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到依兰开车多久:列强侵华史(1840~195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6:17

列强侵华手段多种多样。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侵华事变:

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1、发动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19世纪70年代侵略中国边疆,制造边疆新危机。

如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侵略台湾,沙俄侵略新疆,英国进犯滇藏。

④中法战争(1883.12-1885.4):中国的西南门户被打开

⑤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⑦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937.7-1945.8):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⑧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1、侵略东北:9.18,不抵抗;满洲国-殖民地。12.8,上海,19路军。攘外安内

2、侵略华北:“华北事变”-矛盾上升;华北五省自治-殖民地

3、抗日运动:义勇军,抗日联军;冯玉祥、蔡廷楷;12.9运动;西安事变

4、全面侵略:7.7全面抗战;8.13上海;四大会战,平型关、台儿庄;大屠杀;

5、战略相持:改变战略;汪精卫; 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

6、殖民统治:经济掠夺-以战养战;奴化教育-民族同化;治安强化,清乡

7、国民政府:五届五中,反共高潮,皖南事变;独裁统治,经济掠夺

8、抗战胜利:百团大战;扫荡;局部反攻;大反攻、日本投降。

 2、制造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二)政治侵略:

 1、强签不平等条约:

掌握各条约内容及危害并能根据各条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如涉及割地、涉及通商口岸、涉及赔款、涉及关税和贸易、涉及传教的条约分别有哪些。

1)各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的五个议定书、

(3)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4)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中俄密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善后借款合同》、“二十一条”

(6)一·二八事变:

《淞沪停战协定》

(7)华北事变:

《何梅协定》

(8)解放战争时期: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签约国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条  约  主  要  内 

中英

《南京条约》

1842、8

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货物进出中国海关,关税税率须由两国协议。

中英

 

《五品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1843、7

 

1843、10

英商货物进出中国海关,只抽5%的关税;英国享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允许英国人在各口岸租地造屋,这一特权后来发展成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

中美

《望厦条约》

1844、7

美国取得《南京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的所有特权,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美国商船可以出入通商口岸等特权。

中法

《黄埔条约》

1844、10

法国除取得英/美所取得的一切特权外,还得到允许在各通商口岸建造教堂的特权。

中俄

《瑷珲条约》

1858、5

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中俄

中美

中英

中法

 

《天津条约》

 

 

1858、6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镇江、南京、九江、汉口为通商口岸外国传教士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外国商船和军舰以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国向英国赔偿白银400万两,向法国赔偿白银200万两`

中英

中法

《北京条约》

1860、10

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向英、法的赔款增至800万两。

中俄

《北京条约》

1860、11

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规定中国西部边界的走向。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11

俄国强行割占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俄

《中俄改订条约》(又称《伊犁条约》)

1881、2

俄国通过这个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又割占了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92年又强占我国帕米尔地区萨雷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法

《中法新约》

1885、6

清政府同意在云南和广西省的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

中日

《马关条约》

1895、4

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俄

《中俄密约》

1896、6

俄国取得在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建筑直达海参崴铁路的权利;后来又进一步取得中东铁路沿线的行政权、运兵权、采矿权。

中英美俄德日法意奥比荷西

《辛丑条约》

1901、9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天津及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由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2)各个列强签定的条约

(1)英国:《南京条约》(1842.8)、《南京条约》附件(1843)、《天津条约》(1858.6)、《北京条约》(1860.10)、《辛丑条约》(1901)

(2)法国:《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6)、《北京条约》(1860.10)、《中法新约》(1885.6)《辛丑条约》(1901年)

(3)美国:《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6)、《辛丑条约》(1901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

(4)日本:《马关条约》(1895.4)、《辛丑条约》(1901)、《二十一条》(1915年)、《淞沪停战争协定》(1932.5)、《何梅协定》(1935年)

(5)沙俄:《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改订条约》(1881)、《中俄密约》(1896)、《辛丑条约》(1901)、《俄蒙协约》(1912)

 3)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

(1)割地类条约。

如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日《马关条约》等。其中俄国占有我国领土最多。

 (2)赔款类条约。

如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赔款额呈上升趋势

(3)开埠通商类条约。

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等。趋势是由地而北,由沿海到内地

(4)侵犯中国关税和贸易主权的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

(5)涉及传教的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其他条约还有《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俄声明文件》、《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6)攫取特权类条约:

如《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及永久居住的特权;《望厦条约》,美国取得兵船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特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的特权等;《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中俄密约》中规定俄国取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并攫取了铁路沿线的行政权、采矿权和减免商税的特权;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攫取了大量特权;《凇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可暂扎驻”上海的特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4)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过程

  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存在的条约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条约关系。表面上看,这些条约具备了国际法的各项要素和细节要求。实际上它违背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要求——签约国双方或各方的平等关系。在近代,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条约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庞大体系。我们把它称为不平等条约体系。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842~1860年为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了这个体系的形成过程;该约又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构成了不平等条约体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三块奠基石。通过这三个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如下权利:霸占中国领土权、五口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传教权、口岸租地权。这些权利构成了外国在华特权的最基本的方面,尔后所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种种特权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派生和补充。鸦片战争结束后14年,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1858年的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1860年的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大块割取中国领土权(沙俄割占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割去了九龙司);增开商埠权(增开南京、汉口等11个商埠,使条约口岸从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公使驻京权;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水巡逻权;鸦片贸易合法权;外国公使在内地租屋买地权;贩卖华工权等。

