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新浪微博上发帖:被误读的和尚:唐僧信念是《西游记》精神之魂 //专家称《西游记》是中国理性主义的启蒙小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20:54
被误读的和尚:唐僧信念是《西游记》精神之魂 //专家称《西游记》是中国理性主义的启蒙小说 2010年09月18日 11:21 光明日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2条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赞美孙悟空的文章汗牛充栋,而担负西天取经神圣使命主角的唐僧却成了迂腐、懦弱、是非不清、人妖不辨形象的代表。这不能不说是阅读《西游记》的一个缺憾。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主线是唐僧带领徒弟们去西天完成取经任务的故事。到西天取得真经,是佛祖如来赋予唐僧的神圣使命,也是唐太宗皇帝十里相送亲自所托。此次行程远达十万八千里,历经十四个寒秋,妖魔横行,劫难重重,之所以最终能够完成使命,取得真经,关键是在这个团队中,有一个能把握方向、凝聚人心并具有超强意志力的“精神领袖”,那就是唐僧。弄清楚了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有助于更好地展现唐僧在西天取经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之可贵、道德之纯美。正因如此,才使《西游记》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和精神上具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有信仰

唐僧西天取经是一次历险之旅,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一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自不必说,最大的考验是苦其心志。在各种磨难和险境面前,八戒经常动摇,时不时就吵着分家散伙;孙悟空也不时动过回归本洞,继续做山大王的念头;沙僧也被动地参与过分家散伙。惟有唐僧,自从在唐王面前发下“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誓不回国,永堕沉沦地狱”的宏誓大愿后,就把西天取经的使命担在肩上,始终未曾动摇过。取经路上唐僧面对熊熊燃烧的火焰山,八戒建议“只拣无火处走便罢”,唐僧问:“哪方无火?”八戒答:“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唐僧又问:“哪方有经?”八戒答:“西方有经”,唐僧坚定地说:“我只要往有经处去哩。”这两问两答充分表达了唐僧百折不挠,一路向西的坚定无悔。面对山高路险,妖魔横行,唐僧也抱怨过、心焦掉泪过,但是他忧的不是面临的险境,对身心的折磨,忧的是取经大业如何完成。这种九死不悔、取经事业高于生命的坚定信念,是《西游记》的精神之魂,是唐僧形象最为光彩的一面。也是唐僧怯弱平庸外表掩藏的精神实质。

讲道德

从世俗的眼光看,坐龙椅、拥美人、受重金,哪一件都是求之不得的人生之福,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对担当大任的唐僧师徒来说,这则是另一种考验,甚至比生死考验更难以经受。在这些考验面前,唐僧表现出了担当大任应具备的定力和品格。面对女色诱惑,能持戒守身。佛祖认为:人但知诸魔之狠毒,而不知色魔之狠毒更甚于诸魔也。于是菩萨下凡扮作莫氏母女四人,以色相引诱惑之。面对莫氏的挑逗,唐僧装聋作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或是合掌低头,旁若无人。以后白虎岭之白骨夫人,西梁国之女王,琵琶洞之蝎、盘丝洞之蜘蛛等,变着法色相诱、色相迷。唐僧禅机笃定,守身如玉,艳色不入目,秽语不进耳,淫行不动心。面对龙床帝祚,不慕荣华。唐僧师徒一路积德行善,做尽了好人好事,接受酬谢也在情理之中,但唐僧始终严守戒律和道德底线。这不仅表现为文学上的严谨,更表现出了唐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上的纯洁。

