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怎么洗:张召忠屡测屡悖,原因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3:01:28
作者:谭汝为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0-26
本站发布时间:2011-10-26 21:33:12
阅读量:2597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抽屉TwitterFacebook

张召忠少将——央视特邀名嘴,权威军事专家。因当年对伊拉克战事一边倒、一厢情愿的讲解,名气飙升。张少将在《关于我自己的故事》里说,“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所以网民说他是军事“砖家”。
给中国受众留下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张召忠在央视评论美军攻打伊拉克整个事件中的精彩表演——
开战前夕,张教授认为:“伊拉克军队将以顽强防御予美军重创。”
伊战大幕开启,张召忠认为:美军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萨达姆正在“诱敌深入”。
美军逼近巴格达,张召忠表示:“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一定会在巴格达外围与美军决战 。”
美军兵临巴格达城下,张铁嘴认为:“美国将面对一场艰苦的巷战,伤亡将大于越战。”
美军轻易占领巴格达,他又认为:“这是萨达姆在上演‘空城计’,伊拉克军队化整为零,将在居民区和美军展开游击战,而美军也将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美军轻松拿下巴格达,他又认为:“萨达姆的精锐部队撤退到了其家乡提克里特,在那里将发生最后的决战。”
提克里特不战而降,他又猜测:“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一定躲藏到了地下掩体中。”
但,数十万军队和重型武器,怎能人不知鬼不觉地躲藏在地下掩体中呢? 此刻,张少将一脸无奈,在屏幕上搓着手说:“看不懂了呀……。”然后,自言自语:“我真不明白——伊拉克人为什么不炸桥梁?不焚烧油田?几枚炸弹,几根火柴就可以完成的。他们也太懒惰了。”
似乎张召忠与萨达姆的喉舌萨哈夫,有意无意地遥相呼应,互为表里。
网文《张召忠是如何挺死卡扎菲的?》写道:“回想当年伊拉克战争,人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观看张大教授分析预测美军第二天的行动,然后有点幸灾乐祸地看美军的实际行动和张大教授预测的相反:之后是再分析预测,再相反……。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由此之故,张召忠和萨哈夫并列为吹坛之南帝北丐,张召忠也得一昵称:张哈夫。整个伊拉克战争,有张大教授在其中掺和,倒也在血腥和残酷上平添了一把笑料。”
时隔八年,我们又在央视直播利比亚战事的专题节目中,再睹张将军的风采。
今年3月24日,CCTV-4 《时事聚焦》节目,讨论卡扎菲问题,张召忠预言卡扎菲绝对不会倒台。他说:“卡扎菲倒台不倒台,取决于人民支持不支持他。他和萨达姆完全出现了两个问题,那个扑克牌通缉令到处都举报,而卡扎菲是人民和他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在这种情况下判断卡扎菲会不会倒台,这可能吗?”
在当天的节目里,张召忠放出狠话:“如果卡扎菲应该下台,那奥巴马早该滚蛋了!”这句话一度网上热传,成为典型的雷人话语之一。
4月1日“愚人节”,张召忠再上央视访谈节目,评论分析利比亚局势,称卡扎菲在利比亚的行为是在“维稳”。
当谈到卡扎菲是否有能力翻盘时,张召忠又放出狠话:“别把卡扎菲逼急了!当年他可以在欧洲的舞厅放炸弹、可以制造洛克比空难!逼急了说不准他还会干什么!”
于是,网民说:“张少将上次把萨达姆挺死了,这次又来挺卡扎菲了。”
10月17日,张召忠在《军情解码》节目,为观众破解卡扎菲藏身路线图。他说,卡扎菲像拉登一样,藏在隐蔽的地方,但绝对不会在苏尔特。
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所在的城市苏尔特被捕,后重伤身亡。张召忠这一判断,再次被网友热传调侃。
平心而论,谁都不是诸葛亮,对战事发展的预测不准,无可厚非。球王贝利对历届世界杯的预测与结果都完全拧秤,落下“乌鸦嘴”雅号,但其威望并没降低。每届世界杯前夕,人们还是津津有味地盼着乌鸦嘴球王的预测。即便预测不准,用“足球是圆的”就可为之解脱。但张少将对伊战和利战的分析预言,屡测屡悖——这和贝利的“乌鸦嘴”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儿。
张召忠屡测屡悖,主要不是水平问题,毛病出在他的“立场”上。
作为国家电视台特邀嘉宾——国际战事的评论人,应力求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进行客观分析,而不应用个人情感和政治倾向来左右自己的评论。
恩格斯有一段关于文学创作的名言:“倾向应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而不应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作者的倾向越隐蔽,效果则越好。”(大意如此)张召忠的政治倾向性太强,而且口无遮拦地表述——作为好友私下聊天,未尝不可;但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评论员,实乃大忌!
作为政府发言人,伊拉克萨哈夫和利比亚易卜拉欣,恪尽职守,忠贞无二,信誓旦旦,满嘴谎言。令人可笑之余,亦觉可爱,甚至有几分可敬。因为这对儿难兄难弟的一切言行,都属于各保其主的职业行为。
但作为央视特邀军事评论员,首先应定位:你是作为面对亿万受众的评论员讲话,还是作为交战一方的顾问抑或高参来说话?你究竟是新闻评论员,还是某方的第二发言人?
另外,战争已然爆发,受众渴望听到的是:权威军事专家对战事进展进行客观报道,对战局变化和双方态势进行公正的分析预测。至于对战争性质的判定和意识形态批判,以及官方态度,那是安理会或外交部的事儿,在这个场合喋喋不休的唠叨,确实令人厌烦。
如果顽固地站在交战一方的立场上进行分析评论,就不免偏心、偏激、偏狭,结果只能一再陷于被动和尴尬。——这就是张召忠在对举世瞩目的两场战事评论中屡测屡悖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