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相亲与相爱简谱:企业破产不是产业升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2:21
  几天,有关东莞制造业企业倒闭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先是广州日报报道《广东东莞两大制造业企业接连倒闭 业内忧再爆关停潮》,说的是“随着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东莞企业界一股‘制造业寒流’再一次侵袭的担忧弥漫着整个制造业。本报东莞新闻热线近半个月来,关于企业倒闭或者工人讨薪的消息急剧上升一倍有余”。紧接着是东莞日报《东莞副市长:当前东莞企业所遇困难不亚于金融危机》,这位副市长说,“现在产业环境变化后,这些企业普遍面临新的挑战:一是成本的提升,使传统行业压力大增;二是这些企业原本多做欧美市场,如今欧美市场不景气,加之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压力增大。这些企业如果在东莞稳不住,在珠江三角洲做不下去,对香港影响很大”,并直言“当前东莞企业遇到的困难不亚于金融危机!”。虽然目前还不是大面积关门停产,但很多资深骨干企业相继破产,已经预示着东莞制造业正在面临深刻危机。东莞是“中国制造”的龙头,东莞的危机,很可能成为中国制造的危机,而中国制造如果真的出现行业性萧条,那将是中国经济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苗头已经出现,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正在不断上演,而我们的政府,还在不断高调地推行“产业升级”,这是非常危险的。

  至于东莞危机的原因,这位副市长指出了订单减少,人力成本增加,汇率变动,产业环境变化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正对中国制造业造成威胁的,是我们的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是所谓淘汰落后的产业升级政策。人们大概不会忘记,就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广东提出了“腾笼换鸟双转移”的“产业升级”政策,矛头直指方兴未艾的东莞制造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包括划定七个“产业转移区”,排斥“低层次劳动者”的“赶人”政策,升租金政策,以及带有一定行政强迫的“提高工人工资”等等,都在迫使传统制造业就范,要么死亡,要么走人。在宏观政策上,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说到底,还是要淘汰“落后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用所谓高新技术企业代替传统制造业,把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当我们的国策不再看重传统制造业的时候,当地方政府一再采取产业歧视对现有产业实行驱赶和围剿的时候,这个产业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国家信贷对国企的青睐和对民营企业的排斥,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以及民粹主义的“升工资”政策,都在一步步地把中国制造逼上绝路。东莞危机可以举出一大堆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政府对于这个产业的态度,以及由此制定的相关政策。不是中国制造不能发展而是我们根本不允许它继续发展,不是中国制造没有优势而是我们在自毁优势,不是中国制造没有竞争力而是我们釜底抽薪让其一个个地丧失竞争力,这就是我们“产业升级”的实质所在。

   当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全世界都公认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经济凭什么“一枝独秀”?就是因为中国制造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它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三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培育出了中国制造这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具有真实竞争力的产业。除了中国制造,中国在世界上还有什么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吗?没有了。十分遗憾的是,这个产业不是死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上,而有可能死在我们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中,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很难设想,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一个还存在很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大国,一个工业化水平还处在初期阶段的大国,其产业经济政策居然可以模仿国情完全不同的“亚洲四小龙”,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淘汰”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去搞什么“高新技术产业”。而中国制造普遍的新技术应用和装备更新,世界最高的产业标准和过程控制,以及集约化社会大生产,产业集成和配套,完整的产业链和极高的劳动生产率,统统被斥之为“低端落后”,必欲用行政手段摧残之,用产业政策削弱之。不是专家也不是官员的龙永图说过,“凡是与人们刚性需求相联系的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所以我们的传统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中国的制造业行业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强项,我们丢掉了制造业,就是自废武功”。东莞“腾笼”之后到底会不会换来高科技和“先进生产力”的“鸟”,看看东莞的现实就知道了。除了落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出现产业空心化,东莞还会出现什么“产业升级”呢?

  东莞危机绝对不是一个地区的危机,而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危机。中小企业倒闭潮,正在从东莞、温州这些产业聚集区蔓延开来,威胁着整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这个产业,集中着中国70%以上的就业,占了出口贸易绝大部分份额。这个产业的危机,将危及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活,将使中国经济失去基本的引擎和动力,并动摇中国的产业基础,断送未来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很多官员和专家,仍然把这看做“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结构调整的“正常趋势”,经济转型的自然“阵痛”,泰然处之漠然视之,而不愿意面对危机,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中国制造的中小企业,正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压下苦苦挣扎,持续不断的紧缩正使它们的经营变成无源之水。悬在它们头上的一根根稻草,总有一天要掉下来压死它们。这不会是中国产业政策的胜利,结构调整的胜利,经济转型的胜利,而只能是一出中国产业的悲剧,中国经济和民生的悲剧。

  醒醒吧!不要使这个危机成为现实。救救中小企业!救救中国制造!救救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