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液循环不好症状:游记【畅游天下】“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敕建天津天后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32:41
  “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是老天津人常说的一句话,天津已经是一座“建卫六百年”的老城了,而建天津卫是明朝初年的事情,由此可见这“娘娘庙”的历史肯定比“天津卫”要早。

    可能有人不太明白这“娘娘庙”是什么所在,呵呵,这是天津人的叫法,学名应该是“天后宫”“天妃宫”“妈祖庙”,这几个名字大家应该就懂了,天津人的“娘娘庙”就是福建的“妈祖庙”的分支。

    好家伙!福建的妈祖怎么会在距离这么远的地方落户呢?而且还受到了天津人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听我慢慢道来。

    天津建卫之前名为“直沽寨”,宋金时期就已经是要冲重镇了,这里沟通了南北交通,无论是海运还是河运,总之这里是漕运的龙头,真正的水旱码头。特别是到了元朝,“河漕”“海漕”已经成为了相当重要的运输方式,地处三岔河口的直沽寨就凸显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了。元元佑三年“直沽寨”改名为“海津镇”,南方的米粮、物产都通过大运河或者海运运达天津,然后再从天津这里走水路和陆路运往元大都(北京)。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有船运的地方就是妈祖文化扎根的地方,没错。

    俗话说“南人善驾船”,那时候的船工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从宋代开始册封后来我们称呼的“妈祖——林默”开始,这位被广大渔民、船工、甚至所有出海人视为守护神的“马祖娘娘”就成了涉海、涉水者必拜的神了,甚至有“不拜神仙不上船”之说。到了元朝,为了迎合为南北物流沟通做出重大贡献的百姓的信仰,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皇帝下诏,册封天妃为“护国明著灵慧协正善庆显济天妃”,这也是元朝第一次册封天妃娘娘,从此之后及至明清,册封之事是源源不断了。也就是在这次册封之后,作为漕运重镇的天津就开始了天后宫的建设时期,一度天津建有十六座“天后宫”,也有的专家说是二十七座,但是有据可查的是十六座。其中名气最大的有两座,分别称为“东庙”和“西庙”,“东庙”座落于先进的河东区大直沽附近,为当时的海漕服务;“西庙”座落于东门外海河西岸三岔口附近,为漕运服务。东庙因为地处偏僻后来渐渐消亡了,目前只剩下近些年考古发现后建立的“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而“西庙”因为地处繁华,又是皇帝颁诏敕建的庙宇,香火一直旺盛至今,也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妈祖庙之一,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

?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座“西庙”——“勅建天后宫”。

?

?注:以上文字为本人根据多年道听途说总结的原创,如有误请大家指正。
三大妈祖庙之一——天津敕建天后宫 天津 -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



图片标题:旗杆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谚语说“老爷庙的旗杆——独一根”,这娘娘庙前的?旗杆可是两根,看看这高度!看看这旗杆座!多气派啊!这旗杆真的只是装饰品?您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两根旗杆,它们的作用可是无可替代,并且非常巨大的。

    问大家一个问题,您知道灯塔、航标灯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呵呵,既然这么问就明确了答案,是我们中国人。这娘娘庙前的两根旗杆就是灯塔,就是航标。

    在漕运盛行的时代有个说法,行船的人看到娘娘庙的旗杆心里就踏实了,这说明目的地——天津三岔河口码头到了。这旗杆顶上的金顶子晴天的时候十几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烁烁放光,到了夜间旗杆各悬挂红灯笼一串,为行船之人指明方向,这也体现了娘娘护佑航船的慈悲。

    这两根旗杆上的金顶是风磨铜的,从清朝同治年间翻修娘娘庙开始就一直屹立在这里没动过地方,直到前几年文化街改造,这对金顶才被摘了下来进行维护,这一摘不要紧,在津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金顶取下之后,发现金顶是中空的,其中填充了密密实实的棉花,在其中南侧旗杆顶的棉质填充物中发现了一本“无字天书”。消息传开后轰动了津城,刚去下的时候在没有文物专家的时候谁都不敢妄动,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查看,书的表皮和底都是红色的,稍厚一些,内部书页是黄宣纸,说是书却没有一个字。之所以人们认为惊奇,因为相传妈祖林默是得到了一本无字天书,并看懂了得到了法术之后,具备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海上飞升,平抑波浪的法力,得以拯救海上危难的。

    难道这本书真的是仙人传下来的天书?呵呵,当然不是了,后来经过专门的文物专家的检查,在书页的每一筒中都藏有一张名单,原来这本书是清代重修娘娘庙时捐款者的功德名录。

    后来两个金顶拿到了保定重新进行了鎏金处理,天书又随着安装重新放置在了金顶中流传后世了。

 


