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尖兵怎么样2017:家的气质,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3:30:30

家的气质,比什么都重要

2011年10月28日   24:24-解放周末·装饰·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学文

  本报记者 顾学文

    能够单纯地爱,是一种精神艺术。

    我们相信,人们是爱自己的家和家人的,但是当我们推开一道又一道门时,仍然看到太多的画面里缺少爱,尽管“装修花了好多钱呢”。因为,当我们为了一切能看得见的目的而设计家时,恐怕就很难察觉到那些看不见的价值了。

    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的,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一个家的气质,一个家独有的爱的表达方式。

没有时间,不会有品质

    家要有气质,家居首先要有品质。

    “品”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众”,“质”就是“品质”的概念,把“品”和“质”加在一起来形容生活,就意味着生活需要全方位的提升,不是单一元素就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具备有品质的生活。

    一个品字还告诉我们,一口一口再一口才能成为“品”。如果恨不得把整碗饭一口吞下去,就不知道“品”是何味了。

    陶瓷上有一个词,叫“贼光”,就是浮在瓷器表面、很刺眼的那种光,像毛毵毵的少年,出道不久,青涩涩,带着明晃晃的剑气,每一寸锋芒都剑拔弩张,毫不避让,拼了命地张扬。然经过若干年后,那层贼光,会慢慢消逝,瓷器也才有了品位,含蓄了,蕴藉了,更耐人品味了,这时候,瓷器才更有价值。在陶瓷制作过程中也可以避免出现贼光,方法就是等,即不能在停火之后迅速出窑,而要等到窑慢慢降到常温,然后开窑。

    烧制有品质的瓷器与打造有品质的家,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时间。

真正的奢侈品是文化

    很多人认为,享用奢侈品是富人的事情,其实真正奢侈的不是那个物品,而是它所承载的文化,除了工艺还有审美,还有生活态度。

    一位设计大师设计了一张桌子,外形并无特异之处,细察之下才发现,桌面是用树龄达500年的山毛榉树干完整的断面剖成的。这张桌子的纹理呈现了树的内心,所有的纹理都是风霜雨雪的记录。这样的家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以代代相传,这就是最奢侈的。不需要人做更多的工作,大自然已经足够丰富了。

    如果家里买的东西,今年可以用,明年不能用,这东西就经不起审美考验。中国近10年制造的商品数量超过过去40年的总和,但这并不能成为自信的基础,不能成为构建品质生活的依据,因为我们尚对什么是品质生活缺少判断。

    这种判断怎么建立?有学者倡导读经,也有设计师“批量生产”中式家居风格。读经是希望找到自己的文化依据,但这只是寻找方式的一种。因为孔子早说了,我们不可能在今天过昨天的日子。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中式风格盛行也不代表我们的家从此气质优雅。

    立足今天,我们怎样寻找自己的生活依据?“品”代表的是时间概念,“质”代表的是空间概念,时空的完整性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件事。无论“品”和“质”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慢慢体会生活是什么,了解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对自己和世界之间的认识,包括建立对自己的认识。

    没有想透这些,家的气场依然混沌。

传统为气质提供滋养

    人是活在时间里的,生活的构成一定会包含时间这个维度。历史保护主义者认为传统的价值是不容现代生活颠覆的,而现代主义者又总是认为夸大传统的意义只会妨碍社会的发展,这种存在于彼此间的敌意在很多人眼里变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日本东京,最时髦的街区表参道,分布着世界顶级品牌的专营店,奢华与现代程度不让米兰、纽约和巴黎。但在主干道两侧分布的一条条小巷里,依然保留着许多古旧建筑。它们仍然被使用着,而不是当作文物被封存起来。

    更意味深长的是,在这个每平方米房价达600万日元的街区里,它们没有被拆除。日本的建筑平均寿命可以很长,这意味着,社区环境、景观可以保持稳定,一代又一代的人可以从不同年代的建筑里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审美;房子的主人也将之视为资产,持续维护,精心打理。这种人与房子的关系可以使居住其间的人相信,不同时代的东西完全可以于同一空间共处。

    如果我们放弃传统留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的独特性就很难具备;如果不积极地适应现代生活,所谓传统只能如文物般被观看,无法介入现实。

    设计与其说是在解决当下的问题,不如说是在解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续性问题。当我们不尊重传统时,传统将无法为我们提供滋养,那家的气质又怎能生长?