好品德

世人多对唐僧软弱无能、人妖不辨持批评态度。实质上,这一形象的背后,恰恰隐喻着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慈悲心怀。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为骗取唐僧,装作跌折了腿。唐僧连称“也罢也罢,我还走得路,将马让与你骑吧”。不想那怪又提出进一步要求:“感蒙厚情,只是腿胯跌伤,不能骑马”,唐僧又让沙僧“你把行李捎在我马上,你驼他一程吧”。那怪又说沙僧脸色晦气,不敢要他驼,唐僧又叫“悟空,你驼吧”。你可以怒唐僧人妖不变,哀其顽冥不化,但唐僧的慈善之心是纯洁的,就是要把“善”字做到始终、做到极致。他的骨子和眼睛里,最容不得见善不为,为而不尽。唐僧宽广的慈悲之心还表现在宽厚容人、以德报怨、以善报恶上。收了悟空为徒弟的第一次投宿,悟空就把六个毛贼一通打死,并笑吟吟地向师傅表功,不料遭到唐僧的怒责:“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孙悟空虽然觉得一万个委屈,却也领教了唐僧慈悲为怀的严肃与认真。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除了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外,更在于蕴涵其中珍贵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核。今天我们谈论唐僧,审视唐僧,不妨换一个角度,不妨多一种思维,不妨更新一下观念,不妨在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歌颂能够“奋起千钧棒”砸碎旧世界的孙行者的同时,再去发掘一下那个坚持“仁义礼智信”,坚持西行取经理想信念,坚持“真”、“善”、“和谐”的唐僧的美好形象吧。专家称《西游记》是中国理性主义的启蒙小说 2010年04月19日 07:59 南方日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但长期以来它都被看作是一部通俗小说,在当代,很多时候更是被当做一本儿童小说来对待。究竟《西游记》是一本怎样的小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岱老师突破对《西游记》的传统观念,提出《西游记》是一部深刻的哲学小说,堪称中国理性主义的启蒙之作。

如何定位《西游记》?媲美“理性主义之父”笛卡尔

历史上,对于《西游记》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有着种种争议。古代有人认为《西游记》是宗教小说,是为了弘扬佛教的。后来,有佛教大师又愤愤不平地站出来说,《西游记》不仅不是弘扬佛教的,反而是颠覆佛教教义的,它只是一部神魔小说。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游记》是反抗小说的说法在这个革命时期十分流行。到上世纪80年代,顺应中国文学审美的转向,《西游记》又被看成是一部纯粹的游戏小说,是作者写着好玩的。

但是,以上对于《西游记》的定性都是片面的,《西游记》其实是一部深刻的哲学小说。在中国,它是一部相当于传承了庄子这一脉诗化哲学和寓言文学的伟大作品。与西方照应,它相当于莎士比亚、但丁,与笛卡尔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相似。佛教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三大文化成就,在宗教上的成就是禅宗思想,在哲学上的成就是心学,而在文学上的成就就是《西游记》。

如何看待唐僧师徒的角色?象征信仰、理性和欲望的和谐

首先来讲孙悟空,孙悟空最怕的就是唐僧的紧箍咒,唐僧一念紧箍咒他就会头痛。其实紧箍咒就是唐僧对孙悟空发出的某种警告,警告他不要调皮捣蛋,要老老实实去西天取经。那么悟空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在《西游记》的回目和行文中常常会出现“心猿”这个词,它指的就是孙悟空,悟空是猴形,而“心猿”就是念头,所以悟空是念头的象征,在佛教中称为“识心”。“识心”就是我们的认识之心,理智之心,也即理性。火眼金睛、辨妖识魔、开山探路都是靠悟空,靠人类的理性做到的。所以《西游记》是一部关于人的认识之心、理智之心和理性的故事。

再来看唐僧,在阅读《西游记》的时候,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无用唐僧为什么要领导万灵悟空?为什么吃唐僧肉可以成佛?仔细想想,唐僧也有他的可爱、可敬之处。他面目安详,内心清净坦荡,而且意志如钢、一心向佛。可见,唐僧其实象征着信仰之心,在佛教中也叫做“本心”。“本心”与“识心”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佛教修行的终极目的就是修本心。了解到唐僧的象征意义之后,之前的问题就有答案了。中国在现代性启蒙之前,我们认为信仰、信念是高于我们的理性的,理性永远是信仰的奴仆。所以再无用的唐僧都是万灵悟空的领导。所以,《西游记》也是一部关于信仰之心、向佛之心,如何正确成佛的故事。

