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腌制小辣椒最好吃:孔子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0:11:0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史记》)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斤。(《增广贤文》)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增广贤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增广贤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凉州词》)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度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解读《论语篇》
(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0)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13)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14)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雕:同“凋”,凋零,零落。 

(17)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1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杇(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19)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2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22)欲速则不达。——《论语
?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2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2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2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老子名言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治大国,若烹小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一: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二: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三: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四:政治格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