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天师txt下载》:从中央决策和深刻教训看 毛泽东主席讲话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0:47:51

从中央决策和深刻教训看 毛泽东主席讲话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六.二六讲话,【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而且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的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只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脱离群众。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难深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2003年12月06日《人民日报》 发表社论《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社论说“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正在全国陆续展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路子。”,近40年过去了,中央重新作出“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重大决策,说明毛主席当年的谈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反思我们从毛泽东时代到如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历程,应该承认,我们走了弯路,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没有坚持毛主席当年提出的正确方向。当前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反映了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观念,比之原来有了重大转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提法,是对这些年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过度市场化、医疗卫生单位过度产业化的否定,是对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思想的重新坚持和发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提法,令我们感慨万千,恍若隔世,“合作医疗”一个曾经令中国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响誉全球的,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今我们再次把她拣起来,说明我们终于认识到,对于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走合作化道路仍然是有效的法宝。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倡导“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变革医疗卫生工作,努力改变旧中国广大农村极度缺乏医疗卫生服务的状况,使人民健康不断得到改善。50年代,随着农村生产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体农业合作化组织的建立,全国各地农村逐渐开始设置医疗卫生单位。到了60、70年代,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之后,兴起了一个建设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高潮。当时的目标是期望做到“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医有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农村广泛地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以“赤脚医生”为标志的村卫生员,在使农民便捷地获得村级卫生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70年代,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唯一典范就标志着是唯一成功的例子。 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马勒博士,曾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推荐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经验。在医疗卫生资源分配问题上,60、70年代在改变“重城市轻乡镇”的倾向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比如197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有病床159.82万张,其中市级床位数占63.74万张(占39.9%),县级占96.08万张(占60.1%),可以看出基层医疗单位占了大头,即面向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是卫生投入的主要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却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是走向萎缩,甚至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979年起合作医疗纷纷解体,有合作医疗的大队,从占大队总数的68.8%逐年下降,1983年达到11%,以后数年维持在5~10%之间。除少数沿海发达农村情况可能好些外,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全面复辟。血吸虫等老传染病重新大规模泛滥,爱滋病等新传染病开始肆虐。疾病对农民生存、经济状况的威胁,甚至超过天灾。北京大学研究人员于2001、2002年间在安徽、湖南、云南、四川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民的家庭两周患病率在48.65%,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率为81.25%,其中未就诊原因中属于经济原因的占了一半以上。河南省的一项调查发现,贫困户中的40%是因为疾病所致。
  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也发生的根本的颠倒,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国家卫生系统的业绩做出量化评估后,对这些国家的卫生绩效进行了排名。中国在“财务负担公平性”方面,位居尼泊尔、越南之后,排名188位,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排在最后,被列为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这个结论如今还在今被国际医学界权威引用。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大约为36%和64%,但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占有的比例刚好颠倒了过来,即城市占了60%以上,而农村占了不到40%。根据专家研究,我国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北京高达85%)。
  这些严峻现象的背后,反映了这样一些事实,党领导全国农民辛辛苦苦20多年建设起来的合作医疗制度,在集体化经济改革为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同集体经济被一起被瓦解、萎缩掉了,问题还在于,并没有找到能够替代合作医疗的更好方式去建立新的农村卫生体系,放任农村卫生制度与农村经济制度一起,经历了剧烈的市场化改革。农村医药卫生事业在缺少集体经济支持的情况下被迫转向市场化,大部分村卫生室从集体化转为私有化,乡以上公共卫生机构所获补贴,在城市中心趋势下相对减少。
  市场化的导向,令农村卫生机构日益为利润所驱动,农村的医疗成本日见高企,农民无法享受到便宜、便捷的卫生服务。同时,在农村经济私有化带来的严重两极分化,大多数农民经济收入长期低水平,无法支撑高水平医疗费,医疗资源纷纷向医疗支出相对高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医疗机构最求利益最大化,为满足少数人的昂贵需求,医疗机构还最求豪华化,经济领域的两极分化现象,同样反映在已经严重(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医疗卫生领域。
  现在,中央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指出“农村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设施落后,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匮乏,广大农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农村,一些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甚至在部分地区流行严重,许多农民‘小病拖,大病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这不仅严重威胁着农民的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没有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中央也认识到,在中国农村要解决医疗卫生保障问题,靠市场化是行不通的,靠个体状态的农户的力量,单打独斗,是无法承受疾病的侵袭的,还是得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还是得建立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筹集经费的路子。
  但是,重新搞合作医疗体系,难度不小,问题很多。首先、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不复存在,之所以提出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新型在要在小农经济,个体私有经济的海洋中把医疗卫生事业集体化、合作化,本身就充满矛盾,如何组织起来,如何归拢人心,都是变数。第二、在医疗卫生事业过度市场化、医疗机构过度产业化的今天,如何建立和维持收费低廉的合作医疗机构,存在尖锐的冲突。第三、在腐败之风严重的今天,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廉洁如何保证,今天的贪官蛀虫,什么都敢伸手,扶贫款、教育捐款、救灾款、低保费等等,合作医疗资金可能很快会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毛泽东时代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努力,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瓦解,仿佛就是一夜之间,重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人是物非,斗转星移,谈何容易,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其它的尝试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只有坚持毛主席曾经被实践检验是真理的正确思想路线,才是唯一的出路。希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好,最广大农民群众就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