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x赛季五虎上将:董氏针灸 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23:00:19
董氏针灸 入门方式2009年03月19日 星期四 下午 08:18董氏奇穴,以其穴位精当而疗效伟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朋友熟悉和运用。但初接触董氏奇穴的人朋友,不免感觉穴位太过繁多,而穴位名称又不似传统经穴那么容易记忆,有种不知从何处入手的感觉。现在告诉朋友们一个学习董氏奇穴的一个简单快捷的方法,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那就是从“董氏五行穴”入手。
“董氏五行穴”,初由恩师廖裕仁(网名董氏针炙)提出,在经络运行体会里,只提了下五行,现在本人不揣简陋,结合实地经络运行体会,把上五行的位置予以确认公布,期望能给朋友们一个便捷的学习董氏奇穴的,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先进指正

一、 董氏五行穴——下五行

1、上三黄(明黄、天黄、其黄简称上三黄)------肝
位置:明黄穴:大腿内侧面之正中央处
天黄穴:明黄穴直上三寸
其黄穴:明黄穴直下三寸
注:上三黄以明黄穴为取穴标记
主治:肝癌、肝硬化、各种肝炎、肝机能异常、脊椎长软骨压迫神经、椎间盘突出症(特效)、脊椎骨膜炎(骨刺)、中风半身不遂、,血癌(白血球过多)、再生不良性贫血、肝机能不足引起之疲劳、胆汁分泌不足引起之消化不良、胀气、癫痫(特效)、手足舞蹈、昏迷咽语、高低血压。

2、关山天(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三者简称关山天)------心
位置:通关穴:大腿正中线膝盖上缘正中直上五寸骨上
通山穴:通关穴直上二寸
通天穴:通山穴直上二寸
双侧共六针,姆次指张开为七寸
通关,通山,通天为治疗心脏疾病最重要穴,对于全身血液循环有立即见效之功
主治;心脏病、心口痛、心两侧痛、心肌梗塞、头晕、心悸、胃病、脑贫血、心律不整、腿风湿无力、下肢浮肿、膝盖痛、重性胃病及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姙娠呕吐(特效)

3、足三重穴(足一重二重三重简称足三重穴)-------脾
位置;一重穴:足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二重穴:一重穴直上二寸
三重穴:二重穴直上二寸
主治:脑(癌)瘤、脑性麻痹、脑膜炎、脑震荡昏迷、甲状腺肿大、扁桃腺炎、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乳瘤、乳房小叶增生、食道癌、舌下腺癌、脾脏肿大、腹膜炎

4、驷马穴(驷马上穴,驷马中穴,驷马下穴简称驷马穴)-------肺
位置:驷马下穴:膝髌骨外上缘直上七寸五分
驷马中穴:驷马下穴直上二寸
驷马上穴:驷马中穴直上二寸
注:五分手小指宽度
主治:肺结核、肋骨痛、肋膜炎、肺弱、肺病、肺癌、肺部纤维化、胸背痛、胸部撞击之内伤、挫伤、哮喘、肺机能不足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颜面神经麻痹、眼角膜炎、牛皮癣、各种皮肤病(特效)、青春痘

5、下三皇(天皇穴,人皇穴,地皇穴简称下三皇)-----肾
位置:天皇穴:阴陵泉下一寸
人皇穴:内踝骨尖直上三寸五分(三阴交直上五分处)
地皇穴:人皇穴直上四寸
天皇,地皇,人皇三穴合称下三皇.有时将天皇副穴,地皇,人皇三穴亦称下三皇功效更大
天皇副穴又称(肾关穴):阴陵泉下二寸五分(天皇穴下一寸半)
主治:淋病、阳萎、遗精、滑精、小便出血(血尿)、膀胱炎、肾盂炎、肾萎缩肾功能代谢(洗肾)、腰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痛风、糖尿病、肾亏之腰痛、背痛、眼球歪斜、散光、妇女美容要穴
肾关主治:胃酸过多、倒食证(反胃)。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精神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肾亏、坐骨神经痛、腰痛、肩臂痛

二、 董氏五行穴——上五行

1、手上三黄穴(肝)

位置:手其黄穴:上臂内侧之正中央点为手其黄穴
手明黄穴:手其黄穴下二寸
手天黄穴:手其黄穴上二寸
讨论:关于上三黄穴位之定位,其实最初我用的是大腿内侧中线之正中点,其上、下三寸之位置,效果也很好。后观陈擎文师叔视频所确定位置在大腿内侧中央之中点,其上、下三寸。经络体会是,大腿内侧中央点及其上、下三寸之位置,点按时,经气从肝中线运行,点按左侧,经气运行右侧;反之,点按右侧,经气运行左侧。大腿内侧中线之正中点及其上、下三寸之位置,点按时,经气从肝侧线运行(即身体正侧中线位置)。两种定位都可以治疗由于肝(中医观点之肝)所引起之相关病症。相应之,手三黄之位置,也可定在上臂内侧中线之正中央点及其上、下二寸。各位朋友在运行时可比较运行,也可根据病位来实行,都有效。
主治:同腿上三黄穴

