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尖椒团购:弟子规首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00:28

拼音读诵
易解
在线动画
八德故事
童蒙养正
二十四孝图
蔡老师讲座
至圣先师孔子
《弟 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 「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 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 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 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 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 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 子 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弟子规易解
总叙
概 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 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 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 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 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 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 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 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 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易 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 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 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 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 解: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 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 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弟子规易解更多内容》》
蔡礼旭老师讲座:《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如理如法的好人(香港)  细讲《弟子规》(40集)
吉隆坡幸福人生讲座(马来西亚)《幸福人生讲座》—中国传统文化到悉尼《弟子规》的重要性
古晋弟子规(马来西亚)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巴黎)净空老教授与王财贵博士谈话《历久弥新的生活教育》(北京大学)开启仁爱幸福的大门(清华大学)蔡老师讲课菁华传统文化领航人生(清华大学) 传统文化与完善自我(邮电大学)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为师者的体验-喜悦的《弟子规》《弟子规》伴随我们成长 答疑解惑
至圣先师孔子在韩国深受爱戴韩国孩子所受的教育幸福美满的人生   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践者—访日本江户川学园取手中学校长高桥键弥
朱子治家格言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中国人的远祖是怎样教导他的后裔
网络警钟长鸣—严防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北大男生数十刀砍死同班同学传统教育应该加强[德]约翰内斯·贝克曼文因果图鉴—地狱变相图(江逸子先生绘)《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 (澳州)《弟子规》与往生西方的关系(香港)〈弟子规〉与净宗修学(杭州)
有关弟子规的新闻报道: 国内首部德育动画片《弟子规》在沪开机长春中小学生传统国学热 纷纷走入国学讲堂
应聘年薪18万职位必须熟背《弟子规》《弟子规》成了员工培训宝典 随法制晚报重温《弟子规》《弟子规》成为漯河市幼儿园必读教材河南漯河市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河南高校将儒家经文设为必修课引发关注 全校学生个个都学“弟子规” 是要培养一种品质
唐山一小学将《弟子规》引入校园 英才小学2000名学生齐诵《弟子规》展示德育成果
至圣先师孔子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讲要(上)论语讲要(下)(雪庐老人讲述)
论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论语别裁(南怀瑾先生)原本大学微言(南怀瑾先生)礼记·乐记儒学简说(徐醒民先生)读易简说(徐醒民先生)礼记·学记易解古文观止說苑粹英增广贤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姓氏溯源)千字文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刘华妙音(乐乐)
友情链接:觉海慈航极乐世界诗词曲赋大方广般若文海诚敬人生
联系我们:弟子规信箱dizigui@188.com  本站资料来自四众,是站长之个人收集,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
欢迎访问《弟子规》留言板!
刷新第1页  共有3页共有115条记录
留言简述留言者来自留言时间
好弟子58.45.37.*2006-11-18 12:02
欢迎访问《弟子规》留言板!semsoro60.49.117.*2006-11-13 05:52
很感动中国人220.248.229.*2006-11-12 21:34
我与第子规 晨雪霉203.207.70.*2006-11-11 22:08
我与第子规amy203.207.70.*2006-11-11 21:25
RFETDF 日饿-我去222.125.200.*2006-11-09 20:17
看见看见颗粒肥料;酱豆腐 看法来得及 ...大撒使222.125.200.*2006-11-09 20:15
学好弟子规,社会大变样!张西归子61.178.34.*2006-11-09 15:01
携手未来希望能与贵站友情链接温巧兰59.59.10.*2006-11-07 14:02
我有一个疑问?wjhui60.1.120.*2006-11-04 11:55
1212221.7.211.*2006-11-02 14:13
感想mandy221.224.138.*2006-11-02 12:28
请中国教育部长看看净海莲心222.187.179.*2006-10-30 07:00
我想下载弟子规之歌网上有吗(补充说明 ...曾子的后代218.86.18.*2006-10-29 20:47
我想下载弟子规之歌网上有吗曾子的后代218.86.18.*2006-10-29 20:39
好末学刘健218.27.0.*2006-10-28 21:59
好好好历历61.172.14.*2006-10-23 16:31
圣人之智慧庆胜221.221.145.*2006-10-21 11:38
很好,但要是有……何硕60.55.115.*2006-10-19 20:59
---------彭佳欣218.89.77.*2006-10-19 18:40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更多知识!德阳市一小十佳优秀少先队员----李彭218.89.77.*2006-10-17 19:39
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人的一生受益,我 ...刘斌60.164.210.*2006-10-17 11:38
真是好网站,望我们齐心大力推广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0301班 刘旭华 湖北天门222.26.196.*2006-10-16 19:42
让我懂了更多的知识!市一小十佳少先队员218.89.79.*2006-10-16 18:12
希望能下载细讲《弟子规》40集和平喜乐222.182.51.*2006-10-14 18:13
《弟子规》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向,实 ...心是莲花开211.162.192.*2006-10-14 08:53
为人处世的佳作清心221.201.84.*2006-10-11 17:40
请在详细点似的但是124.129.116.*2006-10-09 11:34
很好,谢爱好者202.112.174.*2006-10-05 22:38
好复活疯丫头越听越通用于221.217.118.*2006-10-03 14:15
中华之绝唱,育人之礼仪……刘雪娇218.22.205.*2006-10-03 01:40
好好好无敌铁拳221.236.182.*2006-10-01 19:34
感恩的心;喜悦的心牧鱼客 222.88.75.*2006-09-29 12:15
感谢 王帅61.53.108.*2006-09-28 20:16
孩童初学 推崇备至 阿彭218.81.59.*2006-09-21 16:05
有视频文件吗?轻松221.199.192.*2006-09-19 08:41
找到了我和孩子的人生领航灯飞翔的陶陶159.226.163.*2006-09-13 11:42