(2)1860~1919年为扩大期。

在这个时期,除英法美俄等国外,又有更多的国家跻身于这个体系之中,总数达20多个国家。扩大期的60年中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小的阶段。A.19世纪60~90年代是第一个小阶段,在这30年中,中外关系相对平静,除了1884~1885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外,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中外战事。因此这一时期没有出现影响全局的条约,但“局部性”的条约却层出叠起,如《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等。B.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步入第二个小阶段,这一时期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的屈辱和约,它给中国带来了领土的大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三国干涉赎回);外交的大失败(一直作为中国屏障的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财政和大出血(中国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后又加上3千万两“赎辽费”);主权的大出让(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成为新辟的口岸);经济的大损失(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仅在1898年3月到6月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列强便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约一半省区相继划分成各自的势力范围。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条约,列强通过这纸条约得以实现了对中国的野蛮的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军事监督和文化侵略。这个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严重丧失,经济上帝国主义的残酷勒索使中国的经济几近崩溃,军事上中国的国防能力遭到全面限制,思想文化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遭到摧残扼制。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袁为满足自己称帝的野心,不惜以整个国家为代价,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191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存续的第三个时期,即修订期。

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基础开始动摇,列强被迫修订这个体系的若干内容,开始部分放弃在华的条约特权。二是这个时期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虽然发生了动摇,却没有被摧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受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压迫的局面没有彻底改观。甚而,不平等条约体系在20世纪30~40年代又两度得到加强。一次加强是伴随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而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同中国的傀儡政权——“满洲国”政府、汪伪政府等签订了一系列企图变中国为日本独占殖民地的条约。“七七”事变前,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也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妥协投降的条约。第二次加强是伴随着美国对中国侵略的加深而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支持蒋打内战,美蒋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空前出卖国家主权。但历史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条约体系的两度强化并不能改变其在中国日益缩小的命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第55条宣布:“对于国民党政府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待过去所签订的条约的严正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旧条约体系的瓦解,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新条约时代的开始。

 5)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几点认识:

①近代不平等条约大都是外来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或当时的反动政权签订的,多是在侵略战争之后,是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来说都是带有屈辱性的,是民族耻辱的象征。也有少数条约是因为当时的反动统治者出于某种政治需要,对外来侵略者进行妥协或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结果。如“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

②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将列强的侵略要求合法化,成为列强向中国掠夺领土、勒索赔款、攫取特权的合法依据。

③不平等条约的掠夺性和奴役性的条款,导致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标志。

 2、侵犯中国主权:

掌握:每种主权最早被破坏的标志性事件及各种表现。

(1)割占领土

英国割占香港,俄国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

(2)开辟租界。

列强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辟租界,夺取那里的政、法、警主权。

(3)控制关税。

  严重破坏中国的海关税收主权。

(4)破坏司法权。

  蛮横规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5)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强租胶州湾、据有山东,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据有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强租广州湾、据有广东和广西及云南,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据有长江流域,日本据有福建。

 3、干涉中国内政:

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迫使其对华政策由政治瓜分演变为“以华治华”,扶植了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等。“中国革命”的两个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反之,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1)扶植代理人

·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运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扶植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政府:

  辛亥革命,清政府土崩瓦解,帝国主义看中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把

他作为新的代理人和统治中国的工具,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了辛亥

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了大搞复辟活动不惜卖国。袁世凯死后,又选中了段祺

瑞作为代理人,控制中国北京政府。

·扶植各派军阀“分而治之”;

·扶植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政府:

   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后,帝国主义又选中蒋介石作为代理人,蒋介石对

内一党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政权和汪伪政权;

(注意列强与中国统治者的关系:有对抗、有勾结)

 (2)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从1861年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

