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腿血液循环不好症状:快乐体育与中学素质教育--yangbo1980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6:36
快乐体育与中学素质教育 [ 2009-4-15 16:12:00 | By: 波涛汹涌 ]  

摘要:该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就是怎样培养我国二十一世纪的科技人才。“快乐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取动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进行教材、教法分析时,主张从“学生的立场”出发,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这种动机引向学生自我目标的建立,使他们的目标能与教学目标统一起来。快乐体育教育重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有吸引力的乐事。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主体地位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快乐。快乐体育能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能增强学生间的团结。我认为通过这种教育才能很好地培养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快乐体育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1.前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素质教育既不是“英才”教育,也不是“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而是“为人生作准备”的公民教育,这种理论要求教授最基本的知识点,将来使学生能以不变应万变。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增强学生体魄,还可以增长知识、调动情感、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多年来,传统的体育活动比较单调乏味,如何让学生喜欢体育、喜爱锻炼、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快乐体育”一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2.快乐体育

2.1 快乐体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起源于日本,它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以对学生进行健全的身体教育,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 “乐学”为中介,达成学生对体育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它从生理,心理与社会三维空间来把握体育教学的特性和整体性。

我国的快乐体育是在挖掘,借鉴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教育方针和现代教学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苦中有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2.2 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

2.2.1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预定任务的一种方法。游戏法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多样性,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良性兴奋状态;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把游戏中能给学生快乐、信心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特征、手段、方法溶进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和价值,从而建立积极主动、热情的体育态度和广泛的体育兴趣,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体育游戏的无功利性,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把注意力集中于活动过程中,在能完成欢乐、放松状态下有效地学习任务。这样可以缓冲体育长远目标,未来要求的压力。游戏的自由选择特征,可使我们把教材、教学方法、活动方式进行处理,提供一定的选择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得到尊重和自由,既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2 比赛法

比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快乐体育教学中运用广泛、效果较好的一种常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在激烈对抗的气氛与环境中进行学习和锻炼,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合理运用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比赛练习方法是体现了快乐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和竞争性,对显示的体力、智力、生理、技术、技能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应重视快乐体育中的比赛法。

2.2.3 多目标教学法

多目标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在学习新教材时,以所学教材为基本教学目标,另外设置若干练习,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后,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样,学生经过艰苦锻炼后,提高了身体素质,取得了优良的运动成绩,进一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对体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2.2.4 正面鼓励法

正面鼓励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那些自尊心、自信心很强和热情、敏感而又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最需要鼓励。在学生做某个动作完成成功的时候,教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并提高他们的兴趣。

2.2.5 心理诱导法

根据差生随意性大,女生爱面子的心态,教师应该选择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动作,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诱导,由于学生对这些动作的印象比较深刻,因而容易接受和掌握。

 提出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新动作时,教师可采用提问、提示、示范、示误、比较等方法来诱导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其产生正确的视觉形象和动作表象。

快乐体育固然讲求愉快的学习气氛,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转被动接受为积极自学的渴求,且兴趣确实在认知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乐”体育活动来说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体现的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实际上,学生的兴趣既受施教方式的影响,也受施教内容的影响,当教学方式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的情景相辅相成时,便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且不可盲目追求快乐的形式,而把寓教与乐的方法随意滥用。

2.3 实为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对比分析

纵观现今体育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还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2.3.1 教育思想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质。人们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往往单纯以运动会的名次和高考成绩为标准。在某些学校只注重抓尖子运动选手和业余运动竞赛训练,以在运动会上夺取锦标为目的而忽视对全体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有些体育教师长期采用“放羊式”的教学去完成学生的体育达标,对体育课的质量不加以严格要求,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也不加以关心,致使体育课行同虚设。快乐体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这样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老师强制性的,而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体育与育心相结合。

2.3.2 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一般以教学班为教学组织来进行,在同一个教学班里将有许多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在统一的组织下学习,过分强调共同性而忽视了个性的需要。有一些体育项目,如50跑、立定跳远、跳绳、掷实心球等测试内容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基本都开设,而每次练习又是单一动作的机械重复,循环练习去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实际上是把体育课变成训练课,使学生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甚至厌烦,最后产生逃课现象。“快乐体育”思想认为,为运动而运动,不给体育活动附加其他任务,方可谈及快乐体会。快乐体育就是在快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的学习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3 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顺从的角色,教师在不觉中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在快乐体育的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变主讲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欲望和体育运动热情,使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只有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才能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快乐体育”思想认为,拥有积极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确保教学有效的顺利进行。