2、手关山天穴(心)

位置:手通山穴:在上臂外侧中线(肩峰与肘尖连线)上,距尺骨鹰嘴之上缘4.5之处。
手通关穴:手通山穴下一寸五分
手通天穴:手通山穴上一寸五分
主治:同腿关山天穴

3、手三重穴(脾)

位置:手一重穴:手桡骨茎突上2.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向上2.5分处。
手二重穴:手一重穴直上1.5寸
手三重穴:手二重穴直上1.5寸
主治:同足三重穴

4、手驷马穴(肺)

位置:手驷马中穴:肱骨小头外侧髁上缘上五寸,三焦经与大肠经之间之中线上。
手驷马下穴:手驷马中穴下1.5寸
手驷马上穴:手驷马中穴上1.5寸
主治:同足驷马穴

5、手下三皇穴及手肾关穴(肾)

位置:手天皇穴:手尺骨鹰嘴向下有一筋陷处,接近心门穴。
手肾关穴:手天皇穴向下一寸,
手地皇穴:手尺骨茎突上2.5寸处,近肠门穴
手人皇穴:手地皇穴上3寸处,近肝门穴。
主治:同足下三皇及足肾关
在具体运用“董氏五行穴”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其一,就是希望朋友们能够辩证施用,这样运用起来的效果是很快捷的。在针前先行诊脉,以轻按为主,先行诊到的脉,即可根据“董氏五行穴”选择相应穴位针治,针完后可再行诊脉,一般先行诊到之病脉即可得到缓解,患者病证减轻,然后针治第二层诊到的脉。这样一层一层地去治疗,最终得以五行平衡,身体康复。对于内科病证,“董氏五行穴”结合辩证施治,确实为我们中医治疗提供了一个简单便捷的方法。其二,就是可用手五行和足五行结合起来施治。可左手配右足,或右手配左足这样子,交替针治,既保证了治效,又减轻了病人总针一处的痛苦。其三,在施针时,结合患者病变部位,施以动气针法,效果更著。董氏针灸诀2009年03月19日 星期四 下午 08:16側三側下三,取穴並腎關。留針三刻鍾,頭痛應會痊。五嶺若點刺,即可立時緩。
耳痛偏頭痛,四花外三重。點刺出積血,豁然病無蹤。前頭火菊用,頃刻見輕鬆。
頭暈血壓高,五嶺血針通。爾後針火硬,豎子去匆匆。靈骨偷針眼,交刺效如仙。
雙目瞑瞑閉,腎關火菊牽。視物若模糊,明黃舞翩翩。眉棱骨處痛,火菊指下撚。
夜盲醫夜盲,其效不堪言。見風如流淚,木穴見中天。鼻部各處症,駟馬皆流連。
若醫酒糟鼻,正本血出痊。外踝四周血,堪療中耳炎。耳鳴瀉駟馬,爾後補腎關。
梅核勞宮後,咽痛血耳先。魚骨倘刺喉,足下千金添。頸癧從何治,三重並六完。
亦可三重血,承扶與秩邊。項痛與項強,正筋正宗兼。痄腮耳背血,落枕重子前。
再針承漿穴,金針名下傳。手指有麻木,複溜與腎關。若然食指痛,四花中穴添。
或取五虎一,亦見醫名玄。側三側下三,醫者療手酸,並治腕關節,疼痛複無言。
症見中指(趾)麻,通山與通關。手指關節痛,五虎一堪選。特效誠如是,兼療腱鞘炎。
手臂不得舉,對側針腎關。同側四花中,疾恙去豁然。手痛難握物,列缺功效罕。
亦可重子穴,倒馬針重仙。曾言左臂痛,特效在膝眼。肘部關節痛,靈骨必有驗。
或取四花中,濟世將壺懸。曾聞手抽筋,對側針火山。兩手見拘攣,瀉曲針腎關。
坐骨神經痛,靈骨大白兼。若是大腿痛,金林血針連。腳部常抽筋,正筋指下看。
足跟疼痛症,且將委中攔。亦療難行處,患者言腿酸。複治踝扭傷,功效不等閒。
腿軟兼心跳,肩中與通天。腳麻外駟馬,對側肩中添。膝蓋疼痛久,三金結善緣。
或可針肩中,拂雲見歡顔。腳痛不履地,對側九裏玄。大腿風濕痛,同在一針間。
腳痛背心血,雙鳳尤關連。小腿脹痛酸,次白抱針眠。精枝如放血,何懼疾恙頑。
背面倘出血,笑指兩腿酸。腳掌腳背痛,五虎四與三。點刺四花中,胸悶及時參。
小腹痛門金,腹脹亦可擔。或是單背痛,重子與重仙。常遇雙背痛,正士搏球先。
背連下腿痛,馬快水應驗。脊椎有疼痛,委中成方圓。問症心絞痛,火包黑血靈。
心跳如過速,心門爲俊英。肝炎針肝門,明黃症應停。尤言添腸門,其效醫者驚。
膽石疼痛症,木枝堪安寧。四花中外血,肺部脹悶輕。肺部有結核,四花外與中。
爾後針駟馬,青囊成遵經。咳嗽與氣喘,水金水通名。胃痛花外中,通關通山清。
嘔吐總樞穴,脾大針三重。三通腎胃背,腎炎情獨衷。兼療水濕盛,堪笑周身腫。
膀胱腎結石,馬快水中松。通天一針效,證候名水腫。腸炎門金穴,盲腸四花功。
內踝三陰交,腸疝去無蹤。大小中外浮,五間亦奇功。尿急頻頻襲,海豹木婦松。
或是取腎關,乃歎指下宏。隱恙生殖器,下三黃爲通。婦科與還巢,堪笑子宮痛。
兼開輸卵管,祛瘤在子宮。何懼赤白帶,持針治陰腫。久年不見孕,金針二穴聳。
細細查經痛,特效門金中。半身有不遂,靈骨大白用。或針九裏穴,倒馬妙無窮。
昏迷不得語,二會靈骨雄。舌強不能語,商丘正會通。四肢見顫抖,腎關複溜從。
取穴兼明黃,何曾見平庸。對側重子仙,中風手攣瀧。血壓高昂時,何不點委中。
下三黃通天,四肢何浮腫。黃疸上三黃,醫症若雕蟲。風疹耳背血,駟馬九裏功。
失眠下三黃,鎮靜二穴封。高熱針大白,五嶺亦可充。酒醉耳環血,正本莫飛彤。
癲癇金吉陵,療症自匆容。鼻塞側三裏,一針氣息通。上下靜脈血,靜脈瘤開壅。
血管有硬化,委中血自湧。四花中與外,亦可稱上工。激增白血球,三黃業績豐。
睡中聽咬牙,四花下針洪。精神疲倦久,鼻翼指下逢。皮膚諸多症,駟馬一針同平衡针灸2009年03月15日 星期日 下午 03:41