·帮助北洋军阀破坏反袁斗争

·支持军阀破坏中国工人反帝斗争和北伐战争,制造一系列惨案                                                            

·支持蒋介石背叛革命和打内战

·对新中国实行干涉和封锁

 中外反动势力为什么会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发展壮大时,由于英法等列强正与清政府进行战争,中国政局不明朗,所以列强纷纷宣告“中立",作为投机观望的权益之计。太平天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政策,一再拒绝列强的无理要求。列强逐渐放弃了“中立"的伪装。(2)《北京条约》签字后,清政府“尽心和议",列强侵略要求得到满足。太平天国运动使列强取得的一些权益难以落实,且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败,中国局势明朗。(3)经过两次对外战争,清政府对侵略者妥协投降,把人民革命斗争看作是“心腹之患",为维护其反动统治,投降列强,借助列强势力镇压人民。列强为维护侵华权益,只好依靠中国的反动政府。可以说,在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了。列强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表现为:(1)成立反动组织。如1862年2月,中外反动势力在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公所",策划上海防务方案及筹措饷械。(2)直接参与镇压。如英法侵略军联合清军进攻上海的太平军。(3)为清军运输军队、物资等。如英国用轮船把李鸿章的淮军从安庆运到上海。正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1)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撤换镇压不力的官员,加紧严厉镇压义和团。如帝国主义指责毓贤为纵容义和团的罪魁祸首,在英法等国驻华公使的压力下,清政府在1899年12月撤换毓贤,改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由于袁世凯的疯狂镇压,山东义和团受到很大损失,被迫北上津、京地区。(2)列强相互勾结共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出兵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彻底成为严厉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维护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帝国主义是怎样破坏辛亥革命的?(1)从准备武装干涉到伪装“中立":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立即集结军队,准备镇压革命。由于列强之间矛盾尖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在干涉中国革命难以协调一致,更由于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目的。于是,就又一次伪装“严守中立"。(2)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在“中立"的幌子下,列强加紧破坏革命。具体表现为:首先,扶植袁世凯作为列强侵华代理人,帮助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公开说“我以为,行动的时间已经到了。如果列强不能担负使北京政府瘫痪的后果,袁世凯必须得到支持,因为只有他是稳定的保障"。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统治权利。其次,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诸方面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第一步,策划南北和谈,迫使南方革命党人就范,帮助袁世凯趁乱夺权。第二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夺了革命果实,使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帝国主义破坏、镇压国民革命运动的表现:(1)镇压工农运动。1923年,支持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帝国主义采用高压政策镇压五卅运动;英法制造“沙基惨案",镇压省港大罢工。(2)破坏北伐战争。首先,支持吴佩孚和张作霖组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准备进攻国民政府。其次,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再次,勾结、扶植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充当新的工具,镇压革命、反共、篡夺革命果实。在帝国主义的镇压和破坏下,国民大革命失败。

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帝国主义长期支持蒋介石政府,屠杀革命志士,围剿革命根据地,妄图扼杀中国革命。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急需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的稳定的政权,于是美国确立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一方面帮助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另一方面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力量。结果,中国人民经过解放战争打败了美蒋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新中国一成立就面临着外部侵略的威胁,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到处兜售所谓“中国威胁论",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制造撞机事件,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的强大。我们一定要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暴行,维护国家主权。   

 (3)制造血案:

·1894年旅顺大屠杀

·1900年八国联军北京大屠杀

·五卅惨案

·南京惨案、一三惨案、万县惨案

·济南惨案

·南京大屠杀等。

 (三)经济侵略:

 掌握:甲午战争前后,侵华方式不同的原因;日本在沦陷区掠夺的目的及表现等。

1、商品输出。

十九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商品输出作为主要手段。列强为输出商品,以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强迫清政府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地,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原料和销售市场。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1)勒索赔款:主要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

(2)倾销商品:主要是鸦片和工业品

(3)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2、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甲午中日战争后,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它包括向清政府贷款、开采矿山、修筑铁路、开设银行和设立工厂等内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榨取了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财政,扩大了侵华政治权益,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1)政治贷款

·设银行

·借贷款

(2)直接投资

·筑铁路

·办厂矿

 3、掠夺原料和资源:

主要内容有掠夺中国的农土特产品、劳动力、矿藏和土地等,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比较: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1)相同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相同,都是为实现其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2)不同点:①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②《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除继续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外,还通过奴役性的贷款、在华开矿修路、投资建厂,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近代后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分布在三个阶段: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帝国主义对华投资急剧增长,并向中国倾销商品,1932年出现中国外贸史上入超的最高记录。

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则发展为赤裸裸的野蛮掠夺。注意:日本是怎样野蛮掠夺沦陷区的经济的?农业方面:侵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将采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金融方面:强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滥发伪币,大量印发军用票,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解放前,美国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形成独占地位。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称为“新二十一条",美国商品大量涌入,独占中国市场,对中国民族资本是个毁灭性打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清除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四)文化侵略:

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掌握:列强获得传教权的过程、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及表现等。)

 二、列强侵华不同阶段的阶段特征简表

西方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矛盾息息相关。

 1、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1)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2)主要国家:英、法、美、俄

(3)主要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满足国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个市场)(俄国以满足领土扩张为上的)

(4)侵略手段:军事侵略敲开大门,政治侵略攫取特权,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

(5)侵略范围:限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6)主要表现:两次鸦片战争

(7)影    响:(注意一分为二)

① 政治上主权不断沦丧,开始成为双半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变化)

          ② 经济上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外资经济、洋务运动、民资产生等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③ 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④ 外交上列强取得了很多侵略特权,也客观上使清王朝被迫开放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制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1)背景:

主要列强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紧对中国侵略。

(2)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个目标)

(3)主要方式: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从“中外和好”到瓜分狂潮,再到“以华治华”

(4)主要表现: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英俄日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5)影    响:使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社会性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政治    ②民族危机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高潮

            ③清王朝为延缓其统治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经济:   西方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严重摧残了中国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附庸

    思想:  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中,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形成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

3、20世纪20、30年代,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激烈的时期。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他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