第子规那有买才 59.52.44.*2006-09-08 15:21
真的很好,孟冠华210.46.127.*2006-08-29 16:45
你是中国人吗?你懂弟子规吗?中国的圣 ...吴成221.203.111.*2006-08-24 21:49
haoliu221.219.33.*2006-08-24 17:57
弟子规我爱你作业王221.192.112.*2006-08-23 14:31
真的是很好的道德教育范本 应该尽力推 ...wxwp221.13.19.*2006-08-20 18:01
感谢此网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金峙221.201.153.*2006-08-18 21:46
顶礼O何必有我O124.248.3.*2006-08-03 16:48
《大学》勘误(续)Plex211.96.22.*2006-07-27 08:54
《大学》勘误Plex211.96.22.*2006-07-26 09:13
《中庸》勘误(续)Plex211.96.22.*2006-07-26 08:51
《中庸》勘误Plex211.96.22.*2006-07-25 11:14
教人怎样做人,成为淑女洋葱203.90.175.*2006-07-23 10:31
首页 后一页 末页 我要留言 显示详细信息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总叙〉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出则弟〉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餘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说: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餘 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谨〉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说: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信〉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说: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了。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说: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说: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 ,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说: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相对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弟子规》易解
儿童读经缘由(代序)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关心教育的家长,千万不可轻忽。'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是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经书的选择建议以:弟子规、三字经、四书、老庄为主,唐诗三百首为辅,背诵吟唱相互调剂,如能有十数人切磋琢磨,体会出读经之乐,效果更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愿与天下为人父母师长者共勉之。祝福您!弟子规易解
◎总叙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煽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国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
(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易解: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当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应注意过份加工,太精致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易解: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国父说: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礼运大同篇: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订定读书计画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弟子规易解终
2009年第三届《弟子规》传统文化学习营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第1集
仉红梅老师主讲 2009/12/12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刚刚郑老师有介绍,我姓仉,仉红梅。以前这个从小到大都会被别人叫错,有人叫几红梅的,有叫仇红梅的,叫倪红梅的,几乎没有被叫对过,所以这个姓也令我生了不少烦恼。但是当后来遇到了蔡老师,老师告诉我孟母姓仉的时候,当时听了以后,确实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好像很重,提起了一分使命感。非常感恩祖宗给了我这么一个姓,所以也在心里暗暗的发愿,自己努力的学习传统文化,把自己所学的传递给来到我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希望自己通过努力,将来也能做当代的孟母。我想在座的女士很多,母亲很多,我们一起来期许自己,我们都来做当代的孟母。
我是第二次来马来西亚,去年也是十一月份,在国民大学跟大家有过一次分享。在来马来西亚之前先生就有问我,他说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是怎样的?因为他是第一次来。我就告诉他,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景美、物美、人更美,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家一样,很温暖也很亲切。从事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有六年了,这六年来,虽然我们没有了固定的家,一直是到处漂泊,但是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感觉。为什么?因为无论到了哪里,哪里的朋友都像亲人一样招待我们,所以无论到哪里都感到很亲切、很温暖。今天我跟大家,跟在座的各位亲人汇报的题目是“如何落实德行教育”。我们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其实老师也是一样,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做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知不知道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上午王老师有跟大家分享,我想这几天很多位老师都有跟大家讲到教育,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古老的一篇教育哲学里面,叫《礼记.学记》,在这一篇教育哲学里面讲到教育的本质是“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家长,我们的孩子到底都有哪些过失?我们在中国的时候做过“如何落实德行教育”的分享,我们会问在座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他们都会列出很多,像譬如说孩子自私,孩子很傲慢,孩子也很懒惰,还有的说孩子的脾气很大,还有说看电视上瘾,网瘾也是很严重,还有很多很多,说孩子现在的过失很多。我们看到孩子这么多的过失,到底原因出在哪里?我们只有找到原因,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
我们分析了一下,发现了孩子的过失原因,第一个,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现在的父母都非常的溺爱孩子,有一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很溺爱孩子的。有一个小朋友四岁多,他的家庭是这样组成的,他的母亲有三姐妹,他的父亲有两兄弟、两姐妹,他母亲的三个姐妹,和他父亲的两个兄弟,还有两个姐妹统统都没有孩子,只有他们家这一个宝贝。所以结果怎样?结果就是孩子的两个姨妈很疼爱他,他的两个叔叔很疼爱他,他的两个姑姑也很疼爱,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百千宠爱在一身。各位家长,各位老师,这样的孩子好不好带?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好带?对,不好带。所以是祸是福很难讲。他的爷爷就对家里人说,我们家就这么一根独苗,如果你们骂他就像骂我一样,你们打他就等于在打我。所以全家人不管这个孩子犯了多大的过失,妈妈当着爷爷的面不敢管,背着爷爷也不敢管,为什么?因为孩子有依靠,他会去告状,所以全家人没有人敢教他。有一次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五个人一起吃饭,这个孩子到桌前一看,才五个菜一个汤,于是就生气了,嫌菜太少,就把凳子一推,就跑到门口去了。这个时候爷爷就赶快站起来,跑到孙子面前说,孙子,你到底想吃什么?爷爷现在就去给你买、给你做。五个人吃饭,五个菜,孩子还嫌少,为什么?因为我们把孩子当什么来养?皇帝,是不是?可是皇帝吃饭要多少个菜?一百道菜是不是?所以五个菜肯定少了,所以是我们对不起他,所以孩子就会发脾气,脾气就很大。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脾气大。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在中国大陆这样的孩子很多,孩子要什么,家长就满足他什么。所以这样的过失日积月累,孩子本来很单纯、很好教,但是慢慢的他的习气“苟不教,性乃迁”,习气愈来愈重,所以这个原因还在于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所以不能怨孩子。
