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瑞和新苑:社会的冷漠,也是教育的后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2:19:36

社会的冷漠,也是教育的后果

2011-10-25 01:35:01

 

10月13日下午5时25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大沥黄岐广佛五金需内发生一起车祸。两岁女童小悦悦在路上行走时,先后被两辆车从幼小的身体上碾过。在此期间,有18名路人路过此处,却熟视无睹,直到一位拾荒老太经过时才将女童拖至路边。这惨无人道的一幕马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愤慨,纷纷谴责路人“见死不救太冷血”。

 

坐在电脑前,看着视频,相信很少有人不为此动容与愤怒。然而,表达愤怒是十分容易的,而且也容易获得道德满足感,但如果进行另一番思考,假如“我”当时也路过这个地方,会停下来,主动救助小悦悦吗?如果真诚的回答,结果极有可能是“未必”。大家可能无奈而痛苦地发现,这18个人冷漠的路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反思我们心中的冷漠,这是相比谴责,更值得我们做的事。是什么导致了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认为是大家有自己的生活,正赶着去做自己紧要的事;有的分析好人并无好报,担心助人为乐反惹上麻烦。总之,在一条垂死的生命面前,越来越多的人考虑的并不是人类之间的悲悯,而是现实的利益——就连肇事司机,也在衡量碾死比碾伤划算。

 

在这起事件中,完成人类灵魂救赎的,是一位拾荒老太,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社会边缘人,出于人类最基本的情怀,做了一件被网友们“力挺”的事,她的存在,让大家稍加安慰,而反过来,却提出一个沉重的问题:那么多上过学,接受过教育的人,为何却变得越来越没有教化?成为冷漠的逐利的工具?

 

根据最新的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达到3105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国民的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而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13.7亿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亿人,接近10个人有1个大学生。本来,教育的发展,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高国民的全面素养,然而,现实表明,教育规模的扩大,国民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并没有同步提高国民的素养。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总体看来,是功利教育和竞技教育。教育被认为是获得成功的一种手段,也是生存竞争的工具,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极为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以升学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更把同学之间变为竞争的对手——成功升学者成为教育的成功者,而升学失败者,则是教育失败者。这种“竞争关系”,让同情、关爱,逐渐远离,不择手段的获得成功,成为不少人的生存法则。

 

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所小学四年级某班举行中期考试,老师在开考前,告诉同学们,小丽因爷爷去世不能来考试,全班同学听到这一消息,欢呼雀跃,因为小丽一直是班级的第一名!她这次不能来考试,其他同学有了成第一的机会。而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孩子如果放学回家帮邻居干活,会被父母斥责,不好好做作业;爷爷奶奶生病,父母不要正在上学的孩子去医院探望,说只要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就是对爷爷奶奶最好的探望……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之下的学生走向社会,他们可能有同情心、关爱心吗?事实上,我国的社会和每个家庭已经在品尝苦果,很多父母悲哀地感叹,孩子连基本的感恩之心也没有。以至于最近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新规,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而这绝不是一条规定就能解决的问题。

 

从教育让每个人生活更美好的本质分析,功利教育和竞技教育,是反教育。受教育者或许在这样的教育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技能,但却没有健康的价值观,甚至没有基本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完全按照功利规则行事,而没有基本的是非观念。而且,令人忧虑的是,我国教育中存在的说谎教育现象,让很多人从知识角度,能说出很多为人做事的大道理,可谓满嘴的仁义道德,可是,回到现实之中,却极有可能是另外一种表现——那18个冷漠的路人,也许在平时,也会对类似的冷漠义愤填膺。一如现在网友们的愤怒。

 

改变社会的冷漠,需要多方的努力,而教育的改变,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再持续现有的功利教育和竞技教育模式,我国未来的社会,收获的或不是教育的成功,而会是严重的教育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