平衡针灸

平衡针灸疗法
定位与功能、主治
针刺时间为得到针感即出针,一般整个时间不超过3秒。
一、        头面部穴位:
1、升提穴
定位: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直上10cm,发际直上16cm,双耳尖连线中点前2 cm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与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左右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麻胀紧沉为主
功能:升阳固脱、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
主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
2、腰痛穴
定位: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滑车上神经或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淤、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
3、急救穴
定位:位于人中沟于鼻中隔连线的中点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或面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上斜刺,进针约0.5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
主治:休克、晕车、晕船、晕机等
4、胃痛穴(男左女右)
定位:位于口角下1寸,或下颌的中点旁开3cm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健脾养胃、活血化淤、健胃消食
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溃疡、膈肌痉挛等
5、鼻炎穴
定位:位于颧骨下缘中点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会颌神经耳颞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N抗过敏
主治: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
6、牙痛穴(又名失语穴)
定位:位于耳垂正中处(耳垂前)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下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通牙关、开窍祛风、止痛
主治: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慢性牙髓炎等引起的各种牙痛
7、明目穴
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斜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面部放射
功能:通窍明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2周内效佳)
主治:18岁以下的假性近视、早期混浊性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8、醒脑穴
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段之间的凹陷处及颈后枕骨下两侧(医风及风府之间1/2处)(或风池穴)
指针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及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采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
指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
主治:神经、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
9、偏瘫穴
定位:位于耳尖直上3cm处(约1.5寸)
针刺特点:以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或滞针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太阳穴方向斜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壮肾、化痰祛风、醒脑开窍
主治:脑血管意外的中风、昏迷、偏瘫