再来,父母自己的教学思想有偏失。家长、老师都很想把孩子教好,但是很多家长有一个观点,以为赚很多的钱就能够把孩子教好。我有一个朋友,在孩子四岁的时候,她就已经给孩子做好了一切的打算,他人生的路她都给他想好了。她说我的儿子要上最好的幼儿园,也确实他们夫妻俩拼命的赚钱,让孩子上了最好的幼儿园。现在孩子已经七岁了,如愿以偿的上了我们长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师大附小,上了这个学校。她说将来孩子要上师大附中,然后再送孩子出国去留学。她想得很好,但是我们看到的现状是什么?这个孩子现在因为父母的这种溺爱,父母教学思想的这种偏失,以为只要给孩子钱,要什么满足什么,孩子已经变得非常的自私,脾气特别大。
我们还有一个家长,她是一个当老板的,是一位女士,她把孩子在十二岁的时候送到了一所私立学校、贵族学校,然后自己就一个月接孩子一次,自己去赚钱,她说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结果两年过去了,这个孩子染上了很多的恶习,跟同学比吃、比穿、比用,最后到比谁能打架,结果他最后拿刀子去捅同学。他的母亲到后来很怕接老师的电话,一接到老师的电话,她说她心脏就心跳加速,浑身发软,她就不知道儿子又给她惹出什么事来。后来被逼无奈,她幸亏也是接触到了圣贤教诲,听了蔡老师的光盘,然后知道我们山东庆云有学习传统文化的地方,于是就毅然决然把房子卖掉,把生意彻底全部结束,带着儿子,母子俩来到庆云。他的母亲下了,我们从她卖房子、结束生意就能看出,她是下了最大的决心。她也确实认识到,教孩子是一个家庭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至要莫若教子。因为她也说,孩子再不救就来不及了,因为孩子来到庆云的时候已经十五岁。结果这个母亲通过学习以后,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她自己也是下大决心改自己的毛病习气,以身作则,带着孩子学习。孩子也跟着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学习孝道。结果一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变得很孝顺,非常的懂事,在后面我可能会分享到这个孩子的一些事情。这是父母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偏失,认为有钱就能教好孩子,这个是不对的。
再来,父母去赚钱了,我们想一想,把孩子交给了贵族学校,还有就是把孩子完全的交给保姆去带。所以父母赚钱,家里就出现了很多的代理父母,第一个就是保姆。保姆带孩子,父母出去忙,孩子的成长过程他完全看不到。我们想想看,每一个母亲她在生孩子之前,在结婚之前,没有人会说,你一定要先学会带孩子,然后再结婚生子,没有一个。但是每一个母亲她有了孩子以后,本来她可能很傲慢,但是她变得很谦卑,她去向长辈、父母去请教如何带孩子?给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凭什么?就凭着一分做母亲的这种挚诚的爱,而母亲的这分爱是任何别的人没有办法代替的。只有母亲的这分挚诚的爱的陪伴,才能让孩子身心安宁、健康成长,厚德载物。母亲要把自己的德行,培养修炼得厚厚的,厚德载物。所以说如果我们请保姆来带我们的孩子,而我们去外面赚钱,会出现什么结果?我们也遇到过保姆带大的孩子。我们在庆云的时候有一位,也是我们海外去的一个家长,她的孩子去的时候十三岁了,从小保姆带大,结果是什么?衣服扣子不会系,听起来好像是笑话,十三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不会系扣子;出门的时候把脚一伸,保姆要把鞋带给他系好。我们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他对这个社会会有什么意义?他自己也很痛苦。
所以在“汕头日报”曾经登过一篇文章,有一个大学生上学一个月,然后就跳楼自杀了。原因听起来很令人难以置信,就是嫌食堂的饭菜不好吃,自己的衣服不会洗,就这么样轻飘飘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想,他在结束生命的那一瞬间,如果他有想到他父母对他这十几年来的付出,想到老师、社会国家对他辛勤的培养,他可能会回头。但是他为什么想不到?因为我们什么都替他做了,保姆什么都替他做了,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根本没有办法去感受到父母、老师、亲人的那分需要,没有办法去感受,所以他心中只有自己。所以当孩子,一个孩子,一个花季少年,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提起来的是什么?我们怨孩子吗?他愿意走这样一条路吗?所以我们做老师、做父母,包括社会都要来反省,为什么?所以说父母要用心,要陪伴孩子的成长,绝对不能够把孩子交给别人。
再来就是家里面隔代教养,爷爷奶奶带孩子。其实很多爷爷奶奶他也有很好的教育理念,但是爷爷奶奶不敢教,有的时候不敢教孩子,为什么?怕儿女不高兴,所以说老人真的很不容易。其实我们根本,我们想想看,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的把我们养大,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他们工作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这个时候也该享享清福,然后我们再来让他们带孙子,其实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这个是不应该的。应该让老人轻松一下,让他们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如果欢喜的时候,不要做为他们的一个工作,平时喜欢了,含饴弄孙一下,而不是说天天去带孩子,这样老人的体力各方面都受不了。很多爷爷奶奶也容易因为隔代就容易溺爱、宠爱孩子,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到爷爷奶奶那里能够满足。我们有的时候走在小区里面就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爷爷奶奶就很有耐心的端着饭碗,满院子追着孙子喂饭,你吃一口,你吃一口!对孙子是唯命是从,没有原则。所以奶奶很爱孙子,但是“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没有顺道而行,只是溺爱,其实是在害孩子,不能这么去宠孩子。
再有,还有就是很多父母,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到补习班、培训班。我不知道我们马来西亚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大陆这样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有校长点头,放到培训班、补习班。孩子说,平时星期一到星期五学习还挺轻松,可是到了周六、周日,学完英语学书法,学完书法学舞蹈,学完舞蹈学跆拳道,赶场,忙得不得了,比歌星还忙。所以补习班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样的孩子容易轻慢,因为他在课上,他没有认真听,他想我补习班老师还可以再给我补。还可以养成傲慢,有的时候老师没讲的,补习班老师已经讲了,他觉得我会了,所以还容易傲慢。带来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确实补习班不能送,应该我们家长自己来带。家长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我了解了一些朋友,他们是说,其它的孩子都学了那么多东西,我孩子不学那会落后的,所以是一种攀比的心理。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觉得人家孩子会,我孩子不会,他心里承受不了。但是我们这么做了,苦的是孩子,孩子学这么多东西,他心里很乱,心里都是杂乱的、不定的。我们有一个孩子,他就跟我们老师说,他说我一听到爸爸说让我去补奥数,他吓得心里边发冷,孩子说像掉进冰窖里一样。所以我们有没有去感受一下,我们孩子的这种感受,他的想法,他的心情。我们很多东西,家长老是把一些自己的想法都强加给孩子。
再来,还有一个代理父母更可怕。那一天开幕式的时候,我们副教育部长的代表梁先生他讲到,现在社会上一些媒体,对我们成年人和对孩子的一些污染、一些影响。确实电视、计算机、网络对孩子的危害非常的严重,孩子一旦上网成瘾,这个孩子就废了。我们做成年人的也有感受,那个电视一放,电视连续剧一看上,什么都不想做了,意志完全被消磨掉。所以有些父母自己出去赚钱,把孩子扔到自己的家里,都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干什么。有些妈妈还说,我很高兴,我儿子每天学习,学习很晚,学到半夜。她都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在上网、在打游戏,上网看各式各样孩子的年龄不该看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的父母有的时候也很可怜,根本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干什么?在忙什么?心里想什么?那我们怎么去带我们的孩子?怎么去引导他,去健康成长?