接下来讲唐孙大军,用一个比喻来说,唐僧是精神领袖,悟空是行政长官。那么八戒、沙僧和白马各自象征什么呢?我们知道猪八戒有两大爱好,一是好吃,一是好色。所以他是欲望的象征。沙僧是最听话的一个人物,要他干活他永远没有怨言,是最好指挥的,所以是形体的象征。白马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其实他是一个重要人物。“心猿意马”中的“意马”指的就是白马,是情绪、情感的象征。在中国儒、道、佛三家中,都有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以理化情。所以我们在《西游记》中看到,白马是唐僧的坐骑,即信仰要管制情绪;白马由悟空来牵,即理性要牵制情绪。

揭开《西游记》主要人物的面纱之后,我们就知道《西游记》并不是简单的宗教小说、神魔小说、反抗小说、游戏小说等等,它讲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因素的协调。理性用今天的哲学话语来说叫做工具理性,是没有方向,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用信仰之心来控制我们的理性。同时,理性要牵制我们的情绪、情感,指挥我们的欲望和行为。从人生、社会的层面来讲,这五个因素的合理架构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因素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欲望过度了,贪污腐败就出来了。

如何理解《西游记》的现实意义?放开眼量向世界文化学习

了解到《西游记》的哲学意义之后,我们发现《西游记》其实是一部可以从小看到老的小说。但是《西游记》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孙悟空自称为“齐天大圣”,这是什么意思?“齐天大圣”其实就是人定胜天的思想,是人类理性发育的过程。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可以说是到处反抗,反抗如来佛,反抗玉皇大帝,反抗唐僧,虽然这些反抗最终都失败了,但小说并没有否定这种反抗行为。这就说明当时中国对人的信仰和理性的关系认识上发生了某种吊诡现象,中国思想史上已经产生了现代性的萌芽。

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最早的一位诗人”,这样的评价同样可以用在吴承恩身上,因为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作为有理智的人成为主要刻画的形象。笛卡儿是西方理性主义的鼻祖,而在十六世纪的中国,《西游记》已经暗示了中国思想史上理性开始对信仰持怀疑的态度,所以《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启蒙小说。概括来说,《西游记》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第一次“西化”,即化用佛教;第二个层次是自身现代性根基的萌发;第三个层次是它的后现代意义,即并没有彻底否弃信仰之心。回到第一次“西化”这个主题,我们要放开眼量、打开心胸向世界文化学习,与世界文化交流,最终这一切都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就,同时也贡献给世界文化。

南方日报记者蒲荔子

实习生孙琦摄影李立辉

西游记的作者是唐僧么? 西游记中最后在西天给唐僧师徒那经书的那两个和尚叫什么? 一部西游记漫画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4人都是女的 听说西游记里的唐僧是私生子----对否?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西游记中扮演唐僧的是哪三位演员? 《西游记》唐僧的取经经验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故事 历史的误读 孙行者简介,猪八戒简介,唐僧简介,沙和尚简介,西游记作者简介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途中最大的障碍是那一家族的刁难? 《西游记》中唐僧所说:佛家有三宝,佛法僧。是正确的吗? 为什么新版西游记里面的唐僧是两个人扮演呢? 《西游记》里,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条消息是怎样诞生的 西游记 中收服沙和尚的地方? 精神财富包括什么?坚定的信念算吗?!!!!!!!!!!!!!!!!!!!!!!!!!!!! 西游记中唐僧被封的佛号“旃檀功德佛”前两个字怎么读啊? 唐僧的原型是? 西游记 第三十回是说的谁与唐僧等斗法? 西游记里玉兔要取唐僧是第几回啊!!!! 西游记里玉兔要取唐僧是第几回啊!!!!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天竺国遇见白兔精是,唐僧和白兔精结婚时的那段音乐是什么? 西游记中龙马,猪八戒和沙和尚犯了什么罪需要把唐僧护送到西天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