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儿女介绍:【引用】中国历代地图——看看祖国的版图变迁 - 淡墨斋主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7:45:13

【引用】中国历代地图——看看祖国的版图变迁

 


       千百年来,疆域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疆域的变迁直接反映了多个民族或多种文化意识形态角面之间能量的相互层次渗透,存在相包含,相交,相离,相切的四种形式周期的动态分合运动。多疆域的国家必定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地域的变迁,文化的集汇,历史的传承,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和伟大……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万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棗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棗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黄帝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 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尧    前2357~前2258 
虞舜    前2257~前2208 

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它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 

    夏禹治水有功,被禅位为天子,成为夏王朝的建立者。禹即位后,都于阳翟(音「敌」,今河南禹州市),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邑)或平阳。他一再会合诸侯,并将中国分为九州(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定贡赋的制度。

    九黎,三苗的侵扰,是远古时代的严重边患。「少昊」、「颛顼」的时候,黎、苗等作乱,尧、舜曾征讨,至大禹时代才将之平服。从此,长江中游平定,黎、苗不再北侵。这是远古对抗南方部族的一长期的艰苦战争。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大禹死后,他的儿子破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王,恢复了黄帝王朝初期父子相传的古老制度。从此,王位的传子不传贤,实行世袭制度,开始了古人所说的「家天下」。 

            夏王朝的统治,东至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当时已经能冶炼较好的青铜,生产了不少的青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换也有所发展。有了比较进步的阴阳合历和干支记日的方法。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术鬼神、淫乱,引起诸侯的反叛,夏王朝逐渐衰败。「孔甲」再三传到「履癸」(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务修德,奢侈无度,杀人无数,四处用兵,劳民伤财,以致民众反抗,诸侯叛离,终于被「商汤」所灭。

    人口约210万,包括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但实际控制区域并没那么大,尤其是对黄河以北地区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京津地区只有过短暂的部落臣属关系存在。


商(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

     汤率领黄河下游的商族部落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其统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商朝前期,因长时间的内乱,都城也多次迁徙。至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才稳定了统治。此后,商朝出现过“武丁中兴”。但到商末纣王时,终因暴政而亡国。

    商朝建立了王以下包括许多官吏和大批军队在内的国家机器,同时还出现了刑罚、监狱。商朝农业、手工业较以往有所进步,特别是青铜铸造的水平明显提高,可以制造各种大型、精美的器物。商朝的商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由于商业交换活动的增加,出现了早期的货币。

    商朝文化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商朝拥有比较完备的历法,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同时,大量的出土实物,也反映出当时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及生活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人口约320万,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增加了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


周 (约公元前1066 -前256)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以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共和执政”。
   关于“共和执政”,还有另一说法,即厉王奔走后,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职。因其名叫“共和”,爵位为伯,故称其当政期间为“共和执政”。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史书上都有记载,前者见于《竹书纪年》,后者仅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从可信度来说,《竹书纪年》较为确切。同时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执政”结束以后,宣王即位,周宣王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历史上称之为“宣王中兴”的时期。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同时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惑,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平王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西 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 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 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战 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人们都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国七雄」。

 战国时,各诸侯国陆续形成国君之下将相分职、文武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相,又称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长。将,又称将军,是武官之长。战国初,各国变法进一步使法律系统化 战国时,铁制农具已排斥木、石农具普遍用于生产中,便利丁砍伐树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战国时,手工业大发展,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显着的提高。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战国时币的种类多,流通数量大。各国铜币的样式不同,齐、燕主要是刀形的刀币,三晋主要是铲形的布币,秦、周主要是圆形有孔的圜钱,楚国主要是形似贝壳的蚁鼻钱. 战国时,杰出的天文学家齐人甘德有《天文星占》,魏人石申着有《天文》。他们发现五大行星中的荧惑(火星)和金星(太白)有逆行现象,测定金星和木星的会合周期长度,并定火星的值星周期为一点九年,木星为十二年,与现代科学测定极为相近。 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加上士阶层的形成和统治者的提倡,许多学派纷纷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最有影响的,除了儒道二家以外,还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以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张仪、公孙衍、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各派各家都着书立说,广授弟子,参与政治,互相批判,又互相渗透,学术思想极为繁荣。秦统一六国,崇尚法家,兼用阴阳家,焚书坑儒,迷信暴力,将法家学说过分夸大君权的一面发挥到极致。 

         人口约340万,基本与商差不多,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但实际控制较比商朝要小的多,尤其是犬戎地区其实周朝并为控制到,特别是到了战国期间,犬戎已经是独立的国家了,就算在东周至春秋期间,北方的戎狄和南方的九夷之地其实都是少数民族手中控制着。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的国祚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年,却为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一个集政治、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的中央政府,后世一直沿用。另外,他推行一系列新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方便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又命人修筑万里长城和驰道,对军事防御有很大的帮助。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代城。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楚都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始皇完成古中原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人口约360万,还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对河西走廊一带直至甘肃的实际控制力有所增强。秦朝疆域的特点是界线清晰,但凡是在治下的土地都是完全控制的。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而到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西 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又称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西汉自前206年汉太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刘邦在该年7月听从娄敬的建议从洛阳迁都长安,开始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至9年1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09年。

新    (公元9年—公元24年)
东 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西汉灭亡之后,西汉外戚、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取得政权。王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了各种改制的政策,但这些改制不仅没有使社会稳定,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绿林军当中,有一位名叫刘秀的将领,实际上是西汉皇帝的远支皇族,在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战功的刘秀,既利用了起义军的武装,又善于利用地主豪强的势力,于公元25年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成为汉光武帝。