我们有一个孩子,我们家长跟我们分享,他后面学习之后讲到他儿子。一开始在孩子小的时候看电视,看到那些暴力凶杀的、血腥的场面,他会哭,而且把眼睛捂上;然后慢慢的发现孩子变了,他不哭了,他看到这样的场面他会笑;再发展到后来,他不但是笑,他跟着一起喊杀呀、打呀,连动作都有了。其实如果有敏感度的家长,就应该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心在变,本来孩子有一颗仁爱的心,这本有的一颗善心,有一种同体的感觉;但是随着不断的去看这些血腥、暴力的场面,他的心慢慢的变得麻木,再到残忍。所以电视节目尽量不看,如果说实在是放不下的,也要少看,而且电视节目一定要有所选择。我们的孩子大了,我们也要谨慎一点,他已经这么大了,看了多年的电视,上了多年的网,这个习惯如果给他一下子根除的话,他可能会受不了,药下得太重,他接受不了。
有一个家长,她听课以后觉得说,我儿子每天看电视,这样不行。于是她没有回家,就先去了有线电视台,把她们家的有线电视就给取消了。儿子放学回家,一开电视全是雪花,没有节目,然后就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我把有线电视给取消了。结果孩子说,妈妈,妳待会回来的路上去一趟医院,帮我把救护车叫来,我没电视看,一定会晕倒的。所以孩子大了,我们不可以一刀割断它,要道法自然,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先可以陪着他看,然后选择节目,把节目就是健康内容的节目看一些,然后慢慢的减少。譬如说一开始看四个小时,我们现在减到两个小时,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慢慢的去影响他,这样以免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做不好。所以这个是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一些感受。在北京大方广公益网有一篇文章叫“电视带大的孩子”,就讲了电视对孩子的危害。我们的老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可以给家长们分享如何落实德行教育,就把这个电视的危害可以介绍给家长,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配合。这是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再来,我们很多家长,他为了教孩子学习很多东西,把孩子当成实验品。这话怎么讲?就是有些家长,看到美国的教学方法很好,于是就照美国的来;看到俄国的很好,就照俄国的来;意大利的教学方法,他也觉得不错,就照这个意大利的来。所以孩子成了什么?小白老鼠,成了实验品。现在社会上书籍也非常的多,因为知识爆炸的时代,书籍特别多,各式各样的书都有。很多家长觉得这本书不错,我来试验一下,结果孩子就被这样试验来试验去,思想都被搞乱了。有一位家长看到一本书觉得挺好,拿给我们一位老师看,这个题目是教我们的孩子做狼还是做羊。我也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你们觉得是教孩子做狼好,还是做羊好?好,大家很有智慧,做人。狼和羊是什么?对,是畜生,是动物,我们怎么可以把我们的孩子往畜生的方向培养?你看《三字经》上有讲,“三才者,天地人”,把人跟天地并列为三才,那就是告诉我们,人是顶天立地的,而动物都是四爪朝地,是吧?对,牠没有办法顶天立地。而人一定要秉承天地的浩然之正气,我们要把天地之德演出来,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做人。其实我们可以不把孩子当试验品来教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成果,经历了五千年时空的检验,不知教出了多少的圣贤人,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拿过来就用?而且我们可以放心的使用,没有任何流弊,而且保证成功,能够把我们的孩子教好。所以蔡老师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所以我们可以完全就是把《弟子规》做为我们孩子一生做人的根基来教。
再来,现在还有一些家长他有一些错误的引导,就没有教孩子对的,反倒有一些错误的引导。譬如说有的家长跟孩子讲,说别人打你,你一定要给我打回去。我不知道我们这儿的家长有没有这么教的?说,如果别人打你,你没有打回去,你回来要挨妈妈打;如果你打回去了,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有钱帮你摆平。我们想孩子打了人,你可以把这个事情帮他摆平,但是我们能不能把孩子那颗愈来愈残忍的心摆平?他变得残忍了,将来他的那个拳头打向我们父母的时候,那才叫自食苦果。所以你看我们把孩子当狼和羊来培养,他在外面是狼,他有没有可能回家就变成一只温驯的羊?不可能的,对!他回来一样的,也用一颗狼心来对我们父母。所以这个一定要很谨慎。
再来,教孩子竞争,跟什么人都要争。有一个家长,她去学校接孩子,孩子兴高采烈的从学校跑出来,就跟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今天学孔融让梨,我把那个大的苹果让给了同学吃。”这孩子这样做好不好?好!让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孩子要是能养成这样的美德,他将来的福分就大了。但是这位母亲讲,她说“一样花钱,凭什么拿小的?要拿大的,不能当傻瓜。”我们这么教,我们教孩子争,中国有一句谚语,“占小便宜吃大亏”,是,眼前我们看到孩子吃到一个大的苹果,但是人生态度错了,害人害己。我们想,将来他这种自私自利的人生态度,他首先会去对谁?对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他的父母。我们遇到一对老夫妻,她也是后来去庆云有跟着一起学习过,她就跟我们讲她的经历。她辛辛苦苦的把她的几个儿子养大成人,但是自己却没房子住。最悲惨的一件事,就是当时那个老先生他有病,病得很重,然后住进了医院,当时医药费不够,不够了以后,这个母亲就跟儿子借,但是儿子不肯借。他母亲后来急得没办法跟儿子说,我给你打欠条,你把钱借给我,等你爸爸病好了,从我们工资里面一点一点的还给你们。这个儿子把钱借给了母亲,然后后来父母就一点一点的把钱又还给儿子。我们想,父母当时非常非常的伤心,但是这种态度,是谁给孩子养成的?是不是有可能就是当初说你要拿那个大的,不能吃亏,不能当傻瓜,就这样的一个错误的人生态度给孩子种进去了。所以我们教孩子要顺道而教,人算不如天算。如果说当初孩子学孔融让梨,父母肯定,说你这种做法很好,以后就这么做,那孩子学到的是什么?心量大,厚道。量大福大,一个孩子心量大,他将来才会有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孩子心量大,他幸福,我们父母也跟着幸福。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吃亏是福”,真的吃亏了吗?我们要看得长远,才能把孩子教好。这讲到的是“争”这个态度不能够给孩子长养,不能教孩子争。
