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幼升小新测试题:[转载]课改形势下,如何做老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45:09

课改形势下,如何做老师

梁恕俭


  课改十年,形势并不容乐观。以注重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填鸭式”教学依然顽固地统治着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在公开课上才能偶尔露一下峥嵘。学生被迫死记硬背、接受机械训练,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多数老师因循守旧,沿袭自己做学生时就熟悉的模式“讲”个不停。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着昏昏欲睡。如果全民投票,调查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估计很难及格。
  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谁都想给自己的孩子寻找一方务实高效、寓教于乐的学校,谁都无法回避因厌学、辍学而造成的荒废与惋惜。看着学生在课堂上受罪,每一个有良知的老师都不会无动于衷。于是,课改,成了别无他路的必然选择。那么,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老师呢?
  首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老师要自觉地摒弃“一言堂”行为,放手发动学生,加强小组建设,利用优秀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小组学习的高效进行。归根到底,教育的真谛就四个字:因材施教,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是无法实现因人而异的。这就需要像杜郎口那样,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兵赛兵。这种一一对应、各得其所的互学、组学自然化解了“一师难教众生”的困窘,在这种对学、群学的过程中,优秀生在讲解展示中提升能力,中等生在前帮后带中加深了印象,后进生在多重帮助下卒有所获。
  其次,激励学生正当竞争。人的攀比欲望是天生的,竞争状态有利于学习。让老虎和狮子对决,让骏马和雄鹿赛跑;让野猪和笨熊摔跤,让凶狗和弱狼较量。还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对手只有他自己。竞争的方式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内成员间进行;竞争的内容要多元化,给学有特长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竞争的结果要大张旗鼓地利用,以产生更大的进取动力。
  再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一个集体团结进取的精神命脉,好的班级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和约束功能,还能加强班级凝聚力和成员进取心。有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力和竞争力。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在班级管理中赢得主动;谁重视文化建设,谁就能获得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发展优势。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核心只有一点,那就是“以生为本,化外加管制为内存信仰”,变“堵”为“疏”,变“管理”为“服务”,变“批评”为“赏识”。


  知易行难。对于那些尚未整体启动课改学校的老师,想践行课改理念,仅小组建设都无法动工。湖南的吴老师提出了一个带有共性的困惑: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可否耕好我的一亩三分试验田?吴老师所在的大环境是传统教学,她的课改实验田首先碰到的障碍就是座位的摆放,虽然班主任努力协调,但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单人单行,而且隔得越远越好;她的课堂,要求小组一起讨论,同组的座位应该摆在一起。由于座位不能摆在一起,课堂上根本无法进行小组讨论。退一步,让同组的人坐在相邻的地方可否?也不行,因为其他任课老师要求每周换座位,所以,即使是“打电话”式的讨论也不可能进行。如果每堂课上课之前搬动座位的话,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搬来搬去的,搬掉了学生心中的那份神圣,让学生觉得这样的事情可以马虎对付了。由于思想不能统一,小组学习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其实,像吴老师这样单枪匹马想冲破传统课堂桎梏的老师不在少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课改十年,为什么整体变化不大。另一方面,新课改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这也是普通老师无法作为的,至于改变“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普通老师更是无能为力。鉴于此,再谈三点——“传统”桎梏下,如何做老师。
  首先,坚定信念,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课改大势,如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住。顺之者昌,早去迎合者,自得先机。被动等靠者,必然要错失机会。所以,最好的态度是,坚持科学的教改方向,不动摇,不走样;坚持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不迷信,不盲从。
  其次,转变观念,化劣势为机遇,争做万绿丛中那点红。如果,你的周围是死气沉沉的老旧课堂,你不妨死马当成活马医,开辟一方高效课堂的试验田。在对比鲜明的实验过程中,你的每一次操作,每一条策划,每一项活动,都有“课题研究”般的价值,认真记录下来,反思成败得失,最终的收获恐怕比单纯的分数要值钱得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使教学考砸锅,说不定撰稿有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研究学生,做一名能影响学生终生的好老师。在现实环境中,是投领导所好还是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二者往往并不契合。做分数的奴隶,一心往上爬,并不容易;俯下身子,尊重学生,却并非难事。况且,学生世界相对单纯,换句话说,学生是最懂得感恩与回报的。真心对学生好,可能学生一时领会不到,毕业以后,学生对恩师会有一世的感念。与其为鸡毛蒜皮的蝇头小利做应该教育的帮凶,不如做教育的信徒,为了神圣的理想,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鞠躬尽瘁。有了这种精神上的追求,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多了一条路径,且这条路,通畅顺达,直抵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