家的气质,不是钱能喂成的

    近年来在国际设计界声誉日隆的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设计的CD机只售5000多日元,相当于300多元人民币;“无印良品”邀请其他著名设计师,如隈研吾、坂茂等为大众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均品质精良,价格亲民。

    气质的养成,靠的不是金钱,好设计做的是减法。

    一位设计师在为一位大集团的董事长设计别墅时,将光源减到了最少,并且选用了款式极为简单的球形灯具。业主起初还怪设计师的这种安排太过简陋,但当他将自己的藏画在家中一一悬挂后才发现,挂画成了家中最受瞩目的对象。业主终于体会到,减法使这个家功能上重点明确,视觉上简洁通透。

    设计大师隈研吾在设计石头博物馆时,只用石头一种石材,室内采光也只用最简单的手法——用砖砌出一排排的孔洞,让自然光从这些孔洞进入室内。这种设计令建筑视觉简练,功能实现也自然平静。这种简素的美学主张将传统文化中“空寂”的意境做了现代的发挥,而成本控制得相当低。

有情感的投入,才有气质的显现

    气质的养成,不靠金钱,靠的是情感。

    材料的背后是情感。譬如木头。从世界建造史范围看,西方造房子喜欢用石材,东方基本以木为主。木头在被用来造房子或做家具的过程中,终由一种材料浸淫成了一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不论木的结构形式、木的处理方式,都有情感和时间的因素在里面,从中沉淀出东方的思维模式,反映出东方人的性格。

    设计的背后也是情感。还是以木头为例。木头常常给人感觉沉重,好像是某个朝代的烙印,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但优秀的设计可以让它和当代生活方式契合,更多体现一种印象,一种感觉,给人更多情感的想象。

    承继中也有情感。比如中国书法,用抽象的点线表达跟时间的关系,跟速度的关系,跟节奏的关系,一切与精神层面有关。但将书法引入家居设计,并非以具象的符号形式。如果设计是靠表面的符号来表达,那么情感就受到了表达的限制。从符号上承继,承继的只是一个操作的行为。如果设计落到符号上面,人们可能只记住符号,深不下去,没有情感,没有意境;如果设计不提供符号,是给人们一个联想的方向,人们就可以凭各自的悟性,走向不同的深度与广度。

    家具也有它的情感色彩。比如老祖母的一把椅子。这把椅子是老祖母从年轻时候用的,她肯定会对这把椅子特别有感情,而她对电冰箱可能就没有太多的感情投入。当然,优秀的设计同样可以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喜欢某一件家具,多是喜欢这件家具背后的某种东西,文化的感动一定有很多情感的因素在里面。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把旧冰箱换成新冰箱,但是一把好椅子、一张好桌子常常让人舍不得扔掉,因为人们曾与它们互动,留有很多的记忆,难以割舍。一样东西被使用,除了基本的物质功能外,设计也赋予了它很多情感的因素,这些情感一定会被使用者感知,因此,设计在不断造物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心灵。

    东方人本来是很重视情感的,只是当下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太多变化,割裂了很多文化和传统的东西。琴棋书画,文人气质,成了稀缺的美丽,家中用那么一些别样的家具、生活用品,久之,总能勾起一些别样的情感。设计引导生活,而生活应有更多精神层面需求通过设计去体会与表达,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文化联想。曾有设计师在家中做过一个类似编钟的装饰,其实只是一个水平放置的不锈钢圆环,旁边有一个小木锤。也许居住者闲来无事,会随手敲一下,在钟声响起而又未断的片刻,只是听,只是感受这一刻的空气颤动。

    解决家的具体问题,养植家的独特气质

    价格不高、平和精致的好产品,消弭了由阶层差异等带来的审美区隔,不让产品扮演身份识别和审美能力测试的角色,这种理念还设计以本来面目——设计是为了帮助消费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

    当设计不背负过多责任的时候,它就可以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家的气质也就自然形成了,因为每个家有自己具体的生活问题,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就是生成每个家庭独特气质的过程。

    一位设计师在为自己的大家庭设计住宅时,让这个长31米的房子在18米的位置上转了两个角度,就使这个房子多了趣味,有了自己的气质,而实际上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解决这个家庭房型狭长、家庭成员多的实际问题。

    建筑的实体并非是最重要的,因为是人进入到建筑物里来使用空间,所以能够设计出用起来比较生动的空间才是设计师更应该关注的。

    在今天,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设计,大到城市,小到一只杯子,但显然存在着设计过度的现象:一个公共建筑,它的功能会为了去迁就其纪念碑般的外形而作出牺牲;一套房子,其好用性是要服从于视觉的。这种偏离了设计本义的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浮夸和浮躁的产品和空间,这正是提升生活品位的巨大障碍。

    如果我们能认识到,生活其实是由很质朴的需要构成的,我们的脑力和财力就可以专注有效地解决日常问题,而关于生活的快乐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