救失,我们谈到有这么多的原因,在《礼记》这本书里面,对孩子的过失也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提醒。讲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有四个态度是绝对不可以养成的,“骄、奢、淫、逸”,这人生的四个态度,绝对不可以养成。一个孩子只要养成这四个态度当中的一个,他的人生就走上了一条比较可悲的道路。请问各位老师,我们现在的孩子是骄傲还是谦卑?对,孩子现在都很骄傲。那是他从小生下来就很骄傲吗?不是。《弟子规》上有讲,“对尊长,勿现能”,可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有一点点东西,都要很傲慢的表现出来,为什么这样?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家里面来了朋友,叔叔阿姨来了,然后我们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就会带着孩子说,来,给叔叔阿姨表演一下,你学过的一个舞蹈,或者是念一首诗,给叔叔阿姨看看、听听。所以我们有没有找到原因?孩子为什么傲慢?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所以有一些孩子,他读了一些书,然后回来就问妈妈,譬如说一些自然科学,他回来问妈妈,妈妈说我不懂,结果这个孩子就会说,“妈妈妳真笨,连这个都不知道。”所以你看孩子读书长的是什么?长的是傲慢。有的学了经典的孩子,回家就用“子曰、子曰”,来骂、来教训母亲,认为母亲什么都不懂。所以我们看孩子的学问,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弟子规》上有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只是长养了孩子的傲慢之心。所以孩子根本得不到受益,学再多东西也得不到受益。
我们来看一下,历代祸国殃民的人,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所以饱读诗书必须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我们就说社会上现在流行一些话,说“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当然这个次品不是指的是说残次的产品,是指稍微差一点的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我们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我们在把我们的孩子往哪一种人上去培养?我们有一些小朋友学了经典,然后老师就给他们讲这些道理,问孩子们说,你们属于哪一种?孩子们说,我们是假冒伪劣产品。老师问:为什么你们是假冒伪劣产品?孩子说:因为我们学了《弟子规》,但没有完全做到,我们还没有做到,所以我们是假冒伪劣产品。所以孩子很老实,孩子学得老实。所以我们从小要教孩子谦卑恭敬的态度,因为圣贤人告诉我们,“谦受益,满招损”。来到马来西亚,尤其是来到这个会场,我就感受到在座的朋友,不单我一个人,给我们所有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谦和。因为你们的笑容都很灿烂,让我感到如沐春风,我走进这个场就觉得特别的祥和。本来很紧张,还是很紧张,这么多人,几千人,但是看到你们的笑容,让我就很放松。傲慢的人容易看别人缺点,那是笑不出来的。所以要多笑,“笑一笑,十年少”,然后有一位老先生也讲过,说“乐一乐,天堂由你坐”,我们要不要去?“愁一愁,地狱游一游”,所以要常常乐一乐、笑一笑。所以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么灿烂的笑容。
下面我们讲到这个奢,骄奢淫逸这个“奢”,这个奢的态度也不可以给孩子长养。现在很多家长讲,说“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所以自己省吃俭用,给孩子穿最好的、吃最好的。这样做好不好?这样做不好,长的都是孩子的欲望,如果我们长了孩子的欲望,就绝对不是把孩子引上一条幸福的道路。有的家长讲到,说我自己的童年生活很艰难,所以希望我的孩子,他可以过得更快乐一些。可是当我们长孩子欲望的时候,他快乐了吗?有一个小学生,他是校篮球队的队员,五一放假的时候,他回家跟他母亲讲,他说“妈,我因为打球要出很多汗,所以这衣服要常常洗,洗洗就破了,我已经没有背心穿了,妈妈能不能给我买一件?”妈妈一想,孩子的要求也不过分,说可以,于是就带着孩子,跟爸爸一起带着孩子去商场买衣服。到了商场一看,有一个国际名牌正在打折,于是就想给孩子就买这件衣服,也不太贵,于是就给孩子买了一件名牌背心。结果当时买完之后,这个孩子很高兴,但是高兴了就那么一会儿,也就几分钟,那孩子就又跟妈妈讲,说“妈妈,我衣服有了,可是裤子都是旧旧的,没有裤子配,您再给我买一条裤子好不好?”妈妈一听,心里就很不高兴,觉得我已经满足了你的要求,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结果现在你得寸进尺,又要买名牌裤子。但是因为商场当时有很多的人,孩子也不小了,碍于情面就给孩子买了。但是买完之后,这个孩子又跑到那个名牌鞋子面前走来走去,又想买鞋子。这个时候他的爸爸就有点忍无可忍,因为那个鞋子一双鞋都上仟块、几仟块,工薪家庭是买不起的。可是这个孩子在那里就走来走去,然后爸爸就说,回家了。孩子当时就生气了,我又没说让你们买,看看还不行吗?结果我们看,买一件衣服已经很高兴了,后来买一条裤子也挺高兴,但是现在因为父母不给他买鞋子,他怎么样?已经很痛苦了,脾气也很大。所以就因为他不肯走,然后这时爸爸就很生气,就给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打下去,把儿子打清醒了,然后就跟父母回家了。回到家以后,他就跟他妈妈说,他说“妈妈,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什么是快乐。”他说“欲望开了,人生绝对不会快乐。”这是孩子的感受。他说“本来你们给我买一件背心,我非常非常的快乐,但是现在变得很痛苦,因为没有鞋子配,我心里一直想,惦记那双鞋子。”所以一个孩子欲望开了,人生已经踏上一条不归路,长养孩子的欲望,他没有办法快乐起来,因为填不满,欲是深渊。所以如果我们家里再有钱,也不可以长养孩子的欲望。
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给大家讲一下。有一个富翁和一个农夫,他们俩住隔壁邻居。这个富翁有很多钱,但是他不快乐。可是那个农夫每天非常快乐,背着锄头去铲地,唱着歌去的,回家来吃饭,又是唱着歌回来的。这个富翁就很羡慕这个农夫,也很嫉妒他,他想他怎么这么快乐?于是有一天他路上遇到这个农夫,他说“我把一半的财产给你好不好?”这农夫一听,天上掉馅饼了,说“好!”然后这个富翁就把一半财产给了这个农夫。从此以后这个农夫的歌声就不见了,他每天就在那里想,我这个钱怎么样去用?能让它生更多的钱回来。欲望开了,痛苦怎么样?就来了,快乐不见了。所以有钱要会用,要有智慧。所以快乐绝对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不计较,所谓知足常乐。有一颗知足的心,我们的心才会平,天天才会很安乐。这个就是讲到不能长养孩子欲望。现在有一些有钱的父母也认识到了,所以有一些父母就开始“藏富教子”,就是本来很有钱,但是就假装说生意破产了,然后自己就做一些比较辛苦的工作,就是为了教孩子。这样的家长也是很有智慧,能放得下,认识到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所以那天开幕式,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讲,他说家里有钱,但是如果孩子没有教好,这个财产将来也会怎么样?也会给被不肖的子孙给败掉。所以家败就败在一个奢字上,所以奢的态度不能长养。