2.3.4教学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采用的是绝对评价法,这种评价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全体学生,作出硬性的标准。有些学生凭借天生身体的优势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而一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得到较低的分数,从而使他们丧失了自信心,使之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出现了“爱体育而不爱体育课”的现象。实践证明,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通过自我目标的设立、通过自我的超越,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感受,得到快乐的心理体验。

快乐体育提倡建立一种不带强迫性的,是每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能够将自愿性、竞争性与激励性融为一体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的方式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积极的表现和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奖励,而不论其在班上同学中实际所处的能力水平如何。在学期终结的时候,教师把统考分与奖励分按照一定的权重合成,给出学生的终结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为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并且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不断产生自我超越的进取精神而使身心得到的发展。

2.3.5 场地设施

现时的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学校行政的有力支持,经费缺乏,场地器材不足,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一些学校则出现极端化的现象,一些场地设施标准化、成人化,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各种竞技比赛,而不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容易受干扰是中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求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上来。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2.4 快乐体育的优点与缺点

2.4.1快乐体育的优点

2.4.1.1 快乐体育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快乐体育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并给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带来良好的影响。快乐体育提出,要重视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独有的乐趣,重新认识与建立体育教材体系,强调要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从而体验到从事体育运动的各种乐趣。

2.4.1.2 快乐体育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快乐体育十分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自觉积极发展体能和提高技能。

2.4.1.3 快乐体育十分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及活泼生动的形象来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快乐体育还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一起制定计划、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互相鼓励、互教互学,创设既有竞争有协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的满足与温暖。

2.4.1.4 快乐体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快乐体育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集体合作和拼搏的精神。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的作风。

2.4.2 快乐体育的缺点。

2.4.2.1 快乐体育对教学班的人数及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高。快乐体育的实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小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适合班级规模较小和小组人数也较少的情况下运用,并且对场地器材的数量与规格也有较高的要求。显然,目前我国一般中学都难以适应这一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快乐体育的开展。

2.4.2.2 快乐体育对系统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把握不好将容易导致“放羊式”教学,“一个口哨两个篮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快乐体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自定目标,自定步骤等,大大地增加了教师指导与组织的难度。加上我国中学班级规模大,人数多,而且场地器材不足、很难根据学生个体学习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和保证练习条件。因此,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放羊式”教学现象的产生。

2.5  实施快乐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快乐体育”即为不需要课堂常规,学生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的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思想过分夸大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快乐体育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常规,通过教师科学的导入,这样他们既学到一定的锻炼方法,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许多学生认为“快乐体育”就是课堂上不能带一点强迫的色彩,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不懂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知怎样去全面提高人体生理机能,单凭自己的兴趣出发,容易造成锻炼的局限性。“快乐体育”就是通过改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意识介绍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对的。

3.快乐体育与中学素质教育

3.1 素质教育的特征及对体育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贯彻教育方针,发展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

柳斌同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已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是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教育,还是全面发展的问题;是使学生机制的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发展的问题。”

3.1.1 全体性

没有教育的全体性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体育教学属于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提倡全面性,要求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提出、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都必须顾及全体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这样才能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承认并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同时要求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尽一切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

3.1.2 全面性

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是指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否定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单纯获得技能和增强体力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性这一特征,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3.1.3 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发挥其能动性,使之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因此,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改革压抑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加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

3.1.4 主动性

素质教育提倡“主动性”:一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唤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实际上来自学习中的可选择性。可选择性,一方面是指对外面的选择,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目标、学习参考资料和场地器材等等;另一方面是指对内部的选择,即对头脑中东西的选择,如问题的答案、价值评价的标准和思考的方式方法等等。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他们锻炼身体、娱乐和游戏的能力。

3.1.5 基础性

素质教育主张使体育既是学生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又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培养体育实战的能力。虽然快乐体育理论没有直接提出“基础性”的问题,但从“为终生体育服务”这一根本思想出发,是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

3.2 快乐体育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3.2.1“快乐体育”能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

快乐体育主张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重视以往体育中忽略的情感体验(如苦难说服、成功感的获得,群体的和谐气氛等),最终指向学生参加体育志向的形成和自信心的建立,并能调动广大学生自觉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可以锻炼身体、磨练意识、学会各种运动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

