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医bypriest微盘:西藏博物馆(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7:06:45

旅藏日记 (七) 西藏博物馆(下)

作者: 余传琮 | 2007年04月17日 22:09 | 栏目: [ 游历 ]
[ (252) 点击 ] | [ (2) 评论 ] | 本文地址: http://yuchuancong.blshe.com/post/995/39657 神秘的藏北高原及其它西藏博物馆除了上述“基本陈列”外,还有一个“专题陈列”——《神秘的藏北高原-自然资源及科考成果展》值得关注。藏北高原又称“羌塘”,藏语“塘”意谓“台地、高地”,其发音又联系着古羌人。横亘在她的东边的就是著名的可可西里和昆仑山脉,而这里的各拉丹东冰川就是长江源——沱沱河的源头。藏北高原上星罗棋布的咸水湖,又提示着若干万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在西藏远古文物发掘较集中的地方有藏东南的昌都-林芝地区、藏西北的阿里地区和藏中的拉萨-雅砻地区(山北-山南),现在要加上和青海接壤的藏(东)北地区——可可西里“无人区”!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是需要时间和科学考察的。考虑到7~8千年至1万年前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比现在要好些,其人类活动和“文明”程度与西亚-南亚及中原的“差距”应当相对小一些。这一点从所谓“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考古新发现可以得到印证。原来,那里不仅有着迄今在其它地方罕见的动、植物,还发现了不少人类活动的遗址。该展览虽然仍说其地“历史上人迹罕至”,却又展出了错鄂湖的岛上新发现的人类活动遗迹。此外,在一些溶洞、戎马乡后山、扎西多半岛等多处“无人区”都发现了岩画和各种刻划!它们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里曾经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所谓“无人区”只是后来自然[抑或还有社会?]条件变化的结果。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著名的“卐”字形刻划,它把人们的思绪从古老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联系了起来。还有“基本陈列”中那画满了“老鹰”的艺术造型:简直和现代东、西方军队的空军军徽一模一样,不论是德国的还是美国的!我情不自禁拍了一张照,结果闪光灯招徕了保安,我当然只有“服从”的份。  不仅如此,展柜里还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矿石。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铜矿:有孔雀石、蓝铜矿、斑铜矿、氧化铜矿和含铜黄铁矿。不过,我还不知道其开采情况如何。老说西藏和甘-青的“青铜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不是西亚、就是中原“传入”的,焉知古人或土著一定没有利用过?“基本陈列”中还有两样东西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样是盾,一样是刀。那盾是用藤和木头做成的,使我联想起古代巴人的一支——板盾蛮。西南夷的作战用具有好多都是用这些材料做的——就地取材么。那刀则是常见的“阿拉伯式”的,长长的、弯弯的。这在一些伊斯兰国家的国旗上也能看到,如伊朗和沙特。可惜不能拍照!参观了西藏博物馆还让我深感与甘肃博物馆的差异。首先是门票。这次出来才确知文博单位对文史工作者是可以免费的,可惜我没带上某文史研究会的“会员证”。出发前在网上查询到甘肃博物馆门票10元,可到了那里变成了35元,说是新馆新价。当然,文物大省嘛,东西也多,算是物有所值吧。西藏博物馆门票20元,我不能算“文史工作者”,却受到“老年人”的优待,呵呵!其次是服务。在甘肃博物馆,大门开了,你想看的展馆还没开,也没人讲解,什么资料都变成了“商品”,得掏钱买。西藏博物馆备有“讲解器”一部[租(押)金10元],随时一按就可以听到普通话讲解;得知你要文字资料,就让你先参观,随后送到手。最令人意外地是,那位保安制止我拍照后,送来了一份“西藏博物馆”的小本本。感动!我和西藏博物馆的两位管理人员交上了朋友。参观快结束时,坐在过道休息。看见旁边坐着两位藏族馆员,就提议为他们留影,他们欣然满足了我。之后又请其中的一位为我到大门摄影、合影留念。他叫索朗达吉,(1954年生,另一位叫贡文革,1966年出生,呵呵!)个子略高于我,结实而黑瘦。照片早已洗好,等我写完博客就寄去。前面讲到我是出发的D9天[3月28日]上午参观西藏博物馆的。同一时间老王参观了布达拉宫。参观前老王对我说:不看布达拉等于没有来西藏!我则不以为然,理由有三:布宫是唐代所建,不在我关注的年代以内;那里是历代统治者用重金堆起来的,历史价值相对不足;门票则相应高得多,对我而言“性价比”太低。各自看过后,老王同意了我的看法:“你不用去看了!”(此“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