再来就是淫,这个淫就是指沉浸在某种爱好里面解脱不出来。譬如说我们刚刚分享到的看电视,再有就是打网络游戏。有些错误,我们的孩子一辈子永远都不可以犯的,犯了一次,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挽回。有一个大学生,他上大学,不努力读书,就一直在打网络游戏。现在的网络游戏很多内容都是暴力的、凶杀的,打打杀杀,一发子弹发出去,结果扫死一大片,他觉得这样很痛快。但是这样痛快的结果是什么?孩子的仁慈之心不见了,慢慢的他对伤害动物、伤害生命,甚至杀人可能都会麻木不仁,没有感觉了,因为看的暴力镜头太多,最后弄假成真。所以这个大学生因为经常打这种游戏,最后脑子就有些混乱,有一天他觉得自己脑袋很乱,他就跑去找老师。他说“老师,我老觉得有人想要杀我,作梦都梦到有人杀我。”老师就很紧张,赶快给他父母打电话,父母就一路赶过来。我们想一想,父母把孩子辛辛苦苦培养成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可是孩子今天出了这样的事,这一路赶来,那个心得多忧心,我想在座的父母能够感受得到。结果父母还没等赶到学校,这个孩子已经出问题了。他在学校旁边的巷子里面砍了七个人,砍伤了五个,砍死了两个,因为他脑子混乱,老觉得别人杀他,所以他先下手为强,他先杀别人。这些事情都是触目惊心,所以孩子的德行教育是刻不容缓,不能再等了。我们一天不给孩子扎下正确的做人做事的人生态度,他就在一天天的被污染。学如逆水行舟,不教好的,一定长养坏的,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警觉。《弟子规》上说,“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两个绝字告诉我们,这个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们老祖宗有智慧,让我们要懂得防止污染,做孩子的保护伞。所以我们在没有能力改变社会现状的同时,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做我们孩子的保护伞。这个是淫。
再来,逸的态度。孩子,现在很多孩子都很懒惰、放逸。懒惰、放逸的态度,对一个孩子来说,绝对没有好处,没有一个成功人士说,我的成功是因为我的懒惰。每个人都知道懒惰的品行不好,但是其实我们经常在做这样的动作,把孩子往懒惰的方向培养。我们很多的父母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把学习学好,家里什么事都不用你做。”结果孩子如我们所愿,是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是他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没有,为别人着想的心完全没有,就像刚刚跟大家讲到的“汕头日报”上登的那个大学生,他为什么自杀?如果从小父母培养他劳动,让他多做家务,他会走这样一条路吗?所以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的话,说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出来,上班挣钱了,但是他们是“月光女神”,每月发了工资花光光,叫月光女神;然后说孩子是“草莓一族”。为什么是草莓族?耐不住,承受不了压力,稍微有一点点的压力,孩子就受不了,就被压垮了。所以要教孩子去历炼,让孩子去历炼。孟老夫子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话告诉我们什么?让孩子去历炼,去禁受一些磨难。“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裤少伟男”,所以一个有大成就的人,他都是从小得到历炼的,是从磨难中走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因为物质条件愈来愈好,所以孩子太享受了,他自身成长的机缘都被我们成年人给他断送了。孩子,其实在干活、劳动的过程中,他的体悟是很多的,习劳知感恩,要让孩子去做家务,在劳动中去长养他的孝心,长养为别人服务的心。
我们有一个孩子,因为我们在庆云教我们这些孩子,我们认识到了,就赶快把这些重要的人生态度传递给我们的家长,然后家长再带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孩子都有在做家务,有一个孩子七岁,他帮妈妈炒菜,因为孩子个头还小,他还构不到那个锅,所以下面又垫个小板凳,他站在小板凳上跟妈妈一起炒菜。结果他炒完菜,他就跟妈妈说,他说“妈妈”。当时因为是很热的天,夏天。他说“妈妈,我觉得您给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菜,真的很辛苦,今天我的汗流了很多,而我的肚皮因为火烤得很热、很热。”他说“妈妈,我也知道您的颈椎病是怎么得的了,因为我炒菜的时候,头要一直低着,所以您的颈椎病就是这么得的。”这孩子你看,他在劳动的过程当中,他感受到了母亲的那分不容易,那分辛苦。
我们还有一个孩子,也是八、九岁的孩子,早晨,他父母因为有去我们书院,早晨去听课,去做早课,所以孩子在家就主动帮妈妈把早餐做好。一开始是他们母子来学习,他帮妈妈把早餐做好。有一天,他就把饭做少了,做少了以后,他一看,父母回来不够吃,于是这个孩子自己就没吃。然后父母回来以后,父母问说,“你吃了没有?”他说“妈妈,我吃过了。”然后自己就去上学了。后来父母就知道孩子没吃上饭,是为了给父母留够了,自己没吃。他这个父亲就非常的感动,他父亲本来是不太支持他们母子到我们那里去学习的,但是就因为孩子的这些变化,他的太太的变化,他不但支持他们学习,而且自己也学得非常欢喜。当时这个孩子的故事,是他的父亲含着眼泪跟我讲的,父亲当时非常的感动。所以你看一个孩子他在家里做家务活,他能够孝顺父母,他就能够时时刻刻的去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需要,把父母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心中。这样的孩子,他的心里其实是很安定的、很幸福的。而我们父母也可以因为孩子的孝顺,每天可以笑容满面。