图片标题:旗杆金顶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前广场、戏楼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娘娘庙的门前是一个广场,正对门是一座戏楼,这是专门为娘娘看戏建的,每到节日或者妈祖诞辰等等的纪念日,这里就会又官方组织祭司、庆祝活动,传说娘娘喜欢热闹,喜欢看戏,人们演出各种戏曲来给娘娘看,以感谢娘娘的保佑,逐步形成了规模。

    娘娘庙的庙会最盛大的应该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庆祝娘娘生日的“娘娘会”,后来因为乾隆老佛爷亲临观礼,引起了万人空巷的盛大场面,乾隆爷高兴之至,所以从那以后赐名为“津门皇会”。从三月十六开始一系列的“送驾”“迎驾”“天后出巡”等等的盛大活动要持续10几天,整个津城都会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其场面恐怕连春节都赶不上。即便是在后来天下大乱,国力衰落的年代里,津门皇会也保持着每10年一次的频率从来没断过,一直坚持到了解放。近几年随着古文化街的重新整修,回复了三月二十六的皇会活动,但是制式和正规程度都不及旧时的万分之一,最重要的是人们的恭敬心没有了。

    都说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爱”和“天人合一”理念。这在旧时的对娘娘的祭司和庆祝活动上也有体现。娘娘生日这一天,传说天、人、海界共庆,人们用素食、面食作出三十六道菜来供奉娘娘,千万不能杀生,娘娘有好生之德,而且人畜一视同仁,这是“平等”“慈悲”的菩萨心啊!不光如此,这一天所有的打渔的都不出海,不撒网,因为河海中的水族也都会前来朝见娘娘,如果伤了它们的性命会引起娘娘怪罪的。百姓们也大多吃素戒杀生,以求一年平安肃(素)静,其实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中,年、节、喜、寿都是吃素的,不允许杀生害命,每个月都有十斋日,要吃斋戒荤腥图的就是素净,平安吉庆。

 

 

 

图片标题:旗杆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前门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今年是天后娘娘诞辰1051周年,也只是官方组织了一场象征性的活动,每次这样的活动都是当官的参加,提前周边戒严,风雨不透。我就奇怪了,当年乾隆爷来的时候都是与几万民众一起逛庙会,以体现亲民,怎么现在的领导人们到不亲民了呢。

 

图片标题:前门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庙门

 

图片标题:前殿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前殿

 

图片标题:前门里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庙门的背面和牌坊

 

图片标题:牌坊、前门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屋顶、墙头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正门楼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正门楼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牌坊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鼓楼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鼓楼

 

图片标题:法鼓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鼓楼介绍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钟楼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钟楼


图片标题:钟楼介绍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鼓楼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前殿、功德碑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甬道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碑廊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碑廊

图片标题:碑廊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碑刻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正殿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正殿

 

    现如今天后宫的香火大不如旧了,但是还有有些信众的,?毕竟人们需要有信仰,需要有精神支柱,渴望得到神灵的护佑。所为心诚则灵,这里真是不简单的庙宇,来此诚心发愿确实能得到娘娘护佑和法力加持。举个小例子,有一次我儿子在庙里的小空地捡了个小石头,因为庙里人少,他就拿这个石头往天上扔,落下来捡起接着扔,我正要说他,再次被扔上去的石头就不见了,没有落下来。他仰着头瞪着眼,说“明明看着往上扔的,怎么不落下来呢?”我告诉他在庙里打闹喧哗都不行,石头让护法收走了,让他赶紧去大殿给娘娘磕头去。别认为我迷信,石头肯定没有落在房顶,因为离两边的房子还有距离,因为怕砸到人他扔石头我看着呢,正要说他呢,连我都闹不明白石头哪去了。

 

 


图片标题:文殊泉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记载天后宫中有13座泉眼,上个世?纪80年代整修天后宫的时候在正殿的两侧各发现了一口泉眼,就是现在看到的“妈祖泉”和“普济泉”,后来又在进庙门的右侧发现了一口“文珠泉”。前几年妈祖泉有人看着,5毛钱就可以取一杯水,水质清凉爽口而如今都用玻璃盖子盖上了,而且水质也不行了,透过玻璃看到的是肯定不能饮用的水。

 


图片标题:妈祖泉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普吉泉泉眼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普济泉碑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南配殿介绍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碑廊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游廊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山墙、屋顶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屋檐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甬道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香火旺盛的财神殿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财神殿的香火一点不必大殿差,可见人们求财心切,就连两侧的水缸里的三足金蟾都得到了不少的“布施”。

 

  

 

图片标题:香火旺盛的财神殿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财神殿的香炉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财神殿前的钵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财神殿前的三足金蟾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供奉观音大士的凤尾殿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妈祖是咱们中国人民间的神,而天津这里的妈祖庙一直是道家的庙宇,这里体现的却是我们文化的包容性。庙里不单供奉妈祖,而且还供奉了观音菩萨、关老爷、财神爷、王三奶奶、挑水大哥等等,容道家、佛家、俗家的神佛于一庙。解放前这里一直有道士庙祝,管理有条,香火旺盛。