    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尤其是对河西走廊极其以西的甘肃地区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切实的控制,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现今的鄂尔多斯就是当时霍去病从西戎人手里打下来了,并建立的朔方郡,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

    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实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三国  (公元220-280年)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在各种连绵不断的小规模起义的基础上,由张角领导的大规模的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走向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互相混战。公元220年(延康三年),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59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长江以北的汉人地区和在新疆甚至少量中亚的土地,也包括朝鲜的极少量土地
吴:公元221年—公元263年。260万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方。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台湾已经正是被纳入中国的版图,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蜀:公元222年—公元280年。190万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缅甸的极北方。


晋  (公元265-420年)
     西 晋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公元265年,魏国大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西晋的国土大小为920万平方公里。在云贵上略少于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缩小了。


东 晋 (东晋十六国)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东晋的开始到结束,其实中央政府已经变成傀儡,十六国把整个西晋按各自实力分配,只给司马家族留下了一点仅算是面子的土地,实际面积约280万,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但就“中国”而言,土地面积并为减少,毕竟原来西晋的土地还在中国人手里控制着。

    东晋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十六国 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十六国时期地图(304-439)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符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北隋灭南陈结束,共169年。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
  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

 国土总合约为935万平方公里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挥戈南下,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隋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但隋朝的统治时间很短,人们因它残暴的统治而常常把它比作是早期的秦朝。

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云南和贵州也正走向独立,丧失了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隋朝统一了尽200年的分裂,尽管他也是短暂的,但从次开始,中国朝代更替几乎都是在大一统的前提下进行的,分崩离析的状态越来越少。疆域面积840万奠定了中华民族后续疆域扩大的基础,几乎除了宋朝以外,其他朝代的疆域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的。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缢死。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废杨侑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遇害。隋朝灭亡,立国共三十八年。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

     自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强盛时国土大的非常惊人,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大半个蒙古国和俄贝加尔湖,共1240万平方公里,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可谓史上最大的缩水。


五 代 (公元907年—公元979年)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这是旧史学家的传统观点。其实在北宋建立时,十国中的大部分国家,如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小国都存在,公元979年,北宋大军灭亡了北汉,中国才算基本统一,历史实达72年。出现了、唐、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南唐吴越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宋  (公元1127-1279年)
北 宋   公元 960年—公元1127年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属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分裂局面的结束。自此之后,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便没有再发生过。前后历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最终被金灭亡。

     国土为460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中国比没有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整个东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贵。

南 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公元1127年,金军又一次攻打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及大量财物。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而此时,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之前金人有要求宋皇室派亲王来去金兵营做人质,于是被认为是冒牌货而被遣返,就这么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在当时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后迁都于临安(但南宋统治者实际上并不承认临安为首都,称其为“行在”),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权。赵构便是后来的宋高宗。

    南宋就更小了,只有江苏、浙江、福建、两广、云贵,其中云贵地区还被段氏大理控制着,土地面积约210万。


元 (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南北统一。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并于同年进行的北伐中推翻了元朝。北迁的元政府后退居漠北,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元朝统一全国后,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一说到达北冰洋),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元朝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若到达北冰洋,则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

    1680万平方公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视其是中国,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国土包括整个中国和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大片土地,但在世界历史上此时的中国只不过是被蒙古人征服的一块土地而已。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元的统治日益残暴黑暗,到元顺帝(元惠宗)时期,暴发了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1364年,朱元璋自称为吴王,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北伐蒙元,攻占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中国历经9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最强盛时,影响力更是波及非洲东岸和整个亚洲。
   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

     国土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俄罗斯极少土地。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实西藏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统治中原的明朝被李自成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际统治者。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清军基本控制中国大陆。

      至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灭亡。自1644年入关以来,清朝共历十帝。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18世纪的清朝以及部分朝贡国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极盛时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千米。

    除此之外,许多周边国家,也都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在盛清之时的藩属有:东边的朝鲜、琉球,中南半岛有安南(越南)、南掌(老挝)、暹罗(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西南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中亚西亚有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阿富汗)等藩属国。
   不过进入19世纪尤其是近代时期,由于清朝的衰落和列强的入侵,鸦片战争以后清朝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先后失去了以下领土:
   香港地区(1842年至1898年间分批割让或租借予英国,直到1997年回归中国)
   澳门地区(1887年与葡萄牙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承认葡方在澳门的一切权利——“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区治理它处无异”,1999年12月20日中国)

   外东北(包括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千米,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萨哈林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分别于1858年和1860年被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未收回)


 

   新疆极西帕米尔高原(巴尔喀什湖之东南、伊犁以西、以及喷赤河以东的帕米尔等地区约4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于1864年被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未收回)
   台湾和澎湖列岛(1895年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和澎湖主权移交给中华民国)。

     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和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论大小算是中国历代第二。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中华民国的疆域基本上是沿袭了清朝的,除了后期外蒙独立出去和被俄国人讹走的一部分以外,剩下的约10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北纬53°30′),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北纬4°),跨纬度49度多;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05′),西到帕米尔高原(东经73°40′),中国地图跨经度60多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中国历史地图Flash版

  【先点击哪个朝代的牌名,就出现那个朝代的地图,再点右上角最左边的青色的箭头是翻页;两个红色箭头是放大镜、缩小镜,放大后那个挂钟的指针是移动方向。】 ­

   这个,可以看到我国历代疆土变迁,重要城池、地区的划分及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