我们也有在带孩子,我们因为住的是一个县城,有一些农田我们给孩子耕种,就带着孩子去种小麦。那个小麦从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全程去参与,所以孩子感受很深。回来的时候他们,就是把种子撒下去回来就说,老师,以前我以为种田是很容易的,把那个稻种一撒,完事了,它就长出来了。结果他从把那个土地要翻出来,翻完之后,要把里面的那些碎石挑出来,然后还要浇上水,让它湿润,再打上垄,然后挖坑种种,然后再到浇水、施肥,不断的还要给它除草,很多很多的工作,一直到最后,这个稻子才能够长成。还要收,收起来以后还要把它打,还要簸,这些话可能大家听不懂,整个的过程就是告诉大家很不容易,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我们的孩子,他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他再去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再去诵这首诗的时候,他感受不一样,因为他在中间有付出过劳动。我们有一个孩子他劳动完回来,他因为感受到每一粒饭来的不容易,所以吃饭的时候,饭粒掉在地上,都被踩扁了,他还捡起来吃掉。从这个小事上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确实他体验到、体会到了农夫的辛苦,所以再来诵“感恩农夫辛勤劳作”,那也不一样。这个是讲到不要心疼孩子,不要怕孩子吃苦,吃苦就是吃补。所以这讲到骄奢淫逸,这些态度不可以养成。我们跟大家分析原因是怎么形成的,我们从因上下手,帮助孩子救这些失,救这些过失。
下面我们就讲到长善,君子道长,小人就道消,只要我们把孩子的善长上来,那个失自然而然我们就救了。我们要长孩子什么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我们要长孩子什么善?长他哪些善良的品德?最重要的是什么?对,这些天来我想老师们提得最多的就是“孝”这个字,因为“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百善皆开,所以孝,从根本下手。蔡老师曾经讲过,说选对象要怎么选?怎么选?老师在“幸福人生讲座”四十盘光盘里讲,选对象就要看这个人有没有孝心。你把一本《弟子规》给他,看他认不认可,如果他觉得《弟子规》很好,然后他也有去落实,那他可以做我们终生的依靠。所以一个人,我们为什么说一定要长孩子的孝心?因为一个人的孝不开,孝心不开,他有一个态度,人生态度没有办法形成,就是情义、恩义的人生态度长养不了。那不长情义、恩义,他会长养什么?跟人打交道,用的都是利害的人生态度。就是不长情义、恩义,一定长什么?长利害。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我们要长他的孝,开他情义、恩义的人生态度。
有一个中学生他考上了高中,现在的孩子,各位家长,您知道您的孩子读书在为谁读吗?为谁读?为家长读,是,为父母读。父母很惨、很辛苦,孩子也很惨,大家都辛苦,所以我们现在说三苦,老师苦,家长苦,孩子也苦,太苦了。这位初中生他考上了高中,就跟他妈妈讲,“妈妈,我都为您考上高中了,你要给我买几仟块钱的名牌衣服。”孩子说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我都为你考上高中了。没有道理。其实也有道理,读书为你读,所以你当然要奖励我。所以他说,我考上高中了,妈妈要给我买衣服。但是他妈妈说,我都没有穿过几仟块钱的名牌衣服,你要穿几仟块钱的衣服?然后孩子又对妈妈讲,“妈妈妳想一想,如果我要是不考上高中的话,妳是不是要帮我去付赞助费让我上?那可要几万块钱,我才要您几仟块钱而已。”他还挺会算帐。所以你看我们不教孩子孝,孩子跟人打交道都是利害,跟父母打交道也是利害。所以孟老夫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上下交征利,家怎么样?家也危险,所以他都是用利害去打交道。我们想想看,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就算他将来大学毕业、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博士后毕业,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将来他博士毕业了,他觉得那是他辛苦上学念出来的,我们去他家,他可能还给我们脸色看,可能还不认我们这个父母都有可能,因为他的人生态度是利害。所以教孩子孝重要。
有一个孩子他的学习成绩特别好,有一天他的父亲就陪着他去学书法,因为父亲也很辛苦,陪孩子要来学书法,父亲就坐在,孩子学的时候,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就睡着了。这个时候这个孩子看到父亲那疲惫的身影,眼泪就唰唰唰的流下来,他跟老师说,他说“老师,我所有的学习动力,都是因为感受到父母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所以我们看,当一个孩子怀着一分感恩的心去学习,他这样学习,“亲所好,力为具”,他用这分感恩心去报答父母的时候,他能不能学得好?对,一定能够学得好。所以孩子怀着感恩的心,和我们每天逼着他学习,那效果绝对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根本,我们才不会教得那么辛苦。教导孩子孝,要怎么教?孝,首先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恩德,因为知恩才能懂得报恩,知恩报恩。如果一个孩子他连父母的恩德他都感受不到的话,他也没有办法感受得到别人的需要和付出,所以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恩德。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恩德,首先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的,自己先要知道父母的恩德,我们才有感受,我们才能够去分享给孩子,引导孩子。
我自己在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以前,我也是一个不懂孝顺父母的人,所以我的人生在没学之前,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但是现在的我,已经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学习传统文化以后的那分幸福和快乐,所以愿意在这里把我的幸福和快乐跟大家分享,也愿意把我以前的错误跟大家忏悔。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的严格,记得小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妈妈都会批评我。因为我不懂事,不懂孝,没有做到“父母责,须顺承”,就跟妈妈顶嘴。所以妈妈为了教训我,就动手打了我,但我这人小的时候很强,性格是很强的,妈妈打我,我也不哭,但心里就很怨恨妈妈。不哭还不说,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想问一下在座的父母,您的孩子被您教训了,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没有办法感受到您的存心的时候,您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不是会更生气?