二、上肢部穴位:
1、颈痛穴
定位: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或八邪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上放射
功效:舒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颈肩综合症等
2、感冒穴
定位:半握掌时,第三掌骨与第四掌骨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解表散寒、消咽止痛、消炎退热
主治:感冒、鼻炎等
3、咽痛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或合谷)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掌心方向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急慢性咽痛、喉炎、扁桃腺炎等
4、指麻穴
定位:半握掌时,位于第五掌骨中点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神经的手臂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向掌心方向刺入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止麻、消炎
主治: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等
5、胸痛穴(眩晕伴恶心呕吐)
定位:位于前臂背侧尺、桡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斜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扩张冠状A、消炎止痛、调节神经与内脏、调节心率血糖、调节血脂血压、调节内分泌
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心绞痛、心率不齐等
6、痔疮穴
定位: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桡骨之间,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上斜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泻火解毒、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外痔、混合痔、肛裂等
7、膝痛穴
定位:手心向下,上臂伸直于肩关节与腕关节连线的中点(或曲池上1cm)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桡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抗过敏、消炎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骨性膝关节炎、髋骨软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等
8、臀痛穴
定位:位于肩峰至腋后皱臂连线的1/2处(或肩贞)
针刺特点:以针刺桡神经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后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斜刺2.5-3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臂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等
9、踝痛穴(又名失眠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面、腕横纹正中央桡侧端,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或大棱)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0.5-1寸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中指或食指方向放射,以中指食指麻胀感为主
功能:镇静定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刺、足跟痛、足底痛等
10、降糖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掌长肌腱之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安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
11、肺病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掌长肌腱之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理气润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三、下肢部穴位:
1、头痛穴
定位:位于足背第1、2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或太冲)
针刺特点:以针刺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角度15°-45°之间,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淤、舒肝理气、健脾和胃、醒脑开窍
主治: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颈性头痛(颈椎病)、鼻窦炎等
2、腕痛穴(又名光明穴)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一寸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深神经或腓浅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滞针手法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退热、镇痛镇静、舒筋通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等
3、降压穴
定位:位于足弓划“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调节N降压、止痛、镇静
主治:高血压或低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4、肾病穴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1/3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足背、足趾放射
功能:镇静安神、补肾壮阳、益气健脾
主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5、肩痛穴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最高点连线的上1/3处(阳陵泉或足三里外1cm)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后出现线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外踝关节方向传导(必须有针感才有效)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胃肠、内分泌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颈椎病、颈肩肌筋膜炎等
6、腹痛穴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或阳陵泉)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或腓浅,腓总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放射
功能:舒肝利胆、健脾和胃、通经活络、扶正培元
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
7、肘痛穴
定位:位于髋骨与髋韧带两侧的外侧凹陷中(或外膝眼)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上斜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整个膝关节麻胀、沉重感为主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内外髁科等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
8、癫痫穴
定位: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即髋髌骨下缘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1.5寸
针感:以局部性或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醒脑开窍、舒筋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癫痫等
9、精裂穴
定位:位于委中与足跟连线的中点
针刺特点:以针刺胫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内踝关节传导
功能:舒筋活络、活血化淤、清热解毒
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等
10、耳聋穴
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与膝关节连线中点(大腿外侧中点)
针刺特点:以针刺骨外侧皮神经、股神经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2-2.5寸
针感:以刺至骨膜上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充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
主治: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氏综合症等
11、过敏穴
定位:位于股骨内侧中点(大腿内侧中点)
针刺特点: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2-2.5寸
针感:以局部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定喘止痛止痒、抗过敏、增加肌体免疫机能
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寻麻疹、风疹、湿疹、牛皮藓、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瘙痒



四、胸腹肩背部穴位:
1、痛经穴
定位:位于胸骨体的正中线1/2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肋间前皮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下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温中散寒、活血化淤
主治: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月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等
2、面瘫穴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向内斜上2寸
针刺特点:以针刺锁骨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祛风通络、活血化淤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等
3、神衰穴
定位:位于脐窝正中(或神阙周围旁开10公分)
指针特点:以指腹点压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腔小肠后产生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1)采用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间点压;
      (2)用一手掌心贴于此穴,另一手掌心压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地按压49次。
指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健胃消食、益气健脾
主治: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4、痤疮穴
定位:位于C7与T1 棘突之间(或大椎)
针刺特点:以针刺局部肌肉血管、末梢神经为主
针刺手法:(1)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应的中心点进行快速点刺或用拇指、食指将局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局部常规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2)“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左右两侧1CM处各点刺一针
针感:以局部出现的局部微痛为主
功能:退热解表、清热解毒、调和阴阳
主治:痤疮等
5、疲劳穴
定位:位于肩峰与大椎连线的1/2处(或肩井)
指针特点:以指腹按压局部分部的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指针手法:采用双手拇指指腹放于相应的穴位上瞬间点压
指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调节神经内脏、解除疲劳、增加肌体免疫力
主治:疲劳综合症、旅游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
6、乳腺穴
定位:位于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1/3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向下平刺,进针约1.5-2寸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舒经通络、活血化淤
主治:急性乳腺炎(3天内效佳)、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等
7、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3寸处
针刺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刺方向:直刺,进针约2-3寸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疏经通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症、颈肩肌筋膜炎等