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简答题:社交忌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6:15:24
          庞大而寂寞的城市,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交,再清高孤傲、内心丰富而坚强的人,也需要时不时有个倾诉对象,需要感受人气。

  然而每每见到的却是,情同手足的朋友眨眼间就形如陌路,几十年交情一朝瓦解。原来,朋友是需要经营、社交是有忌讳的。看来其乐融融的社交圈,一不小心触碰了红线,立即会化友情为干戈。

  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下,社交忌讳各不相同,当年我插队时,老乡之间天天在田间地头互相开着极荤的玩笑,并无伤大雅,反而调剂了单调劳作的日子。那样的玩笑拿到现在北京的社交圈,立马会被当成粗俗不堪的精神病。

  当代都市的社交圈要精致得多,自然也脆弱得多。真正肝胆相照、意气相投的朋友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多数人都是社交场中一个个独立的分子。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交规则,就能长期相安无事。闲来无事梳理了一下感受的社交忌讳,大致如下:

  一、保持适当距离

  这是交际圈的黄金戒律。距离,就是交往者必须的独立空间。

  看看身边多少友谊,最后都毁在亲密无间上。

  咱中国人有个习性,往往最轻视的,就是身边最熟悉的人。无论朋友成了高官、当红文人、歌星、影星等等,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的那位却总能看到你最平凡的一面。因此说起话来毫无顾忌,结果无意中的一句话,就可能把人伤了,倒不如一开始就敬而远之为好。

  亲密到不分你我,是最不理性的。喜欢倾诉的人会发现,她向闺蜜披露的最隐藏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社交圈人人皆知的谈资;还会发现,托朋友帮忙的事儿,有时竟成为最难办的,欠下了最难还的人情。两位当年睡一炕的兵团战友,就为了一件事情忙没帮好,结果反目为仇。没有距离,一不留神还可能成为密友的附庸。把情感寄托在强者的施舍上,就像掉进一个甜蜜的陷阱。有时候,把人绑在一起的所谓“亲密”,竟成为束缚人心的绳锁。

  学会做自己,必须得自强不息,这才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二、学会拒绝

  拒绝是一种调整,让关系始终处在双赢的恰当位置。

  亲密无间,让人奢望任何时候朋友都能无条件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随时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你一味有求必应,就可能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你正在忙着对自己很要紧的事情,突然会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让你马上帮他或是她打印一份文稿,或者请你赶紧帮着查一个人的手机号码,或者咨询你到某个地点怎么走,或者干脆就是要你去陪一个饭局,去牵线介绍一位重要人物。等你帮朋友干完这些事儿时,一天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你的时间就这样轻易而廉价地被朋友切走了。

  有人还习惯把朋友当成无息贷款的银行。他或是她在旅游地下了火车,发现手机停机或者银行卡中没有了银子,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家人,而是要求朋友去给他或是她的卡中打钱及代缴手机费用。如果为了不伤面子总是满足此类要求,那么偶然的一次拒绝,就可能永远失去这个朋友。

  最懂得拒绝艺术的人,往往会拥有最长久的朋友;而有求必应的老好人,却每每会让人轻视。友情本不是廉价物,也不要廉价使用。

  三、不要热衷打探、传播他人隐私

  以前经常接到朋友的电话,拐弯抹角地问一些你不愿与人分享的个人信息。尽管小心避开,心里还是不舒服。甚么叫隐私?凡是他人不愿展示于众的,都是隐私;包括事业、家庭以及其它。

  打探隐私是人类永恒的爱好,然而传播隐私是交际圈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某次参加一个聚会,几位参加者刚刚离去,就有人一古脑说出她们的家事:谁谁孩子出国留学花了几百万,结果回国没工作30岁结婚还在啃老,谁谁被女婿炒股败光了家产,逼着女儿与女婿离婚等等,说得人人叹息。我想,如果此时我不在场,是否也落得个背后有人说呢?想说人总能找到短的呀,由此不寒而栗,终于决心断掉与这个圈子的联系。

  一段突然崩溃的友谊,背后经常是一句不经意的闲话。闲话像毒素一样败坏交际圈。某次聚会同一位朋友同住一屋,聊天几到天亮,不但听到了很多他人的隐私,也听到了一些他人背后对我的评价。说好便罢,稍有些不礼貌,自然心生不悦。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但如果无人传闲话,那层礼仪的包装就不会被捅破。如果有人非要告诉你甚么隐私,你就把它永远锁在心里,保护他人也就是保护自己。

  交际圈中有人专门好以高矮胖瘦年龄等生理特点作为谈资,这样的谈资虽然看来无伤大雅,却往往正像不见血的锋利小刀,刀刀伤害着他人的自尊。

  我的游戏规则是,凡是涉及人身、家庭、生理方面的个人信息,只要人家不主动披露,一概不打听。话题一旦要涉及敏感地带,便要及时回避。

  四、不要以他人为工具

  交际圈中不乏有人把朋友当工具物尽其用,一旦你失去了使用价值友谊就告终。有人一退休,往日热热闹闹围在身边的人立即一哄而散,就是因为平时互为工具,所谓的朋友全都是利益关系。有位朋友说得好,没有利益关系的,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朋友。

  交际圈中经常有人喜爱控制他人,比如干预他人的爱好、生活规划,甚至事业愿景。控制欲望强的人,有的是单位领导,把他人当下属惯了,有的就是单纯喜爱强者的感觉。结果,让被干涉者在交际圈中感到了软暴力。在交际圈中,人人都应是独立而自由的,所以对他人的生活最好少用评价性语言。多元的价值观是交际圈的灵魂。

  五、不要霸占话语权

  在某些聚会上,总有一位滔滔不绝,多数人充当默默的听众。大家并非有语言障碍,而是抢不过话头。他或是她的话题也并非有特殊魅力,仅是琐碎经历感受见解,这些东西愿意披露固然好,铺天盖地浇灌在他人耳朵里,把一个聚会当成自己的新闻发布会,就是赤裸裸地蔑视他人了。容忍如此局面的聚会者,把自己的时间当成粪土同时,也是贬低了自己。其实,只说不听者也损失惨重,对他人丝毫不感兴趣,不知道别人怎么活的,也是一种自我封闭。

  倾诉,是本能;倾听,才是教养。学会倾听,但不要当被动的听众。

  六、不要以名利、物质攀比刺激他人

  有人参加交际,目的就是炫耀自己。炫耀官场级别、大房大车、周游世界的潇洒等等,力争让自己成为交际圈中最受人羡慕的。在一个“荒友”聚会上,有位家境颇好的女士倡议大家每年都要去周游世界,在座者却应声寥寥,因时时掏出几万元出国旅游,多数老知青根本没那个能力。还有位时尚女士建议大家对几千元的时装要舍得一掷千金,说是人生苦短要好好享受,结果自然也乏人响应,多数人更愿过简朴的日子。我想,应在更合适的场合提这样的倡议。如果知道朋友的经济状况,就不要让人家尴尬。迷恋炫耀,是快速失去朋友的方式。

  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看别人,认为别人都混得惨。一个下岗工人,也有自己的尊严,也有自己的人生乐趣。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陈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