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唐为什么太监:从自己身上寻求明亮和温暖来影响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2:23

笑蜀:从自己身上寻求明亮和温暖来影响世界

                                                         2011-10-22

        人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自己怎样才完整

李亚:笑蜀的职责重批判的精神,而闾丘是记者出身,她的立场更多的是客观、冷静。我接下来会先向两位老师提问题,再把提问题的权力交给同学们。首先请教闾丘几个问题。笑蜀一开始提到这个时代有非常大的特征,就是青年人的无助感和无力感,这一句话在过去一两年中听到很多感慨。当年我们毕业时,感觉中国是野蛮的时代,所以身份并不决定一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青年人可以做自己命运的主宰,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在感慨,特别是毕业几年的青年人,在《老男孩》的歌里面听到心声,所以想问一下闾丘老师,青年人的无助感和无力感是否来源于权力的张狂?

闾丘露薇:其实无助感是全球很普遍的状态,看看西班牙,看看欧洲,看看美国,也可以看看香港。在十几年前就流行一种说法,比我们年长十岁左右的人,他们当年是从公屋里面奋斗起来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从国外留学之后回到香港,会从一个阶层改变到另外一个阶层,有一点过程要接受这个状态。就是我跟你,我们都是"既得利益者",我们有现在,是因为那个时代是快速变化的时代,可以让我们掌握很多机会,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生涯等等。

       经济发展到一定状态,社会发展到一定状态,会慢慢停下来的,所以我有的时候比较焦虑,是从小的教育,或是社会给在座很多年轻人不可能实现的许诺,就像你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怎么样,我觉得这是一个现实,大家要随时去接受它。当然,如果里面有不公平的东西,你要去改变,这点我们可以看看香港。在2005年、2006年,中环天星码头运动时,这些年轻人的运动没有什么人关注,从主流媒体到社会各界都没有什么人关注,但现在反高铁、反房价高企,年轻人呼吁的声音那么热烈,迫使有话语权的人去思考这个社会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了,哪里出错了,这是相对理想的状态,就像笑蜀老师所说的,在这里产生一个互动和回应,要比较难,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不过要用更大的耐心,不断地努力,不要以为一次两次努力马上就看到改变。

       但要意识到,如果你不说,这个改变是不会来的,你不做,这个改变也不会来,但如果你做,可能不来,也可能会来。比如说,现在占领华尔街,我觉得蛮高兴的,确实是过去这几年,价值观有一点扭曲了,某一种生活的方式。其实这种改变要求改变的心声,同样也是从年轻人这里发出的。我们再回顾60年代的美国,也是有这样的呼声,我觉得从中东再到欧洲,现在到美国,你会发现很多年轻人对这种改变的呼吁,未必是意识形态上,但是至少有一种价值观的东西,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对于这个社会,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准,什么样才是一个公平,他们有自己年轻人的观点和标准,这一点,我觉得同样发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我比较乐观,虽然笑蜀老师看到大家焦虑的一面,我反而会看到年轻人身上有我们这个年纪不具备的,忽略的对人性、个体、权利的尊重,因为时代是随着大家的教育、资讯,大家文明的标准向上提升,每一个个体标准的提升,对于这个社会、权利、政府肯定会新的要求,会不断地出现,这种不断出现的要求就是社会的构成,就像笑蜀老师所说的,他会迫使做出一些回应,我从来没有焦虑过,就像笑蜀老师所讲的,我们总是去想未来有什么样的结果,才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功利的。你自己要有明确的价值判断、价值体系,你觉得是对的,就会很轻松、自然地去做的,不要想那么复杂,很多时候想几十年,我等不到,会很痛苦,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因为你的生活总是要过的,总是要让我的生活,自己这个人变得完整,让生活过得很好,而生活怎么样才是好,人怎么样才是完整的,这是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的事情。

       以牺牲人心道德秩序为代价的发展是可怕的

李亚:闾丘讲到现在的青年对现实的不满,不光是五千年的古国存在的,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有60年代抗争的重演,从欧洲到美洲,相关的问题。下面有一个问题,我想问笑蜀老师,我和闾丘曾经在美国求学或是工作,我们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由心里面也会充满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洞察和不满,我们同时也认为看看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存在的不同问题。我们发现经济的发展,似乎中国是最给人信心的地方,一个指标就是资本的流向,资金的流向,因为市场是公平的,如果经济的发展或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是以公民社会为基础,是我们朝向一个文明迈进的必须经历的阶段,现在所经历的一些代价,包括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这些是不是可以在未来自动地修复,社会是不是有更多的包容,让这样艰难的转轨,能够在一个减少愤怒,更充满理想的条件下去进行?

笑蜀:这事实上跟怎么对待自然环境是一样的,社会上某些观点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必然的代价,经济发展要伴随着一些东西,但没有关系,将来经济发展好了,回过头这些都可以改变的。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自然生态被破坏了,一些破坏是永久性的,永远都不能修复,所以我觉得,社会生态的破坏和自然生态的破坏很多地方逻辑上是一样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并不认为可以用经济发展来代表的。92年之后,中国有了市场经济的黄金时代,认为市场经济的发生,市场秩序本身,我们引进对外开放,引进国际体制,可以导致规范的体系出来,但现在来看这个梦想已经破裂了。从92年到现在,我认为是市场经济走了一个抛物线的过程,一个从低点到高点,再从高点到低点,从高点到低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面国进民退的过程,我想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秩序,不至于会带来社会自然生态的破坏,而经济的发展是跟人心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同步的,可以带动社会或是人心的发展,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发展,如果一种经济的发展必然以牺牲人心、道德、社会秩序为代价,那么我认为这种经济发展是一种负面、可怕的。

闾丘露薇:我想补充一点,道德这个东西,我是比较乐观的,如果大家都在谈论道德缺失,这就证明我们在警醒这个问题。越来越多人谈论,越来越人不满和愤怒,是因为会唤起越来越多人的崛起,我希望对不好的事情,如果没人管,由着它去,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以前不好的事情,好像农民工等等,会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现在中产阶级觉得生活不安全,为什么我的权利天天受到影响,我的孩子找一个幼儿园也找不到,到幼儿园,不知道孩子安不安全,教什么东西,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好的事情与我有关系。但是我从乐观的角度,觉得这是好的,会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不好,我再不做点什么,再不说点什么,这个不好会让我在这个地方过不下去了。所以我们讨论道德,讨论这些问题,我倒不是那么悲观。

李亚:我们看到了希望  围观可以改变现实

李亚:在现场感受到具有高度批判精神的笑蜀老师的观点,还有比较平和心态的闾丘的观点,这是挺难得的,这是社会需要的包容不同的观点。我以前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这个大学在80年代末期是中国自由化的大本营,当时有一位副校长不能在学校里讲话,但是有一位老师给青年学生做了一系列的演讲,我觉得记得非常深刻,送给青年学习三句话,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刚才笑蜀老师说社会的成长,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无力感,也让我们看到希望,并且围观可以改变现实。请两位给青年学生简单总结一下,如果送给青年学生几句话,几句忠告和建议,是什么样的。

闾丘露薇:我突然觉得小时候受的教育都是骗自己的,把座右铭放在自己的旁边,那么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好无障碍了,现在我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了,总有一些习惯,会影响你的一生,比如思考、独立思考的内勤,这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受教育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笑蜀:三句话,前面两句话已经讲到,第一句话"这是我的祖国",第二句话"反求诸己",第三句话,"从自己身上寻求明亮和温暖,用明亮和温暖来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