3.2.2“快乐体育”能改变体育教学中的单纯教学法

快乐体育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教学片,在观看过程中,让学生根据片中出现的某一练习动作和练习方法等景象,一边做想象性思考,一边做模拟演练习。同时体育教师做必要的解答和辅导,极易活跃教学气氛,并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3.2.3快乐体育”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快乐体育是为加强学生德育提供了机会和有利条件,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借助多样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间思想有隔阂,就安排他们同组参加集体竞赛,教育他们学会善于与他人合作;对于那些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的学生,就让他们参加强度大的活动,使他们领会顽强拼搏的意义;对于不关心集体,对他人冷漠的学生,就让他主持一些项目的训练,以增强其归属感和集体精神。所以,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只要抓住教育时机,运用学生的典型例子适时施教,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习惯。

3.3 快乐体育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致性

3.3.1快乐体育”能发展学生观

快乐体育的学生观,是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活动的位置,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快乐体育之所以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求体育教师将爱心带入课堂,要求体育教师爱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既要有纪律、任务、规范的要求,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体育活动的满足。因此,在重视运动能力强、体育课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同时,更要关心某些身体有缺陷或运动能力低下的学生。快乐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应为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和其身心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3.2快乐体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观

在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核心,让学生先创造性的想象一个学习方法或学习动作,并实际演练、体会、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教师做必要的要领提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并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时,就进入下一个目标的学习。由于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顿悟的喜悦之中,从而使学生的自我效能和自我实现感都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十分高涨。体育教师应当设法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欲望和体育运动热情,使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到体育教育活动之中,体验运动满足的喜悦,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既由“好动”到“乐动”再到“会动”。以快乐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识相互促进,是快乐体育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当然,以快乐为核心,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其他各种情感的作用。体育教学中,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是由情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决定的,它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例如,一个教学单元或一次教学课,对于相同动作的反复练习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和厌烦感,跳马和单杠面前的畏惧感以及耐久跑的痛苦感等,虽然说都是负的情感,但却是快乐体育所要重视的,只有这种“苦学”变为“乐学”,才能导致顽强拼搏后的愉快体验。

3.3.3快乐体育”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观

快乐体育活动的各种设施、色彩鲜艳、布局合理、设计巧妙、美化校容校貌和学生置身于美的境界,时时处处受到美的陶治,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起了促进作用,许多学校反映,快乐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风校纪的根本好转,学校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违纪现象减少了,教育的综合发展能力有了较好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观,反映了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和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的特征。

4.结束语

“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其主要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乐教,并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兴趣和爱好,而进行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但在对待兴趣爱好这个问题上,也不能唯兴趣爱好出发,作为体育教育,必须针对实际,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对待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上,学生有兴趣爱好的发扬;学生无兴趣爱好的,但有价值的必须加以引导,决不可随之而异。

“快乐体育”改变了体育教学中以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改革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苦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即在情感上主张乐学发对苦学,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发对怠学。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教育机制,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力度,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是当前体育工作的重心。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快乐体育教学这种特殊形式,以育人为本,使学生道德协调均衡的发展,并在学习快乐体育的过程中逐步确立正确的身心发展观、社会观、科学观和实践观。从而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今后进行体育锻炼尊定好的基础,把学校体育改革一步步深入下去,才能开创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快乐体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沈  斌 . 小学“快乐体育”的教学[J] 体育学刊 . 2002. 5

2  赖天德 . 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1

3  董翠香 . 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育[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2

4  杨贵仁 等. 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3

5  王晏 卜爱云 .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3

6  周登嵩  尹钊 . 试析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3

7  广东省湛江市教委. 开展“快乐体育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4

8  陈  琦 .论快乐体育与素质教育[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4

9  刘占捷等 .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课题[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 4

10 刘晓瑜 .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9.9

11 赵  立 .  论快乐体育的本质[J] 福建体育学院学报  1994.2 

12 梅宁军 . 小学“快乐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镇海路骆驼中心学校  2004.6.30

13 陈  正 .  对素质教育中与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 体育科研  1998.6.2

14 孙  辉 . 试论日本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及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7.2

15 韩  秋 .  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3

16 魏晓红 .  中学快乐体育教学探究[J] 衡水学院学报  2005.3

17 杨成等 . 中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探讨[J]  体育学刊   2000 .1

18 塑  整 .  快乐体育与素质教育[J] 福建体育科技   2000.8

19 张小燕  柏杰 . 论快乐体育与运动技能学习的关系[J] 安徽体育科技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