程序获利的人,党纪国法均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虽然本案中的买官者未能得逞,但他已经有了明确的行贿企图和行动,即使未触犯刑律,也肯定违反了党纪中的相关规定。这样的人继续担任领导职务,一方面会对后来者形成错误的示范效应:花钱买官能成当然好,即使不成也没什么坏处;另一方面也会挫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会损害法律的尊严。

  一个县级市里的科级干部想调动,轻易就拿出了8万元的“活动经费”,其所反映出来的吏治问题值得深思。“买官被骗”事件不应该仅仅被当作一个官场笑话,社会上的每个人尤其是官场中人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已对一些丑恶现象习焉不察、臭而无觉了?

  这起“买官被骗”事件不应就此画上句号。只有每一个责任人都得到处理,它才能把坏事变好事,成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