对!所以妈妈会更生气,于是会打得更使劲。但是每次母亲打完我,她都很后悔,她自己在那里哭,她还对我说,她说妳为什么那么强?妳认个错,不就完了吗?但是真的人不懂孝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去体会父母的感受。所以当时我还不理解,我想,妳打我,妳哭什么?后来我明白,那是因为“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所以这样的情形有几次我忘记了,但是每次想起来,我的心里都会很难受。所以人不是不想孝顺,真的是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当我跟老师学习了以后,懂得了父母的恩德,知道了圣贤教诲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好好学、好好做,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孩子都来学习,不再走我曾经走过的弯路。谢谢大家。
所以感受到父母的恩德,我们会跟孩子们分享,我们会给孩子讲父母,母亲怀孕的恩德、生育的恩德。在印度有一位圣者,一位圣贤人,有一次领着他的学生走在一个树林子里,树林子的一条路上,看到了一堆骨头,这位圣者就对着这堆骨头就拜下去。学生就问说,老师,您为什么拜一堆骨头?圣者就说,这堆骨头是我们祖先的骨头。然后他把这堆骨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一半是颜色比较白,重量也比较重;一部分颜色是比较灰暗的,重量也很轻。然后他告诉他的学生,这堆重量比较轻,颜色比较灰暗的,是母亲的骨头。为什么母亲的骨头颜色会比较灰暗,重量会比较轻?因为母亲在怀胎十月的时候,她的钙质都流失了,她的营养、她的血液都化成了乳汁,滋养了儿女的身体,所以母亲的骨头会比较轻,颜色会比较灰暗。在中国有一个大导演,他的太太生完孩子以后,哺乳的时候他留了一小瓶太太的母乳,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这一小瓶乳汁变成了血红色,变成了血。所以他告诉我们,他说我们是喝母亲的血长大的,所以母亲的这分恩德,我们就是倾尽一生都没有办法回报。
还有些怀孕的母亲,她在怀孕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生理反应,会呕吐,吃不下东西。我有一个同事,她在怀孕的时候,吐到连胆汁都吐出来,但是吐完没一会儿,她又继续要吃东西。我说“这么难受,为什么还吃?”她说“不吃,孩子营养不够。”我想天下的母亲都有这样一颗念念为儿女着想的心。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每一天都是小心翼翼的,就连晚上翻身的时候,她都要小心翼翼的翻身,怕伤到腹中的胎儿。有的母亲说,怀孕到一定的月数,肚子很大的时候,一晚上就是平躺着,不敢翻身,就那么一个姿势躺着,为了孩子,为了肚中的婴儿。有人说,母亲在生孩子的时候是过一道鬼门关。产房里原本有两根笔直的钢管,但是却被拉弯掉了。我们在跟孩子分享的时候,问孩子,是什么样的力量能把笔直的钢管拉弯?是什么力量?母亲分娩时痛的力量,痛的力量。所以有人说,母亲生育的时候,那一分痛甚至大于癌症的痛苦,但是每一位母亲她生完孩子,自己一旦是清醒过来,她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我的孩子是否健康?”当医生告诉她,妳的孩子很健康的时候,她苍白的脸上会露出灿烂的微笑。所以说每一位母亲,她自己有一杯水喝,她就舍得给孩子一杯奶喝,给孩子一碗饭吃,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为了孩子无私无求、无怨无悔。
剖腹产的母亲更了不起,现在有很多的母亲都是剖腹的。在二00八年三月八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母亲节目”,公布了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名单,其中有一位母亲,她的名字叫熊丽,她以至善至德的母性光辉,感动了全中国。这位母亲当时二十八岁,是一位戏剧演员,她很出色,她是一位很出色的戏剧演员。在二00六年十二月的时候,她怀孕六个月,在演出回来的路上不幸遇到了一场车祸,一辆满载着烧碱的货车猛烈的撞上了她们的客车,一时间烧碱喷泄而出,泼满了熊丽全身。当时怀着身孕的这位母亲,她下意识的用双手紧紧的护住了自己的腹部,而她的脸、胳膊、背部都被深度烧伤,右腿骨折,她是乘客中受伤最重的一位,因为她在保护她的孩子,她没有想到保护自己。所以当医护人员把她的双手挪开的时候,她的手掌遮盖之处有清晰的两只完整的手印,没有被烧伤。后来专家们就会诊,说必须用足量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并实行植皮手术,这样她的容颜就有可能恢复,并重新走上舞台;但是这些抗生素和麻药,将会使她腹中的婴儿面临流产。各位母亲,这样的时候,我们做何选择?这位母亲,当时熊丽的家人,一致做出一个决定,保住大人,保大人,孩子将来可以再生。但是这句话说出来以后,当时正在昏迷当中的熊丽突然之间醒过来了,我想这是母子连心的力量。
她醒过来以后,咬着被角哭着说,我不用药,我不忍心丢下我的宝宝。于是从这一天开始,三十七个日日夜夜,在没有任何麻药的情况下,熊丽都在难以言喻的痛苦中度过,巨痛中度过。医生给她做无副作用的保守治疗,并制定出保胎方案。第一次手术,医生要用手术刀一点一点的剥离熊丽身上的腐肉,这是一场血肉剥离的手术,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所以当天手术当晚,在钻心刺骨的剧痛当中,熊丽死死的咬住那个枕头,把她自己的嘴唇都咬破了,看着身边触手可及的止痛药,她差点受不了。而她先生实在看不下去,就恳求医生,说赶快给她用止痛药。但是一股母子连心的巨大力量,让熊丽拼命的摇头,制止了医生。因为没有药物的控制,熊丽身上的那些伤口一点一点的腐烂,到后来她腿上的烂到什么程度?烂到都可以看到骨骼。所以每次护士在给她换药的时候,都是强忍泪水,不敢吱声。熊丽后来生下了一个二点七公斤重的一个男婴,非常顺利的产下,而且男婴非常的健康。可是她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整个就毁容了,她没有办法重新走上舞台。所以熊丽在生死的瞬间,做为一个母亲,她选择的是她的宝宝,而不是她自己。所以我们问我们的孩子,如果医生问你的母亲,在母亲和你的生命之间做出选择,你的母亲会选择谁留下来,留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孩子都会说,我的母亲会选择我留下来。我想全天下的母亲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好,因为时间到了,我们这节课就跟大家先分享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再跟大家继续分享。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