 

图片标题:关帝殿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古碑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这座碑上的文字很奇怪,我看不懂,不过感觉应该是蝌蚪文,这样的碑文从唐代以后就很少看到了,居然在娘娘庙里有这么一座,看样子这通碑被人用泥或者水泥之类的破坏过,后来恢复的。

 


图片标题:蝌蚪文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殿脊、山墙、碑额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藏经阁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庙后的藏经阁不知道是后来回复重建的。旧时的庙宇,不单是人们烧香礼敬神佛的地方,还是重要文献、书籍的储藏地。可以说旧时每个庙宇、道观中都储存了大量的古籍善本,各类的丛书,可以说是一座图书馆。那时候庙里大多接待外地来此求学、游学的学子,提供学习、进修和交流的场所。

    现在藏经阁是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藏经阁石狮子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瓷砖拼画影壁墙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庙后的两座影壁墙分别描绘了当年“皇会”的盛况和潞河督运盛况。

 

图片标题:瓷砖拼画影壁墙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瓷砖拼画影壁墙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瓷砖拼画影壁墙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瓷砖拼画影壁墙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山墙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过道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启圣祠拍摄地点:天津天后宫

图片标题:天妃铜雕壁画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这是藏经阁的博物馆

 

图片标题:天后生平事迹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子孙娘娘正面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子孙娘娘


图片标题:斑疹娘娘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斑疹娘娘


图片标题:送生娘娘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送生娘娘


图片标题:眼光娘娘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眼光娘娘

 

图片标题:子孙娘娘背面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子孙娘娘的正面是善像、背面是恶相。预示子孙有善缘、有恶缘,子孙有的是来报恩的,有的是来报怨的,所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善恶终有报,报应在眼前。

 

 

图片标题:《敕封天后志》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天妃偶像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千里眼将军偶像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护法的千里眼将军


图片标题:顺风耳将军偶像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护法的顺风耳将军


图片标题:天妃造像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庙内存留的古籍善本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这就是原本藏于娘娘庙的古籍善本之一

 

图片标题:庙内存留的古籍善本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庙内存留的古籍善本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上表的存档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这是历次祭司活动焚烧的表奏的存底

 

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这“娃娃大哥”可要说说,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俗——拴娃娃。可以说从南到北,甚至国外,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知道拴娃娃的习俗。婚后无子大多会来娘娘庙求子,用红带子拴一个自己喜爱的娃娃回家,供在自家的佛龛或者仙家楼中,预示带子来了。之所以叫“娃娃大哥”是因为有了儿子之后,还要管这个娃娃叫大哥,自己的儿子是老二,古人认为这样孩子好养活。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还要更换家里的“大哥”的像,直到“娃娃大爷”。有了孩子之后就要来庙里谢娘娘,今后就和庙里结了长久的缘了。

    在天津这里还有个习俗,有了孩子之后要送到庙里,拜庙里的道士为师,起个法名,就算出家了。为什么要这样呢,旧时孩子不好养,成活率低,传说孩子小的时候命相未定,瘟神、邪神之类的经常会收童子,要么起个臭名比如“狗子”“小臭”之类的不起眼的名字。再有就是不能放在家里养着,让孩子出家为僧、为道,这样就不在世间了,是方外之人了,就可以躲避邪神了。到了孩子12岁命相定下来了,再还俗,这成为“跳墙”,佛家的叫“跳墙和尚”,道家的称为“跳墙道士”。

    这些都是我国民间生育习俗和育子习俗的重要体现,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所谓的迷信,这是古代人的智慧,这是古代人的生存之道,这其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期望、充满了对自然和神佛的感恩,活在希望和感恩中的人才是幸福的人生。

 

 

图片标题:元代石香炉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这个石头疙瘩看似很普通,它可是元代就在娘娘庙里了,应该说是庙里最老的物件了。

 

图片标题:皇会道具——雪冒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以下就是和皇会有关的展品了。其实展品还有很多,一来照片太多怕大家打开太慢,二来留些盼头您自己来看吧!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细节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皇会銮驾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图片标题:天妃题材瓷瓶拍摄地点:天后宫博物馆
 
这里看起来不大,相比起很多大景点,太不起眼了。但是天后宫的故事可是太多太多了,她承继着老天津人祖祖辈辈的希望、企盼和感恩。

    如今宫南宫北大街早就被开发成了古文化街,店铺林立,其实在旧时这里就是天津的重要一座大市场,同样也是商铺林立,在天津近代的商业历史上也有其地位。

    欢迎大家来天津旅游,来天后宫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